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例大還是辦法大
① 法律大還是條例大
肯定是那個"法"大於"條例",例如,憲法大還是治安管理條例大?這不用問都知道,因為它們是母目錄和子目錄的關系,正如農田基本建設條例,是在不違背土地管理法的大前提下設立或修改,所以要優先遵守土地管理法。謝謝!(以上僅個人理解觀點)。
② 「辦法」和「條例」有區別嗎
區別如下:
1.定義不同:
①辦法是在有關法令、條例、規章的基礎上,對國家或某一地區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關工作、有關事項的具體辦理、實施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
②條例是具有法律性質的文件,針對有關法律、法令的輔助性和闡釋性,可以比較全面、系統地規定國家或某一地區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的某些重大事項的管理和處置。
2.領域不同:
①辦法重在發布具體的可操作性措施,它的制發者是國務院各部委、各級人民政府及所屬機構;
②條例重在規定機關組織或工作人員的各項指標,它的制發者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最高行政機關。
(2)條例大還是辦法大擴展閱讀:
內容的法規性
條例是國家機關為控制或調整國家生活中某些方面的准則而使用的立法性手段,是基本法律制定以前的單項法規,又是制定以後,貫徹實施之前的具體化,細則化,從而保證基本法律的具體實施。條例一經頒布實施,其所涉及到的對象,必須依條款辦事,否則將要受到法律、行政或經濟的處理。
條例一經頒布實施,在一個相當長時限內,對其所涉及的對象行為起約束作用。
1987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在《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中,明確規定了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不能稱其為「條例」。其制發者必須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以及受這些機關委派的組織;企事業單位的職能部門,黨派團體不能用條例行文。這就從行文的源頭上保證了條例的權威性、約束力
條例在頒布前,可以有一個試行的階段。經過試行以後,加以修改充實,作為正式文件頌施行,成為在一定范圍內具有法規性和約束力的文件。
辦法由首部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1)首部。包括標題、制發時間和依據等項目內容。
標題:由發文機關、事由、文種構成。
制發時間、依據。標題之下用括弧註明規定製發的年、月、日和會議;或通過的會議、時間及發布的機關、時間;或批準的機關、時間等。有的辦法隨「命令」、「令」等文種同時發布,這一項目內容可不再寫。
(2)正文。一般由依據、規定、說明這三層意思組成,可分章、分條敘述。辦法中的各條規定,是辦法的主體部分,要將具體內容和措施依次逐條寫清楚。辦法的結尾,一般是交代實施的日期和對實施的說明。
③ 請問 法律 法規 條例 細則 辦法 的概念和區別
1、法律、法規、條例、細則、辦法的概念:
①法律位於第一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最大,通過的文件可信度最高,下面的文件的都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文件為執行標准,如違反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文件,一概宣布無效。
②法規:是指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文件為基礎依據,再對照當地的具體實際情況制訂的實際執行標准.實際操作性是最主要的方面。
③條例:政府機關通過的文件,政府機關同時要服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這個發布的文件為執行標准.做了一些對實際事務進行規范和要求的文件,就是條例。
④細則:解釋性的文件,具體解釋法律法規,並詳細規定其具體做法。
⑤辦法:更為詳細的做事規定,規定了做什麼事按什麼程序,要注意什麼。
2、法律、法規、條例、細則、辦法的區別:
幾者規定的范圍、內容涉及的方面有所不同。
①法律是全國人大委員會審議並通過,全國各地通用。
②法規,條例由國務院審議並通過,全國通用,但法律效力與法律相比較差。
③條例也可由較大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所以只能在本地區實施,屬於地方法規。
④意見和實施細則一般由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提出,本一級政府審議並通過實施。
(3)條例大還是辦法大擴展閱讀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思想形態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④ 請問同一級別政府的《某某管理辦法》和《某某管理條例》誰的效力大
按照《立法法》的規定,政府可以制定規章,但按照《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第六條的規定,規章規章的名稱一般稱「規定」、「辦法」,但不得稱「條例」。因此可以明確《某某管理條例》不是政府出台的,應該是同級人大出台的地方性法規。
如果《某某管理辦法》是政府出台的,《某某管理條例》是同級人大出台的,那麼《某某管理條例》的效力大,因為《立法法》第八十條規定,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如果《某某管理辦法》和《某某管理條例》都是由同級人大出台的,則效力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二者的規定不一致,如何適用,要按照《立法法》第八十三條、第八十六條的規定來判斷。
《立法法》第八十三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立法法》第八十六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參考資料:
1、《規章制定程序條例》
http://law..com/pages/chinalawinfo/3/81/_0.html
2、《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http://law..com/pages/chinalawinfo/2/69/_0.html
⑤ 法律中的……辦法,……條例,……法各有什麼區別
在制定主體、效力等級以及實施許可權范圍等上不同。
狹義上的法律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效力最高,
其名稱就常常是《××法》
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即行政法規效力次於法律,其名稱常常是《××條例》,《××辦法》,《××規定》
地方立法機關,國務院各部門等制定的地方立法和部門規則,效力等級更低
其名稱也常常是《××條例》,《××辦法》,《××規定》
而這些條例、辦法、規定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只能在其許可權范圍或地域范圍內施行
法律法規的效力從其名稱上可見一斑,但他們之間主要的區別在於位階不同,這個時候就不能僅僅看是條例還是辦法了。國務院的規定可能叫辦法,而部門規章也可能叫辦法。這時要看的就是制定該法律法規的部門的權力了。
全國人大制定憲法和基本法律;
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一般法律;
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
國務院各部、委、辦、局制定部門規章;
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有權制定地方政府規章。
發生沖突時效力如下:
上位法效力大於下位法;新法優於舊法;特別法優於一般法。
發生無法判別其效力時,按照《立法法》的規定由各有權部門裁決。
⑥ 地方條例大還是法律大
對於這一個抄問題,我國的已經規襲定了對於搬遷問題的法案。但是,如果你當地的非法規定把你的合法權益駁回的話, 你可以拿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或者找當地的人大代表。如果還不可以的話你就把它鬧大了!如果你夠膽的話!或者找我,我代表的是地方民間組織「中華佛利頓團體」歡迎你的參與!
⑦ 《**管理條例》與《**管理辦法》的區別
、「條例」「規定」「辦法」間的區別
「條例」與「規定」和「辦法」相比,主要特點是所涉及事物和問題的性質更重要,范圍比較寬;內容高度概括;有效的時間與空間范圍廣闊,穩定性強;對制定與發布機關的地位有較嚴格限制,如行政系統只有國務院有權使用,「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不得稱「條例」(見1987年4月21日國務院發布的《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黨的系統也只限「用於黨的中央組織制定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規章制度」(見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一般屬於「自主的」規范性公文,即自身即可創造新的規則。
「規定」的特點是使用范圍廣泛,對制定和發布機關的地位無嚴格限制;所涉及事物和問題不如條例重大,范圍相對窄一些;內容詳盡具體,針對性強;一般既可是「自主的」規范性公文,也可以是「補充的」規范性公文(內容為依法或根據授權補充其他規范性公文的內容,對其加以細化和完善),也可以是「執行的」規范性公文(直接為有效執行其他規范性公文而制定,自身不創造新的規則,只是對這些公文在何種情況下適用做出具體規定,對有關概念和問題做出精細的解釋說明)。但從實際使用情況看,規定更適合作為「自主的」和「補充的」規范性公文。
「辦法」比「規定」所涉及的事物和問題的規模要更小一些,性質也相對輕一些;針對性更強,內容也更加詳盡、具體而精細,更重直接的可操作性;除了一部分為「自主的」公文外,大部為「執行的」規范性公文,如各種「實施辦法」即均具備這種性質。
⑧ 規定、條例 、規范 三者的區別
條例具有法定性,比如經立法機關制定而頒布。
規定具有行政性,屬內政府或具權力機容關作出而實施。
規范具有操作性,它的出處多樣,有的是行業主管機關、有的是政府主管機關、有的是出自於共同的約定。
還有一種是意見,具有指導性和依據性。
以上都是調整或規范、指導社會行政或社會行為的主要依據與參考標准。
⑨ 條例和通知哪個法律效力大
在同等時來間條件下,條例具有更自高的法律效力。
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條例是法的表現形式之一。
通知,是運用廣泛的知照性公文。用來發布法規、規章,轉發上級機關、同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要求下級機關辦理某項事務等。
⑩ 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規定、辦法、條例 的准確大小順序是
公司或企業的制度是其他內容的綜合體,順序應該是這樣的:工作流版程----工作標准---管理規權定------管理條例----管理辦法(如:獎懲內容)---------這些是管理制度的一部分,
制度一旦定下來,不能隨意更改,但辦法、條例、規定可按照企業或公司的發展需要對其進行增加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