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衛生法律責任方式

衛生法律責任方式

發布時間: 2025-05-17 09:32:18

『壹』 醫學法中規定了哪些法律責任

一、醫事法律責任必須由醫學法律、法規規章明確、具體規定

只有醫學法律、法規、規章在設定許可權范圍內做了某些明確規定,行為人才承擔某種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醫事法律責任是違反醫學法律規范的後果

只有在構成醫事違法的前提下,才能會行為人承擔相應的醫事法律責任;不構成醫事違法,也就無須承擔醫事法律責任。

三、醫事法律責任只能由法定機關追究

追究程序按法定程序進行,當事人對追究其醫事法律責任不服時,一般應向上一級機關申訴,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四、醫事法律責任具有國家強制性,以國家強制力作為後盾

綜上所述,醫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違反醫學法律規范而應當承擔的帶有強制性的法律責任。

2、醫學法中規定的法律責任有哪幾種?

按照行為人違反醫學法律規范的性質和社會危害程度的不同,我國醫學法中確定了三種醫事法律責任,即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

一、醫事刑事責任

醫事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違反了刑法在醫葯衛生方面的規定,構成了犯罪,所必須承擔的受刑罰處罰的法律責任。其主要特徵是:

(一)刑事責任是因犯罪行為而產生的。

(二)刑事責任具有不可轉移性。即刑事責任的承擔者只能是犯罪行為人。這與民事責任的承擔主體是可以轉移、發生變化不同。

(三)醫事刑事責任是最為嚴厲的一種醫事法律責任,是對醫事違法行為最嚴厲的懲罰。

(四)刑事責任只能由國家司法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予以追究,其他任何國家機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或個人都無權追究任何人的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定罪原則,我國刑法分別從「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和「瀆職罪」三大類犯罪,確立了醫葯衛生方面的醫事刑事責任。

(一)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的醫葯衛生犯罪。主要有:生產、銷售假葯罪,生產、銷售劣葯罪,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准食品罪,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產、銷售不符合標准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罪,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准化妝品罪。

(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中的醫葯衛生犯罪。其中,屬「危害公共衛生罪」的有:甲類傳染病傳播罪、違反傳染病菌(毒)種管理規定肇事罪、違反國境衛生檢疫規定罪(第332條)、非法組織他人賣血罪、強迫他人賣血罪、非法採集供應血液罪、非法製作供應血液製品罪、違反血液及其製品管理規定肇事罪、重大醫療事故罪、非法行醫罪、非法實施破壞計劃生育手術罪、逃避動植物檢疫罪。屬「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的有:非法運輸、攜帶制毒物品進出境罪、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罪、非法提供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罪及傳播性病罪。

(三)瀆職罪中的醫葯衛生犯罪。主要有:國家環境保護監管工作人員玩忽職守罪、傳染病防治工作人員玩忽職守罪等。

另據我國刑法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種。醫事刑事責任方面的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

二、醫事行政責任

醫事行政責任,是指行為人在違反醫葯衛生法中有關醫事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造成公民健康的一定危害,但尚未構成犯罪時,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其主要特徵是:

(一)行政責任產生於違反醫學(衛生)行政法律法規。只有違反了醫學(衛生)行政法所律法規規定的義務,才承擔行政責任。而這同違反民事法律規范必須承提民事責任,違反刑法必須承擔刑事責任的道理是一樣的,都是行為人因違法行為而應承擔的相應的法律後果。

(二)行政法律責任只能由國家行政機關或國家授權的企事業單位的行政領導機關追究。當事人對追究其行政責任不服時,一般可以向追究行政責任的行政機關的上級機關申訴,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我國醫事行政責任的承擔形式有兩種,一是行政處罰,一是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罰。行政處罰是法定的國家行政機關按行政隸屬關系,給予違反醫學行政管理秩序行為的企事業單位或公民的一種法律制裁。主要有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或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衛生(生產)許可證或營業執照、追繳已售出禁止生產經營的產品、行政拘留等。

(二)行政處分。行政處分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按行政隸屬關系,給予違反醫學行政法的所屬工作人員的一種制裁措施。主要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等。

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的主要區別在於:

(一)處罰由執法機關決定,處分由從屬機關決定;

(二)處罰針對企事業單位或公民,處分針對機關工作人員;

(三)處罰針對違反行政法的行為,處分針對違法失職的行為;

(四)採取的形式不同。

三、醫事民事責任

醫事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違反醫學法律規定,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應對受害人所承擔的損害賠償的責任。其主要特徵是:

(一)民事責任主要是財產責任,即以經濟賠償為主要形式。其中也包括某些非財產責任,如醫療事故中的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等。

(二)民事責任主要是為了彌補受害人的損失。這種賠償責任必須遵循民事賠償領域的「賠償實際損失」原則;同時,這種賠償具有補償性質和懲罰性質(如罰款、罰金、沒收財產等)。

(三)民事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雙方當事人作為平等主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協商解決承擔民事責任問題,這也是民事責任區別於其他兩種法律責任的一個重要特徵。

我國醫事民事責任的承擔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包括精神損害撫慰金);支付違給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貳』 違反食品衛生法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一、違反食品衛生法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1、違反食品衛生法要承擔的法律責任,需要視情況而定:
(1)造成較輕後果的只負行政責任,只需要承受相關食品衛生監督機構的行政處罰,停止違法行為即可;
(2)造成比較嚴重後果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即不但要停止違法行為,還要賠償別人因之受到的損失;
(3)造成非常嚴重後果的,需要承擔刑事責任,會面臨刑事處罰。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條
食品生產經營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標准,並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食品原料處理和食品加工、包裝、貯存等場所,保持該場所環境整潔,並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規定的距離;
(二)具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生產經營設備或者設施,有相應的消毒、更衣、盥洗、採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者設施;
(三)有專職或者兼職的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與直接入口食品、原料與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觸有毒物、不潔物;
(五)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應當洗凈、消毒,炊具、用具用後應當洗凈,保持清潔;
(六)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並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濕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貯存、運輸;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餐具、飲具和容器;
(八)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保持個人衛生,生產經營食品時,應當將手洗凈,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等;銷售無包裝的直接入口食品時,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容器、售貨工具和設備;
(九)用水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十)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要求。
非食品生產經營者從事食品貯存、運輸和裝卸的,應當符合前款第六項的規定
二、食品衛生許可證怎麼辦理
食品衛生許可證辦理具體流程如下:
1、申請人填寫相應的申請表,到當地受理窗口遞交某某市食品衛生許可證申請書;
2、提交辦理食品衛生許可證的材料;
3、食品衛生許可證辦理人員審批,在收到申請後五個工作日內做出是否受理決定,受理後二十個工作日內做出審批決定;
4、作出准予決定後十個工作日發放食品衛生許可證。

『叄』 衛生法律責任形式包括

衛生法律責任的形式包括如下:

1、刑事責任:違反衛生法律法規造成重大後果的人,可被追究刑事責任,如監禁、罰款等。

2、行政責任:針對違反衛生法律法規的行為,可以給予行政處罰,如罰款、責令停業整頓、吊銷許可等。

3、民事責任:當衛生事件導致人身傷害、死亡或財產損失時,受害人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損失。

8、衛生事件應急責任:面對突發的衛生事件,應對能力和效率是衡量各方責任的重要標准。政府應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衛生行政部門負有指揮、協調、監督等職責,醫療衛生機構應當立即組織力量參與救治和防控工作,迅速排查和控制疫情,保障社會公共衛生安全。

衛生法律責任的作用

1、保障公共衛生安全。衛生法律明確規定了各類衛生組織和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嚴謹而有效的執法可以維護社會衛生秩序,保障公共衛生安全。

2、提高監管效果。衛生法律明確了監管部門的權力和職責,可以加強對衛生組織和個人的監管力度,提高衛生監管的效果,促進衛生領域各種違法行為的防範和打擊。

3、減少損失和糾紛的發生。衛生法律規定了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一方面可遏制此類違法行為的發生,另一方面,可以讓違法者為他們的違法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和懲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損失和糾紛的發生。

4、促進衛生領域的健康發展。衛生法律為衛生組織和個人的合法行為提供了保障,可以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衛生領域的健康發展。

衛生法律責任是保障公共衛生安全、提高監管效果、減少損失和糾紛的發生以及促進衛生領域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衛生領域中,必須嚴格執行衛生法律,防範和打擊所有違法行為。

『肆』 湖北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第七章 法律責任

湖北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第七章法律責任詳細規定了違反條例的各種行為及其相應的法律責任,旨在維護城市市容整潔、環境衛生,保障市民健康生活。以下是條例中的主要法律責任條文:

第四十一條:對違反條例的行為,若存在法律、行政法規的處罰規定,則依據這些規定執行。

第四十二條:列舉了九種違反條例的行為及其處理方式:

1. 違反第十八條第二款、第十九條、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責令清理或清除,可處警告及罰款(10元至200元)。
2. 違反第十條第三款、第四款、第十一條第三款、第十七條第三款、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責令改正,拒不改正者可處50元至500元罰款。
3. 違反第十四條規定,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20元至1000元罰款。
4. 違反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二十二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規定,責令改正,可處500元至3000元罰款。
5. 違反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者,依法強制拆除,可處1000元至2萬元罰款。
6. 違反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規定,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對單位處5000元至5萬元罰款,對個人處200元以下罰款。
7. 違反第十五條第二款規定,責令清除路面污染物,並可按每平方米50元標准罰款。
8. 違反第三十一條第二款、第三十四條規定,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者,可處環境衛生設施建設費或設施造價2倍以下罰款。
9. 違反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責令限期處理,逾期不處理者,予以沒收。

第四十三條:罰款的收繳方式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執行。

第四十四條:侮辱、毆打市容環境衛生工作人員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市容環境衛生管理人員存在不履行職責、違規收費罰款、濫用職權、打罵侮辱當事人、損壞侵佔當事人物品、利用職權徇私舞弊、貪污受賄等行為之一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依法賠償損失。

湖北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第七章法律責任通過詳細規定了違反條例的各種行為及其法律責任,旨在確保城市市容整潔、環境衛生,保護市民的健康生活,維護市容環境衛生管理人員的職責和公正性。

熱點內容
城鄉規劃的行政法規 發布:2025-05-17 15:00:06 瀏覽:360
雙流法院通報 發布:2025-05-17 14:23:10 瀏覽:202
合法學院動漫 發布:2025-05-17 14:21:18 瀏覽:339
離婚協議約定子女結婚費用是否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7 14:07:42 瀏覽:944
上海法院法官違紀 發布:2025-05-17 13:56:03 瀏覽:700
三校名師講義刑法劉鳳科 發布:2025-05-17 13:51:53 瀏覽:8
行政法學的英語 發布:2025-05-17 13:16:20 瀏覽:983
湖南科技大學法學 發布:2025-05-17 13:05:42 瀏覽:881
中國司法部健康打卡 發布:2025-05-17 13:05:37 瀏覽:148
民法機能 發布:2025-05-17 12:50:24 瀏覽: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