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購的法規
❶ 消費者網上購物的法律保護
消費者網上購物的法律保護有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合同法》、《商標法》、《廣告法》、《侵權責任法》和《電子簽名法》等法律法規
根據網路交易管理辦法
(2014年1月26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60號公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保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網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合同法》、《商標法》、《廣告法》、《侵權責任法》和《電子簽名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❷ 關於購物的相關法律
最重要的法律《電子簽名法》,其他相關電子商務的法律有《商法》《勞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擔保法》《合同法》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新《消保法》)於2013年10月25日經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2014年3月15日起將開始實施。
亮點一 網購平台承擔先行賠付責任
案例: 網購中如果買到假冒偽劣商品,消費者想向賣家退貨但卻無法聯繫到賣家,現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沒有網路維權的相關規定,網購平台最多隻能關閉賣家的網上店鋪,對消費者來說並不能挽回自己的損失。
變化:在新《消保法》中,提出了第三方網路交易平台的先行賠付制度--如果在網路上購物時商品出現問題,消費者可以直接找網路交易平台交涉,而網交平台需要先行賠付。但是新《消保法》同時設定了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向消費者承擔先行賠付責任的條件,即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才承擔先行賠付責任。盡管他們在賠付之後,也可以再向銷售者或服務者追償。新《消保法》還規定,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應知銷售者或服務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亮點二 遭消費欺詐最少也能獲賠500元
案例:去超市買東西,商品明碼標價10元,但結賬時發現收款11元,商家有欺詐行為時,現行消法規定商家最多退還10元貨款,然後賠償10元,也因為賠償低,許多消費者嫌麻煩,就此放棄了維權。
變化:新《消保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接受服務費用的三倍。同時增加規定: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按500元賠償。如按照新《消保法》規定,上述事件中的消費者就可以得到超市退還商品貨款10元,同時得到500元的賠付。
亮點三 霸王條款?內容無效!
案例:開瓶費、包間費、規定最低消費等許多商家霸王條款常常讓消費者很頭疼,還有美容預付款過期不退等,也讓遇到此事的消費者很無耐。
變化:新《消保法》規定,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格式條款,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商品或服務的數量質量、價格或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注意安全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後服務、民事責任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內容,並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
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說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和減免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藉助技術手段強行交易。新《消保法》明確,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亮點四 經營者義務被強化 電器等商品或者服務有問題 商家要"自證清白"
案例:消費者購買電腦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電腦存在質量問題,去找商家,但商家認為產品是人為破壞,不同意免費修理或退還。以前,即使消費者將商家告上法庭,最終也會因拿不出證據證明所購產品存在質量問題而被判敗訴。
變化:在新《消保法》當中,將消費者"拿證據維權"轉換為經營者"自證清白",實行舉證責任倒置,解決了消費者舉證難的問題。以往,消費者要想證明某個商品存在瑕疵,就必須拿出證據來,但因為不掌握相關技術等信息,消費者舉證往往非常困難。而新《消保法》規定: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6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
亮點五 消費者享有七日"後悔權"
案例:消費者網購時購買了心儀的物品,但收到貨物後發現實物沒有網上介紹的好,於是便要求退貨,卻往往遭到店主拒絕。現行消保法中並沒有關於網路購物、電視購物中類似情況的相關規定,以前消費者在要退貨也比較難,除非商品有明顯瑕疵,賣家才會退貨。
變化:新《消保法》確認了"七天無理由退貨"制度,賦予了買家一定的"後悔權"。修改後的法律規定:經營者採用網路、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同時為防止權利濫用,有關條款也列明不宜退貨的情形,如消費者定做的、鮮活易腐的、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製品、計算機軟體等數字化商品,以及交付的報紙、期刊和其他根據商品性質並經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不宜退貨的商品除外。新《消保法》要求,消費者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經營者應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內返還消費者支付的商品價款。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經營者和消費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經
❸ 目前有沒有新出的網上購物法規
1、《合同法》是最基本的。
2、《電子簽名法》》也是一部與網路購物密切相關的法律,並且已經頒布實施。
3、商務部《關於網上交易的指導意見(暫行)》(2007),以及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網路交易平台服務規范》。
4、國家商務部最近在醞釀出台《電子商務模式規范》和《網路購物服務規范》,已經公開徵求社會一件,近期可能出台。
為了避免受騙,網民在購物時一定要認准具有工商局「紅盾」圖片和「ICP」編號的正規網站,並核實該公司的真實情況後再行付款。
❹ 網路購物的法律法規問題
這些網站如同一個超市平台
貨品的出售者未必是同一個人
同一種同一個品牌的商品可能有多人出售 可能有多人在同一個平台出售
❺ 國家對網購的規定有哪些
《網路交易管理辦抄法》(以下簡稱《辦法》)是為規范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 行為,保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網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依據《合同法》、《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商標法》、《廣告法》、《食品安全法》和《電子簽名法》等法律、法規 制定。《辦法》經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工商總局」)局務會審議通過,於2014年1月26日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60號文件發布,自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同時廢止2010年5月31日發布的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49號《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
《辦法》要求,網路商品經營者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鮮活易腐、定作等四類商品除外。消費者的網購「後悔權」將在法律和部門規章層面都獲得支持。
❻ 網購法律法規有哪些
在購物平台購買就按實體店一樣的,如果是代購,微信等等就屬於個人行為,出了問題你連人都找不到了
❼ 現在有哪些關於網購的法律法規
只要是不是違法的東西就行,比如槍支那些的,對於買家來講,沒什麼束縛,對於賣家來講,要相對的比較嚴,我到是想他找點出些法律條條之類的創造更和諧的網購平台。
❽ 關於網路購物的法律條款
這個的話,其實我認為就是,你這種情況先不要急於找法律解決。因為在淘寶網內這個特殊平台上容,他是有自己的爭議解決方法的。
我給的建議是:
首先,你到淘寶那邊確認收貨了嗎?如果還沒有確認收貨,先不要確認。直接點退款。他就會怕了。
如果已經確認收貨,看一下該賣家賣的手機那個頁面上是否有關於手機退換貨的條款。如果有,應該是按照上面的條款退換貨的。因為,網上購物屬於束性交易,你一經拍下手機並付款,就表示同意其條款。
當然,就算是上面有退換貨條款的話,你可是可以先對賣家進行投訴,投訴其商品不符合頁面描述。並威脅給他差評+投訴到底。這對一些信譽等級較高的賣家是很有效的方法。
隨便問一句:你買的手機的那個賣家有沒有加入消保計劃呢?如果有,是可以向淘寶進行索賠的。你可以把你買的那個頁面發給我看一下。
另外就是,像這種情況,如果最後沒辦法解決問題,你可以退一步。至少讓他承擔一半的運費。因為像這種情況呢,因為網上購物是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的。
❾ 請舉例我國關於網路購物方面的法律法規及解釋說明
目前我國沒有關於網路購物方面已經出台的相關法律,但網上購物其實也是一種合同關系,你可以比照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