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黃浦江上游水源保護條例實施細則
1. 黃浦江的資料,快!
黃浦江(常誤寫為「黃埔江」),始於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淀峰的澱山湖。澱山湖接納了上游太湖流域的眾多來水,有人認為黃浦江的水源於浙江安吉龍王山,但澱山湖以上的河流不能稱之為黃浦江。黃浦江全長約113千米,河寬300-700米,終年不凍(除清朝時期,有過冰凍記錄),是中國上海重要的水道。在吳淞口注入長江,是長江入海之前的最後一條支流。它流經上海市區,將上海分割成了浦西和浦東。
是長江口支流。在上海市境內。舊稱黃浦,別稱(黃)歇浦、春申江,因舊時訛 春申君——黃歇
傳為戰國楚春申君黃歇疏浚而得名,發源於太湖,東流經青浦區澱山湖,出湖後到閔行區鄒家寺嘴折向北流,是歷史上太湖水排泄入海的「三江」水道之一,古稱「東江」、「橫潦涇」。在上海市中心白渡橋,接納吳淞江(蘇州河),到吳淞口注入長江。黃浦江是一條多功能的河流,兼有飲用水源、航運、排洪排澇、納污、漁業生產、旅遊等多種利用價值。自來水取水口上移至上游以後,黃浦江上、下游的功能就各有所側重。為了保護水質不受污染,上海市已將閔行西界以上的江段及澱山湖等劃為水源保護區;把龍華港至閔行西界江段劃為准水源保護區。黃浦江在穿越市區的60公里江段,水面寬闊,深度較大,是上海港客貨碼頭所在地。上海港為我國吞吐量最大的進出口港。沿黃浦江兩岸,先後建起的大小碼頭有100多個,其中萬噸級深水泊位約有五六十個。碼頭岸線長度已超過10公里多。黃浦江是一個河港,但又兼有海港性質。江上航道總長約60公里,平均寬260米,吃水深度在8米以上。為了開通黃浦江對市區東西交通的阻隔,已建成多條江底汽車隧道和大橋。 黃浦江是上海旅遊中的一個重要的傳統旅遊節目,它不僅在於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代表著上海的象徵和縮影,還在於浦江兩岸,薈萃了上海城市景觀的精華,從這里你可以看到上海的過去、現在,更可以展望上海的燦爛明天。浦江游覽的線路是從外灘出發,先逆流而上,向南至南浦大橋,再調頭 黃浦江夜景
向北,過楊浦大橋直至吳淞口,再從吳淞口返回至外灘。游覽過程
游覽過程中可以看到橫跨浦江兩岸的楊浦大橋、南浦大橋和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兩座大橋,像兩條巨龍橫卧於黃浦江上,中間是東方明珠電視塔,正好構成了一幅"二龍戲珠"的巨幅畫卷,而浦江西岸一幢幢風格迥異、充滿濃郁異國色彩的萬國建築,與浦東東岸一幢幢拔地而起、高聳雲間的現代建築相映成輝,令人目不暇接。 吳淞口,是黃浦江與長江的入海口,是吳淞高程標准所在地,這里,是黃浦江、長江和東海三股水流交會的地方,如果正值漲潮,你便可看到著名的"三夾水"奇觀,黃浦江從市區帶出的是青灰色的水,長江帶來的是夾有泥沙的黃色水,而東海水則是綠顏色的,三股水顏色不同,涇渭分明,形成色彩鮮明的「三夾水」,實為一大奇景。黃浦奪淞
明代以前,吳淞江(蘇州河)曾是太湖的主要出海通道,黃浦江(鴉片戰爭前名「黃浦」)是其支流。當時的吳淞江下游大致從北新涇經今曹楊新村至潭子灣向東北接虯江路至虯江碼頭,再沿今復興島以北段黃浦江出大蹌浦口(後改稱吳淞口)匯入長江。而當時的黃浦原經上海浦(今虹口港)在今嘉興路橋附近流入吳淞江(此處曾稱黃浦口)。 明初時,因吳淞江淤淺嚴重,黃浦口淤塞不通,當時的戶部尚書夏元吉疏浚吳淞江南北兩岸支流,引太湖水入瀏河、白茆直注長江(「掣淞入瀏」),又疏浚上海縣城東北的范家浜(即今黃浦江外白渡橋至復興島段),使黃浦從今復興島向西北流至吳淞口入注長江,此後吳淞口實際成了黃浦口,故有「黃浦奪淞」之說,此後吳淞江逐漸處於次要地位。黃浦江歷史
黃浦江是歷史上最早人工修鑿疏浚的河流之一,它源於青浦區的澱山湖,至吳淞口入長江,全長114公里,寬約400米。黃浦江貫穿上海百里港區,雖無名山秀嶺可供觀賞,但卻有其獨特的韻味。 明清時,「黃浦秋濤」為滬城八景之一,農歷八月十八在陸家嘴可見「銀濤壁立如山倒」之景。近年來,黃浦江下游有越江隧橋,上游的松江區車墩、葉榭間有松浦大橋等。 關於黃浦江的開鑿,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上海曾是一片荒涼的沼澤地,其中央蜿蜒流淌著一條淺河。雨水多了,就泛濫成災;雨水少了,又河底 朝天。人們深受其害,咒之為「斷頭河」。戰國時楚令尹黃歇來到這「斷頭河」河畔,不辭辛勞地弄清其來龍去脈,帶領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入長江口,一瀉而入東海。從此大江兩岸,不怕旱澇,安居樂業。人們感激黃歇的恩德,便將這條大江稱作黃歇江,簡稱黃浦。後來黃歇被封為春申君,便又名春申江。 春申君黃歇為戰國時期著名的四君子之一,食客三千,門庭若市。 據清同治《上海縣治》記載,明永樂中戶部尚書夏原吉疏浚大黃浦,匯合吳淞江,通范家浜至吳淞口入海;海瑞主持在古東江(時通稱橫潦涇)金匯港口東側修壩建閘港,使上游來水大多北折改走黃浦,沖刷了吳淞江下遊河床,使吳淞江淤積問題得到徹底解決,而「三江」之一的吳淞江也成為黃浦的支流;橫潦涇水北流後始成今日的黃浦江,同時僅有少量來水過閘港走舊水道直接入海,使古東江下遊河道不斷淤積,以後這段河道也通稱閘港。 黃浦江(Huangpu River) 位於上海市中部,貫穿上海市,下游將上海市區分為浦西與浦東兩大部分,是上海市僅次於長江的最大的河流。發源於西部澱山湖口淀峰,其上游分段為攔路港、泖河、斜塘、橫潦涇、豎潦涇,至松江米市渡以下始稱黃浦江。南宋出現記載,曾名黃浦塘、黃浦港、黃浦、大黃浦,清代始稱黃浦江,別名黃龍浦、黃歇浦、春申浦等。黃歇浦、春申浦等名稱,皆因後人附會黃浦江是戰國時春申君黃歇開鑿的而得名。 黃浦江流經青浦、松江、奉賢、閔行、徐匯、盧灣、黃浦、虹口、楊浦、浦東新區、寶山11區,至吳淞口注入長江。長113.4公里。黃浦江水系承太湖總泄水量的78%, 為太湖水系最重要的注入長江水道。流域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位處長江三角洲前緣,水勢平緩,深受潮汐影響,進潮最大流速可達每秒2米,退潮最大流速為每秒1.8米。黃浦江是上海市居民主要生活用水及工業用水的水源,且具航運、排洪、灌溉、漁業、旅遊、調節氣候等綜合功能。上游江水可供生活用水,龍華以下以航運功能為主,江面寬約550米,最大水深17.4米,航道最淺處水深9.1米。黃浦江航道從吳淞口至松浦大橋一段可通萬噸級輪,松浦大橋至毛竹港可通1000噸級輪船,龍華港以下兩岸均為裝卸區,龍華港以上局部有淺灘。上海市60%以上輸入貨物和98%以上外貿物資均由此航道出入,客運線年客運量在600萬人次以上。上海的黃浦江
黃浦江上源有3條,主要水源來自太湖和澱山湖。 黃浦江景色
閔行區(原上海縣)境內,東岸流經浦江鎮(原魯匯、杜行、陳行3鄉),北岸和西岸流經馬橋鎮、老閔行、吳涇鎮、顓橋鎮。全長近30公里,西自女兒涇口起,向東至閘港折北至近徐浦大橋出境。江闊水深,可通行3000~10000噸級船隻,屬一級航道。 自女兒涇至閘港段稱南黃浦,浦南為松江、奉賢縣境,江北有一段為老閔行經開區境,江面寬300~450米,河底高程一10米左右;自閘港向北稱東黃浦,江面寬至600~700米,河床也逐漸加深至一15米左右,過徐匯區龍華鎮以後江面又收束到450米左右。 萬噸輪可上溯至吳涇。因受長江和海洋潮汐影響較大,水位漲落比較顯著。其他河流也因受其影響,有漲潮和落潮現象。河流水位一般冬季小於夏季。5~10月為汛期,12~2月為枯水期。
黃浦江水有一定的含沙量,漲潮時江水挾帶泥沙進入縣內其他河港,退潮時流速減慢,部分泥沙沉積,使河床不斷淤淺,以致縣內河道大體每隔7~10年要疏浚一次。 今主要河道出口處都建有水閘擋潮,對防止高潮入侵,控制內河水位,減少河道淤積都有顯著作用。 黃浦江穿流上海市區,乘游覽船沿江觀賞兩岸景色,不失為游覽上海的一個方式,也可體會一下老上海的風情。 遊船從外灘浦江游覽碼頭開始直到吳淞江口,全程約30多公里。上海人稱游覽碼頭為「水上飯店」,因此在這里也設有許多各式飯店。遊船順江而下,外灘上風格迥異' 錯落有致的西式建築一一映入眼廉。若是夜間,華燈齊上,更是燦爛華麗。船過了蘇州河,便可看到上海港國際客運站,來自世界各國的客輪鳴笛和你擦肩而過,甚是有趣。 沿途而下可見共青森林公園、閘北發電廠的寶塔形水塔、吳淞口西炮台址,這里是當年民族英雄陳化成誓死抵抗英軍之地。到此之後,展現在眼前便是滾滾長江了。如果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著名的「吳淞三夾水」奇觀了。這是因為長江波濤、黃浦江江水和東海相匯時,因顏色互異,因此合流之後呈現出黃、綠、青三水之奇觀,在漲潮時分特別明顯,十分新鮮。 滔滔的黃浦江不僅是上海燦爛文化的象徵,也是上海歷史的見證。古往今來許多歷史文化名人都在黃浦灘上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而現在,黃浦江也成為了人們的重要水源。人們缺少不了她。主要支流
太浦河(Taipu He) 位於青浦區西南部。因溝通太湖和黃浦江,故名。1958~1991年在天然湖盪的基礎上人工開挖連接而成。西起江蘇省吳江市廟港鄉太湖東岸,東至青浦區金澤鎮池家港村入上海市境,在練塘鎮南大港處與西泖河相接。長57.2公里,流經江、浙、滬3省市15個鄉鎮,其中江蘇吳江市境長40.5公里,浙江嘉善縣境內1.46公里均是湖盪水面,上海市內15.24公里。太浦河中段,河湖眾多,大小湖盪共205個,自西往東穿越螞蟻漾、雪落漾、大龍盪、楊家盪、汾湖、東姑盪、邗上盪、馬斜湖、長白盪、錢盛盪、葉厙盪等20多個湖泊盪漾。底寬110~150米,面寬200米,底高最深處在南大港-4.9米。承泄太湖流域的2/5洪澇水量,可通航60~80噸級船隻。 大治河(Da He) 位於閔行區南部、南匯區中部。是上海市於1977~1979年期間開挖的人工河道。取撥亂反正加強國家治理之意命名。西起黃浦江,經閘港、魯匯、宣橋,並與泰青港、奉新港、浦東運河、泐馬河、五尺溝、白龍港、隨塘河等交匯,東入東海。長36公里,河寬102米。枯水期航道水深4.2米,高程-2米,底寬64米。具有航運、灌溉、納潮泄洪、排澇調蓄、沖污等功能。可通航30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3.1萬公頃。
很多,需要的話自己看吧
2. 上海黃浦江下面是什麼
黃浦江流經青浦、松江、奉賢、閔行、徐匯、盧灣、黃浦、虹口、楊浦、浦東新區、寶山11區,至吳淞口注入長江。
黃浦江是上海的地標河流,流經上海市區,將上海分成浦西和浦東。黃浦江是上海的重要水道,在上海市中心外白渡橋接納吳淞江(蘇州河)後在吳淞口注入長江,是長江匯入東海之前的最後一條支流。
黃浦江全長約113公里,河寬300至770米。黃浦江始於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淀峰的澱山湖,澱山湖接納了上游太湖流域的眾多來水。
氣候
黃浦江水系受冷暖空氣交替影響和海洋濕潤空氣調節,氣候濕潤。根據上海市監測資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1098mm,年雨日為125~135天,多年平均年蒸發量約1008mm。
該地區常受台風侵襲,往往伴隨大風和暴雨,當沿海區域盛行偏北風向時,最利於黃浦江增水。如增水出現於大潮汛期間,則潮位異常升高。
3. 上海黃浦江
黃浦江是上海的一個分界線,它將上海劃分為浦東和浦西,黃浦江流經上海,孕育了上海這片徒弟,但是黃浦江的源頭之說眾說紛紜,各有各的說法,也各有各的道理。目前雖然科學家也在不斷對其源頭進行研究分析,但是關於起源頭之說,還是需要時間來證明。
黃浦江的源頭在哪裡?
黃浦江之水何處來?歷來眾說紛紜。
有說黃浦江的源頭是澱山湖。澱山湖是上海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面積62平方公里,屬於太湖流域,是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的源頭,有「風吹蘆葦倒,湖上漁舟飄,池塘荷花笑」的怡人景象。環湖散落著享譽盛名的朱家角古鎮、上海大觀園、東方綠舟、上海太陽島、陳雲紀念館等5個國家AAAA級景區。在上海正西50公里處。
但前不久,「黃浦江源」的帽子忽然戴在了遠離上海400公里以外的湖州安吉龍王山的頭上。「黃浦江源」的爭論又掀新一輪高潮。認定龍王山為黃浦江源頭的是上海地理學會專家組。
專家組主要成員陶康華教授自1998年以來,幾十次進入龍王山考察。陶康華教授介紹說,關於黃浦江的源頭,以前有的說在澱山湖,有的說在太湖。但以湖泊作為江河源頭的在世界地理中很少見,況且太湖是個淺湖盆,有多方來水,不能算作完整的源。找到太湖的源頭才能找到黃浦江真正的源。而經過考察考證,龍王山下的西苕溪以145公里長度、18億立方水量、280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供給量占太湖水的70%,為太湖水源之首。龍王山為黃浦江源頭的結論便據此得出。
而被上海人稱為「母親河」的重要原因,在於黃浦江所發揮的多種功能。除了航運、排洪、灌溉、漁業、旅遊、調節氣候等功能以外,黃浦江更重要的使命在於其承擔上海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水源的重任。
4. 上海的自來水水源地有幾個,分別是哪裡
上海的自來水水源地有4個,分別是長江青草沙、東風西沙、陳行水庫、黃浦江金澤。
1、長江青草沙青草沙是中國長江河口的一個沖積沙洲,位於長興島的西北方,屬上海崇明縣管轄。青草沙水源地位於長江口江心部位,不受陸域排污的干擾,水體水質屬於一類至二類,水量豐富、水質優良,使青草沙成為上海市難得的優良水源地和城市供水的戰略儲備。
2、東風西沙水庫位於上海長江口南支上段的北側、崇明島西南部, 東風西沙水庫工程屬城市供水項目,為新建項目。有效庫容890.2萬方,總庫容976.2萬方,最高蓄水位5.65m,2014年1月17日,東風西沙水庫正式實現了通水。
3、陳行水庫位於中國上海市寶山區羅涇鎮的東部長江江堤外側。水庫呈矩形,面積135萬平方米。東傍新川沙河口,西連寶山湖(寶鋼水庫),是上海市主要取水口之一。
4、黃浦江金澤位於青浦區金澤鎮西部、太浦河北岸,佔地面積約2.7平方公里,總庫容約910萬立方米,其中應急庫容約525萬立方米,由金澤水庫、連通管、閔奉支線和松浦泵站改造等四個子項目組成。
(4)上海市黃浦江上游水源保護條例實施細則擴展閱讀:
1、黃浦江金澤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黃浦江上游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分為金澤水庫取水口一級保護區和松浦大橋備用取水口一級保護區。
水域:閔行區西河涇以西黃浦江水域,豎潦涇、橫潦涇、大泖港-葉新公路、園泄涇-G1501、斜塘、泖河、東泖河、西泖河、太浦河、攔路港、澱山湖以及急水港東側部分水域。陸域:北岸上邊界為澱山湖上海、江蘇交界線,下邊界為西河涇。
2、青草沙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青草沙的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與邊界,水域部分為:青草沙水庫庫區和水庫管理范圍外沿線200米及取水口周圍500米的長江水域。陸域部分為:北環河、水庫堤壩外側陸域沿線50米。
3、陳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陳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與邊界中,水域為:陳行水庫、寶鋼水庫庫區及陳行水庫和寶鋼水庫堤壩外側沿線1公里的長江水域。陸域為:陳行水庫、寶鋼水庫堤壩外側陸域沿線50米、輸水泵站西側邊界、新川沙河。
4、東風西沙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其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與邊界中,水域部分為:水庫東側取水頭部半徑300米水域范圍,切向向庫區延伸,庫內所有水域。陸域:水庫堤頂向外側(庫區為內)延伸50米,包括東西堤以及取水泵閘范圍。
5. 關於黃浦江的資料
我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然而,中國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國家。僅2002年,全國淡水取用量達到5497億立方米,大約佔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國1995年淡水供應量4700億立方米的約1.2倍。
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就開始鬧水荒,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80年代以來,中國的水荒由局部逐漸蔓延至全國,情勢越來越嚴重,對農業和國民經濟已經帶來了嚴重影響。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資源性缺水!
·南方水質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國是一個中度缺水的國家」,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吳季松說,這是從水資源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上得出的判斷。據統計,我國目前缺水總量估計為400億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積200萬~260萬平方千米,影響糧食產量150億~200億千克,影響工業產值2000多億元,全國還有7000萬人飲水困難。缺水對環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著嚴重的影響。
從人口和水資源分布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中國水資源南北分配的差異非常明顯。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人口佔了中國的54%,但是水資源卻佔了81%。北方人口佔46%,水資源只有19%。專家指出,由於自然環境以及高強度的人類活動的影響,北方的水資源進一步減少,南方水資源進一步增加。這個趨勢在最近20年尤其明顯。這就更加重了我國北方水資源短缺和南北水資源的不平衡。
最近幾年,北方連年乾旱。如果說北方資源性缺水日益嚴重令人憂心,南方的狀況也並不樂觀。專家指出,南方地區由於不注意污水的處理,把未經處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體,影響了水資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質性缺水的嚴重狀況。受大陸季風氣候的影響,中國水資源在季節上分布極不均勻,總是連枯連澇。時間上不均勻的水資源的變化需要由水庫來調節。建國以來,我國興建了大量水庫,但由於水源工程建設投資額大,投資回報率不高,難以吸引更多建設資金。這種由工程滯後原因造成的工程型缺水在中部和西部地區尤其明顯。
用水:逐年增長
1949~2002年,全國總用水量增加了4000多億立方米,大約每10年增加1000億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約100億立方米。1980年以後,全國總用水量的增長幅度略有下降,但年平均增長量仍有62億立方米左右。
在這期間,全國的用水結構也發生了變化,農業用水比例逐步下降,而工業、城鎮生活用水比例則有所增加。
與2001年比較,2002年生活用水量增加了19億立方米,工業用水增加1億立方米,農業用水減少90億立方米。
在省級行政區中,用水量大於400億立方米的是新疆、江蘇和廣東,約佔全國用水量的25.5%;工業用水占其總用水量30%以上的是上海、重慶、湖北和江蘇。
水質:不容樂觀
根據環境部門對全國河流、湖泊、水庫的水質狀況的監測,由於近年來工業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我國主要水系的水體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2003年,我國7大水系污染程度從重到輕依次為:海河、遼河、黃河、淮河、松花江、長江和珠江。其中407個重點監測斷面中,只有38.1%的斷面滿足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規定的I~Ⅲ類水質要求。我們不禁要問,這樣下去,究竟還有多少水是我們能飲用的。
排污:沖破最後防線
據統計,我國每年的工業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排放總量已達到631億噸,這相當於我們每人每年排放40多噸的廢污水,而其中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海。以長江流域為例,在廢污水排放中,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分別佔75%和25%左右,在流域涉及的18個省、市和自治區中,四川、湖北、湖南、江蘇、上海和江西6省市的廢污水排放量占流域總量的84.6%,是廢污水的主要產生地。主要污染物為懸浮物、有機物、石油類、揮發酚、氰化物、硫化物、汞、鎘、鉻、鉛、砷等。在21個幹流城市中,上海市排放的廢污水量約佔21個城市排放總量的30.7%,武漢市佔18.1%,南京市佔15.8%,重慶市佔8.8%;四大城市合計佔73.4%,是長江最主要的污染源。由於污染嚴重,長江岸邊形成許多污染帶,在幹流21個城市中,重慶、岳陽、武漢、南京、鎮江、上海6市累計形成了近600千米的污染帶,長度占長江幹流污染帶總長的73%。
中國水質性缺水樣本之上海篇
市內河道蜿蜒、黃浦江水身邊流、緊貼長江與東海的上海,享有「東方水都」的美名,然而,它卻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
與中國北方一些城市水資源嚴重匱乏不同,上海有水,但缺的是好水。盡管上海的水資源總量較為充沛,但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十分有限,僅佔地表水資源的20%。從人均擁有水資源量來看,上海的人均淡水資源擁有量僅為145立方米,比北京還少,大大低於全國人均2200立方米(世界人均8840立方米)的水平,也遠低於國際公認的1750立方米的用水緊張線,全國排名僅為第23位。
上海地處長江、太湖兩大流域下游,水質既受到上游水污染的影響,又有本地污染源的危害,在水資源上的最大問題是水污染和水環境惡化,是一個典型的水質性缺水城市。據環境部門對上海主要河道的斷面監測,上海符合飲用水水源國家標準的地表水僅剩下1%,劣V類水質卻佔到68.6%。
黃浦江的污染危機
黃浦江被稱為上海的「母親河」,上海市民80%的飲用水來自黃浦江。盡管近年來上海市政府加大了對黃浦江環境整治力度,但「隱形」污染依然觸目驚心。目前,每天仍有數百萬噸廢污水排入黃浦江,一年則高達20億噸,比全年平均降水產生的徑流量還多,致使黃浦江及其支流的水質終年維持在Ⅲ類至V類之間(國家規定飲用水水源水質必須在Ⅱ類水以上),這已經給黃浦江上游水源保護區形成較大壓力。由於黃浦江取水量的不斷增加,而上游來水不足以稀釋排入的污水,影響到黃浦江的自凈能力,加重了水質污染程度。同時,又因黃浦江是潮汐型河流,咸潮入侵更使得黃浦江下游污水上溯,對城區的水廠取水口造成極大威脅。
很多來過上海的外地人,都對上海自來水濃重的漂白粉味記憶深刻。這座城市的水源——黃浦江的污染程度,已經讓在水資源方面頗富優越感的上海人感到震驚。
6. 上海的黃浦江介紹
黃浦江(簡稱黃浦、浦江),舊稱黃歇浦(簡稱歇浦)、春申江(簡稱申江),是上海市界內最大河流,被稱為「上海的母親河」。
黃浦江將上海分割成了浦西和浦東,兩岸分別形成了舉世知名的外灘以及陸家嘴金融中心等上海重要地標。
黃浦江全長約114千米,河寬300-700米,終年不凍,是上海的重要水道。它始於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淀峰的澱山湖,在吳淞口注入長江,是長江入海之前的最後一條支流。
黃浦江上游接納太湖流出的諸河,是太湖向東海泄水的主要通道,現時78%的太湖入海徑流通過黃浦江排入東海,主要有澱山湖、太浦河、紅旗塘、上海塘等四大主要水系。
主要支流包括吳淞江、薀藻浜、川楊河、淀浦河、大治河、斜塘、園泄涇、大泖港。浦東、浦南地區臨海,以川楊河、大治河、金匯糖、紫竹塘等河道引黃浦江水灌溉當地土地。
黃浦江市區段水深10米左右,最深處17米左右,曾是上海航運業的核心水道,有著名的十六鋪碼頭。如今其航運地位逐漸被深水海港取代,不過巨潮港至吳淞口段航道深度仍維持8.2米以上,松浦大橋以下常年通行3000噸級海輪,5000噸級海輪可直達閔行,2萬噸級海輪可抵吳涇,5萬噸級海輪可通過徐浦大橋。
(6)上海市黃浦江上游水源保護條例實施細則擴展閱讀:
歷史——
明代以前,吳淞江(蘇州河)曾是太湖的主要出海通道,黃浦江(鴉片戰爭前名「黃浦」)是其支流。當時的吳淞江下游大致從北新涇經今曹楊新村至潭子灣向東北接虯江路至虯江碼頭,再沿今復興島以北段黃浦江出大蹌浦口(後改稱吳淞口)匯入長江。
而當時的黃浦原經上海浦在今嘉興路橋附近流入吳淞江。明初時,因吳淞江淤淺嚴重,黃浦口淤塞不通,當時的戶部尚書夏元吉疏浚吳淞江南北兩岸支流,引太湖水入瀏河、白茆直注長江,又疏浚上海縣城東北的范家浜,使黃浦從今復興島向西北流至吳淞口入注長江,此後吳淞口實際成了黃浦口,故有「黃浦奪淞」之說。
據清同治《上海縣治》記載,明永樂中戶部尚書夏原吉疏浚大黃浦,匯合吳淞江,通范家浜至吳淞口入海。海瑞主持在古東江(時通稱橫潦涇)金匯港口東側修壩建閘港,使上游來水大多北折改走黃浦,沖刷了吳淞江下遊河床,使吳淞江淤積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而「三江」之一的吳淞江也成為黃浦的支流。橫潦涇水北流後始成今日的黃浦江,同時僅有少量來水過閘港走舊水道直接入海,使古東江下遊河道不斷淤積,以後這段河道也通稱閘港。
7. 上海市黃浦江上游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在哪
在青浦那裡
8. 水資源保護區的保護區區劃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結合本市黃浦江上游水源保護工作的多年實踐,對黃浦江上游水源保護區在原有水源保護區、准水源保護區劃分的基礎上,調整為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上游水源保護區和准水源保護區,並對其水域和陸域范圍分別作了相應的劃分和調整,具體如下:
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
在原水源保護區范圍內,以松浦大橋取水口為中心,劃定一塊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具體范圍為取水口到上游一號河(7、9公里)、下游至千步徑(4.1公里)黃浦江水域以及兩岸縱深2公里陸域,具體涉及松江縣的車墩鎮、華陽橋鎮、張澤鎮和葉榭鎮的部分地區及閔行區馬橋鎮的少部分地區。面積約為46平方公里。其水質要求條例GB3838-88II類水標准。
上游水源保護區
將原上游水源保護區(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涵蓋其中),范圍適當向下游延伸,其下邊界的北岸由原來的閔行西河浜延伸至閔行北沙港,南岸由原來的秦朝賢千步涇延伸至奉賢南沙港。拓展的部分具體涉及閔行馬橋和奉賢鄔橋的部分約48平方公里,原為准水源保護范圍。其水質要符合GB3838-88II類水標准。
准水源保護區
在原准水源保護區(調整為上游水源保護區的部分除外),另增為金山、松江、青浦的大泖港、園泄涇地區約228平方公里為准水源保護區。該范圍包括金山的楓涇、興塔、新農、呂巷、廊下和朱涇鄉、朱涇鎮、松江的新浜、五庫鄉和青浦的蒸淀鄉。其水質要求符合GB3838-88II類水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