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規規章制度如何引用

法規規章制度如何引用

發布時間: 2022-03-29 19:14:44

1. 如何引用法律規定中的條

1、條的概念 法律規范的「條」,又稱「法條」,是組成法律規范的基本單位。一部法律,都是由若干法條組成的。如《食品衛生法》由57個法條組成。法律規范的「條」,是法律規范對某一個具體法律問題的完整規定,如:《食品衛生法》第七條 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必須符合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營養、衛生標准。
2.條的書寫 一般來講,條的數目的書寫應使用中文,如《食品衛生法》第七條。 執法活動中,對一個涉法問題作出決定時,可能要適用多個法條。
二、「款」1.款的概念。「款」是「條」的組成部分。在一般情況下,每一款都是一個獨立的內容或是對其前一款內容的補充表述。如:第二十七條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食品攤販,必須先取得衛生行政部門發放的衛生許可證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未取得衛生許可證的,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食品生產經營者不得偽造、塗改、出借衛生許可證。衛生許可證的發放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2.款的表現形式。「款」的表現形式為條中的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為一款。「款」前不冠以數字以排列其順序。如《食品衛生法》第二十七條的兩款,款前均無數字。有數字排列的不稱為款。如:第三十三條 食品衛生監督職責是:(一)進行食品衛生監測、檢驗和技術指導;(二)協助培訓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監督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的健康檢查;(三)宣傳食品衛生、營養知識,進行食品衛生評價,公布食品衛生情況;(四)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新建、擴建、改建工程的選址和設計進行衛生審查,並參加工程驗收;(五)對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進行調查,並採取控制措施;(六)對違反本法的行為進行巡迴監督檢查;(七)對違反本法的行為追查責任,依法進行行政處罰;(八)負責其他食品衛生監督事項。上條第一段冒號下為:(一)進行食品衛生監測、檢驗和技術指導。該段文字雖然是另起一行,但因為上段結束符號是冒號,本段開始前有(一),因此,該段文字不視為是一個自然段,也不能認為其是一款。
3.關於款的數目的書寫。款的數目的書寫一般應當使用中文,不用阿拉伯數字。如《食品衛生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不寫作《食品衛生法》第二十七條第2款。
4.款的適用 款一般可以獨立適用,如《食品衛生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一個法條有兩款或者兩款以上的,應當適用到款。一個法條只有一款的,應當直接適用該法條,不應稱作該條第一款,如:《食品衛生法》第七條 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必須符合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營養、衛生標准。在引用時,就應該寫作「根據《食品衛生法》第七條」,而不是「根據《食品衛生法》第七條第一款」。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引用法律、法令等所列條、款、項,目順序的通知》,如果某一條下面沒有分款而直接分列幾項的,就不要加「第一款」,例如《食品衛生法》第三十三條只有(一)(二)等八項,就不要寫「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而直接寫「第三十三條第一項」。
三、「項」1.項的概念 一般來講,「項」是以列舉的形式對前段文字的說明。如:第三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已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導致食物中毒事故的,可以對該食品生產經營者採取下列臨時控制措施:(一)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二)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並責令進行清洗消毒。經檢驗,屬於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銷毀;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該條的二個項是對前段文字中「下列臨時控制措施」的列舉式說明。
2.項的表現形式 含有項的法條,其前段文字中一般都有「下列」二字或相應的文字表述。「項」前冠以數字以對列舉的內容進行排列。如《食品衛生法》三十三條,各項前都冠以(一)、(二)、(三)等數字,而且這些數字只能以中文數字加括弧的形式出現。
3.項的數目的書寫 項的數目的書寫一般應當使用中文加括弧,不用阿拉伯數字。如《食品衛生法》三十三條第(三)項,不寫作《食品衛生法》三十三條第3項。
4.項的適用 對含有項的法條,適用時應當適用到項;適用到項,是對具體違法行為性質和情節的一種界定。如果不適用到項,就無法確定是多項違法行為之中的哪一種,有適用法律不準確之嫌。
四、「目」1.目的概念 「目」隸屬於項,是法律規范中最小的單位。「目」的特性與作用與「項」相似,不同的是項對條或款的列舉式說明,而「目」是對項的列舉式說明。如《公共場所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三條 對違反《條例》和本細則有關規定的單位或個人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罰款二十元至二萬元、停業整頓、吊銷「衛生許可證」的處罰。上述處罰可單獨使用,也可合並使用。(一)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給予警告處罰:1.違反《條例》第六條,衛生制度不健全或從業人員未經衛生知識培訓上崗者;2.違反本細則第五條第一款第一項,不按時進行健康檢查者;3.符合《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有一項主要衛生指標不合格者;
2.目的表現形式 目的前面冠以阿拉伯數字,並在阿拉伯數字後加點(在具體引用法條的目時,只註明阿拉伯數字,無須加點),例如《公共場所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三條第(一)項第2目。
3.目的適用 如果某個法條或款的內容有「項」,而「項」下還有「目」的,在適用法律時就應當適用到「目」。《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引用法律、法令等所列條、款、項目順序的通知》中規定: 一、引用法律、法令等的條文時,應按條、款、項、目順序來寫,即條下為款,款下為項,項下為目。 二、如果某一條下面沒有分款而直接分列幾項的,就不要加「第一款」,例如懲治反革命條例第十條只有 (一)(二)(三)三項,就不要寫「第十條第一款第×項」。三、過去頒布的規范性的文件中,如對條、款、項、目的使用另有順序,或另用其他字樣標明條款時,可仍照該文件的用法引用。如《公共場所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三條 對違反《條例》和本細則有關規定的單位或個人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罰款二十元至二萬元、停業整頓、吊銷「衛生許可證」的處罰。上述處罰可單獨使用,也可合並使用。(一)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給予警告處罰: 1.違反《條例》第六條,衛生制度不健全或從業人員未經衛生知識培訓上崗者; 2.違反本細則第五條第一款第一項,不按時進行健康檢查者; 3.符合《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有一項主要衛生指標不合格者在《公共場所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原條文中對條款用法為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因此《公共場所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三條的法律引用可以為第二十三條第(一)項第2目,也可以為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兩者均有法律依據。

2. 規章制度格式怎麼寫

企業管理制度大來體上可自以分為規章制度和責任。規章制度側重於工作內容、行政管理制度、生產經營管理制度。責任制度側重於規范責任、職權和利益的界限及其關系。

3. 規章制度、法律法規、標准文件(如管理標准、技術標准、工作標准)各是如何定義的三者間的關系怎樣

這三個概念不是一個層次上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是法律上的概念,標准文件是管理回上的概念.
其中法律法答規是法律,規章制度是政策文件,法律法規制定有明確的法律程序,是很嚴格的,具有時效性穩定性程序性,不能隨便修改變更,規章制度呢,主要是行政機關為了加強管理而制定的政策性文件,嚴肅性弱於法律法規,當然分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
標准文件主要是為了為規范某行業內或某種工作而制定的統一標准,以便促進該行業的工作.
法律法規高於規章制度,規章制度高於標准文件.

4. 各種規章制度總是規定"原則上"如何,如何......,

原則上指的是復一般非特殊情況,所制以制度中的原則是基本,具體個別特殊制定製度未考慮到的特殊情況,制度也是可以靈活變通的。
所以你常會看到原則上之類的字眼。
規定為原則上允許就是允許,原則上不允許就是不允許,根據制度制定內容而定,無絕對。

5. 規章制度格式怎麼寫

規章制度分章、節、條款。總則、規定、罰則、其他。
不如找些規章制度參照修改,較方便,然後徵求意見,再集體討論,領導拍板。
集合智慧,一個人很難考慮全面。

6. 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有什麼區別

1、范圍不同法律法規、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這三個的范圍不一樣,法律法規范圍最大,包含了行政法規以及部門規章,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是單獨的。2、制定人不同法律法規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則是國務院制定,而部門規章是適用於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等這些部門自己發布的。3、適用對象不同法律法規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部門規章同樣不適用普通民眾,是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自己調整內部范圍內的行政管理關系的。

7. 規章制度序號引用錯誤,是否還有法律效力

制度是對不特定人普遍適用的,文書引用失誤並不影響文書效力,法院的判決都能下補正裁定,何況這種內部文書,做個補正就行了。

8. 論文中引用法規法條規章制度怎樣標注

首先,反抄襲檢查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和你對照原文,也就是說你在引用中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對法條進行解釋,而不是照著法條原封不動的照搬。
當然,一般來說並不鼓勵引用法條的原文,你需要盡量避免出現引用的情況,或者盡量減少引用的條文占據全文的篇幅比例,有時候對於一些不得不引用的條文,光寫一些什麼法第幾條就湊合著了,不用具體寫出來。
看你問這個問題,一般來說可能是要寫畢業論文吧,這時候會有個捉蟲的檢查,就是看你論文是否出現抄襲或者雷同情況的,這裡面連標點也會算進去,請記得少用一點哦。

9. 如何引用法律規定中的條、款、項、目

一、「條」

法律規范的「條」,是組成法律規范的基本單位。一部法律,都是由若干法條組成的,並且有明確的表明第**條,且應當使用中文不能使用阿拉伯數字。 引用時「根據《立法法》第五條規定······」

二、「款」

「款」是「條」下的組成部分。「款」的表現形式為條中的自然段,每個自然段且沒有數字排列的為一款。

「款」的適用:款一般可以獨立適用。關於引用款時的數目的書寫一般應當使用中文,不用阿拉伯數字。如《立法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

三、「項」

「項」可以是「條」後面的也可以是「款」後面的,是以列舉的形式對前段文字的說明。如《立法法》第八條規定: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一)國家主權的事項;(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三)......該條中的(一)、(二)、(三)......(十)等就是該條的十個項。該十項是對前段文字中「下列事項」的說明。所以,含有項的法條,其前段文字中一般都有「下列」二字或相應的文字表述。

「項」前冠以數字以對列舉的內容進行排列。如上所述,各項前都冠以(一)、(二)、(三)、(四)等數字,而且這些數字只能以中文數字加括弧的形式出現。

「項」的適用。對含有項的法條,適用時應當適用到項。

四、「目」

「目」隸屬於項,是法律規范中最小的單位,一般是阿拉伯數字標明。如《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規定,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1.主要證據不足的;

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則數字1、2後面的是具體的「目」的內容。

拓展資料:

法律是由編、章、節、條、款、項、目構成。

一部法律根據《立法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一般由編、章、節、條、款、項、目組成。編、章、節是對法條的歸類。所以,在使用法律時只需引用到條、款、項、目即可,無需指出該條所在的編、章、節。因此,弄懂法律規范中條、款、項、目的含義,在執法活動中正確使用法律規范的條、款、項、目,對於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質量是大有益處的。

法律條文中的條款項目的區分 網路

熱點內容
司法考試奇葩案例 發布:2025-05-17 10:01:11 瀏覽:304
陳力律師 發布:2025-05-17 10:00:31 瀏覽:258
2017司法考試報名截止時間 發布:2025-05-17 09:56:08 瀏覽:536
勞動法懷孕規定 發布:2025-05-17 09:51:41 瀏覽:409
衛生法律責任方式 發布:2025-05-17 09:32:18 瀏覽:380
行政法規由那個機構制定 發布:2025-05-17 09:27:12 瀏覽:129
行政法律規范易變與生活相關嗎 發布:2025-05-17 09:20:52 瀏覽:711
仲裁法的效力往往高於訴訟法的效力 發布:2025-05-17 09:20:10 瀏覽:720
掛靠醫療單位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7 09:15:06 瀏覽:765
國家關於學前教育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17 09:15:01 瀏覽: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