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診所消毒規章制度
A. 牙科應該如何消毒
開診前
(1)醫護人員換成工作服或診所工作用之鞋子並梳整頭發。
(2)進行環境清潔。治療台清潔擦拭及其管路消毒,管路出水2分鍾,痰盂水槽流水3分鍾,抽吸管以新鮮泡製0.005%~0.02%漂白水(NaOC1)或2.0%沖洗用戊二醛溶液或稀釋之碘仿溶液(10%)沖洗管路3分鍾。
(3)使用BAJAYPack牙科保護膜覆蓋無法清洗且易污染的設備,如診療椅之燈座把手、頭套、X光按扭盤等。
(2)治療後之污染器械(包括手機、檢查器械等)收集後,若無馬上清除者,暫存在維持溶液內,以2.0%~3.2%,防止污染之血液或唾液乾燥,以利清洗。
(3)可拋棄之器械(包括吸唾管、漱口杯等)則收集後放入分類之垃圾筒。
(4)下一位病患就位前,用噴式消毒劑或擦拭法,消毒工作台、痰盂、治療椅檯面等,然後換上新的由安慶寶潔包裝生產的治療巾等器械。
(5)對於有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攜帶者等確定感染性疾病之病人,看完牙齒後之所有器械則另外打包消毒。
門診結束後
(1)整理器械、清洗、打包、消毒與滅茵,經得起高熱者,用高溫高壓滅菌器滅茵,無法加熱者,用2.0%~3.2%戊二醛溶液浸泡之。
(2)下班前將環境作初級整理與消毒,垃圾分類覆處理,器械經清洗後進鍋消毒,若無法滅茵者.亦浸泡在消毒液內隔天處理。
(3)管路消毒,放水放氣與拆下濾網,徹底清洗。
(4)離開診室前,徹底洗手,必要時更衣換鞋,安全乾凈地回家。
(5)門診結束後,應保持通風或使用空氣濾凈器。
B. 口腔科的消毒隔離制度
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操作規范
第一章 總 則 00
第一條 為規范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的消毒工作,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制定本規范。 00
第二條 本規范適用於綜合醫院口腔科、口腔醫院、口腔診所等開展口腔科診療科目服務的醫療機構。 00
第三條 開展口腔科診療科目服務的醫療機構,必須將口腔診療器械的消毒工作納入醫療質量管理,確保消毒效果。 00
第四條 各級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轄區內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工作的監督管理。 00
第二章 基本要求 00
第五條 開展口腔科診療科目服務的醫療機構應當制定並落實口腔診療器械消毒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責任制,切實履行職責,確保消毒工作質量。 00
第六條 從事口腔診療服務和口腔診療器械消毒工作的醫務人員,應當掌握口腔診療器械消毒及個人防護等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方面的知識,遵循標准預防的原則,嚴格遵守有關的規章制度。 00
第七條 醫療機構應當根據口腔診療器械的危險程度及材質特點,選擇適宜的消毒或者滅菌方法,並遵循以下原則: 00一、進入病人口腔內的所有診療器械,必須達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滅菌"的要求。 00二、凡接觸病人傷口、血液、破損粘膜或者進入人體無菌組織的各類口腔診療器械,包括牙科手機、車針、根管治療器械、拔牙器械、手術治療器械、牙周治療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須達到滅菌。 00三、接觸病人完整粘膜、皮膚的口腔診療器械,包括口鏡、探針、牙科鑷子等口腔檢查器械、各類用於輔助治療的物理測量儀器、印模托盤、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須達到消毒。 00四、凡接觸病人體液、血液的修復、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須消毒。 00五、牙科綜合治療台及其配套設施應每日清潔、消毒,遇污染應及時清潔、消毒。 00六、對口腔診療器械進行清洗、消毒或者滅菌的工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應當做好個人防護工作。 00
第八條 醫務人員進行口腔診療操作時,應當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現病人血液、體液噴濺時,應當戴護目鏡。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後應當嚴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00
醫務人員戴手套操作時,每治療一個病人應當更換一付手套並洗手或者手消毒。 00
第九條 口腔診療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有關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處理。 00
第十條 口腔診療區域和口腔診療器械清洗、消毒區域應當分開,布局合理,能夠滿足診療工作和口腔診療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00
第三章 消毒工作程序及要點 00
第十一條 口腔診療器械消毒工作包括清洗、器械維護與保養、消毒或者滅菌、貯存等工作程序。 00
第十二條 口腔診療器械清洗工作要點是: 00
一、口腔診療器械使用後,應當及時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其方式應當採用手工刷洗或者使用機械清洗設備進行清洗。 00
二、有條件的醫院應當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再用流動水沖洗干凈;對結構復雜、縫隙多的器械,應當採用超聲清洗。 00
三、清洗後的器械應當擦乾或者採用機械設備烘乾。 00
第十三條 口腔診療器械清洗後應當對口腔器械進行維護和保養,對牙科手機和特殊的口腔器械注入適量專用潤滑劑,並檢查器械的使用性能。 00
第十四條 根據採用的消毒與滅菌的不同方式對口腔診療器械進行包裝,並在包裝外註明消毒日期、有效期。 00採用快速卡式壓力蒸汽滅菌器滅菌器械,可不封袋包裝,裸露滅菌後存放於無菌容器中備用;一經打開使用,有效期不得超過4小時。 00
第十五條 牙科手機和耐濕熱、需要滅菌的口腔診療器械,首選壓力蒸汽滅菌的方法進行滅菌,或者採用環氧乙烷、等離子體等其他滅菌方法進行滅菌。 00
對不耐濕熱、能夠充分暴露在消毒液中的器械可以選用化學方法進行浸泡消毒或者滅菌。在器械使用前,應當用無菌水將殘留的消毒液沖洗干凈。 00
第十六條 每次治療開始前和結束後及時踩腳閘沖洗管腔30秒,減少回吸污染;有條件可配備管腔防回吸裝置或使用防回吸牙科手機。 00
第十七條 口腔診療區域內應當保證環境整潔,每日對口腔診療、清洗、消毒區域進行清潔、消毒;每日定時通風或者進行空氣凈化;對可能造成污染的診療環境表面及時進行清潔、消毒處理。每周對環境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潔、消毒。 00
第四章 消毒與滅菌效果監測 00
第十八條 醫療機構應當對口腔診療器械消毒與滅菌的效果進行監測,確保消毒、滅菌合格。 00
滅菌效果監測採用工藝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工藝監測包括滅菌物品、洗滌、包裝質量合格;滅菌物品放置滅菌器的方法合格;滅菌器的儀表運行正常;滅菌器的運行程序正常。 00
第十九條 新滅菌設備和維修後的設備在投入使用前,應當確定設備滅菌操作程序、滅菌物品包裝形式和滅菌物品重量,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00
在設備滅菌操作程序、滅菌物品包裝形式和滅菌物品重量發生改變時,應當進行滅菌效果確認性生物監測。 滅菌設備常規使用條件下,至少每月進行一次生物監測。 00
第二十條 採用包裝方式進行壓力蒸汽滅菌或者環氧乙烷滅菌的,應當進行工藝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採用裸露方式進行壓力蒸汽滅菌的,應當對每次滅菌進行工藝監測、化學監測,按要求定期進行生物學監測。 00
第二十一條 使用中的化學消毒劑應當定期進行濃度和微生物污染監測。 00濃度監測:對於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易揮發的消毒劑應當每日監測濃度,對較穩定的消毒劑如2%戊二醛應當每周監測濃度。 微生物污染監測:使用中的消毒劑每季度監測一次,使用中的滅菌劑每月監測一次。 00
第五章 附 則 00
第二十二條 本規范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C. 口腔診所的規章制度
牙科診所的各種日常記錄都有哪些
D. 診所的醫療規章制度
請哪位好友幫忙把這幾個也發一下《消毒隔離制度》,《感染管理制度》,《醫療廢物處理制度》《注射室制度》《處置室制度》不勝感激,謝謝
E. 診所衛生規章制度 誰能給我一份診所衛生規章制度。
衛生工作制度
1、把愛國衛生運動列入衛生室工作日程,認真抓落實,成為愛國衛生先進單位。
2、使用門診日誌,有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用品消毒、滅菌記錄,對消毒產品、一次性醫療器械進行索證、驗收、登記。
3、認真搞好室內、環境和個人衛生,認真執行隔離消毒制度,搞好污物、垃圾處理,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4、建立每日清掃和每周大清掃的衛生制度,節假日大搞衛生活動。
5、認真抓好衛生檢查、競賽、評比,定期公布檢查結果。
診斷室工作制度
1、遵守工作紀律,不遲到,不早退,工作時間不脫崗。
2、認真填寫門診日誌,按規定建立各類檔案,要求管理規范化。
3、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堅持查對制度。
4、保持環境整潔,落實消毒措施。
5、開展便民服務,服務熱情、耐心,樹立良好醫德。
治療室工作制度
1、經常保持室內清潔,凡做完一項處置,要隨時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工作人員及治療患者外,不許在室內逗留。
2、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各種葯品分類放置,標簽明顯,字跡清楚。
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進入治療室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5、無菌持物鉗浸泡液每天更換1次(器械消毒液),頭皮針、靜脈導管酒精浸泡液經常保持75%的濃度。
6、已用過的注射用具要隨手清理、清點,每日更換。
7、無菌物品須註明滅菌日期,超過1周者重新滅菌。
處置室工作制度
1、凡各種注射應按處方或醫囑執行。對過敏的葯物必須按規定做好注射前的過敏試驗。
2、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對患者熱情、體貼。
3、密切觀察注射後的情況,發生注射反應或意外,應及時進行處置,並報告醫師。
4、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定,操作時應戴口罩、帽子。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換。保證消毒液的有效濃度。注射應做到每人一針一管。
5、准備搶救葯品器械,放於固定位置,定期檢查,及時補充更換。
6、室內每天要消毒,定期采樣培養。
7、嚴格執行隔離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8、換葯時除固定敷料外(綳帶等),一切換葯物品均需保持無菌,並註明滅菌日期,超過1周者重新滅菌。無菌溶液超過3日要重新消毒。
9、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換2次。
10、換葯時,先處理清潔傷口,後處理感染傷口。
11、特殊感染不得在處置室內處理。
口腔診所消毒隔離制度
一、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責任制,做到落實至專人管理、專人消毒、專人監督,確保消毒工作準確,無一遺漏。
二、進入病人口腔內的所有診療器械,達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滅菌」的要求。
三、凡接觸病人傷口、血液、破損粘膜或者進入人體無菌組織的各類口腔診療器等,使用前達到滅菌,各類用於輔助治療的物理測量儀器、印模托盤、漱口杯等,使用前達到消毒。
四、凡接觸病人體液、血液的修復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全經過消毒。
五、牙科綜合治療台及其配套設施每日清潔、消毒,遇到污染時清潔、消毒。
六、醫務人員進行口腔治療操作時必須佩戴口罩、帽子,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後應當進行洗手或者手消毒。每次治療一個病人必須更換一副手套。
七、口腔診療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有關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處理。
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制度
1、診所負責人為責任疫情報告人。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法定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應在規定的時限內,向縣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2、診所人員要認真學習《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傳染病防治知識,熟練掌握傳染病診斷、報告、隔離消毒及疫情處理的程序,切實增強傳染病疫情報告意識,發現傳染病例要認真做好傳染病登記,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在規定時限內向縣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3、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事件和傳染病疫情,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否則將依法追究責任。
4、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甲型H1N1流感病人、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時,必須在2小時內以最快的方式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下面還有一份參考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http://apps.hi..com/share/detail/16606588
F. 口腔科規章制度
1、 對就診病人抄全部實襲行電腦管理,每位病人一個ID號,認真記錄病史,安順序就診。
2、 工作人員進入治療室必須穿工作服、戴口罩,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治療室。
3、 對所有用於口腔內或接觸患部的器械(包括牙鑽、機頭、托盤等)均嚴格消毒。
4、 進行各項口腔治療手術前,應用肥皂、流水洗手或用0.1%過氧乙酸等消毒液浸泡1-2 分鍾,必要時加戴無菌手套或指套。手術時必須戴無菌手套。
5、 進行各項治療操作時,必須思想集中,嚴肅認真,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6、 治療室內的各項物品,均應有固定的放置地點,專人保管,逐日檢查,隨時補充,及 時更換。
7、 門診所有設備、器械,須經常檢查、加油、保養,並定期清點,防止損壞或遺失。
8、 經常保持室內整潔,每日治療室通風30分鍾以上,紫外線空氣消毒。
9、 潔整頓應在治療前、後進行,治療中不得進
行,清潔地面時應先拖後掃。
10、 注射麻醉劑前應首先詢問病人有無過敏史,並按常規要求作過敏實驗。
11、 治療室內應備有常規急救葯品,並專人負責,每日檢查。
12、下班前應檢查各診室及技術室,並切斷水、電總開關,防止發生意外。
G. 有誰知:口腔門診醫療保險內部管理規章制度
不報,只有住院才能報銷。
有醫療卡的,醫療卡里有錢,便於門診看病或定點醫院拿葯,只要醫療卡里的錢夠用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