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4-01 00:32:39

『壹』 國家規定《計算機軟體》保護是那一年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於2001年12月20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39號公布,根據2011年1月8日《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1次修訂,根據2013年1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32號《國務院關於修改〈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的決定》第2次修訂。。

『貳』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是為保護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人的權益,調整計算機軟體在開發回、傳播和使用中發生的利答益關系,鼓勵計算機軟體的開發與流通,促進計算機應用事業的發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規定製定的.

包含以下內容: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
計算機軟體的登記管理
法律責任

『叄』 計算機軟體受保護的范圍有哪些

法律分析:計算機軟體受保護的范圍有計算機程序和文檔。

法律依據:《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第—條 為了保護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人的權益,調整計算機軟體在開發、傳播和使用中發生的利益關系,鼓勵計算機軟體的開發與應用,促進軟體產業和國民經濟信息化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計算機軟體(以下簡稱軟體),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有關文檔。

『肆』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1、自然人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自然人終生及其死亡後50年,截止於自然人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軟體是合作開發的,截止於最後死亡的自然人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2、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軟體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軟體自開發完成之日起50年內未發表的,不再保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的相關規定,計算機軟體的著作權保護期限如下:第十四條:軟體著作權自軟體開發完成之日起產生。自然人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自然人終生及其死亡後50年,截止於自然人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軟體是合作開發的,截止於最後死亡的自然人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軟體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軟體自開發完成之日起50年內未發表的,本條例不再保護。

『伍』 什麼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條例

什麼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條例?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是對軟體開發者權利的保護,取得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人員對於該知識產權有著所有權、轉讓權以及用於商業途徑以獲得相應報酬的權利。那麼什麼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條例?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條例根據中國的規定,作品一經創作完成,便自動獲得著作權,無需登記。中國的著作權法沒有關於作品著作權必須登記的規定。中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針對軟體的特殊性,在第二十四條規定了辦理登記是提出軟體權利糾紛行政處理和法律訴訟的前提。1993年12月24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深入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幾個問題的通知,其中的第三條規定了凡當事人以計算機軟體提起訴訟的,經審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無論其軟體是否經過有關部門登記,人民法院均應予以受理。該規定否定了軟體登記作為提起訴訟的前提。然而,軟體登記對著作權人實際上是很有利的。因為由登記機構出具的登記證明文件是軟體著作權有效的初步證明;通過登記機構的定期公告,可以向社會宣傳自己的產品。中國的計算機軟體登記機關是國家版權局下屬的中國計算機軟體登記中心。

『陸』 求「國務院公布《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國務院令
2001年第339號
現公布《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2001年12月20日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人的權益,調整計算機軟體在開發、

傳播和使用中發生的利益關系,鼓勵計算機軟體的開發與應用,促進軟體產業

和國民經濟信息化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計算機軟體(以下簡稱軟體),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

有關文檔。

第三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計算機程序,是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

理能力的裝置執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

的符號化指令序列或者符號化語句序列。同一計算機程序的源程序和目標程序

為同一作品。

(二)文檔,是指用來描述程序的內容、組成、設計、功能規格、開發情

況、測試結果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資料和圖表等,如程序設計說明書、流程圖、

用戶手冊等。

(三)軟體開發者,是指實際組織開發、直接進行開發,並對開發完成的

軟體承擔責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或者依靠自己具有的條件獨立完成軟體開

發,並對軟體承擔責任的自然人。

(四)軟體著作權人,是指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軟體享有著作權的自然

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第四條 受本條例保護的軟體必須由開發者獨立開發,並已固定在某種有

形物體上。

第五條 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其所開發的軟體,不論是否發

表,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權。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軟體首先在中國境內發行的,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

權。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軟體,依照其開發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

簽訂的協議或者依照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條例保護。

第六條 本條例對軟體著作權的保護不延及開發軟體所用的思想、處理過

程、操作方法或者數學概念等。

第七條 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向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軟體登記

機構辦理登記。軟體登記機構發放的登記證明文件是登記事項的初步證明。

辦理軟體登記應當繳納費用。軟體登記的收費標准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

理部門會同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規定。

第二章 軟體著作權

第八條 軟體著作權人享有下列各項權利:

(一)發表權,即決定軟體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開發者身份,在軟體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對軟體進行增補、刪節,或者改變指令、語句順序的權

利;

(四)復制權,即將軟體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五)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軟體的原件或者復製件

的權利;

(六)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軟體的權利,但是軟體不是出租

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七)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軟體,使公眾

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軟體的權利;

(八)翻譯權,即將原軟體從一種自然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自然語言文

字的權利;

(九)應當由軟體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軟體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其軟體著作權,並有權獲得報酬。

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其軟體著作權,並有權獲得報酬。

第九條 軟體著作權屬於軟體開發者,本條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如無相反證明,在軟體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開發者。

第十條 由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作開發的軟體,其著

作權的歸屬由合作開發者簽訂書面合同約定。無書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確約

定,合作開發的軟體可以分割使用的,開發者對各自開發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

著作權;但是,行使著作權時,不得擴展到合作開發的軟體整體的著作權。合

作開發的軟體不能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權由各合作開發者共同享有,通過協商

一致行使;不能協商一致,又無正當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轉

讓權以外的其他權利,但是所得收益應當合理分配給所有合作開發者。

第十一條 接受他人委託開發的軟體,其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與受託人

簽訂書面合同約定;無書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確約定的,其著作權由受託人

享有。

第十二條 由國家機關下達任務開發的軟體,著作權的歸屬與行使由項目

任務書或者合同規定;項目任務書或者合同中未作明確規定的,軟體著作權由

接受任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

第十三條 自然人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中任職期間所開發的軟體有下列情

形之一的,該軟體著作權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

以對開發軟體的自然人進行獎勵:

(一)針對本職工作中明確指定的開發目標所開發的軟體;

(二)開發的軟體是從事本職工作活動所預見的結果或者自然的結果;

(三)主要使用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金、專用設備、未公開的專門信

息等物質技術條件所開發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軟體。

第十四條 軟體著作權自軟體開發完成之日起產生。

自然人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自然人終生及其死亡後50年,截止於自然

人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軟體是合作開發的,截止於最後死亡的自然人死

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軟體首次發表後

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軟體自開發完成之日起50年內未發表的,本條例不再保

護。

第十五條 軟體著作權屬於自然人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在軟體著作權的

保護期內,軟體著作權的繼承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有關規

定,繼承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除署名權以外的其他權利。

軟體著作權屬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變更、終止後,

其著作權在本條例規定的保護期內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

有;沒有承受其權利

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由國家享有。

第十六條 軟體的合法復製品所有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根據使用的需要把該軟體裝入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

內;

(二)為了防止復製品損壞而製作備份復製品。這些備份復製品不得通過

任何方式提供給他人使用,並在所有人喪失該合法復製品的所有權時,負責將

備份復製品銷毀;

(三)為了把該軟體用於實際的計算機應用環境或者改進其功能、性能而

進行必要的修改;但是,除合同另有約定外,未經該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得

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修改後的軟體。

第十七條 為了學習和研究軟體內含的設計思想和原理,通過安裝、顯

示、傳輸或者存儲軟體等方式使用軟體的,可以不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向

其支付報酬。

第三章 軟體著作權的許可使用和轉讓

第十八條 許可他人行使軟體著作權的,應當訂立許可使用合同。

許可使用合同中軟體著作權人未明確許可的權利,被許可人不得行使。

第十九條 許可他人專有行使軟體著作權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

沒有訂立書面合同或者合同中未明確約定為專有許可的,被許可行使的權

利應當視為非專有權利。

第二十條 轉讓軟體著作權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

第二十一條 訂立許可他人專有行使軟體著作權的許可合同,或者訂立轉

讓軟體著作權合同,可以向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軟體登記機構登

記。

第二十二條 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外國人許可或者轉讓軟體著

作權的,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三條 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或者本條例另有規定外,有

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

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發表或者登記其軟體的;

(二)將他人軟體作為自己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三)未經合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開發的軟體作為自己單獨完成的軟

件發表或者登記的;

(四)在他人軟體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軟體上的署名的;

(五)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修改、翻譯其軟體的;

(六)其他侵犯軟體著作權的行為。

第二十四條 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本條例或者其他法律、行

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

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社

會公共利益的,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

收、銷毀侵權復製品,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並可

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觸犯刑律的,依照刑

法關於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復制或者部分復制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二)向公眾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路傳播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三)故意避開或者破壞著作權人為保護其軟體著作權而採取的技術措施

的;

(四)故意刪除或者改變軟體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

(五)轉讓或者許可他人行使著作權人的軟體著作權的。

有前款第(一)項或者第(二)項行為的,可以並處每件100元或者貨值

金額5倍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三)項、第(四)項或者第(五)項行為

的,可以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五條 侵犯軟體著作權的賠償數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

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確定。

第二十六條 軟體著作權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

權利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在提起訴訟前向人民法

院申請採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

第二十七條 為了制止侵權行為,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

況下,軟體著作權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條的規定,

在提起訴訟前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

第二十八條 軟體復製品的出版者、製作者不能證明其出版、製作有合法

授權的,或者軟體復製品的發行者、出租者不能證明其發行、出租的復製品有

合法來源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第二十九條 軟體開發者開發的軟體,由於可供選用的表達方式有限而與

已經存在的軟體相似的,不構成對已經存在的軟體的著作權的侵犯。

第三十條 軟體的復製品持有人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理由應當知道該軟體是

侵權復製品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應當停止使用、銷毀該侵權復製品。

如果停止使用並銷毀該侵權復製品將給復製品使用人造成重大損失的,復製品

使用人可以在向軟體著作權人支付合理費用後繼續使用。

第三十一條 軟體著作權侵權糾紛可以調解。

軟體著作權合同糾紛可以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

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當事人沒有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事後又沒有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直

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二條 本條例施行前發生的侵權行為,依照侵權行為發生時的國家

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三條 本條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6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同時廢止。

『柒』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的條例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1994年2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47號發布根據2011年1月8日《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訂)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護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促進計算機的應用和發展,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是指由計算機及其相關的和配套的設備、設施(含網路)構成的,按照一定的應用目標和規則對信息進行採集、加工、存儲、傳輸、檢索等處理的人機系統。
第三條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應當保障計算機及其相關的和配套的設備、設施(含網路)的安全,運行環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計算機功能的正常發揮,以維護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
第四條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重點維護國家事務、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等重要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
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適用本條例。
未聯網的微型計算機的安全保護辦法,另行制定。
第六條公安部主管全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工作。國家安全部、國家保密局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國務院規定的職責范圍內做好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的有關工作。
第七條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從事危害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動,不得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
第二章安全保護制度
第八條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
第九條計算機信息系統實行安全等級保護。安全等級的劃分標准和安全等級保護的具體辦法,由公安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十條計算機機房應當符合國家標准和國家有關規定。在計算機機房附近施工,不得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
第十一條進行國際聯網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由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使用單位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備案。
第十二條運輸、攜帶、郵寄計算機信息媒體進出境的,應當如實向海關申報。
第十三條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使用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負責本單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
第十四條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發生的案件,有關使用單位應當在24小時內向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報告。
第十五條對計算機病毒和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其他有害數據的防治研究工作,由公安部歸口管理。
第十六條國家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的銷售實行許可證制度。具體辦法由公安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三章安全監督
第十七條公安機關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保護工作行使下列監督職權:
(一)監督、檢查、指導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工作;
(二)查處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違法犯罪案件;
(三)履行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工作的其他監督職責。
第十八條公安機關發現影響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隱患時,應當及時通知使用單位採取安全保護措施。
第十九條公安部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就涉及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特定事項發布專項通令。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以警告或者停機整頓:
(一)違反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
(二)違反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備案制度的;
(三)不按照規定時間報告計算機信息系統中發生的案件的;
(四)接到公安機關要求改進安全狀況的通知後,在限期內拒不改進的;
(五)有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其他行為的。
第二十一條計算機機房不符合國家標准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的,或者在計算機機房附近施工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由公安機關會同有關單位進行處理。
第二十二條運輸、攜帶、郵寄計算機信息媒體進出境,不如實向海關申報的,由海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和本條例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二十三條故意輸入計算機病毒以及其他有害數據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或者未經許可出售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的,由公安機關處以警告或者對個人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以15000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除予以沒收外,可以處以違法所得1至3倍的罰款。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違反本條例的規定,給國家、集體或者他人財產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當事人對公安機關依照本條例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七條執行本條例的國家公務員利用職權,索取、收受賄賂或者有其他違法、失職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八條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能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是指用於保護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專用硬體和軟體產品。
第二十九條軍隊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工作,按照軍隊的有關法規執行。
第三十條公安部可以根據本條例制定實施辦法。
第三十一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捌』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修訂意見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總則
第一條 為保護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人的權益,調整計算機軟體在開發、傳播和
使用中發生的利益關系,鼓勵計算機軟體的開發與流通,促進計算機應用事業的發
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的計算機軟體(簡稱軟體,下同)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有
關文檔。
第三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計算機程序: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
的裝置執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號化指令
序列或者符號化語句序列。
計算機程序包括源程序和目標程序。同一程序的源文本和目標文本應當視為同
一作品。
(二)文檔:指用自然語言或者形式化語言所編寫的文字資料和圖表,用來描
述程序的內容、組成、設計、功能規格、開發情況、測試結果及使用方法,如程序
設計說明書、流程圖、用戶手冊等。
(三)軟體開發者:指實際組織、進行開發工作,提供工作條件以完成軟體開
發,並對軟體承擔責任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簡稱單位,下同);依靠自己具有
的條件完成軟體開發,並對軟體承擔責任的公民。
(四)軟體著作權人:指按本條例的規定,對軟體享有著作權的單位和公民。
(五)復制:指把軟體轉載在有形物體上的行為。
第四條 本條例所稱對軟體的保護,是指軟體的著作權人或者其受讓者享有本
條例規定的軟體著作權的各項權利。
第五條 受本條例保護的軟體必須由開發者獨立開發,並已固定在某種有形物
體上。
第六條 中國公民和單位對其所開發的軟體,不論是否發表,不論在何地發表
,均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權。
外國人的軟體首先在中國境內發表的,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權。
外國人在中國境外發表的軟體,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
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條例保護。
第七條 本條例對軟體的保護不能擴大到開發軟體所用的思想、概念、發現、
原理、演算法、處理過程和運行方法。
第八條 國務院授權的軟體登記管理機構主管全國軟體的登記工作。
第二章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
第九條 軟體著作權人享有下列各項權利:
(一)發表權,即決定軟體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開發者身份權,即表明開發者身份的權利以及在其軟體上署名的權利;
(三)使用權,即在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以復制、展示、發行、修
改、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其軟體的權利;
(四)使用許可權和獲得報酬權,即許可他人以本條第(三)項中規定的部分
或者全部方式使用其軟體的權利和由此而獲得報酬的權利;
(五)轉讓權,即向他人轉讓由本條第(三)項和第(四)項規定的使用權和
使用許可權的權利。
第十條 軟體著作權屬於軟體開發者,本條例有專門規定者從其規定。
第十一條 由兩個以上的單位、公民合作開發的軟體,除另有協議外,其軟體
著作權由各合作開發者共同享有。
合作開發者對軟體著作權的行使按照事前的書面協議進行。如無書面協議,而
合作開發的軟體可以分割使用的,開發者對各自開發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
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擴展到合作開發的軟體整體的著作權。合作開發的軟體不能分
割使用的,由合作開發者協商一致行使。如不能協商一致,又無正當理由,任何一
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轉讓權以外的其他權利,但所得收益應合理分配給所有合作
開發者。
第十二條 受他人委託開發的軟體,其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者與受委託者簽定
書面協議約定,如無書面協議或者在協議中未作明確約定,其著作權屬於受委託者。
第十三條 由上級單位或者政府部門下達任務開發的軟體,著作權的歸屬由項
目任務書或者合同規定,如項目任務書或者合同中未作明確規定,軟體著作權屬於
接受任務的單位。
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本系統內或者所管轄
的全民所有制單位開發的對於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義的軟體,有權決定
允許指定的單位使用,由使用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支付使用費。
第十四條 公民在單位任職期間所開發的軟體,如是執行本職工作的結果,即
針對本職工作中明確指定的開發目標所開發的,或者是從事本職工作活動所預見的
結果或者自然的結果,則該軟體的著作權屬於該單位。
公民所開發的軟體如不是執行本職工作的結果,並與開發者在單位中從事的工
作內容無直接聯系,同時又未使用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則該軟體的著作權屬於開
發者自己。
第十五條 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為二十五年,截止於軟體首次發表後第二十五
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保護期滿前,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向軟體登記管理機構申請續
展二十五年,但保護期最長不超過五十年。
軟體開發者的開發者身份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
第十六條 在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內,軟體著作權的繼承者可根據《中華人民
共和國繼承法》的有關規定,繼承本條例第九條第(三)項和第(四)項規定的權
利。
繼承活動的發生不改變該軟體權利的保護期。
第十七條 在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內,享有軟體著作權的單位發生變更後,由
合法的繼承單位享有該軟體的各項權利。
享有軟體著作權的單位發生變更,不改變該軟體權利的保護期。
第十八條 在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內,軟體的著作權人或者其受讓者有權許可
他人行使本條例第九條第(三)項規定的使用權。著作權人或者其受讓者許可他人
行使使用權時,可以按協議收取費用。
軟體權利的使用許可應當根據我國有關法規以簽訂、執行書面合同的方式進行
。被許可人應當在合同規定的方式、條件、范圍和時間內行使使用權。
許可合同的有效期限一次不得超過十年。合同期滿可以續訂。
合同中未明確規定為獨占許可的,被許可的軟體權利應當視為非獨占的。
上述許可活動的發生不改變該軟體著作權的歸屬。
第十九條 在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內,由本條例第九條第(三)項和第(四)
項規定的使用權和使用許可權的享有者,可以把使用權和使用許可權轉讓給他人。
軟體權利的轉讓應當根據我國有關法規以簽訂、執行書面合同的方式進行。
轉讓活動的發生不改變該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
第二十條 軟體著作權保護期滿後,除開發者身份權以外,該軟體的其他各項
權利即行終止。
凡符合下列各項之一者,除開發者身份權以外,軟體的各項權利在保護期滿之
前進入公有領域:
(一)擁有該軟體著作權的單位終止而無合法繼承者;
(二)擁有該軟體著作權的公民死亡而無合法繼承者。
第二十一條 合法持有軟體復製品的單位、公民,在不經該軟體著作權人同意
的情況下,享有下列權利:
(一)根據使用的需要把該軟體裝入計算機內;
(二)為了存檔而製作備份復製品。但這些備份復製品不得通過任何方式提供
給他人使用。一旦持有者喪失對該軟體的合法持有權時,這些備份復製品必須全部
銷毀;
(三)為了把該軟體用於實際的計算機應用環境或者改進其功能性能而進行必
要的修改。但除另有協議外,未經該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不得
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修改後的文本。
第二十二條 因課堂教學、科學研究、國家機關執行公務等非商業性目的的需
要對軟體進行少量的復制,可以不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不向
其支付報酬。但使用時應當說明該軟體的名稱、開發者,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或
者其合法受讓者依本條例所享有的其他各項權利。該復製品使用完畢後應當妥善保
管、收回或者銷毀,不得用於其他目的或者向他人提供。
第三章 計算機軟體的登記管理
第二十三條 在本條例發布以後發表的軟體,可向軟體登記管理機構辦理登記
申請,登記獲准之後,由軟體登記管理機構發放登記證明文件,並向社會公告。
第二十四條 向軟體登記管理機構辦理軟體著作權的登記,是根據本條例提出
軟體權利糾紛行政處理或者訴訟的前提。
軟體登記管理機構發放的登記證明文件,是軟體著作權有效或者登記申請文件
中所述事實確實的初步證明。
第二十五條 軟體著作權人申請登記時應當提交:
(一)按規定填寫的軟體著作權登記表;
(二)符合規定的軟體鑒別材料。
軟體著作權人還應當按規定交納登記費。
軟體登記的具體管理辦法和收費標准由軟體登記管理機構公布。
第二十六條 軟體著作權的登記具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被撤銷:
(一)根據最終的司法判決;
(二)已經確認申請登記中提供的主要信息是不真實的。
第二十七條 凡已辦理登記的軟體,在軟體權利發生轉讓活動時,受讓方應當
在轉讓合同正式簽訂後三個月之內向軟體登記管理機構備案,否則不能對抗第三者
的侵權活動。
第二十八條 中國籍的軟體著作權人將其在中國境內開發的軟體的權利向外國
人許可或者轉讓時,應當報請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准並向軟體登記管理機構備案

第二十九條 從事軟體登記的工作人員,以及曾在此職位上工作過的人員,在
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內,除為了執行這項登記管理職務的目的之外,不得利用或者
向他人透露申請者登記時提交的存檔材料及有關情況。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 除本條例第二十一條及第二十二條規定的情況外,有下列侵權行為
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
任,並可以由國家軟體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給予沒收非法所得、罰款等行政處罰:
(一)未經軟體著作權人同意發表其軟體作品;
(二)將他人開發的軟體當作自己的作品發表;
(三)未經合作者同意,將與他人合作開發的軟體當作自己單獨完成的作品發
表;
(四)在他人開發的軟體上署名或者塗改他人開發的軟體上的署名;
(五)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修改、翻譯、注釋其軟體作
品;
(六)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復制或者部分復制其軟體作
品;
(七)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向公眾發行、展示其軟體的
復製品;
(八)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向任何第三方辦理其軟體的
許可使用或者轉讓事宜。
第三十一條 因下列情況之一而引起的所開發的軟體與已經存在的軟體相似,
不構成對已經存在的軟體的著作權的侵犯:
(一)由於必須執行國家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由於必須執行國家技術標准;
(三)由於可供選用的表現形式種類有限。
第三十二條 軟體持有者不知道或者沒有合理的依據知道該軟體是侵權物品,
其侵權責任由該侵權軟體的提供者承擔。但若所持有的侵權軟體不銷毀不足以保護
軟體著作權人的權益時,持有者有義務銷毀所持有的侵權軟體,為此遭受的損失可
以向侵權軟體的提供者追償。
前款所稱侵權軟體的提供者包括明知是侵權軟體又向他人提供該侵權軟體者。
第三十三條 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應
當依照民法通則有關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四條 軟體著作權侵權糾紛可以調解,調解不成或者調解達成協議後一
方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不願調解的,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三十五條 軟體著作權合同糾紛可以調解,也可以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
者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向國家軟體著作權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對於仲裁裁決,當事人應當履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可以
申請人民法院執行。
受申請的人民法院發現仲裁裁決違法的,有權不予執行。人民法院不予執行的
,當事人可以就合同糾紛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沒有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事後又沒有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直接向
人民法院起訴。
第三十六條 當事人如對國家軟體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不服的,可
以在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履行也不起訴的,國家軟
件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十七條 軟體登記管理機構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的,由軟
件登記管理機構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
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八條 本條例施行前發生的侵權行為,依照侵權行為發生時的有關規定
處理。
第三十九條 本條例由國務院主管軟體登記管理和軟體著作權的行政管理部門
負責解釋。
第四十條 本條例自一九九一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玖』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的限制制度是什麼

第二章 軟體著作權
第八條
軟體著作權人享有下列各項權利: (一)發表權,即決定軟體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開發者身份,在軟體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對軟體進行增補、刪節,或者改變指令、語句順序的權利; (四)復制權,即將軟體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五)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軟體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六)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軟體的權利,但是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七)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軟體,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軟體的權利; (八)翻譯權,即將原軟體從一種自然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自然語言文字的權利; (九)應當由軟體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軟體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其軟體著作權,並有權獲得報酬。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其軟體著作權,並有權獲得報酬。
第九條
軟體著作權屬於軟體開發者,本條例另有規定的除外。如無相反證明,在軟體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開發者。
第十條
由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作開發的軟體,其著作權的歸屬由合作開發者簽訂書面合同約定。無書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確約定,合作開發的軟體可以分割使用的,開發者對各自開發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但是,行使著作權時,不得擴展到合作開發的軟體整體的著作權。合作開發的軟體不能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權由各合作開發者共同享有,通過協商一致行使;不能協商一致,又無正當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轉讓權以外的其他權利,但是所得收益應當合理分配給所有合作開發者。
第十一條
接受他人委託開發的軟體,其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與受託人簽訂書面合同約定;無書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確約定的,其著作權由受託人享有。
第十二條
由國家機關下達任務開發的軟體,著作權的歸屬與行使由項目任務書或者合同規定;項目任務書或者合同中未作明確規定的,軟體著作權由接受任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
第十三條
自然人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中任職期間所開發的軟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該軟體著作權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對開發軟體的自然人進行獎勵: (一)針對本職工作中明確指定的開發目標所開發的軟體; (二)開發的軟體是從事本職工作活動所預見的結果或者自然的結果; (三)主要使用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金、專用設備、未公開的專門信息等物質技術條件所開發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軟體。
第十四條
軟體著作權自軟體開發完成之日起產生。自然人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自然人終生及其死亡後50年,截止於自然人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軟體是合作開發的,截止於最後死亡的自然人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軟體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軟體自開發完成之日起50年內未發表的,本條例不再保護。
第十五條
軟體著作權屬於自然人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在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內,軟體著作權的繼承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有關規定,繼承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除署名權以外的其他權利。軟體著作權屬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變更、終止後,其著作權在本條例規定的保護期內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沒有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由國家享有。
第十六條
軟體的合法復製品所有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根據使用的需要把該軟體裝入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內; (二)為了防止復製品損壞而製作備份復製品。這些備份復製品不得通過任何方式提供給他人使用,並在所有人喪失該合法復製品的所有權時,負責將備份復製品銷毀; (三)為了把該軟體用於實際的計算機應用環境或者改進其功能、性能而進行必要的修改;但是,除合同另有約定外,未經該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修改後的軟體。
第十七條
為了學習和研究軟體內含的設計思想和原理,通過安裝、顯示、傳輸或者存儲軟體等方式使用軟體的,可以不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

『拾』 關於計算機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1、《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第三十條(五)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修改、翻譯、注釋其軟體作品; (六)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復制或者部分復制其軟體作品。2、《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第二十三條 故意輸入計算機病毒以及其他有害數據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或者未經許可出售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的,由公安機關處以警告或者對個人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以15000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除予以沒收外,可以處以違法所得1至3倍的罰款。

3、《中國公用計算機互連網國際聯網管理辦法》

第八條 接入單位負責對其接入網內用戶的管理,並按照規定與用戶簽定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第九條 接入單位和用戶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加強信息安全教育,嚴格執行國家保密制度,並對所提供的信息內容負責。

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八十六條 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後果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5、《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第二十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有本辦法第五條、第六條所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個人可以並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可以並處一萬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關於計算機方面大學生必須遵守的法律規定

( 一 )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禁止侵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

( 二 )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從事危害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動,不得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

( 三 )
計算機信息網路直接進行國際聯網,必須使用國家提供的國際出人口信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自行建立或者使用其他信道進行國際聯網。

( 四 )
從事國際聯網業務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安全保密制度,不得利用國際聯網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等違法犯罪活動,不得製作、查閱、復制和傳播危害國家安全、妨礙社會治安的信息和淫穢色情等信息。發現上述違法犯罪行為和有害信息,應及時向有關主管機關報告。

(
五 ) 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利用計算機國際聯網從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統和網路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 六 )
國際聯網用戶應當服從接入單位的管理,遵守用戶守則;不得擅自進入未經許可的計算機系統,篡改他人信息;不得在網路上散發惡意信息,冒用他人名義發出信息,侵犯他人隱私;不得製造、傳播計算機病毒及從事其他侵犯網路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 七 )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計算機信息系統泄密後,應及時採取補救措施,並按有關規定及時向上級報告。

熱點內容
高級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5-16 11:52:03 瀏覽:605
38婦女節維權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16 11:36:35 瀏覽:297
財經法規題庫及答案解析 發布:2025-05-16 11:34:58 瀏覽:714
道德缺失的表現 發布:2025-05-16 11:34:15 瀏覽:897
貴州民族大學2018年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16 11:32:48 瀏覽:18
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發布:2025-05-16 11:31:00 瀏覽:598
勞動合同法有關員工離職 發布:2025-05-16 11:16:20 瀏覽:253
新刑事訴訟法逮捕變更為取保候審的規定 發布:2025-05-16 11:00:52 瀏覽:83
台灣勞動法資遣費 發布:2025-05-16 11:00:46 瀏覽:166
會計基礎與財經法規 發布:2025-05-16 10:51:50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