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泉州物業管理條例

泉州物業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4-04 20:52:38

1. 物業管理條例第六條規定

《物業管理條例》是根據《國務院關於修改<物業管理條例>的決定》修訂的,為的是規范物回業管理活動,答維護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的合法權益,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工作環境而制定的法律條例。 由國務院於2007年8月26日發布,自2007年10月1日開始施行。共7章70條。

其中,第六條規定如下

第六條 房屋的所有權人為業主。業主在物業管理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接受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

(二)提議召開業主大會會議,並就物業管理的有關事項提出建議;

(三)提出制定和修改管理規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的建議;

(四)參加業主大會會議,行使投票權;

(五)選舉業主委員會成員,並享有被選舉權;

(六)監督業主委員會的工作;

(七)監督物業服務企業履行物業服務合同;

(八)對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使用情況享有知情權和監督權;

(九)監督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專項維修資金(以下簡稱專項維修資金)的管理和使用;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2. 開發商非法交房,物業費要交嗎

不收房、不入住 要交物業費?
  讀者楊先生在洛江購買了一套房,近期接到開發商的通知,稱房子可以交房了,讓其去辦理收房手續,並繳納相關費用。新房可以交房了,楊先生不免有些高興,但高興之餘又有些困擾,「我在市區有房住,近一兩年不會搬過去,究竟要不要去收房?如果辦了收房手續,是不是就要交物業費」?
  無獨有偶。購房QQ群里的一位網友也為收房問題困擾。這位網友咨詢,聽說收房就要交物業費,如果暫時不去收房,是否可以先不用交?「主要是新房離公司太遠,暫時不會過去住,沒有居住沒有產生垃圾之類的,如果交了豈不是很冤?」
  記者了解到,關於收房時繳納物業費的問題,成為許多購房者的困擾,尤其是因為種種原因暫時不入住新房的業主,對此頗有疑問。
  樓盤符合交付條件 沒入住也應交費
  那麼,是不是到了交房日期,只要購房者不收房,就可以不用交物業費?相關法律條款對物業費的繳納時間,是否有相關規定?記者了解到,一般情況下,在辦理交房手續、拿新房鑰匙前,小區物業部門會要求業主先交費後交房,那麼在沒入住的時間內,業主能否拒交相關的物業服務費?
  就此問題,記者咨詢了福建閩榮律師事務所律師許良妹。許律師表示,根據《福建省物業管理條例》相關規定,「物業交付買受人之前發生的物業服務費用,由建設單位全額承擔。物業交付買受人之日起,物業服務費用由買受人承擔,雙方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因此,業主要不要承擔物業費,要看房產交付時開發商是否具備交房條件。
  關於交房條件,根據《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相關規定,開發商只有取得驗收合格備案證明、消防驗收合格證明,並提供「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等交付條件,才可以交房。
  許律師表示,如果房屋已經通過驗收交付的,即使業主沒入住也不能免除繳納物業費的義務,因為物業公司對小區提供綠化、清潔、安全等服務,已經按照合同規定,對公共部位等進行約定服務,因此,有權利依據前期物業服務合同收取相應服務費用。如果業主因為自身原因不辦理收房手續,物業費也要在收房時補齊。
  物業費繳納標准 交房時參照政府指導價
  既然物業費必須得交,那麼繳納的標准又是多少?
  記者查詢了2012年1月開始執行的《泉州市物業服務收費管理實施細則》,該規定第四條稱,物業服務收費區分不同物業的性質和特點實行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住宅(不含別墅、低密度聯排高檔住宅,下同)前期物業服務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
  許律師表示,根據《福建省物業管理條例》規定,「新建物業出售前,建設單位應當選聘物業管理企業進行前期物業管理,簽訂前期物業服務合同,並在三十日內報物業所在地的縣(市、區)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因此,通常情況下,交房時的物業一般都是前期物業,根據上述條例第四十條規定,此類物業收費標准參考政府指導價,每個服務等級將根據服務內容的不同,收費標准也不一樣。
  不過,需要提醒業主的是,應盡量選擇品牌開發商開發的小區,因為這些小區的物業服務較有保障。同時,應注意前期物業服務合同中關於服務等級、服務內容、具體收費標准、計費方式及計費起始時間等內容的約定,以做到「明白消費」。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業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

第三十六條 物業管理企業應當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提供相應的服務。 物業管理企業未專能履行物業服屬務合同的約定,導致業主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釋義】 本條主要是關於物業管理服務合同對於物業管理企業的效力以及其違約責任的

4. 關於泉州物業管理費的問題,懂的回答下謝謝!!

根據物業管理條例規定沒有交房前物業費由開發商支付,交房後由業主支付,由於你沒有管理好房屋的室內部分,室內電線或其他設備失竊由你自己負責,與物業公司沒有關系,你拒絕繳納物業費,物業公司可以通過法律訴訟的辦法要物業費,法院會完全支持物業公司的,根據法律規定你享受了公共物業服務就要支付物業費,你自己放棄了享受物業公共服務的權利不能規避支付物業費的義務,你6年不住不能阻止物業公共服務的停止,物業公司根據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規定不能確保你個人的生命、財產受到不法侵害的義務。

5. 福建省物業管理條例的第五章 物業的使用與維護

在物業管理區域內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擅自拆改房屋承重結構;
(二)侵佔、損壞共用部位、公共場地、共用設施設備;
(三)違章搭蓋建築物、構築物;
(四)擅自改變物業規劃用途或者外觀;
(五)違反規定飼養家禽、寵物;
(六)違反規定擺攤設點、佔道經營;
(七)違反規定傾倒垃圾、污水和拋擲雜物;
(八)在建築物、構築物上塗寫、刻畫或者違反規定懸掛、張貼宣傳品;
(九)堆放易燃、易爆、劇毒或者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物品,排放有毒、有害物質或者超過規定標準的噪音;
(十)違反規定從事妨礙業主正常生活的經營活動;
(十一)法律、法規和規章禁止的其他行為。 業主或者使用人裝飾裝修房屋的,應當事先告知物業管理企業。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將房屋裝飾裝修中的禁止行為和注意事項告知業主、使用人,並依法加強監督管理。
業主或者使用人裝飾裝修房屋的,應當遵守有關規定和業主臨時公約、業主公約。 車輛在物業管理區域內公共場地的停放、收費和管理等事項,由業主大會決定。
業主大會決定對物業管理區域內公共場地車輛停放收取場地使用費的,可以委託物業管理企業收取,並支付代收酬金。收費標准參照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執行。場地使用費屬於全體業主所有。
物業管理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對車輛停放收取管理費的,參照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執行。
業主大會成立前,車輛在物業管理區域內停放的,其收費標准按照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執行。有收取場地使用費的,場地使用費屬於全體業主所有。
物業管理區域內停放車輛,不得佔用消防通道及影響其他車輛和行人的正常通行。 專項維修資金屬於業主所有,專項用於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保修期滿後的維修、更新和改造。
專項維修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應當遵循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公開透明、業主決策、政府監督的原則。 住宅物業、住宅小區內的非住宅物業或者與單幢住宅樓結構相連的非住宅物業的專項維修資金由業主交納,交納時間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已竣工驗收但滿三年未售出的物業,由建設單位在三個月內交納。
交納的專項維修資金,在業主大會成立前,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單位代管,法定孳息歸業主所有;業主大會成立後,專項維修資金的代管由業主大會決定。
業主交納的專項維修資金,應當專戶存儲、按幢設帳、核算到戶。業主轉讓物業時,其專項維修資金賬戶中的剩餘部分隨房屋所有權結算過戶。 使用專項維修資金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保修期已滿;
(二)維修項目符合專項維修資金使用范圍;
(三)法律、法規或者業主大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專項維修資金使用報告由相關業主或者物業管理企業向業主委員會提出。
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需要維修、更新和改造的,業主大會成立前,經專項維修資金列支范圍內二分之一以上業主通過;業主大會成立後,按照業主大會依法通過的使用方案執行;屬緊急情況的,可以由業主委員會決定。
專項維修資金的使用接受業主監督委員會和有關行政部門的監督。
代管專項維修資金的單位,應當定期公布專項維修資金的收支情況,並接受業主監督。 物業存在安全隱患,可能危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時,相關業主應當及時維修養護,其他業主應當給予配合。相關業主不履行維修養護義務的,經業主大會決定或者直接按照業主公約的約定,可以由業主委員會委託物業管理企業代為維修養護或者採取應急防範措施,費用由相關業主承擔。
發生危及他人房屋使用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緊急情況時,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及時通知業主委員會或者相關業主,組織維修、更新或者採取應急防範措施,維修費用由相關業主承擔。
物業出現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技術標准規定必須維修養護的情形時,業主或者物業管理企業應當進行維修養護。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建設單位未按照規定配置物業管理用房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逾期無法提供物業管理用房的,責令建設單位按該物業管理區域物業銷售平均價格向全體業主交納規定面積的物業管理用房等價房款,並存入該物業管理區域專項維修資金專戶。 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按下列規定處以罰款;給他人造成損失的,責任人應當依法予以賠償:
(一)侵佔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共用部位、公共場地的,對個人處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以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對個人處以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以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損壞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共用部位、公共場地、共用設施設備的,對個人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以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對個人處以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以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二條第(七)項規定的,由業主委員會根據業主公約約定進行協調、處理;協調處理不成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恢復原狀;情節嚴重的,並處以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 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級主管部門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規定組織成立業主大會籌備組的;
(二)非法干預業主依法成立業主大會、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的;
(三)對違反物業管理規定的行為,不及時處理或者不予查處的;
(四)有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的其他行為的。 本條例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6. 物業管理條例2021年新法規

7. 福建省物業管理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與物業管理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負責協調物業管理與社區建設之間的關系,協助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對物業管理活動進行監督。居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根據有關規定對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進行指導、協調和監督。 物業管理區域內全體業主組成業主大會。
一個物業管理區域成立一個業主大會。
一個物業管理區域內,出售並交付使用的物業建築面積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首套物業出售並交付使用已滿兩年的,應當召開首次業主大會會議,成立業主大會。業主人數較少且經全體業主一致同意,決定不成立業主大會的,由業主共同履行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職責。 物業管理區域的劃分應當以經批準的物業項目規劃用地范圍、社區布局、物業的共用設施設備、建築物規模等因素確定。
分期建設或者有兩個以上建設單位開發建設的區域,其設置的配套設施設備共用的,應當劃分為一個物業管理區域。但該區域內已自然形成多個相對獨立、封閉小區的,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物業管理區域。
已經實施物業管理的不同物業管理區域,經各自的業主大會同意後可以合並為一個物業管理區域。 建設單位在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同時,向縣(市、區)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劃分物業管理區域要求的,縣(市、區)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本條例第七條的規定劃分物業管理區域。但對已經自然形成且無爭議的區域,當地居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向縣(市、區)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書面提議後,經其確認無異議的,不再重新劃分。
需要調整物業管理區域的,縣(市、區)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城市街道辦事處或者鄉(鎮)人民政府,按照本條例第七條的規定,結合當地居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布局劃分物業管理區域。 物業管理區域符合本條例第六條第三款規定條件的,建設單位應當在三十日內向縣(市、區)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成立業主大會的書面報告,並提供業主清冊、物業建築面積、物業出售並交付使用時間等文件資料;建設單位未提交書面報告或者建設單位已不存在的,業主可以以書面形式向縣(市、區)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成立業主大會的請求。
縣(市、區)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建設單位的書面報告或者業主的書面請求之日起三十日內,應當會同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辦事處組織成立業主大會籌備組(以下簡稱籌備組),並確定籌備組召集人。
籌備組由業主代表、居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代表五至十一人組成,可以邀請建設單位參加。業主代表由業主推薦產生,所佔比例應當不低於籌備組總人數的三分之二。籌備組應當自成立之日起七日內在物業管理區域內公布其成員名單。 籌備組應當做好下列籌備工作:
(一)確定首次業主大會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和內容;
(二)草擬《業主大會議事規則》、《業主公約》和《業主委員會章程》;
(三)確定首次業主大會會議投票權數的方法;
(四)確認業主身份和核計業主在首次業主大會會議上的投票權數;
(五)確定業主委員會委員候選人條件和產生辦法;
(六)組織產生首屆業主委員會委員候選人;
(七)做好召開首次業主大會會議的其他准備工作。
前款規定的第(一)至(六)項內容應當在首次業主大會會議召開十五日前以書面形式在物業管理區域內公示,業主對投票權數等有異議的,籌備組應當予以復核。 籌備組應當自組成之日起三十日內,召開首次業主大會會議,並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由委員五至十三人的單數組成。
業主委員會應當自選舉產生之日起三日內召開首次會議,在業主委員會委員中推選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幹人,並在物業管理區域內公告。
業主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
業主大會可以從業主中選舉產生三至五人的業主監督委員會,根據業主大會的授權和業主公約的約定,行使對業主委員會的監督權。 業主在首次業主大會會議上的投票權數,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確定:
(一)以住宅套數結合建築面積確定;
(二)以住宅套數一套計一個投票權數確定;
(三)以建築面積一平方米計一個投票權數確定。
以住宅套數結合建築面積確定投票權數的,具體按照以下標准計算:
(一)住宅物業一套計二十個投票權數,建築面積不足一百二十平方米的按一套計算,超過一百二十平方米的每滿十平方米增加一個投票權數,不足十平方米的部分不計算,但未售物業部分的投票權數不得超過總投票權數的百分之三十;
(二)非住宅物業建築面積每滿一百平方米計二十個投票權數,建築面積不足一百平方米的按一百平方米計算,超過一百平方米的每滿十平方米增加一個投票權數,不足十平方米的部分不計算。
物業建築面積以房屋所有權證或者其他能證明其權屬的合法有效文件為依據確定。 業主大會會議可以採用集體討論的形式,也可以採用書面徵求意見的形式。業主大會會議應當有物業管理區域內持有二分之一以上投票權數的業主參加。採用集體討論形式的,可以以幢、單元、樓層等為單位,推選若干名業主代表參加業主大會會議,也可以由業主決定以其他方式推選業主代表參加業主大會會議。業主大會會議以業主代表參加的形式召開的,到會業主代表應當能夠代表物業管理區域內持有二分之一以上投票權數的業主。
業主可以委託代理人參加業主大會會議,代理人應當持業主書面委託書並根據委託內容進行投票表決。數人共有一個物業的,共有人可以推選其中一名共有人參加業主大會會議。 業主大會會議分為定期會議和臨時會議。
業主大會定期會議應當按照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的規定由業主委員會組織召開。業主委員會應當於會議召開十五日前將業主大會會議時間、地點、議題和議程告知業主和所在地居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業主委員會應當及時組織召開業主大會臨時會議:
(一)百分之二十以上業主提議的;
(二)發生重大事故或者緊急事件需要及時處理的;
(三)業主大會議事規則或者業主公約規定的其他情形。 經過業主大會會議通過的業主公約是業主之間有關合理使用、維護、管理物業等事項以及處理相鄰關系的共同約定,對全體業主具有約束力,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共有或者共用物業的使用、維護要求;
(二)物業管理區域內各類公共費用的分擔;
(三)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工作經費的籌集、管理和使用;
(四)全體業主及物業使用人應當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
(五)物業管理爭議的處理方式;
(六)違反業主公約應當承擔的責任。 經業主大會會議依法選舉產生的業主委員會是業主大會的執行機構,應當依法維護業主合法權益,促進小區和諧。
業主委員會履行下列職責:
(一)召集業主大會會議,報告物業管理的實施情況;
(二)代表業主與業主大會選聘的物業管理企業簽訂物業服務合同;
(三)協調業主之間、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之間的關系;
(四)督促業主履行業主公約、交納物業服務費用和專項維修資金,監督和協助物業管理企業履行物業服務合同;
(五)根據業主大會授權就涉及全體業主的物業管理糾紛依法進行訴訟;
(六)根據業主大會授權在金融機構開設專項維修資金專戶,並按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使用和管理;
(七)審議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提出的維修、更新、改造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報告;
(八)就全體業主共有的房產,辦理登記手續;
(九)定期公布財務收支情況;
(十)業主大會賦予的其他職責。 業主委員會產生後,建設單位應當向業主委員會提供下列資料:
(一)竣工總平面圖;
(二)單體建築、結構、設備竣工圖;
(三)配套設施、地下管網工程竣工圖等竣工驗收資料;
(四)屬全體業主共有的房產清單;
(五)物業管理所需的其他資料。 業主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及其近親屬不得在本區域內物業管理企業中兼職。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的工作經費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業主大會決定,但不得要求物業管理企業提供工作經費。
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工作經費的使用情況應當定期在物業管理區域內的顯著位置公布,並接受業主的監督。 業主委員會應當自選舉產生之日起三十日內,持下列文件向縣(市、區)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一)業主大會會議記錄和會議決定;
(二)業主大會議事規則;
(三)業主公約;
(四)業主委員會章程;
(五)業主委員會委員基本情況。
縣(市、區)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上述文件之日起五日內發給業主委員會備案證明,並出具業主委員會刻制印章證明。業主委員會應當依法刻制、使用和管理印章。
業主大會議事規則、業主公約、業主委員會章程、業主委員會委員發生變更的,應當向備案部門變更備案。 三分之一以上業主委員會委員提議或者業主委員會主任認為有必要的,應當召開業主委員會會議。業主委員會會議每年至少召開一次。
業主委員會會議應當有過半數委員出席,作出決定必須經全體委員人數的過半數以上同意。 業主委員會任期屆滿前二個月內,應當召開業主大會進行換屆選舉。
業主委員會任期屆滿未換屆的,縣(市、區)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城市街道辦事處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在該物業管理區域內組織成立業主委員會換屆籌備組。
換屆籌備組由業主代表、業主委員會代表、居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代表組成。換屆籌備組應當自成立之日起七日內在物業管理區域內公布其成員名單,並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內組織業主召開業主大會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業主委員會。
原業主委員會應當在任期屆滿十日內將其保管的有關財務憑證、檔案等文件資料、印章及其他屬於全體業主所有的財物移交新一屆業主委員會,並做好其他交接工作。 業主委員會委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委員資格終止:
(一)任期屆滿的;
(二)因物業轉讓、滅失等原因不再是業主的;
(三)因疾病等原因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
(四)因犯罪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的;
(五)以書面形式向業主大會提出辭職的;
(六)不履行業主法定義務的;
(七)無正當理由連續三次不參加業主委員會會議的;
(八)因其他原因不宜繼續擔任的。
業主委員會委員有前款第(一)至(四)項所列情形之一的,其委員資格自然終止;有前款第(五)至(八)項所列情形之一的,須經業主大會會議決定。
業主委員會委員資格終止的,應當自終止之日起五日內將其保管的有關財務憑證、檔案等文件資料、印章及其他屬於全體業主所有的財物移交給業主委員會。 新建物業出售前,建設單位應當選聘物業管理企業進行前期物業管理,簽訂前期物業服務合同,並在三十日內報物業所在地的縣(市、區)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前期物業服務合同的內容應當包括以下主要條款:
(一)當事人和物業的基本情況;
(二)物業服務事項和服務標准;
(三)物業服務費的標准和收取辦法;
(四)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的權利義務;
(五)對物業服務投訴的處理;
(六)爭議處理方式;
(七)雙方約定的其他事項。 前期物業服務事項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物業共用部位和物業共用設施設備的日常維修、養護和管理;
(二)物業管理區域內安全防範、日常環境衛生、綠化、公共秩序、公共停車場所管理;
(三)物業裝飾裝修管理;
(四)物業檔案資料的管理。
業主有權拒絕接受前期物業服務合同中沒有約定的有償物業服務事項。 建設單位在出售物業前,應當按照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提供的示範文本,制定業主臨時公約,並將業主臨時公約報物業所在地的縣(市、區)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建設單位制定的業主臨時公約,違反有關規定和侵害物業買受人合法權益的,由縣(市、區)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重新制定。 建設單位與物業買受人簽訂的物業出售合同,應將業主臨時公約、物業使用說明書以及按規劃要求建設的共用配套設施設備平面圖作為物業出售合同的附件。
首次業主大會會議通過的業主公約生效後,業主臨時公約即行失效。 物業管理區域內的下列附屬設施設備和共用部位歸全體業主所有:
(一)物業管理企業辦公用房、業主委員會辦公用房、門衛房等物業管理用房;
(二)建設單位在出售物業時承諾歸全體業主所有的其他設施設備。
物業管理區域內按照規劃配建的公共綠地、道路以及其他公共場地使用權屬全體業主。
前兩款規定之外的地下室、底層架空層等配套設施設備和共用部位的權屬在購房合同中,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歸全體業主所有。 建設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配置物業管理用房:
(一)建築面積十萬平方米以下的按照不少於總建築面積千分之四配置,但最少不低於五十平方米;
(二)建築面積超過十萬平方米的,超過部分按照千分之二配置。
城鄉規劃管理部門在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時,對物業管理用房的位置、面積應當予以審查。 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在其資質等級范圍內依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提供相應的物業服務,並接受業主監督。
物業服務合同應當約定下列事項:
(一)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使用、管理和維護;
(二)公共綠化的維護;
(三)公共區域的保潔;
(四)公共秩序的維護;
(五)安全防範的措施;
(六)車輛的停放管理;
(七)物業使用中對禁止性行為的管理措施;
(八)物業維修、更新、改造和養護費用的賬務管理;
(九)物業檔案資料的保管;
(十)物業服務的收費方式、標准及財務的監督管理;
(十一)爭議處理方式;
(十二)違約責任;
(十三)其他約定的事項。
物業管理企業可以將物業服務合同中的專項服務事項委託給專業性服務企業,但不得將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的全部事項一並委託。 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應當配合公安機關,與居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相互協作,共同做好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社會治安工作。
物業管理企業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做好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安全防範工作。發生安全事故時,物業管理企業在採取應急措施的同時,應當及時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協助做好救助工作。 物業服務合同期滿前,物業管理企業和業主委員會無正當理由不得單方面提前解除合同。
一方要求提前解除物業服務合同的,應當在三十日前告知對方。
業主委員會接到物業管理企業提前解除物業服務合同的通知後,應當在二十日內召開業主大會會議,決定是否選聘新的物業管理企業。 物業服務合同期滿不再續訂或者解除物業服務合同的,原物業管理企業應當自合同終止之日起十日內退出該物業管理區域,並向業主委員會或者新聘的物業管理企業移交物業管理所需相關資料、物業管理用房、預收的物業服務費用及其收支賬目和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規定的其他必須移交的資料。
物業服務合同終止時,業主委員會與原物業管理企業應當成立移交小組,負責處理相關債權債務和物業管理資料移交等事務。原物業管理企業不得以未結清債權債務為由拒絕移交或者退出。 物業服務收費應當遵循合理、公開、收費標准與服務水平相適應的原則,分別實行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
前期物業服務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會同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在其管轄的行政區域內制定統一的指導價,並定期公布。單個物業管理區域的前期物業服務具體收費事項、標准,由建設單位與物業管理企業根據公布的指導價在物業服務合同中約定。
實行市場調節價的物業服務收費,由業主委員會代表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按照服務標准等級、服務內容在物業服務合同中約定。
物業服務收費實行明碼標價。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在物業管理區域內的顯著位置公示服務內容、服務標准、收費項目、計費方式、收費依據和標准等有關事項。
業主應當按照合同約定交納物業服務費。 物業管理區域內,供水、供電、供氣、通訊、有線電視等單位,向最終用戶收取有關費用:
(一)業主自用的向業主收取;
(二)物業管理企業使用的向物業管理企業收取;
(三)公共使用的由業主分攤,按照合同約定收取。
供水、供電、供氣、通訊、有線電視等單位,應當承擔物業管理區域內相關管線和設施設備的維修、養護等管理責任及有關費用。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前款所列單位不得強制物業管理企業代收本條第一款規定費用,也不得因物業管理企業拒絕代收有關費用而停止提供服務。
物業管理企業接受委託代收本條第一款規定費用的,可以根據雙方約定向委託單位收取手續費,不得向業主收取手續費等額外費用。

8. 不交物業費,物業不給供電怎麼辦

不交物業費,物業不給供電已經違反了法律,作為業主可以向當地房管部門投訴,要求其恢復供電。國家已經明確要求禁止以斷水斷電的方式催繳物業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四十四條業主應當按照約定向物業服務人支付物業費。物業服務人已經按照約定和有關規定提供服務的,業主不得以未接受或者無需接受相關物業服務為由拒絕支付物業費。

業主違反約定逾期不支付物業費的,物業服務人可以催告其在合理期限內支付;合理期限屆滿仍不支付的,物業服務人可以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物業服務人不得採取停止供電、供水、供熱、供燃氣等方式催交物業費。


關於物業的相關法規。

《物業管理條例》第五條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五條物業服務企業應當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提供相應的服務。物業服務企業未能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導致業主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業法

9. 物業管理條例第七條

第七條 業主在物業管理活動中,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業主公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

(二)遵守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和共用設施設備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環境衛生的維護等方面的規章制度;

(三)執行業主大會的決定和業主大會授權業主委員會作出的決定;

(四)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交納專項維修資金;

(五)按時交納物業服務費用;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釋義】 本條主要規定了業主的義務。

根據條例的規定業主應當承擔的義務主要有:

1.遵守規約、執行決定的義務,主要包括:遵守業主公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遵守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和共用設施設備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環境衛生的維護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執行業主大會的決定和業主大會授權業主委員會作出的決定。

業主是作為物業區域內成員的一名共同締結或簽署了業主公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和共用設施設備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環境衛生的維護等方面的規章制度、業主大會的決定和業主大會授權業主委員會作出的決定。物業管理的各項規約中,採取的是多數通過原則,即只要集體中多數成員達成了一致意見,規約就合法生效了,並且對於所有的成員都產生一致的約束力,少數表示反對的成員也必須放棄自己的異議,共同遵守這一協議。因此,在物業管理規約中,其對所有的業主都有相同的約束力,即使是當初表示了反對的業主,只要規約是合法的,就有遵守的義務。如果業主違反業主公約等自治性規范,則應按照自治性規范中的條款承擔責任;造成其他業主損失的,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2.交納資金費用的義務,主要包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交納專項維修資金;按時交納物業服務費用。

業主交納物業管理服務費用和維修資金是保證物業區域獲得正常的管理和維護的條件,各業主都負有此項義務。基於公共利益,業主享有共益權利,也應承擔相應義務,對於經業主大會或業主委員會作出決議的物業管理費、維修資金等各項合理費用,各業主即使有異議,也有交納的義務。基於此項義務,各業主應負責其名下應分擔的管理費及維修、保險等款項,並應准時交付。如因遲交或欠交而引起其他業主損失的,要負賠償責任。

3.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的種類很多。例如,不得侵害其他業主的權利。業主公約和物業管理公司制定的物業管理規章中,有大量的不得侵犯其他業主權利的規定,但是,這些規定當然還有未能詳盡之處,對於它們未明確規定的,但是可能侵犯業主權利的行為,業主亦不得為之。又例如維護公共利益的義務。對於物業管理區域這一集體而言,必然存在著公共的利益,每一位業主對此公共利益都有加以維護,不得侵害的義務。各業主處置其所有的單元時,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將處置的有關情況書面告知業主委員會和物業管理公司,並促使有關承受人簽署公約附件的承諾書,以確保承受人遵守管理公約的一切條款,受管理公約約束。各業主不得隨意改變物業的使用性質,在裝修時不得損壞房屋承重結構和破壞房屋外貌,並應事先取得物業管理公司和有關部門的同意。各業主在使用共用地方及設施時,不得損害、阻塞或堵塞公用地方及設施,不得在共同地方及設施之內做出任何對其他業主及樓宇使用都構成滋擾、不方便或者損害的行為。

熱點內容
公司部門章的證明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14 08:05:42 瀏覽:428
媒體人職業道德 發布:2025-05-14 07:54:30 瀏覽:254
萬國理論法學 發布:2025-05-14 07:52:20 瀏覽:744
法律顧問對公司的幫助 發布:2025-05-14 07:52:19 瀏覽:769
7司法考試 發布:2025-05-14 07:43:02 瀏覽:193
物業管理辦法規范性文件 發布:2025-05-14 07:30:05 瀏覽:62
刑法136條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14 07:27:02 瀏覽:453
一建法規真題解析 發布:2025-05-14 07:23:18 瀏覽:48
法官痛斥毒販 發布:2025-05-14 07:21:16 瀏覽:61
金牛法院法官 發布:2025-05-14 07:13:18 瀏覽: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