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的法律法規是
⑴ 海關申報要素的法律規定
對於保稅物流貨物,169號署令並未明確如何集中申報,只在第十九條作了較為籠統的表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其他地區進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監管場所的貨物需要按照集中申報方式辦理通關手續的,除海關另有規定以外,比照本辦法辦理。」 也就是說,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監管場所集中申報的貨物,如果本身有規定,從其規定(為了便於理解,可稱之為「特殊規定」);如果沒有規定,就按照169號署令的有關規定(可稱為「一般規定」)辦理手續。顯然,特殊規定和一般規定之間存在銜接與適用的問題。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了解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監管場所在集中申報方面與169號署令存在哪些共性,自身又有哪些個性規定以及如何操作。
⑵ 海關的相關法規有哪些
截至2017年,海關的相關法規,以海關法為核心,
一、近20個行政法規,如海關事務擔保條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等;
二、上百現行有效的海關規章,以海關總署令形式發布。
三、大量以海關公告形式發布的規定。
可以在網路上以「海關法規庫」之類的關鍵詞搜搜看。
⑶ 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走私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走私的法律法規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走私罪的法律概念是指違反海關法和國家其他有關法律、法規,逃避海關監管,非法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進出境的物品、國家限制進出境或者依法應當繳納關稅和其他進口環節代征稅的貨物、物品進出境,數額較大、情節嚴重的行為。
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走私罪是指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海關法規,逃避海關監管,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進出口貨物、物品或者依法應當向國家繳納稅款的貨物、物品進出境,數額較大、情節嚴重的犯罪行為。走私犯罪是一種嚴重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行為,它不僅影響國家稅收,沖擊本國工商業,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而且危害國家安全,損害國家主權和尊嚴,敗壞社會風氣,滋生腐敗現象,可謂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有極大的危害性。
⑷ 報關法律法規
《海關法》,行政法規:《關稅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監察條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統計條例》《原產地條例》,海關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
⑸ 海關的執法依據海關海關的執法依據是<海關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對不對
不清楚,D項表述不完整,但你說D項表述錯誤,意思就是說海關的執法依據不是《海關法》和其他法律法規,這樣理解也不對。[] 查看原帖>>
⑹ 海關規定
你給下價格清單吧,幫你鑒別下
⑺ 海關執法范圍是哪些
海關的權力
(二)、海關的權力的內容(包括6個方面的內容)
1、行政審批權 2、稅費徵收權 3、行政檢查權 4、行政強制權 5、行政處罰權 6、其他權力
※重點掌握第3個權力:「行政監督檢查權」和第 4個權力:「行政強制權」
3、「行政監督檢查權」又包括7個方面的內容:
①檢查權 ②查驗權 ③施加封志權 ④查閱、復制權 ⑤查問權 ⑥查詢權 ⑦稽查權
①檢查權:
A、對於進出境運輸工具的檢查不受海關監管區域的限制
B、對有走私嫌疑的運輸工具:
a.在兩區內:可直接檢查
b.在兩區外:經直屬海關關長或其授權的隸屬海關關長批准。
C、有藏匿走私貨物、物品嫌疑的場所:
a.在兩區內:在兩區內,可直接檢查
b.兩區外:須經直屬海關關長的批准或其授權的隸屬海關關長批准。
D、對於走私嫌疑人身體的檢查,要在兩區內進行
★不能檢查公民住處。
課後總結:「須經直屬海關關長的批准或其授權的隸屬海關關長批准」才能夠執行的權力有哪些。(重要考點)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⑻ 請問海關法律法規職位的主要工作職責是什麼
海關法律法規這個職位不能一概而論。有可能以後在海關法規處、監察室、辦公室和回查驗放行處等答部門工作,現在海關都有二次分配並不一定按照你的專業和所報考的職位分配,也就是說你現在報考的是法律法規這個職位,但是等你真正參加工作的時候就可能備份到通關處、人事處等等,所以你要做好心理准備。
⑼ 海關法律體系是什麼
海關法律體系根據制定的主體和效力的不同分為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內章和規范性文件4個基容本的組成部門。
海關法作為我國現行法律的一個分支,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海關法不僅綜合性強、數量多、內容繁雜,而且具有分支清楚、層次明顯和相互協調、聯系密切的特點。各分支、各層次的海關法既相互區分又相互聯系,構成了獨立、完整、嚴密的海關法律體系。
⑽ 海關法律法規第幾條規定檢查權
《海關法》第六條規定檢查權
法律條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第六條 海關可以行使下列權力:
(一)檢查進出境運輸工具,查驗進出境貨物、物品;對違反本法或者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可以扣留。
(二)查閱進出境人員的證件;查問違反本法或者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嫌疑人,調查其違法行為。
(三)查閱、復制與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有關的合同、發票、帳冊、單據、記錄、文件、業務函電、錄音錄像製品和其他資料;對其中與違反本法或者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有牽連的,可以扣留。
(四)在海關監管區和海關附近沿海沿邊規定地區,檢查有走私嫌疑的運輸工具和有藏匿走私貨物、物品嫌疑的場所,檢查走私嫌疑人的身體;對有走私嫌疑的運輸工具、貨物、物品和走私犯罪嫌疑人,經直屬海關關長或者其授權的隸屬海關關長批准,可以扣留;對走私犯罪嫌疑人,扣留時間不超過二十四小時,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至四十八小時。
在海關監管區和海關附近沿海沿邊規定地區以外,海關在調查走私案件時,對有走私嫌疑的運輸工具和除公民住處以外的有藏匿走私貨物、物品嫌疑的場所,經直屬海關關長或者其授權的隸屬海關關長批准,可以進行檢查,有關當事人應當到場;當事人未到場的,在有見證人在場的情況下,可以徑行檢查;對其中有證據證明有走私嫌疑的運輸工具、貨物、物品,可以扣留。
海關附近沿海沿邊規定地區的范圍,由海關總署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會同有關省級人民政府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