行政規章與政府意見區別
行政法律法規與行政規章的區別:行政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的;而行政規章是由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以及省級人民政府、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第八十條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第八十二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B. 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區別
法律分析:一、(1)行政法規調整的對象一般是行政管理領域帶有普遍性、全局性、原則性以及意義重大的問題。(2)行政規章的調整對象則限定在行政管理領域中某些特殊的、局部的、具體的問題。二、(1)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我國的中央政府,(2)而行政規章的制定主體或是中央政府的組成部分,或是地方政府。因而,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行政規章。三、(1)行政法規可以直接依據憲法、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尤其是其中的行政法律),對一般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行政管理領域的權利義務作出具體規定;對於各種行政違法行為的處罰,可以在符合憲法、法律的前提下,作出帶有創制性的規定;並且可以在不違背憲法、法律的情況下,對某些尚未受到法律調整的社會生活作出行政法調整。(2)行政規章中,對一般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行政管理領域的權利義務所作的規定,則不僅要符合憲法法律的精神原則,同時,還必須以某個具體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直接依據,或者有其通過條文內容的明確授權。而對於有關罰則條款的規定,則只能嚴格囿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所規定的種類、方式、幅度。不可以作出創設性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條 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C. 政府規章和政府規定的區別
如果是地方性法規,那麼是當地人大制定的。
如果是地方政府規章,那麼是當地政府制定的。
但是地方性法規比地方政府規章要大,因為人大比行政來得大……
參考中國政府門戶網法律法規專區:http://www.gov.cn/flfg/index.htm
D. 行政規范性文件與行政法規、規章的區別
1.規定內容的區別
凡是法律、法規規定以規章形式規定的事項,應當制定規章,比如,設定行政處罰,出台法律、法規的配套制度,均屬於規章。
而一般規范性文件,主要用於部署工作,通知特定事項、說明具體問題。此外行政管理的重大制度也應當制定規章。比如,國家統計局就涉外社會調查活動管理、部門統計調查項目管理、統計執法檢查相繼出台了三個部門規章。
2.發布形式的區別
2000年7月1日《立法法》實施以後,規章都必須以令的形式發布,因此凡是以令的形式發布的,就是規章。
一般規范性文件則不以令的形式發布,往往以通知、函等形式下發。
3.具體結構上的區別
規章一般採取章、節、條、款的結構。
規范性文件則比較鬆散,一般沒有結構要求。
4.是否在國務院備案
規章要報國務院備案,規范性文件則不需要。
可以這樣說,是否以規章形式發布並報送國務院備案,是判斷規章還是規范性文件的主要標准。
5.地位上的區別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 ,其法律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 。
不得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
行政規范性文件要服從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 其與地方性法規處於一個級別。
6.調整對象的區別
行政法規調整的對象一般是行政管理領域帶有普遍性、全局性、原則性以及意義重大的問題。
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調整對象則限定在行政管理領域中某些特殊的、局部的、具體的問題。
E. 行政規章與規范性文件的區別
「規章」是指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決定並以法定回方式對外公布的具有答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從廣義上講,規章也是一種規范性文件,但是它不同於我們所講的一般規范性文件。一般規范性文件指的是法律、法規和規章以外的規范性文件,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所使用的「規范性文件」,實際上講的是一般規范性文件,或者稱為狹義的規范性文件。這里,規章與一般規范性文件的主要區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從內容上看,凡是法律、法規規定以規章形式規定的事項,應當制定規章,比如,設定行政處罰,出台法律、法規的配套制度,均屬於規章。至於一般規范性文件,主要用於部署工作,通知特定事項、說明具體問題。
F. 行政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是一個概念嗎
行政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不是一個概念。行政規章是由國家行政機關(主要是版指國務院及其所屬各權部門)頒發的法律法規,地方政府規章是由地方政府部門頒發的地方性法律法規。行政規章的效力高於地方政府規章。
行政規章:指國務院各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設區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等制定和發布的規范性文件。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稱為部門行政規章,其餘的稱為地方行政規章。
地方政府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所制定的規章。具體表現形式有:規程、規則、細則、辦法、綱要、標准、准則等。
G. 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等等的區別
1、范圍不同法律法規、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這三個的范圍不一樣,法律法規范專圍最大,包含了行屬政法規以及部門規章,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是單獨的。2、制定人不同法律法規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則是國務院制定,而部門規章是適用於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等這些部門自己發布的。3、適用對象不同法律法規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部門規章同樣不適用普通民眾,是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自己調整內部范圍內的行政管理關系的。
H. 行政規範文件和行政法規、規章的區別
法律的定義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它的目的和功能。
在社會中法律的一個基本目標就是維持秩序和解決糾紛。說到這里我們必須記住,法律不單是一套行為規則,它也是明確責任和力促社會正義的手段。
法律也被定義為上級對下級的命令,稅法很符合這種對法律的認識。法律也是一種社會控制的方法。法律為社會帶來了變化,社會又促成了法律的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講,法律既是變化的工具又是變化的結果。
法律有多種分類方式。有時候法律被稱做實體的或程序的。實體法規定了權利,程序法則確立保護權利並使其生效的程序。
法律也常常被分為公法或私法。公法一般包括影響公眾的法律,它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憲法,行政法和刑法。私法處理有組織社會中個人之間的關系。包括合同,侵權和財產。任一個還可往下繼續細分。
法律和法規的區別在於:
1、制訂的機關不同:法律的制訂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來完成的,法規的制訂可以由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來完成,也可以由部一級主管機構來完成。
2、法律效力不同,法律的效力一般高於法規的效力,與法律相抵觸的法規,在實際的審判和操作中應當以法律為准。
3、空間效力不同,地方性法規只能在某一地方生效,其他省市不具有法律效力,而法律的空間效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范圍之內。
4、調整范圍不同,法律的調整范圍可以涉及多個方面或多項內容,法規的調整范圍一般是社會生活的某一具體方面或某一項具體內容。
地方性法規是與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具有相同法律效力的我國的法律淵源。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北京市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屬於(規章)
2.若上述四種抽象性文件的規范發生沖突,應優先適用(行政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