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蓋帽法規

蓋帽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3-30 16:58:20

Ⅰ 關於蓋帽的規則

NBA的最新規則與解釋:
新規則規定裁判員認為隊員蓄意地對持球或不持球的列方隊員造成侵人犯規為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為了解釋「蓄意地。這個詞,也為了正確宣判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新規則還明確指出:判斷一起犯規是否是違反體育道德的,裁判員必須遵循下列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如果隊員通過合法的努力去搶球.也就是以正常的籃球功作去槍球、這時發生犯規,就不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第二個原則是:如果隊員努力去搶球但發生過分的接觸,也就是嚴重的犯規、這種過分的接觸就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第三個原則是:如果隊員拉、打或推遠離開球的隊員,那就不是在比賽,而是一種施暴行為.通常這樣的行為就是違反體有道德的犯規。

規則還強調指出:裁判員必須只能判斷動作.而且在比賽開始以及在比賽接近終了。也就是貫穿整場比賽中都必須用相問的尺度去判斷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特別是,對屢次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的隊員,可取消其比賽資格。
問:合法的掩護與非法的掩護的區別在哪裡?如何判定?

答:合法的掩護與非法的掩護,既涉及到運動員的訓練,又涉及到裁判員的臨場宣判,是—個有待弄清和提高的問題。

所謂合法的掩護,是指:

1.當發生接觸時,正在掩護對手的隊員靜立不動(在他的圓柱體內);

2.當發生接觸時,正在掩護對手的隊員已兩腳著地。新規則增加了靜立不動和圓柱體的限制。

所謂非法的掩護,是指:

1、發生了接觸時,正在掩護對手的隊員是在移動中;

2.發生了接觸時。是在靜立的對手的視野之外建立掩護、沒有給出l適當的距離;

3.發生了接觸時,是對移動中的對手作掩護,沒有考慮時間和距離的因素。

在判定中,應注意幾個問題:

1、如果掩護建立在靜立的對手的視野之內(前面或側面)、作掩護的隊員可以按自已的意願在避免接觸的情況下盡量靠近對手。

2、如果掩護建立在靜立的對手的視野之外,掩護隊員必須允許對手向他邁出正常的一步而不發生接觸。

3、如果對手在移動.時間和距離的因素將適用。掩護隊員必須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便被掩護隊員能夠以停步或改變方向來避開掩護。要求的距離是不得少於正常的1步,但不必超過2步.

最後—點是,對與建立了合法掩護的隊員發生任何接觸,由被掩護的隊員負責.

處理阻擋或撞人[持球隊員]的原則是什麼?
1、防守隊員必須以面對持球隊員並且雙腳著地來建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2、防守隊員為了保持這個防守位置,可以保持靜立或側移或後撤。

只要該側移或後撤被認為是正常的防守移動,在保持這個防守位置的移動中,一腳或雙腳可離開地面一瞬間。

3、防守隊員必須是先到位,並且接觸必須是發生在軀幹部位。

如果接觸發生在軀幹部位,則應該認為防守隊員已經先到位。

如果符合上述三條,則是持球隊員造成的犯規.
關於二次運球和進攻犯規
1、A第一次運球結束,雙手持球,B上前搶A手中的球,但B並未使球從A手中脫落,A是否可以再次運球?

答:不可以。如果再次運球應判二次運球違例。

A投籃,出手後的球既未接觸對方隊員,也沒有接觸籃板、籃筐。在球落地之前A1再次跳起將球強到重新進攻,是否要判A帶球走違例?

答:這個問題的關鍵因素是取決於裁判員的判斷。如果裁判員認為A是在做投籃動作,A可以再次接球進攻。

雙手持球觸地又拿起算步算一次運球?

答:如果球未離手,不符合「將球擲、拍或滾在地面上」的運球規定,還是不能算做是運球開始。如果球已離手,又拿起則算一次運球。
2、A用身體將防守者擠出很遠後再投籃。可以嗎?

答:不可以。A的動作侵犯了他人的權益。要被判犯規
關於3秒違例和搶籃板球的接觸
1、進攻隊員在3秒區內連續投籃超過3秒,是否要判其3秒違例?

答:在限制區內連續投籃不存在3秒問題,因為投籃球一出手,就意味著球已失控。全隊沒有控制球,個人沒有控制球自然也就談不上3秒違例的問題。

2、A與B在爭搶籃板球時,A先將球搶到手,B上前將球打掉,B在打球的同時也打到了A的手。這種情況要不要判犯規?是不是所有的打手都要判犯規?

答:雙方在爭搶籃板球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要發生手和手的接觸,但裁判不應把所有的接觸都判為犯規。如果防守隊員在搶球時與進攻隊員僅僅是發生了手指間的輕微碰觸,並且對比賽沒有影響,那就可不作宣判。如果發生了手腕及整個手掌的接觸,而且這種接觸限制了對方隊員的活動自由,也就是給引起接觸的隊員帶來了利益,那麼就應判犯規了。

關於投籃時的犯規如何宣判?
A1投籃,球清楚地離手時,上半時比賽時間結束的信號響了。在球成死球前,B2對A2發生身體接觸。這種情況怎樣宣判和處理?

答:規則規定,結束每半時或每節比賽的記時員信號發出的同時,或在此前的一剎那發生的犯規,做為犯規結果的任何可能發生的罰球均要執行。本例的身體接觸是在發出信號之後發生的,故可不予理會。如果是不道德的行為,可作為比賽休息時間內的技術犯規處理。

A1投籃,球正在向上飛行時,比賽時間結束,然後B1封蓋球時打到了球,又進進球籃。怎麼判?

答:每半時或每節時間終了或宣判犯規後,投籃的球在飛行中被任一隊的隊員合法觸及時,球即成死球。故命中不算得分
關於背後蓋帽是否犯規

蓋帽是一種合理的防守動作,不分前後,是否犯規要看防守隊員在防守時是否於進攻隊員發生了不合理的身體接觸。如果沒有不合理的身體接觸則為好球,否則犯規。

不過,站在進攻隊員身後防守很容易造成犯規。因此,裁判對防守隊員站在進攻隊員身後防守格外注意,所以大家有時就誤認為「背後蓋帽就是犯規」。

記住:籃球規則中判斷是否犯規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是否發生了不合理的身體接觸.
防守時 對「時間和距離」因素是如何規定的
防守無球的隊員時要考慮時間和距離的因素。防守隊員不能太靠近(不得小於1步)正在移動的對方隊員,應給對方留出足夠的時間或距離來停步或改變方向。如果防守隊員不顧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並與對方發生身體接觸,那麼他應對接觸負責。

防守持球的隊員(他正拿著球或運著球)時,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並不適用。防守隊員為了搶球和防守,必然會靠近持球隊員。持球隊員也會料到會被防守,每當對手在自己身前占據了(甚至是一瞬間占據了)合法防守位置,他必須准備停步或改變方向。當然,防守隊員在占據他的位置之前,必須不造成身體接觸來建立合法防守位置。如果防守隊員已建立了最初的合法位置和採用了正常的防守移動,並且接觸又是發生在身體的軀幹部位,就是持球隊員撞人;反之,是防守隊員阻擋。
什麼是正確的掩護?
掩護是籃球比賽中的一種戰術。指進攻隊員掩護同伴時採用的合理動作。正確的掩護應是面向被掩護的隊員,距離約為90厘米,兩腳開立兩膝彎曲,上體稍前傾,站在切斷同伴的防守者跟防移動的最近路線上,並根據被掩護者的跟防移動情況,及時地靠腳步移動調整位置,迫使被掩護者沿著比自己同伴遠的路線移動,以便使同伴在短時間內得以擺脫對手獲得進攻的機會。從規則上講,正確的掩護就是合法的掩護,合法的掩護應該是:

發生接觸時靜止不動(在他的圓柱體內),發生接觸時已雙腳著地。規則還規定:如果掩護建立在靜止對手的視野內(前面或側面),則隊員可以按照自己的願望,只要在不發生接觸的情況下盡量靠近對手。如果掩護建立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外,掩護隊員必須允許對手向他邁出正常的一步而不發生接觸。如果對方隊員在移動,時間和距離的因素就要適用。

關於運球上籃
1、A1持球上籃時,B2在沒有接觸A1身體的任何部位的情況下,用手按住了A1手中的球,A1上籃沒有成功且摔倒了。應如何宣判?

答:如果A1摔倒時手中沒有球,可不做任何宣判,如果A1跳起投籃未能出手並持球落地,應判A1帶球違例。

2、A2運球上籃,B3在防守時不小心跌倒在A2行進的路線上。A2為了避免踩傷B3,持球從B3身上跳了過去。要判A2帶球走步違例嗎?

答:如果裁判確認A2是為了保護B3使其免遭踩傷,應先命哨使球成死球,然後將球判給A2在停止比賽的地點的界外擲球入界。

擲界外球的限制及進攻推人犯規
1、擲界外球時持球隊員與防守隊員有沒有距離的限制?

答:在球擲過界線前,任何其他隊員不可以使身體的任何部分超過界線。當場地的邊緣距界外障礙物不足五米時,雙方任何隊員都不得站在距擲界外球隊員1米的距離內。

2、無球的進攻隊員為了擺脫對方的防守,先將防守隊員推開再去接同伴的傳球(如:NBA98賽季季後賽步行者與公牛交鋒時,米勒推喬丹的那一下),算不算犯規?

答:犯規。比賽中任何以侵犯他人利益為手段而最終達到個人目的的不合理身體接觸都是規則所不允許的。至於98賽季NBA季後賽步行者與公牛隊比賽中米勒推喬丹的那一下,從電視轉播畫面的角度看,主持人認為是犯規。

3秒區對隊員有哪些限制
1、3秒區對隊員有哪些限制?

答:用規則的語言講,3秒區應該叫限制區。3秒鍾的限制是針對比賽中的進攻隊而言的,即某隊在場上控制球並且比賽計時時鍾正在走動時,該隊隊員在對方限制區內停留不得超過持續的3秒。限制區的各條線都屬於限制區的一部分,踩線、騎跨線都屬於在限制區內。隊員在限制區內搶籃板球時,雙方都沒有控制球,因此不存在 3秒違例的問題。

2、A1傳球給A3,因為A1傳球力量過大,致使A3接球後又脫手,當A3再次獲得球後,是否還可以運球?

答:A3屬於接球不穩,尚未控制球,獲得球後可以繼續運球。
關於跳球,3分球,防守
1、跳球時,非跳球隊員如何站位?規則對非跳球隊員有哪些要求?

答:跳球時,在球被拍擊前,非跳球隊員均要站在圓圈外的一個位置上,本方隊員不得圍繞圓圈毗連站立。

2、A1在三分線外投籃,球在上升時B2在3分線內跳起防守,其經過B2觸及之後中籃。判A1得幾分?

答:舊規則算A1得3分,新規則算A1得2分。

3、A1與B4背靠而立,在爭搶籃板球時,A1身體一讓,B4順勢倒地。該怎樣判罰?

答:可不做宣判。因為B4的倒地是由他自己造成的。
關於阻擋犯規
A1運球,B2從A1的側面試圖去搶球。搶球時,B2的手臂與A1發生接觸,是否要判B2阻擋犯規?

答:關鍵是看接觸到什麼程度,如果B2與A1隻是輕微地接觸,B2即沒獲利又未影響比賽,可不做宣判,反之,要判犯規。

B3對移動中的A2進行防守,為了防止A2突破,在不妨礙A2一定的情況下,B3 把手放在了A2 的身上,是否要判B3犯規?

答:判B3犯規。即使不妨礙對方移動,也不允許將手放在對方身上。
關於攜帶球、死球
什麼是攜帶球?什麼叫死球?當一個球在地面上滾動時,某個隊員將球按住,這叫死球嗎?

答:

1、攜帶球是指隊員在運球時利用手掌向上托球從而改變了運球方向。攜帶球是一種違例行為。

2、死球有以下幾種情況:a.任何合法中籃時;b.球成活球後,裁判員鳴哨時;c.罰球後還有罰球,罰球後還有罰則;d.當球成活球後,30秒鍾計時員發出信號時;e.每半時或每節終了時;f.每半時或每節時間終了或宣判犯規後,投籃的球在飛行中被某一隊的隊員合法觸及時。

3、不叫死球。
關於防守等
1、A1持球向前跳起准備投籃,B2原地跳起防守,兩人相撞。該判誰犯規?

答:三種處理方法:a、判A1帶球撞人犯規;b、判B2阻擋犯規;c、不做宣判。具體處理方法應根據規則制定的垂直原則和處理身體接觸的三項基本原則來判定。

2、A2打算從邊線突破,B4防守時用臀部頂了一下A2結果A2連人帶球出界。該怎麼判?

答:判B4侵人犯規。

3、A1在3分線附近跳起投籃。B2上前防守,球出手後被B2撞倒。該怎麼處理?

答:如果A1的腳未回到地面,B2是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A1犯規,罰則按規定處理。
關於爭球等
1、關於爭球的宣判?

答:雙方球隊各一名或數名球員在球場的任何位置上,用一手或雙手緊緊握住球,任一隊員均不能得到球時,裁判要立即判爭球。並沒有3秒鍾的限制。

2、在三人制比賽中A1跳起投籃,B2上前防守,球接觸B2的手後進進球籃。該球算誰進的?

答:A1進的。三人制比賽,進攻隊員搶到籃板球後必須傳到三分線外,重新組織進攻,不可以直接投籃。

3、A1接A2的傳來的即將出界的球,由於A2的力量較大,當A1把球撈回來後,自己卻沖到場外。之後,A1又迅速回到場內繼續運球。可以嗎?

答:按照規則第三七條規定,這屬於隊員出界。但執行這條規則時,臨場裁判可根據場上具體情況靈活掌握。為了鼓勵隊員在場上的積極拼搶精神,對A1的違犯行為可以不做宣判。
關於罰球等
1、罰球隊員是否可以跳起投籃?

答:可以。但是在球進進球籃之前,罰球隊員不可以接觸限制區,否則罰球違例,球中無效,球權判給對方。所以在籃球比賽中大多數球員喜歡原地投籃。

2、A1在場內將一個將要出界的球撈回,球打在了一隻腳踩在界外的B1身上彈出界外。該什麼判?

答:判B1最後使球出界,由A擲界外球繼續比賽。

3、B1結束運球後,有意將球打到另一隊員身上,然後接球再運。B1這樣符合規則精神嗎?

答:這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為。要對B1提出警告,嚴重的當即就可判技術犯規。
關於投籃等
1、A1與B1在A隊的前場跳球,A1直接將球拍進了球籃。這球算不算得分?

答:得分有效。

2、A1得到球後,將球往地上一砸,球彈起後落進球籃,這個算得分嗎?

答:這不是一個正常的投籃動作,如果球彈起後進入對方球籃算得分。

3、我第一次投籃「三不沾」。球落地前,我再次搶到球,然後繼續運球、投籃。是否可以?

答;只要裁判確定你是在做投籃動作,那麼你就可以再接觸球,接到球後你可以繼續傳、運、投。
關於回場、蓋帽等
1、B2在中場搶斷對方傳球,搶到球後,B2騎跨中線,該什麼判?

答:如果在前場搶到球後騎跨中線,為球回後場違例:如果在後場搶到球後,B2騎跨中線,算球進入前場。

2、A1傳球,A2在中場騎跨著線接球,應如何判?

答:如A1在前場,A2在中場騎跨中線接球,為球回後場違例。

3、A2跳投,B2上前封蓋,封蓋是

碰到了A2的手,但動作很小,結果A2持球落地,應如何判?

答:如果B2隻是附帶地接觸A2的手,A2持球落地為帶球走違例。

4、防守隊員在蓋帽時是否要等對方到最高點處才有效?

答:判斷防守隊員是否犯規,不是看對方的出手點,而是看有無不合理的身體接觸。
http://wulingxiao54007.blogchina.com/2421211.html

Ⅱ 誰有詳細的NBA籃球規則,如具體的犯規,違例的解釋。越詳細越好!

犯規及其罰則
1.技術犯規
對場上或球隊席上的球隊成員的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或違例的處罰,是技術犯規。在球成活球前,與對方隊員發生非法的接觸,也可判為技術犯規。
(1)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
對任何隊員、教練員或訓練員的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最多可判罰兩次技術犯規。任何違犯者只要有一次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就可被驅逐;有兩次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必須被驅逐。
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如:與裁判員講話無禮貌;以身體接觸裁判員;對宣判公開表示不滿;使用褻讀的言語;未經裁判員允許教練員進人場地;故意伸肘或試圖動手腳但未包含接觸。
還有一些技術犯規不是由不符合體育道德的行為造成的,如:延誤比賽;球隊席區域的違例;球成活力球時場上隊員不足或多於5名;進攻隊員故意地吊在籃圈或籃板上等等。
在死球期間發生非法接觸,如果在性質上被認為是不符合體育道德的,可判為一次技術犯規;如果接觸是不必要的和過分的,可判為惡意犯規。
(2)打架犯規
比賽中或死球期間,隊員、教練員或訓練員打架,要登記技術犯規,不判給罰球,參加打架的人員應立即被驅逐。另根據情況判打架人員不超過20000美元的罰款和停賽。
NBA比賽中,對犯規的判罰是較為嚴厲的。如隊員、教練員或訓練員出現下列情況即可被驅逐:接觸肩的水平或以下部位的肘部犯規;沒有體育道德行為的技術犯規;以不必要的或過分的接觸造成的惡意犯規。
隊員、教練員或訓練員出現下列行為則必須被驅逐:拳擊犯規;打架犯規;接觸肩的水平以上部位的肘部犯規;試圖揮拳雖無接觸;不是比賽的延續動作而是故意地進人看台。
為了懲罰和制止犯規,NBA規則中還列有罰款的規定,如:裁判員認為隊員是故意地吊在球籃上,應判一次技術犯規和罰款100美元;第一次因不符合體育道德的行為判罰技術犯規的罰款100美元,第二次犯規加罰150美元等等。
2.侵人犯規
在球成活球後,與對方隊員發生非法的身體接觸,是侵人犯規。
隊員不準拉、推、撞對方隊員;也不準靠伸展臂、腿、膝或彎曲身體成不正常姿勢以阻礙對方隊員行進。違反規定,將判為侵人犯規並按相關的罰則處理。
(1)雙方犯規
雙方犯規是指兩名非同隊的隊員大約同時互相發生侵人犯規或技術犯規的情況。
罰則:
不管是侵人犯規或是技術犯規都不判給罰球,只給隊員登記犯規,不登記全隊犯規。如果宣判雙方犯規或打架犯規時某隊擁有球權,應保留球權,在靠近比賽中斷地 點的邊線擲界外球繼續比賽。如果宣判雙方犯規或打架犯規時雙方球隊都未擁有球權,或投籃未成功球在空中,應由任何兩個非同隊的隊員在中圈跳球繼續比賽。如 果投籃成功,得分有效,在底線擲界外球繼續比賽。如果雙方犯規是作為裁判員意見不同的結果,不計得分,應由任何兩個非同隊的隊員在中圈跳球繼續比賽。
(2)進攻犯規
在球成活球後,進攻隊員與對方發生非法的接觸,是進攻犯規。
進攻隊員侵人犯規,如不是肘部犯規、拳擊犯規,也不是惡意犯規,應按如下罰則處理:不判給進攻隊得分;登記犯規隊員一次侵人犯規;不登記該隊全隊犯規(隊員第六次侵人犯規,並且該隊已無有資格的替補隊員除外)。
(3)無球權犯規
在球成活力球後,在雙方球隊均未擁有球權時與對方發生非法的接觸,是無球犯規。
隊員侵人犯規.如不是拳擊犯規、惡意犯規、也不是肘部犯規,而且發生犯規時雙方球隊均未擁有球權,應按如下罰則處理:登記犯規隊員一次侵人犯規;登記犯規 隊一次全隊犯規;如果全隊犯規罰則未出現,判給對方隊在靠近犯規地點的邊線擲界外球;如果全隊犯規罰則出現,判給被侵犯的隊員一次罰球加一次罰球。
如果判了防守隊一次無球權犯規,接著投籃(罰球)成功,應判給被侵犯的隊一次罰球,使有可能得3分或4分。這條規定適用於:不管是對哪個進攻隊員犯規;不管全隊犯規罰則是否出現。
如果判了進攻隊一次無球權犯規,接著進攻隊員投籃成功,不計得分。
(4)拳擊犯規
隊員用拳猛擊對方,是拳擊犯規。
因拳擊宣判隊員的非法的接觸,是一次侵人犯規和一次全隊犯規。應判給一次罰球,不論罰球成功與否,將球判給被侵犯的隊在中場擲界外球。
任何隊員揮拳猛擊對方,無論是否擊中,都是不符合體育道德的行為,他應立即被驅逐並至少停止一場比賽。
這條規定既適用於比賽進行中,也適用於死球狀態。
如果接連發生拳擊犯規,這條規定的所有內容都將適用,並由最後被侵犯的隊在中場擲界外球。
另外,根據情況判該隊員不超過20000美元的罰款和停賽。
(5)非賽犯規
在第四節或加時賽的最後兩分鍾內,防守隊對擁有球權的進攻隊發生非法的接觸,而這種接觸發生在遠離球附近的區域或界外球未離手時,為非賽犯規罰則:登記一 次侵人犯規和一次全隊犯規;判給一次罰球(肘部犯規或惡意犯規罰球兩次),任一場上隊員可執行此罰球;並由被侵犯的隊在靠近比賽中斷的地點擲界外球繼續比 賽。
(6)全隊犯規
每節比賽每隊的全隊犯規超過4次,加時賽每隊的全隊犯規超過3次,要判一次罰球加一次罰球
如果每節前10分鍾全隊犯規未滿4次,或加時賽前3分鍾全隊犯規未滿3次,允許該隊在最後兩分鍾內有一次全隊犯規不用加罰。
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侵人犯規,判給兩次罰球,如果全隊犯規罰則出現也不判給增加的罰球;如投籃成功,判給一次罰球,如果全隊犯規罰則出現也不判給 增加的罰球。也就是說,在成功的兩分投籃中最多可得3分,在成功的3分投籃中最多可得4分。
2 罰球
進攻球員准備投籃時,或者是上籃時。防守球員犯規了,進攻球員就罰球;
在NBA每節比賽球隊的犯規總次數達到了四次之後如果再犯規,進攻方的球員也可以罰球;
3.跳球
在NBA的比賽中,第一節和每一個延長期的開始都要在中圈爭球。而當雙方的隊員同時觸球都沒爭搶下來並且無法判斷球權時,裁判也會判罰爭球,這時裁判將選擇中圈和雙方罰球弧圈中最近的一個作為爭球地點。爭球時,雙方各派一名隊員(比賽中爭球時,由雙方當事人)站至中圈准備,裁判在中圈中心點向上拋球,球下落時球員即可觸球,球員必須在空中將球打出而不能持球落地。
還有技術犯規,惡意犯規的時候,進攻方也可以罰球。
4.干擾球
干擾球定義
干擾球 (Goaltending), 港譯「守龍門」,是指籃球比賽中非法干擾正在下降軌跡中,或在籃框上的射球。若防守球員封阻的時間太遲,籃球已經過了最高點,或籃球已經碰了籃板,則為防守干擾違例,判進攻成功得分。若進攻球員干擾(如射球後籃球還沒有離開籃框的上空便把籃球撥入),則判進攻干擾違例,防守得控球權。 在籃球運動中,干擾球屬於一種違例事件。無論是進攻方還是防守方,都有可能出現干擾球違例。一般來說,干擾球得定義是這樣的:進攻方投籃,在球離開投籃隊員的手後,在下降之前,防守方如果碰到籃球,都屬於蓋帽;而在球下降之後,如果有人的身體碰到了籃球,無論這個人是進攻方球員還是防守方球員,都屬於干擾球違例,但是判罰是不同的。 如果是防守方違例,算球進,兩分投籃算2分,三分投籃算3分。如果是進攻方違例,裁判就會判進攻方違例,球進也不計分,防守方發球。還有一種特殊情況也屬於干擾球,就是球員在搶籃板球時,球在籃框的正上方時,有人碰到球,也屬於干擾球。

干擾球分類
干擾球分進攻干擾球和防守干擾球。 當A隊進攻時,A隊隊員投籃不進,球砸在籃筐上彈起,如球在籃筐正上方時A隊隊員用手觸到球,則算進攻干擾球,交換球權。 當A隊防守時,B隊球員的投籃在下落過程中或球在籃筐正上方時A隊隊員觸球,則算防守干擾球,此球無論進否都算進。 干擾球這項規則的制定是為了限制NBA第一位巨人球星喬治-麥肯,後來由於張伯倫的出現,NBA進一步加強了對干擾球的限制。
5.界外球
這個完全看死球時候球的位置決定發球位置。
舉個簡單的例子,暫停的時候如果是在底線發球前就喊了暫停,那麼暫停結束後發球點就在底線,如果是開球後再暫停,那麼就在暫定前的位置發球,當然NBA最後1分鍾的暫停例外,全部都是前場發球。
違例也一樣,比如說回線,那麼就看回線的一方哪裡碰到球就在那裡發球,因為假如本方回線本方隊員不碰球的話是不算回線的,對方球員是可以拿球快攻的,因此這點再次說明了發球位置取決於死球位置。其餘包括出界,走步等違例也是這樣確定發球位置的。
犯規也是一樣,後場的犯規將在本方半場發球,前場則是對方半場發球,只不過前場犯規發球位置被限定為前場(有條線的)

都是有用的,希望對你有用!!

Ⅲ 我的汽車前後牌照的四顆固定螺絲蓋帽沒有,被交警扣了執照,說扣12分,罰款100元。請知道法規的網友指...

於法無據!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只是對故意遮擋號牌的行為進行12分的處罰。
你這個螺絲蓋帽沒了,根本和這個扯不上啊,如果交警枉法的話,你就憑他的處罰單提起行政復議,直至行政訴訟。

Ⅳ 籃球規則中,哪些封蓋算犯規,哪些不算

關於球場犯規界定的問題適合我回答。 封蓋必須手先觸球且身體完全無接觸。這個是表面規定,實際判罰中注意幾個問題。 容易被誤認為犯規的情況, 從後面蓋帽。如果其他方面合法,單純從身後蓋帽本身沒問題。 蓋帽中觸到攻方的手。這個復雜,在先碰到球或者大部分碰到球時,根據球手一體的原則,是不犯規的。 看上去有身體接觸。上籃時如果球出手以後的身體接觸不算犯規。投籃時如果這個身體接觸沒有對之前的投籃產生影響不犯規。 容易被誤認為不犯規的情況。 垂直起跳。只要起跳且在上籃中有輕微接觸也是犯規的。 身體完全不動但是雙臂有哪怕輕微下壓也是犯規的。 身體向後移動。如果有身體接觸也是犯規的。 側移頂胯之類就不用說了都是犯規。 在比賽中,很多情況會比較模糊,難以界定是否犯規。那麼我們一般根據哪一方占據優勢判罰。

Ⅳ 籃球FIBA規則里,從後面蓋帽算不算犯規

根據《籃球規則》的規定,你在沒有占據合法的防守位置的情況下試圖去搶球,你要對所有的身體接觸負責。所以,除非你乾乾凈凈的把球蓋出去,否則有身體接觸裁判就會吹犯規。
參考《籃球規則》:
第六章 犯 規

第32條 犯規

32.1 定義
32.1.1 在一場籃球比賽中,10名隊員快速移動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身體接觸不可避免。

32.1.2 犯規是對規則的違犯,含有與對方隊員的非法身體接觸和/或違反體育道德的舉止。
32.1.3 一個隊可被宣判任何數量的犯規,不考慮罰則,犯規者的每一犯規應被登記,記入記錄表並相應地被處罰。

第33條 接觸:一般原則

33.1 圓柱體原則
圓柱體原則定義為一名站在地面上的隊員占據一個假想的圓柱體內的空間。它包括該隊員上面的空間,並受下列限定:
•前面由手的雙掌。
•後面由臀部,和
•兩側由雙臂和雙腿的外側。
雙手和雙腳可以在軀干前面伸展,其肘部的雙臂彎曲不超過雙腳的位置,因此兩前臂和雙手要舉起。他的雙腳間的距離應按照他的高度變化。
33.2 垂直原則
在比賽中,,每一隊員都有權占據未被對方隊員已經占據的任何場上的位置(圓柱體)。
這個原則保護隊員所佔據的地面空間和當他在此空間內垂直跳起時的上方空間。
隊員一離開他的垂直位置(圓柱體)並與已經建立了他自己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對方隊員發生身體接觸,離開他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隊員對此接觸負責。
防守隊員垂直地離開地面(在他的圓柱體內)或在他自己的圓柱體內把雙手和雙臂伸展在他的上方,則不必判罰。
無論是在地面上或在空中的進攻隊員不應用下列方式與處於合法防守位置的防守隊員發生接觸。
•用他的手臂為他自己創造額外的空間(清除障礙)。
•在投籃時或剛投籃之後伸展他的雙腳或雙臂去造成接觸。
33.3 合法防守位置
一名防守隊員已建立了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當:
•他正面對他的對手,並且
•他的雙腳著地。
合法防守位置從地面到天花板垂直地在他上方(圓柱體)伸展。他可將他的雙臂和雙手舉過頭或垂直跳起,但是他必須在假想的圓柱體內使手和臂保持垂直的姿勢。
33.4 防守控制球的隊員
當防守控制(持著或運著)球的隊員時,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不適用。
每當對方隊員在持球隊員面前占據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甚至是一瞬間完成的),持球隊員必須料到被防守並必須准備停步或改變他的方向。
防守隊員必須建立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必須在占據位置前沒有造成身體接觸。
一旦防守隊員已建立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他可以移動以便防守他的對手,但他不得伸展他的雙臂、雙肩、雙髖或雙腿,並通過這樣做來造成接觸以阻止從他身邊通過的運球隊員。
當裁決阻擋/撞人情況涉及持球隊員時,裁判員應運用下列原則:
•防守隊員必須以面對持球隊員並雙腳著地來建立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防守隊員為保持合法防守位置,可保持靜立、垂直跳起、側移或後移。
•在保持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的移動中,一腳或雙腳可以瞬間離地,只要該移動是側向或向後的,不朝向持球隊員。
•接觸必須發生在軀幹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防守隊員應被認為是已經先在接觸地點了。
•已建立了合法防守位置的防守隊員可以在他的圓柱體之內轉身,以緩和任何沖撞或避免受傷。
如發生上述情況,應認為持球隊員已經造成了犯規。
33.5 防守不控制球的隊員
不控制球的隊員有權在球場上自由地移動,並占據任何未被另一隊員已經占據的位置。
當防守不控制球的隊員時,時間和距離的因素應適用。防守隊員不能如此靠近和/或如此快地在移動的對方隊員的路徑中占據一個位置,以致於後者沒有足夠的時間或距離停步或改變他的方向。
此距離與對方隊員的速度直接成正比,不得少於正常的1步,不得多於正常的2步。
如果一名隊員在占據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中不重視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並與對方隊員發生接觸,他對該接觸負責。
一旦一名防守隊員已經建立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為防守對方隊員他可移動。他不得為了阻止對方隊員從他身邊通過而在他的路徑中伸展臂、肩、臀或腿。他可以在他的圓柱體內轉身或將手臂置於身前並貼近身體以避免受傷。
33.6 騰空的隊員
從球場某地點跳起在空中的隊員有權再落回同一地點。
他有權落在球場的另一地點,只要落地點和起跳和落地地點之間的直接通道在起跳的時間尚未被對方隊員占據。
如果一名隊員已跳起並落地,可是他的動量使其接觸了在落地地點之外已佔據了一個合法防守位置的對方隊員,則該跳起隊員對此接觸負責。
在隊員已跳起在空中後,對方隊員不得移動到他的路徑上。
移動到騰空隊員的身下並造成接觸,通常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某些情況下可能是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3.7 掩護:合法的和非法。
掩護是試圖延誤或阻止一名沒有球的對方隊員到達希望到達的場上位置。
合法的掩護是當正在掩護對手的隊員:
•發生接觸時是靜止的(在他的圓柱體內)。
•發生接觸時雙腳著地。
非法的掩護是當正在掩護對手的隊員:
•發生了接觸時正在移動。
•發生了接觸時,是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外做掩護沒有給出足夠的距離。
•發生了接觸時,對移動中的對手沒有重視時間和距離的因素。
如果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內做掩護(前方的或側方的),做掩護的隊員可按自己的意願靠近對手以建立掩護,只要沒有接觸。
如果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外做掩護,做掩護的隊員必須允許對手向他邁出正常的一步而不發生接觸。
如果對手在移動中,時間和距離的因素應適用。做掩護的隊員必須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便被掩護的隊員能通過停步或改變方向來避免掩護。
要求的距離是不得少於正常的1步,不得多於正常的2步。
與已經建立掩護的隊員的任何接觸,由被合法掩護的隊員負責。
33.8 撞人
撞人是有球或無球隊員推進或移動到對方隊員軀幹上的非法身體接觸。
33.9 阻擋
阻擋是阻礙有球或無球對方隊員行進的非法身體接觸。
如果試圖做掩護的隊員在移動中與靜止或後退的對方隊員發生接觸,則他發生了一起阻擋犯規。
如果隊員不顧球,面對著對方隊員並隨著對方隊員的移動而移動他的位置,除非包含其它因素,他對所發生的任何接觸負主要責任。
所謂「除非包含其它因素」是指被掩護的隊員故意推人、撞人或拉人。
隊員在場上占據位置時把他的手臂或肘伸在他的圓柱體之外是合法的,但當對方隊員試圖通過時,它們必須被移到他圓柱體之內。如果手臂或肘是在他的圓柱體之外並發生接觸,這是阻擋或拉人。
33.10 用手和/或手臂接觸對方隊員
用手觸及對方隊員,本身未必是違犯。
裁判員應判定引起接觸的隊員是否已經獲得了不公正的利益。如果隊員引起的接觸在任何方面限制對方隊員的移動自由,這樣的接觸是犯規。
當防守隊員處於防守位置,並且他的手或手臂放置在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身上並保持接觸以阻礙他行進,就發生了非法用手或非法伸展手臂。
反復地觸及或「戳」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是犯規,因為這可導致粗暴的比賽。
這是持球的進攻隊員犯規:
•為了獲得利益,用手臂或肘「鉤住」或纏繞防守隊員。
•為了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或為了在他和防守隊員之間創造更大的空間,「推開」防守隊員。
•運球時,用伸展的前臂或手去阻止對方隊員獲得控制球。
不持球的進攻隊員為了下列原因「推開」防守隊員是犯規:
•擺脫去接球。
•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
•在他和防守隊員之間創造更大的空間。
33.11居中策應
垂直原則(圓柱體原則)也適用於居中策應。
位於居中策應位置的進攻隊員和看守他的防守隊員必須尊重彼此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權利。
位於居中策應位置的進攻隊員或防守隊員用肩或髖將他的對方隊員擠出位置,或用伸展的肘、臂、膝或身體的其它部位去干擾對方隊員的活動自由,是犯規。
33.12 背後非法防守
背後非法防守是防守隊員從對方隊員的背後與其發生的身體接觸。僅防守隊員正試圖去搶球的事實,不證明從背後與對方隊員發生接觸是正當的。
33.13 拉人
拉人是干擾對方隊員移動自由的非法身體接觸。這樣的接觸(拉人)能用身體的任何部位來發生。
33.14 推人
推人是隊員用身體的任何部位強行移動或試圖移動控制或未控制球的對方隊員時發生的非法身體接觸。

第34條 侵人犯規

34.1定義
侵人犯規是隊員與對方隊員的接觸犯規,無論球是活球或是死球。
隊員不應通過伸展他的手、臂、肘、肩、髖、腿、膝或腳來拉、阻擋、推、拉、絆、阻止對方隊員行進,以及不應將其身體彎曲成「反常的」姿勢(超出他的圓柱體);也不應放縱任何粗野或猛烈的動作。
34.2 罰則
應給犯規隊員登記一次侵人犯規。
34.2.1 如果對沒有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
•由非犯規的隊在最靠近違犯的地點擲球入界重新開始比賽。
•如果犯規的隊處於全隊犯規處罰狀態,則應運用第41條(全隊犯規:處罰)。
34.2.2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應按下列所述判給投籃隊員若干罰球。
•如果投籃成功,應計得分並判給1次追加的罰球。
•如果從2分投籃區域的投籃不成功,應判給2次罰球。
•如果從3分投籃區域的投籃不成功,應判給3次罰球。
•在結束任一節或決勝期的比賽計時鍾信號響時或恰好響之前,或當24秒鍾裝置信號響時或恰好響之前,隊員被犯規了,此時球仍在該隊員的手中,爾後投籃成功,不應計得分,應判給2或3次罰球。

第35條 雙方犯規

35.1 定義
雙方犯規是兩名互為對方的隊員大約同時相互發生接觸犯規的情況。
35.2 罰則
35.2.1 應給每一犯規隊員登記一次侵人犯規。不判給罰球。
35.2.2 比賽應按下列所述重新開始:
•如果在大約同時投籃有效或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得分,應將球判給非得分隊從端線擲球入界。
•如果某隊已控制了球或擁有球權,應將球判給該隊在最靠近違犯的地點擲球入界。
•如果哪個隊都沒控制球也沒有球權,一次跳球情況出現。

第36條 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1 定義
36.1.1 根據裁判員的判斷,一名隊員不是在規則的精神和意圖的范圍內合法地試圖去直接搶球,發生的接觸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1.2 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在貫穿整場的比賽中必須解釋一致。
36.1.3 裁判員必須只判斷動作。
36.1.4 判斷犯規是否是違反體育道德的,裁判員應運用如下原則:
•如果一名隊員不努力去搶球並發生接觸,這是一起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如果一名隊員在努力搶球中造成過分的接觸(嚴重犯規),則該接觸應被判定是違反體育道德的。
•如果一名隊員正做合法的努力去搶球(正常的籃球爭搶)發生了犯規,這不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2 罰則
36.2.1 應給犯規隊員登記一次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2.2 罰球應判給被犯規的隊員,以及隨後:
•在記錄台對面的中線延長線部分擲球入界。
•在中圈跳球開始第1節。
罰球的次數應按如下規定:
•如果對沒有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應判給2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如果中籃應計得分並再加1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並沒有得分:按照試圖投籃的地點,
——如果從2分投籃區域的投籃,應判給2次罰球。
——如果從3分投籃區域的投籃,應判給3次罰球。

第37條 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7.1 定義
37.1.l 隊員、替補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或隨隊人員的任何惡劣的違反體育道德的行為是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7.l.2 一名隊員被登記了2次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時,該隊員也應被取消比賽資格。
37.1.3教練員也應被取消比賽資格,當:
•由於他自身違反體育道德行為的結果而被登記了2次技術犯規(「C」)時。
•由於球隊席人員(助理教練員、替補隊員或在上的隨隊)的違反體育道德行為的結果而被累計登記了3次技術犯規(「B」和/或「C」)。
37.1.4 如果隊員或教練員在37.1.2或37.1.3情況下被取消比賽資格,應只處罰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或技術犯規,對取消比賽資格不執行追加的罰則。
37.1.5 已被取消比賽資格的教練員應由登記在記錄表上的助理教練員接替。如果記錄表上沒有登記助理教練員,應由隊長接替。
37.2 罰則
37.2.1 應給犯規者登記一次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7.2.2 他應被取消比賽資格並去該隊的休息室,並在比賽期間留在那裡,或者,他也可以選擇離開體育館。
37.2.3 罰球應判給:
•任一對方隊員,就一次非接觸犯規來說。
•被犯規的隊員,就一次接觸犯規來說。
以及隨後:
•在記錄台對面的中線延長線部分擲球入界。
•在中圈跳球開始第1節。
37.2.4 罰球的次數應按如下規定:
•如果對沒有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或如果是一次技術犯規:應判給2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如果中籃應計得分並再加1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並沒有得分:按照試圖投籃的地點
——如果從2分投籃區域的投籃,應判給2次罰球。
——如果從3分投籃區域的投籃,應判給3次罰球。

第38條 技術犯規

38.1 行為規定
38.1.1 比賽的正當行為要求雙方球隊的成員(隊員、替補隊員、教練員、助理該練員和隨隊人員)與裁判員、記錄台人員以及技術代表有完美和真誠的合作。
38.1.2 每個球隊應盡最大的努力去獲得勝利,但勝利的取得必須符合體育道德精神和公正競賽的要求。
38.1.3 任何故意的或一再的不合作,或不遵守本規則的精神,應被認為是一次技術犯規。
38.1.4 裁判員可以通過警告或甚至寬容那些明顯是無意的並不直接影響比賽的、屬管理性質的小的技術違紀來阻止技術犯規,除非在警告後重復出現同樣的違犯。
38.1.5 如果在球成活球後發現了一起技術違犯,比賽應停止並登記一起技術犯規。如同技術犯規已發生在被登記時一樣地執行罰則。在技術犯規與比賽停止之間的時間間隔內無論發生了什麼應有效。
38.2 暴力行為
38.2.1 比賽中可能發生與體育道德精神和公正競賽相違背的暴力行為。裁判員應立即制止,如有必要,通過負責維持公共秩序的保安人員來制止。
38.2.2 無論何時隊員、替補隊員、教練員或助理教練員或隨隊人員之間在比賽場地上或其附近發生暴力行為,裁判員應採取必要的行動去制止他們。
38.2.3 任一上述的人員以十分惡劣的行為侵犯對方隊員或裁判員時,應被取消比賽資格。裁判員必須將此事件報告給競賽的組織部門。
38.2.4 保安警察可以進進球場,只要裁判員要求這樣做。然而,如果帶有明顯採用暴力行為意圖的觀眾進入場地,保安人員必須立即干預以保護球隊和裁判員。
38.2.5 所有其它區域、包括人口、出口、過道、休息室等,由競賽組織者和負責維持公共秩序的保安人員管轄。
38.2.6 裁判員絕不允許隊員、替補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和隨隊人員的能導致比賽器材損壞的行為。
當裁判員觀察到這類行為時,應立即給違犯隊的教練員一次警告。
如果重復該行為,應立即宣判有關的違犯者一次技術犯規。
裁判員所做的決定是最終的,不能被爭辯或漠視。
38.3 定義
38.3.1 技術犯規是包含(但不限於)行為性質的隊員非接觸犯規:
•不顧裁判員的警告。
•沒有禮貌地觸犯裁判員、技術代表、記錄台人員或球隊席人員。
•與裁判員、技術代表、記錄台人員或對方隊員交流中沒有禮貌。
•使用很可能冒犯或煽動觀眾的語言和舉止。
•戲弄對方隊員或在他的眼睛附近搖手妨礙其視覺。
•在球穿過球籃之後,故意地觸及球以延誤比賽。
•阻礙迅速地執行擲球入界以延誤比賽。
•倒下以偽造一次犯規。
•懸吊在籃圈上,致使隊員的重量由籃圈支撐,除非扣籃後,隊員瞬間地抓住籃圈,或者,根據裁判員的判斷,如果他正試圖防止自己或另一名隊員受傷。
•在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中由一名防守隊員干涉得分或干擾,應判給進攻的隊1分,隨後給防守隊員登記一次技術犯規罰則。
教練員、助理教練員、替補隊員或隨隊人員的技術犯規是與裁判員、技術代表、記錄台人員或對方隊員交流中沒有禮貌或觸及他們的犯規。或是一次程序上的或管理性質的違犯。
38.4 罰則
38.4.1 如果一次技術犯規發生:
•由一名隊員,應給他登記一次技術犯規,作為隊員犯規並作為全隊犯規之一計數。
•由一名教練員(『C』)、助理教練員(『B』)、替補隊員(『B』)或隨隊人員(『B』),給教練員登記一次技術犯規,並不作為全隊犯規之一計數。
38.4.2 應判給對方隊2次罰球,以及隨後:
•在記錄台對面的中線延長線部分擲球入界。
•在中圈跳球開始第1節。

第39條 打架

39.1 定義
打架是兩名或多名人員(隊員、替補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和隨隊人員)之間的相互斗毆。
本條款僅適用於在打架中或在可能導致打架的任何情況中離開球隊席區域界限的替補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和隨隊人員。
39.2 規定
39.2.1 在打架中或在可能導致打架的任何情況中離開球隊席區域界限的替補隊員或隨隊人員應被取消比賽資格。
39.2.2 在打架中或在可能導致打架的任何情況中,為了協助裁判員維持或恢復秩序,只允許教練員和/或助理教練員離開球隊席區域的界限,協助裁判員維持或恢復秩序。在這種情況中,他不應被取消比賽資格。
39.2.3 如果教練員和/或助理教練員離開球隊席區域的界限,並不協助或試圖協助裁判員維持或恢復秩序,他應被取消比賽資格。
39.3 罰則
39.3.1 不論由於離開球隊席區域的界限而被取消比賽資格的教練員、替補隊員或隨隊人員的數量有多少,應給教練員登記一個單一的技術犯規(『B』)。
39.3.2 如果雙方球隊的成員在本條規定下被取消比賽資格並且沒有其它的犯規罰則,比賽應按下面所述重新開始:
•如果在大約同時投籃得分並有效,應將球判給非得分隊從端線擲球入界。
•如果某隊已控制了球或擁有球權,應將球判給該隊在記錄台對面的中線延長部分擲球入界。
•如果任一隊都沒控制球也沒有球權,一次跳球情況出現。
39.3.3 所有的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應按B.8.3款所描述的記錄並不作為全隊犯規計數。
39.3.4 在打架情況之前發生的所有犯規罰則,應按第42條(特殊情況)處理。

Ⅵ NBA所有規則 只要說出怎麼樣算犯規 犯了什麼規就可以了

NBA是美國職業籃球隊的聯盟,由它制定的NBA規則必然與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制定的FIBA規則不盡相同。NBA規則除包含FIBA規則中各種必不可少的行之有效的法則之外,還有自己鮮明的地域性、商業性以及保證和促進精彩表演的特點。 以下介紹的是NBA規則的重要部分(側重在與FIBA規則不同的部分),供讀者參考。

(一)比賽規則

1.球場規格
NBA的球場尺寸是長94英尺(28.65米),寬50英尺(15.24米)。球場的丈量是從界線的內沿量起,線寬為2英尺(5.08厘米)。 球場兩端標有長方形的罰球區,長19英尺(5.79米),寬16英尺(4.88米)。 球場兩端標有3分投籃線,劃法是:從底線引出兩條平行於邊線的線,各距邊線3英尺(0.91米),與以球籃中心點為圓心、以23英尺9英寸(7.24米)為半徑的圓弧相交。WNBA的圓弧半徑為19英尺9英寸(6.02米)。 圓圈的半徑是6英尺(1.83米)。中圈內圓圈的半徑是2英尺(0.61米),一條中線橫貫其中。 另有4條垂直於邊線寬2英寸(5.08厘米)的標志線,各距底線28英尺(8.53米)向場內延伸3英尺(0.91米)。(位置區和中立區域以及一些短標志線略。)

2.比賽時間
每場比賽分兩個半時共4節,每節12分鍾。加時賽為5分鍾。 在第一節和第二節、第三節和第四節之間休息130秒。兩半時之間休息15分鍾。在第4節和加時賽之間和任何加時賽之間休息100秒。 在第一節、第二節和第三節的最後一分鍾期間,投籃成功後應停止比賽計時鍾。在第四節和加時賽的最後兩分鍾期間,投籃成功後應停止比賽計時鍾。

3.球隊
比賽時,每隊由5名隊員組成,場上隊員不得少於5名。 如果隊員第六次侵人犯規,而且該隊已無有資格的替補隊員,該隊員應留在場上,並應登記一次侵人犯規和全隊犯規;還要判罰該隊一次技術犯規。所有後來發生的侵人犯規(包括進攻犯規),應照此處理。 如果只有5名合格的隊員,其中一名隊員受傷必須離場或被驅逐,他應由最後一名因6次侵人犯規而被取消比賽資格的隊員來替換。每一次需要替換受傷或被驅逐的隊員時,均應照此倒轉的順序處理。任一被取消比賽資格的隊員再進入比賽,應判罰一次技術犯規。

4.比賽開始
第一節比賽和加時賽應以在中自跳球開始。 第二節和第三節比賽應由第一節比賽開球後失掉球權的隊在端線擲界外球開始。 第四節比賽應由第一節比賽開球後獲得球權的隊在端線擲界外球開始。

5.死球、活球、壓力球
當出現下列情況時球成死球: 爭球; 球停留在球籃上或卡在籃圈與籃板之間; 任一節時間終了;技術犯規的罰球; 侵人犯規(拳擊犯規、非賽犯規); 多次罰球中的第一次罰球; 場上違例(帶球走,3秒,10秒,24秒等); 打架犯規; 疏漏的鳴哨; 投籃或罰球成功後; 在隊員佔有界外之前。 下列情況球成活球:在任何跳球中,裁判員拋球時;擲界外球隊員可處理球時;罰球隊員可處理球時。 下列情況球成活力球:球被一名跳球隊員合法拍著時;球離開擲界外球隊員的手時;球離開罰球隊員的手時。

6.替換
替補隊員應向記錄員報告他和被替換隊員的姓名和號碼,並置身於記錄台前的替換區內。如不向記錄員報告,則罰款25美元。記錄員應在球成死球時就鳴哨宣告替換(投籃成功後除外),替補隊員需經裁判員招手才能進入比賽。替換被取消比賽資格的隊員的時間為30秒鍾。 在多次罰球的第一次罰球後,不論罰中與否,允許替補隊員進入比賽。 替補隊員不得替換罰球人員或跳球隊員,除非受傷隊員要求替換,這時應由對方教練員在罰(跳)球一方的球隊席上挑選替補隊員。受傷隊員不能再上場比賽。替補隊員一旦進入比賽就得留在場上,直到下一個死球時才允許替換。 如果是以不符合體育道德的行為造成隊員受傷,而且不能執行罰球,他的教練員可指定該隊任一合格的隊員來執行罰球。受傷隊員也可再上場比賽。

7.暫停
(l)20秒暫停 每隊每半時有權請求一次20秒暫停。每場比賽(包括加時賽)共可請求兩次20秒暫停。 隊員請求20秒暫停,只有當球成死球或該隊控制球時才給予。隊員要喊出:「20秒暫停」。 在20秒暫停期間,球隊只可替換一名隊員。如果請求暫停的隊替換一名隊員,對方隊也可替換一名隊員。 如果在半時(包括加時賽)中請求第二次20秒暫停,應予允許,但要登記一次常規暫停。 如果20秒結束時比賽不能繼續進行,也應登記一次常規暫停。
(2)常規暫停(100秒) 每隊有權請求7次要登記的常規暫停。限定每隊在第四節中不得超過4次暫停;在第四節的最後兩分鍾內不得超過3次暫停。在加時賽內,允許每隊3次暫停。 隊員請求100秒暫停,只有當球成死球或該隊控制球時才給予。隊員要喊出:「暫停」。 每節比賽必須有兩次暫停。如果每節比賽剩下6分59秒時沒有任一隊叫暫停,記錄員應在第一次死球時採取強制暫停,這一暫停登記在主隊名下。在每節比賽剩下2分59秒時沒有任一隊叫第二次暫停,記錄員應在第一次死球時採取強制暫停,這一暫停登記在該節先前沒有登記的隊的名下。 允許有追加的暫停,但要判罰一次技術犯規。主教練員可以在比賽中止時,請求20秒或100秒暫停。

8.24秒鍾規則
當某隊在比賽中獲得新的球權時,或在擲球入界中當球在場上被隊員合法觸及時,24秒鍾計時器將開動。擁有球權的隊必須在獲得球後的24秒鍾內投籃。完成投籃的條件是: (1)在24秒鍾結束之前,球必須離開隊員的手; (2)球離開隊員的手後,球必須與籃自接觸。 如果在24秒鍾內球未接觸籃圈,為24秒鍾違例。

(二)違例及其罰則

1.3秒鍾規則
某隊控制球,該隊隊員不得在罰球區停留超過3秒鍾。 某隊在前場控制球,開始計算3秒鍾。 罰則:失去球。將球判給對方在罰球線延長部分的邊線擲界外球。

2.肘的擺動
不允許隊員過分地或有力地擺動肘部(無接觸)。當一名防守隊員在附近,並且進攻隊員持有球,此即為違例。 罰則:失去球。將球判給對方在靠近違例地點的邊線擲界外球。

3.非法協助得分
隊員不得使用籃圈或籃板來吊起、支撐或提高自己,以有助於投籃得分。 隊員不得協助同伴在投籃時增加高度。 罰則:失去球。將球判給對方在罰球線延長部分的邊線擲界外球。

4.孤立
如果進攻隊在圈頂外或無球一側放置3名或3名以上的隊員,應宣判違例。 罰則:失去球。將球判給對方在圈頂延伸部分的邊線擲界外球。

5.界外的進攻掩護
進攻隊員不得為了建立掩護而離開前場端線處的地面區域。 罰則:失去球。將球判給對方在罰球線延長部分的邊線擲界外球。

6.粘性物質
隊員不得使用粘性物質或任何類似的物質。 罰則:第一次違例,罰款25美元。再發生違例罰款加倍。

(三)犯規及其罰則

1.技術犯規
對場上或球隊席上的球隊成員的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或違例的處罰,是技術犯規。在球成活球前,與對方隊員發生非法的接觸,也可判為技術犯規。
(1)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 對任何隊員、教練員或訓練員的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最多可判罰兩次技術犯規。任何違犯者只要有一次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就可被驅逐;有兩次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必須被驅逐。 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如:與裁判員講話無禮貌;以身體接觸裁判員;對宣判公開表示不滿;使用褻讀的言語;未經裁判員允許教練員進入場地;故意伸肘或試圖動手腳但未包含接觸。 還有一些技術犯規不是由不符合體育道德的行為造成的,如:延誤比賽;球隊席區域的違例;球成活力球時場上隊員不足或多於5名;進攻隊員故意地吊在籃圈或籃板上等等。 在死球期間發生非法接觸,如果在性質上被認為是不符合體育道德的,可判為一次技術犯規;如果接觸是不必要的和過分的,可判為惡意犯規。
(2)打架犯規 比賽中或死球期間,隊員、教練員或訓練員打架,要登記技術犯規,不判給罰球,參加打架的人員應立即被驅逐。另根據情況判打架人員不超過20000美元的罰款和停賽。 NBA比賽中,對犯規的判罰是較為嚴厲的。如隊員、教練員或訓練員出現下列情況即可被驅逐:接觸肩的水平或以下部位的肘部犯規;沒有體育道德行為的技術犯規;以不必要的或過分的接觸造成的惡意犯規。 隊員、教練員或訓練員出現下列行為則必須被驅逐:拳擊犯規;打架犯規;接觸肩的水平以上部位的肘部犯規;試圖揮拳雖無接觸;不是比賽的延續動作而是故意地進入看台。 為了懲罰和制止犯規,NBA規則中還列有罰款的規定,如:裁判員認為隊員是故意地吊在球籃上,應判一次技術犯規和罰款100美元;第一次因不符合體育道德的行為判罰技術犯規的罰款100美元,第二次犯規加罰150美元等等。

2.侵人犯規
在球成活球後,與對方隊員發生非法的身體接觸,是侵人犯規。 隊員不準拉、推、撞對方隊員;也不準靠伸展臂、腿、膝或彎曲身體成不正常姿勢以阻礙對方隊員行進。違反規定,將判為侵人犯規並按相關的罰則處理。
(1)雙方犯規 雙方犯規是指兩名非同隊的隊員大約同時互相發生侵人犯規或技術犯規的情況。 罰則: 不管是侵人犯規或是技術犯規都不判給罰球,只給隊員登記犯規,不登記全隊犯規。如果宣判雙方犯規或打架犯規時某隊擁有球權,應保留球權,在靠近比賽中斷地點的邊線擲界外球繼續比賽。如果宣判雙方犯規或打架犯規時雙方球隊都未擁有球權,或投籃未成功球在空中,應由任何兩個非同隊的隊員在中圈跳球繼續比賽。如果投籃成功,得分有效,在底線擲界外球繼續比賽。如果雙方犯規是作為裁判員意見不同的結果,不計得分,應由任何兩個非同隊的隊員在中圈跳球繼續比賽。
(2)進攻犯規 在球成活球後,進攻隊員與對方發生非法的接觸,是進攻犯規。 進攻隊員侵人犯規,如不是肘部犯規、拳擊犯規,也不是惡意犯規,應按如下罰則處理:不判給進攻隊得分;登記犯規隊員一次侵人犯規;不登記該隊全隊犯規(隊員第六次侵人犯規,並且該隊已無有資格的替補隊員除外)。
(3)無球權犯規 在球成活力球後,在雙方球隊均未擁有球權時與對方發生非法的接觸,是無球犯規。 隊員侵人犯規.如不是拳擊犯規、惡意犯規、也不是肘部犯規,而且發生犯規時雙方球隊均未擁有球權,應按如下罰則處理:登記犯規隊員一次侵人犯規;登記犯規隊一次全隊犯規;如果全隊犯規罰則未出現,判給對方隊在靠近犯規地點的邊線擲界外球;如果全隊犯規罰則出現,判給被侵犯的隊員一次罰球加一次罰球。 如果判了防守隊一次無球權犯規,接著投籃(罰球)成功,應判給被侵犯的隊一次罰球,使有可能得3分或4分。這條規定適用於:不管是對哪個進攻隊員犯規;不管全隊犯規罰則是否出現。 如果判了進攻隊一次無球權犯規,接著進攻隊員投籃成功,不計得分。
(4)拳擊犯規 隊員用拳猛擊對方,是拳擊犯規。 因拳擊宣判隊員的非法的接觸,是一次侵人犯規和一次全隊犯規。應判給一次罰球,不論罰球成功與否,將球判給被侵犯的隊在中場擲界外球。 任何隊員揮拳猛擊對方,無論是否擊中,都是不符合體育道德的行為,他應立即被驅逐並至少停止一場比賽。 這條規定既適用於比賽進行中,也適用於死球狀態。 如果接連發生拳擊犯規,這條規定的所有內容都將適用,並由最後被侵犯的隊在中場擲界外球。 另外,根據情況判該隊員不超過20000美元的罰款和停賽。
(5)非賽犯規 在第四節或加時賽的最後兩分鍾內,防守隊對擁有球權的進攻隊發生非法的接觸,而這種接觸發生在遠離球附近的區域或界外球未離手時,為非賽犯規罰則:登記一次侵人犯規和一次全隊犯規;判給一次罰球(肘部犯規或惡意犯規罰球兩次),任一場上隊員可執行此罰球;並由被侵犯的隊在靠近比賽中斷的地點擲界外球繼續比賽。
(6)全隊犯規 每節比賽每隊的全隊犯規超過4次,加時賽每隊的全隊犯規超過3次,要判一次罰球加一次罰球。 如果每節前10分鍾全隊犯規未滿4次,或加時賽前3分鍾全隊犯規未滿3次,允許該隊在最後兩分鍾內有一次全隊犯規不用加罰。 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侵人犯規,判給兩次罰球,如果全隊犯規罰則出現也不判給增加的罰球;如投籃成功,判給一次罰球,如果全隊犯規罰則出現也不判給增加的罰球。也就是說,在成功的兩分投籃中最多可得3分,在成功的3分投籃中最多可得4分。

NBA規則變化過程

1946-47賽季:將原來延用的大學規則中的聯防被廢除(1947年1月11日)
1950-51賽季:增加了籃板球的統計
1951-52賽季:為了削弱喬治·邁肯對籃下的統治,將三秒區由6英尺擴大為12英尺
1953-54賽季:為了防止故意放規對比賽的影響,規定了每名球員每節只能有兩次放規,三此將被罰出場。(這條規則現在已廢除)
1954-55賽季:引入24秒規則;全隊每節累計五次放規,對方罰球
1964-65賽季:為了削弱張伯倫對籃下的統治,將三秒區由12英尺擴大為16英尺
1973-74賽季:增加了搶斷和蓋帽的統計
1974-75賽季:球員在場上有不道德的行為被判技術放規出場,需交納50-100美元的罰款;在延長期比賽立刻要結束時請求暫停將不會被同意
1975-76賽季:在一般犯規之後,將被罰擲邊線球
1976-77賽季:在防守中使用過大的肘部動作被判放規;如果防守球員將球打出界外,進攻球員在罰球線兩端的邊線發球;比賽中5秒之內不發球(原來為10秒),對方罰球一次
1977-78賽季:如果教練在比賽開始後對規則提出疑義,可以派助理教練與官員進行交涉(以前只能在比賽開始前進行交涉);在得分時如果把籃球弄壞,而官員們又認為你是故意的,那就是犯規。在所有犯規後,進攻時間都將撥回24秒;如果球從籃框下入籃,將被判為犯規;如果場上有人進行打鬥,不在場上的球員離開長椅,進入場內將被罰款100至150美元;在場前熱身期間,如果球員懸掛在籃框上,將被罰款25美元
1978-79賽季:裁判人數從兩人增加到三人;球在飛行中從場外拔回場內現在是被允許的,而以前則被取消控球權;第一次技術犯規,全體被警告,第二次技術犯規,全隊將會被記兩次犯規;在半場結束後,球員和教練要馬上回到休息室,而以前的規則是比賽結束後,球員和教練要馬上回到休息室;規則允許防守球員用手去干擾他所防守的球員,但不能阻止他的前進
1979-80賽季:底線的三分線由22英尺擴到23英尺。裁判人數從三人減少到兩人。如果進攻方試圖在10秒內通過自己的半場同時對方球員把破壞出界,進行方在中線擲邊線球,之前所用的時間不從24秒中扣除。
1980-81賽季:每半場各隊必須叫一回20秒的短暫停,全場必須叫兩回短暫停,加時賽同樣;在暫停到時後,哨聲和籃板上紅燈會同時亮起;不允許在場上的球員在頭,臉,鼻子,耳朵和手臂上佩戴飾物;球員也佩戴的保護臉,眼睛和鼻子的保護物必須與臉形一致,且不能有突出的尖銳物;球員在場上不能使用增加自己身體優勢的器具;進攻方被判技術犯規,進攻時間不會被撥回24秒,以前的規定就進攻或防守方被判技術犯規,時間被撥回24秒;被口頭警告後,時間被撥回24秒;關於罰球的附加規定:球沒破到籃筐前,球員不得去攔截球
1981-82賽季:換人時球員上場必須在記分員台前等待裁判示意進場;當全隊犯規數滿後,回線也被視為犯規,對方罰球兩次
1982-83賽季:球出界後,球隊不能指派某位球員去擲界外球。
1983-84賽季:在罰球時不能做假動作。進攻隊員球出手的同時防守隊員犯規,如果球進了,則進球有效並追加罰球。
1984-85賽季:在5分鍾加時賽中每支球隊可叫暫停數從兩次增加到三次,這個數目不會受以前比賽暫停情況的影響。如果在進攻方的前場對進攻隊員犯規,且該進攻隊員有明顯的切入籃下並得分的機會,則防守方應該被判罰兩次罰球,在第二次罰球後,由罰球方發邊線球.如果在半場和全場比賽結束時,教練或球員沒有直接回到休息室而在場內滯留,被罰款金額由100美元增至500美元如果替補球員在有球員之間的打鬥發生時離開他球隊的長椅,被罰款金額由150美元增至500美元。
1988-89賽季:執法裁判由兩名增至三名。惡意犯規將被判罰兩罰一擲,即被侵犯者在兩次罰球後還擁有球權.如果以下條件至少有一條成立,則犯規者可以被驅逐出場且自動被罰款250美元:犯規動作對人不對球;依據裁判的尺度,犯規動作將導致傷害。
1993季後賽:任何在比賽中有爭斗揮拳動作的球員現在將被立即罰出賽場,並停賽至少一場及處以適當數量的罰款;任何球員,如果在比賽中揮拳擊打到其他球員,將被立即罰出賽場,停賽一至五場,並處以適當數量的罰款。球隊也會被處以與其球員被罰總金額相等的罰款。在爭斗中任何離開替補席的球員被罰金額將從500美元增加到2500美元,球隊將會為每一個這樣離開替補席的球員被罰5000美元。
1993-94賽季:如果一個球員在一個賽季惡意犯規超過五次,則從其第六次惡意犯規開始,對其每一次惡意犯規追加處以停賽一場的處罰。
1994-95賽季:將三分線到籃圈的距離統一為22英尺。任何球員在進攻方投三分球時犯規,都將被判三次罰球。任何在爭斗中離開替補席的球員將被自動停賽至少一場,罰款金額上限增加到20000美元,在該球員被停賽的場次,將不被付與該場比賽的工資。一場比賽惡意犯規兩次將被罰出場在底線到罰球線之間的區域,防守方只能曲臂防守,而不能伸手推擋進攻方每次技術犯規將被罰款500美元。在以前,第一次技術犯規將被罰100美元,第二次是150美元。如果防守球員抓拉在快攻中擁有明顯得分機會的球員,將會被判兩次罰球,以前這一條例只對擁有籃下進攻機會的球員生效。第二次及隨後的當球不在場內所叫的暫停時間減為45秒。
1996-97賽季:如果球隊已經沒有暫停機會而繼續叫暫停,將被判技術犯規和失去控球權。1997-98賽季:三分線恢復到23英尺9英寸在角部區域仍為22英尺當進攻球員面對籃筐時,防守球員不允許用他的前臂去阻擋其進攻。如果球員雙腳都在空中,而他身體已在底線或邊線以外,則該球員沒有叫暫停的權利。以籃筐為圓心,4英尺為半徑的半圓區域之內,進攻球員撞擊已確定防守位置的輔助防守球員將不被判進攻撞人犯規。這一區域過去是一個2x6英尺的矩形。
1997-98賽季: 三分線恢復到23英尺9英寸在角部區域仍為22英尺 當進攻球員面對籃筐時,防守球員不允許用他的前臂去阻擋其進攻。如果球員雙腳都在空中,而他身體已在底線或邊線以外,則該球員沒有叫暫停的權利。 以籃筐為圓心,4英尺為半徑的半圓區域之內,進攻球員撞擊已確定防守位置的輔助防守球員將不被判進攻撞人犯規。這一區域過去是一個2x6英尺的矩形。

季後賽種子排名規則

六賽區突出區域對抗,由於夏洛特山貓隊的加盟,NBA球隊已經達到了30支。關於季後賽種子排名規則一直存在著爭議,經過聯盟管理層的商議,北京時間8月3日正式宣布,從下賽季開始,將改變先有的季後賽排名規則。
NBA共30支球隊,分為東部和西部兩個大分區,每個分區又分為三個小的賽區,東部分區為大西洋賽區、中部賽區和東南賽區;西部分區為西南賽區、西北賽區和太平演賽區。
新的種子排名規則是:各分區的前四名種子由各賽區排名第一的球隊和餘下的成績最好的一支球隊組成,不過前四位種子的排位則根據各自的成績來排定。
以前的季後賽種子排名規則顯然不合理,按照過去的排名規則,在每個分區中,每個賽區的頭名(共三支球隊)作為東西部賽區的前三號種子,他們之間的排位依據各自的戰績排定。而某賽區的第二名,哪怕它的勝率超過了另一賽區的頭名,最高只能排到分區的四號種子。
這樣的排名規則在上個賽季飽受人們的非議,西部分區中的兩只最強的球隊恰好是同在西南賽區的聖安東尼(安東尼新聞、安東尼說吧)奧馬刺隊和達拉斯小牛隊,但是根據去年的季後賽種子排名規則,馬刺隊是一號種子,而小牛隊雖然勝率遠高於西南賽區的頭名丹佛掘金隊和太平演賽區的頭名菲尼克斯太陽隊,但是只能排到第四號種子。於是這兩支西部最好的球隊不得不在季後賽的第二輪就提前相遇。最終達拉斯小牛隊苦戰七場戰勝了馬刺隊,仰首挺進西部決賽。

Ⅶ 鋰電池蓋帽 有哪些安全標准或質量要求

1、鋰離子電池標稱電壓3.7V(3.6V),充電截止電壓4.2V(4.1V,根據電芯的廠牌有不同的設計)。(鋰離子電芯規范的說法是:鋰離子二次電池)
??2、對鋰離子電池充電要求(GB/T18287 2000規范):首先恆流充電,即電流一定,而電池電壓隨著充電過程逐步升高,當電池端電壓達到4.2V(4.1V),改恆流充電為恆壓充電,即電壓一定,電流根據電芯的飽和程度,隨著充電過程的繼續逐步減小,當減小到0.01C時,認為充電終止。(C是以電池標稱容量對照電流的一種表示方法,如電池是1000mAh的容量,1C就是充電電流1000mA,注意是mA而不是mAh,0.01C就是10mA。)當然,規范的表示方式是0.01C5A,我這里簡化了。
??3、為什麼認為0.01C為充電結束:這是國家標准GB/T18287-2000所規定的,也是討論得出的。以前大家普遍以20mA為結束,郵電部行業標准YD/T998-1999也是這樣規定的,即不管電池容量多大,停止電流都是20mA。國標規定的0.01C有助於充電更飽滿,對廠家一方通過鑒定有利。另外,國標規定了充電時間不超過8小時,就是說即使還沒有達到0.01C,8小時到了,也認為充電結束。(質量沒問題的電池,都應在8小時內達到0.01C,質量不好的電池,等下去也無意義)
??4、怎樣區別電池是4.1V還是4.2V:消費者是無法區分的,這要看電芯生產廠家的產品規格書。有些牌子的電芯是4.1V和4.2V通用的,比如A&TB(東芝),國內廠家基本是4.2V,但也有例外,比如天津力神是4.1V(但目前也是按4.2V了)。
??5、把4.1V的電芯充電到4.2V會怎麼樣:會使電池容量提高,感覺很好用,待機時間增加,但會減短電池的使用壽命。比如原來500次,減少到300次。同樣道理,把4.2V的電芯過充,也會減短壽命。鋰離子電芯是很嬌嫩的。
??6、既然電池內有保護板,我們是否就可以放心了呢:不是,因為保護板的截止參數是4.35V(這還是好的,差的要4.4到4.5V),保護板是應付萬一的,假如每次都過充,電池也會很快衰減的。
??7、多大的充電電流算是合適的:理論上越小對電池越有好處。但你總不能為了一塊電池充電等3天吧。國標規定的低倍率充電是0.2C(仲裁充電制式),還以上面的1000mAh容量的電池為例,就是200mA,那麼我們可以估計出這只電池5個多小時可以充飽。(容量mAh=電流mA×時間h)
??國家技術監督部門鑒定鋰電容量,是以1C的高倍率充電,以0.2C的低倍率放電,以時間計算出容量值,試驗次數5次,有1次容量達到試驗結束。(就是有5次機會,如果第一次試驗就合格了,後面的4次不做)檢測之前允許有一次預循環,就是以1C恆流充電至4.2V即停止,而沒有後面的恆壓到0.01C的過程,更沒有14小時。
??8、鋰離子電池能承受多大的充電電流:廠家試驗時可以很高,但國標高倍率規定為1C,還以上面的電池為例,1個多小時即可充滿。這么大的充電電流,電池能承受嗎?對於目前的鋰離子電芯,是小意思而已。目前沒有對充電器的國家標准,所執行的是郵電部行業標准YD/T998 1999/2,裡面規定了充電器的電流不得大於1C。
??9、壽命是怎樣規定的:簡單說是指電池經過N次1C充、1C放電後,容量下降到70%,此時的N就是壽命。並不是說300次還可以用,301次就不能用了。國標規定壽命不得小於300次。我們平時使用的條件沒有檢測時這么嚴酷,壽命會更長。

鼓起來就是過充的表現,不過像這種電子產品,是應該具備過充保護功能;過放保護功能;短路保護功能;過流保護功能的。

簡短點的:
技術參數: 過充門限4.25V±50mV、 過充延時75mS、 過充釋放4.05V、 過放門限2.9V±50mV 、過放延時10mS、 靜態功耗<5uA、工作電流2A、過流保護值3A;短路延時時間4~12ms;

Ⅷ 關於籃球蓋帽規則

回答:1. 是的 在起跳到出手在倒落地如果防守隊員碰到手了都算打手犯規。
2.先帽到球後看球是否還在持球人手上 如果不在情節不嚴重的不算犯規 屬於正常身體接觸,而球依然在持球人手上在對其打手算犯規。
帽到球的同時打到手很顯然是打手犯規。
3.如果對手身材高大力量比較弱的話,用下肢的頂住他的下肢(膝蓋那個 位置)使其無法用下肢發力。如果對手身材矮小,力量足的話,別管他。重心放低,胳膊放在胸前,身體前傾。只要別讓他晃起來 隨便帽他,如果身材高大力量十足的 只能找人包夾或者賭博似的搶斷吧 要不會很慘的。好了 還要注意,蓋帽的時候要跟著對手的節奏,掌握時機 才能蓋住他 否則就會被人隨便一個假動作就起來了 。
加油 祝你成為火鍋王

Ⅸ 蓋帽 規則

這個是判雙方爭球。不算他空跳犯規。
因為沒有身體接觸,判防守犯規的主要依據是圓柱體原則和打手,既然都沒有那就是爭球。

Ⅹ 籃球中犯規時被蓋帽了算是蓋帽么

看是誰對誰犯規,誰蓋誰的帽,如果你去蓋帽吹你犯規那就不算蓋帽,如果你去蓋帽是你隊友和對方無球人員犯規的話,看是先響哨子還是你先蓋帽, 如果先響哨子不算蓋帽,後響哨子則算防守成功,算蓋帽。

熱點內容
關於法治的資料50字 發布:2025-05-17 04:21:53 瀏覽:710
治安調節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7 04:21:52 瀏覽:374
司法考試音頻免費下載 發布:2025-05-17 04:19:42 瀏覽:24
舌根痔點切除法治療痔瘡 發布:2025-05-17 04:15:54 瀏覽:660
中國共和國勞動法第四 發布:2025-05-17 04:14:30 瀏覽:219
山西省工程法規 發布:2025-05-17 03:44:37 瀏覽:686
廣德司法局 發布:2025-05-17 03:43:58 瀏覽:158
西南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作業 發布:2025-05-17 03:35:49 瀏覽:791
我國已頒布的教育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5-05-17 03:35:49 瀏覽:7
紀委調研法規室工作廉政風險防控 發布:2025-05-17 03:35:00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