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地產代理條例
㈠ 請問在香港從事房地產銷售是需要資格牌的嗎我怎樣去申請這個牌的
除《地產代理條例》訂明的豁免情況外,任何人在香港從事地產代理工作的業務必須領有有效的地產代理牌照。而任何人擔任地產代理的營業員亦必須持有有效牌照。無領有有效牌照而從事地產代理工作屬刑事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刑罰為監禁2年及罰款 $500,000。
地產代理(個人)牌照或營業員牌照的申請人必須符合以下條件,才可獲批給牌照:
- 年滿十八歲;
- 完成中學五年級或同等程度的教育*;
- 在緊接申請牌照的日期前的12 個月內,在有關的資格考試中考獲合格成績*;及
- 被監管局認為是持牌的適當人選。
詳情可參考「地產代理監管局」官網 http://www.eaa.org.hk/
㈡ 你好!請問您在香港購置了房產了嗎
尋找目標 打定了買房主意後,龐先生有空便去看上環地產代理公司的掛牌二手房信息。 在香港,要請地產代理公司提供服務,買家需要與代理公司簽訂「地產代理協議」(俗稱「睇樓紙」),簽後才能上門看房。委託代理關系的有效期一般為三個月。代理公司接受委託後,便會根據買方的需要,尋找物業、上門看房、提供顧問意見。買家可同時委託多家地產代理,但千萬不能看同一間房,以防止付多份傭金。如果買家在看房後三個月內成功買入協議上的房子,買家必須付給代理傭金。 經過多方比較,上門看房,如此折騰了近半個月,看了近10套房子後,龐先生終於挑中了一套。 為了掌握房屋的情況,龐先生還到土地注冊處去查閱了土地記錄,了解該房屋的注冊業主、以往所有的買賣情況是否有問題,如法定抵押、解除抵押、買賣協議、法庭命令等。香港的土地注冊處的土地登記冊里載有每一物業業主的詳細資料,以及該物業是否已注冊等情況,可供市民查閱,以方便進行房屋買賣。這項工作也可以委託代理去做。 賣方掛出的價格雖然在龐先生的預算內,但討價還價還是不可少的環節,因為賣家的售價也只是一個意向。龐先生通過多種渠道為看中的房子估價。 香港很多銀行、中介公司等都提供估價服務,最方便的要屬他們提供的免費網上即時物業估價服務。只要在相關網頁根據提示依次選擇物業所在區域、樓盤名稱、具體房屋單位,就可以馬上得到該房屋的資料,如地址、面積、落成時間等,當然還有目前估值水平。估值一般是以市場近期相近房屋成交情況為參考。這種估價偏於保守,只能作為參考。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代理公司搜集每日各區及各大樓盤的成交數及價格進行統計分析及比較後,得出的各區甚至區內各樓盤平均成交價,也非常值得參考。根據地產代理條例規定,代理公司會在雙方的議價過程中記錄每一次的出價還價,並且會把買方的出價即日如實地通知另一方。在此期間,代理可充當中介人的角色,做出建議,使雙方能達成滿意的交易。 在一個星期內,龐先生與賣家敲定了價格,於是正式進入買房階段。 如何簽訂臨時合約 買賣雙方談妥價格後,代理會讓他們簽署臨時買賣合約。 臨時買賣合約是買賣雙方就物業交易的條款及房價達成協議後簽訂的合約。合約要清楚訂明房價、臨時訂金多少、簽正式買賣合約日期、雙方律師代表、付首期訂金日期、金額多少、成交日及繳付房價餘款金額等。合約簽署後,在沒有得到簽約雙方同意的情況下,合約內容不可作任何修改、刪除及增加。 同時,買方付房價2%~5%的臨時訂金(稱為「細訂」)。 憑著臨時買賣合約,買家可以向自己選定的銀行申請按揭。龐先生向一家銀行提出了貸款5成的申請,這樣他需要用自己的錢付另5成房款。 一般來說,在簽約前最好能請銀行對房子進行口頭的估價,並咨詢可能獲得的貸款金額,以防簽約後貸款無著,陷入尷尬境地。 律師參與交易更放心 就在此時,專門處理房屋業務的律師登場了。 在香港買賣房屋,律師的作用舉足輕重。根據律師公會規定,買家和賣家需要委託不同的律師協助辦理物業交易的事務。律師有義務擔任託管訂金、交收房款余額及銀行貸款等中介角色。 買賣雙方可請自己熟悉的律師行,也可委託代理介紹律師行辦理手續。龐先生請了自己熟悉的一位持牌律師朋友。 律師行會要求買家提供有關臨時買賣合約副本,並去進行必要的物業情況查核,准備合約。 如果沒有問題,簽訂臨時合約後14天內,買賣雙方就可以去律師行簽署正式買賣合約。買方同時支付首期訂金(稱為「大訂」)給賣方律師,首期訂金一般占樓價的10%,付款時須減去臨時訂金的數額。同時還要把印花稅交給律師行。一般情況下簽署正式買賣合約後,雙方便不能悔約,此時買家可向地產代理支付傭金。 合約簽妥後,買賣方律師到土地注冊處登記正式買賣合約,並繳付印花稅。律師還會為買家辦理按揭、審核業權、草擬樓契。 此時,銀行已批准了龐先生的貸款申請。銀行會委派律師行草擬一份按揭契約,內容包括貸款額、貸款期、利息計算方法、提早還款的罰息條件等。龐先生只需在正式完成交易日或之前,去簽署雙方同意的按揭契約,以及其它法律文件。貸款會在成交日,由銀行代買家支付給賣方。按揭契約將登記在土地注冊處。龐先生在成交日起計的一個月後,便要開始還貸。 從簽署正式買賣合約到成交日,一般還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成交日前,龐先生與原業主在代理陪同下去所買房子「驗樓」,看看房子是否是原來的狀態。如果在驗樓時發現物業有嚴重損毀或與合約不符,買家可拍下照片,尋找解決辦法。 在成交日,買賣雙方到律師行簽署樓契。樓契,又叫轉名契,是正式把物業由原業主轉移給新業主的文件。簽署樓契後,買家便在法律上成為房子的新業主。如果驗樓沒有問題,買方律師會將剩餘房款交給賣方律師,如果有問題,一般情況下,買方律師會在付款時扣除有關維修費或補償金。 錢房兩訖後,買方律師前往土地注冊處,將買家的樓契進行登記。由於龐先生申請了銀行貸款,所以律師會把已登記的正式樓契交給銀行保管,同時把各項收據及樓契副本交給買家。至此龐先生的買房交易完成。 現在,新業主龐先生租出了那個房子,用租金來還部分銀行貸款。 龐先生認為,雖然香港買房也有繁雜的手續,但有了律師的參與,幫助自己把關、處理事務,覺得比較放心、省心,而且錢都經律師交給賣方,也不用擔心錢款被捲走之類的事發生。當然,要選有實力的律師行,防止律師行倒閉引致的風險。 交易成本可觀 完成了交易,龐先生算了一下,除了預備首期房款外,買房過程中還有不少其他開支。 首先是律師費。律師費包括買賣合約律師費、樓契律師費、按揭契律師費,以及其他雜費,如影印費、登記費等。律師費的數額根據房屋成交價及樓齡而決定,一般為5000~50000港元不等。通常律師費會在成交日收取。 其次,在香港買房子,買家需要繳納房屋印花稅。印花稅費多少取決於房屋成交價,最高稅率可達房價的3.75%。 表:香港印花稅費率 房價(港元) 稅費 超過 不超過 —— 200萬 100港元 200萬 235.176萬 100港元+超過200萬港元 的 金額的 10% 235.176萬 300萬 1.50% 300萬 329.032萬 4.5萬港元+ 超過300萬港元的金額的10% 329.032萬 400萬 2.25% 400萬 442.857萬 9萬港元+超過400萬港元的金額的10% 442.857萬 600萬 3.00% 600萬 672萬 18萬港元+超過600萬港元的金額的10% 672萬 —— 3.75% 再次是房產代理傭金,一般為房屋成交價的1%,也可以由雙方商定具體金額。如果是一手房,多數不需付此費用。 第四是土地注冊處的查冊、注冊費。 另外還要繳一些雜費,包括水、電、煤的轉名費及保證金、管理費保證金、電話安裝費等。如果是買的新房,還要向物業管理公司繳設施基金等。 向銀行貸款的買家,銀行會要求貸款者購買火險,所以還要支出一筆保險費。 其他如裝修費、添置傢具電器、搬家費等,多少則視個人情況。 一手房交易 需注意,龐先生買的是二手房,如果是一手房又怎樣呢? 一手房的買賣過程與二手房很相近,但簽訂臨時買賣合約,正式買賣合約,支付訂金、房款余額等因不同的付款方式而會有所不同。不過,一手房的發展商都會提供一條龍式服務,買家不需要為煩瑣的手續而煩惱,相對比較輕松。 一手房的交房日期因有現房和期房之分而有所不同。有些開發商會把建好的房屋分期分批推出,所以市場上經常有一手現房出售,買家可以很快收房。但也有很大部分的一手房是期房預售形式出售。 期房預售,在香港稱為「樓花」。對「樓花」的售賣,香港有嚴格的管理。投資者在付出一定的訂金和預付款後,對「樓花」就可以轉手買賣。交房前如果未能賣出去,那麼就要在交房時買下來。如果無力買下,就是違約,不僅會損失此前支付的訂金,還可能面臨開發商的訴訟,被追討房屋重售的差價和重售的支出等。對投資者來說,期房不能即買即住,也不能確定房屋的質量、設施等,有一定的風險。 香港房產交易中還會出現「摩貨」,即在二手房交易過程中,簽訂買賣合約後,尚未成交及貸款前,將房屋轉手賣給他人賺取差價。
㈢ 香港四大家族
1、鄭裕彤家族
鄭裕彤是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香港四大地產發展商之一)、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主席及恆生銀行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在2012年《福布斯》富豪榜中位居第39位,凈資產達160億美元。
郭得勝人物生平
郭得勝早年隨父經營雜貨批發,自幼巧學經營之術。戰後隨家移居香港,其時戰爭初定,民生逐步安定,工商逐漸復甦,郭得勝到了香港後,在上環租賃了一個店面,創辦「鴻興合記」的雜貨店。郭得勝以其殷勤禮貌地待客,誠誠懇懇地經營,很快便贏得周邊居民的好感和信任,生意日見興隆。
幾年的辛勤勞作,經營業務日有所增的店鋪又擴展更名為「鴻昌百貨批發商行」,開始擴大業務,批發日用雜貨和工業原料。郭得勝雖然業務已經有所拓展,但依然以誠信經營之道,價格合理之方,獲得了島內外客戶的極大信賴,因而他的商品銷往港澳乃至東南亞各地,「老實商人」的美名成就了他的企業日見膨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四大家族、網路——郭得勝
㈣ 香港公司的商業登記證上,其中有一欄業務性質CORP及法律地位BODY CORPORATE 是何含義
1、業務性質一欄打上corp,是這個公司沒有行業限制,可以經營任何合法的業務。
2、而法律地位上打上BODY CORPORATE是說明公司的法律地位是企業法團,商業登記證上通過代理公司,以公司擔任香港公司的法定秘書,代表法律地位。
一般情況下,商業登記證上,其中有一欄業務性質CORP及法律地位BODY CORPORATE ,業務性質一欄里,打上CORP指的是沒有限定某一項業務,只要符合公司法規定的業務都可以經營。在這一欄里也可以填上電子、化工或貿易等經營范圍。
(4)香港的地產代理條例擴展閱讀:
香港公司商業登記證相當於大陸公司的稅務登記證。所有商業機構(不論屬有限公司、獨資經營或合夥經營)必須向稅務局轄下的商業登記署辦理商業登記,已登記業務必須繳付登記費以領取商業登記證 。
任何在香港經營業務的人士,均須在開業後1個月內,為業務申請商業登記,並將有效的商業登記證在營業地點展示。如登記資料有所變更,經營者須在1個月內以書面通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稅務局。
經營業務人士必須將有效的商業登記證/分行登記證展示於營業處當眼的地方,以便有關當局人員隨時查閱。獲局長授權的督察具有權力於任何合理時間進入其有理由相信正有業務在該處經營的處所,並在該處所作出所需的檢查及查詢。
商業登記證分一年有效期及三年有效期兩種,費用固定及以登記證的開始生效日厘訂。對於新開業的業務,其首張登記證的開始生效日期是有關業務的開業日期,不是申請商業登記或分行登記日期。
㈤ NIPS的介紹
地產代理監管局(英文: Estate Agents Authority),簡稱地監局,是根據香港法例中的《地產代理條例》第511章,在1997年11月成立的香港政府法定機構。 其主要職能包括規管香港地產代理的執業;推動業界行事持正、具備專業能力;以及鼓勵行業培訓,提升從業員的水平和地位。 監管局舉辦資格考試、審批個人和公司牌照、處理對持牌人的投訴、執行巡查工作,以及對違反《地產代理條例》的地產代理從業員施行紀律處分。
㈥ 內地公民到香港購房如何辦理手續
以下是一個詳細的例子,你可參考一下,希望能幫到你吧
香港買房與內地買房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律師的介入讓買房人少了很多煩惱。
因為看好香港樓價走勢,龐先生今年初在港島上環地區買了套二手房。在內地曾有買房經驗的龐先生說,香港買房與內地買房有很大差異,尤其是律師的介入,讓他少了很多煩惱。
尋找目標
打定了買房主意後,龐先生有空便去看上環地產代理公司的掛牌二手房信息。
在香港,要請地產代理公司提供服務,買家需要與代理公司簽訂「地產代理協議」(俗稱「睇樓紙」),簽後才能上門看房。委託代理關系的有效期一般為三個月。代理公司接受委託後,便會根據買方的需要,尋找物業、上門看房、提供顧問意見。買家可同時委託多家地產代理,但千萬不能看同一間房,以防止付多份傭金。如果買家在看房後三個月內成功買入協議上的房子,買家必須付給代理傭金。
經過多方比較,上門看房,如此折騰了近半個月,看了近10套房子後,龐先生終於挑中了一套。
為了掌握房屋的情況,龐先生還到土地注冊處去查閱了土地記錄,了解該房屋的注冊業主、以往所有的買賣情況是否有問題,如法定抵押、解除抵押、買賣協議、法庭命令等。香港的土地注冊處的土地登記冊里載有每一物業業主的詳細資料,以及該物業是否已注冊等情況,可供市民查閱,以方便進行房屋買賣。這項工作也可以委託代理去做。
賣方掛出的價格雖然在龐先生的預算內,但討價還價還是不可少的環節,因為賣家的售價也只是一個意向。龐先生通過多種渠道為看中的房子估價。
香港很多銀行、中介公司等都提供估價服務,最方便的要屬他們提供的免費網上即時物業估價服務。只要在相關網頁根據提示依次選擇物業所在區域、樓盤名稱、具體房屋單位,就可以馬上得到該房屋的資料,如地址、面積、落成時間等,當然還有目前估值水平。估值一般是以市場近期相近房屋成交情況為參考。這種估價偏於保守,只能作為參考。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代理公司搜集每日各區及各大樓盤的成交數及價格進行統計分析及比較後,得出的各區甚至區內各樓盤平均成交價,也非常值得參考。根據地產代理條例規定,代理公司會在雙方的議價過程中記錄每一次的出價還價,並且會把買方的出價即日如實地通知另一方。在此期間,代理可充當中介人的角色,做出建議,使雙方能達成滿意的交易。
在一個星期內,龐先生與賣家敲定了價格,於是正式進入買房階段。
如何簽訂臨時合約
買賣雙方談妥價格後,代理會讓他們簽署臨時買賣合約。
臨時買賣合約是買賣雙方就物業交易的條款及房價達成協議後簽訂的合約。合約要清楚訂明房價、臨時訂金多少、簽正式買賣合約日期、雙方律師代表、付首期訂金日期、金額多少、成交日及繳付房價餘款金額等。合約簽署後,在沒有得到簽約雙方同意的情況下,合約內容不可作任何修改、刪除及增加。
同時,買方付房價2%~5%的臨時訂金(稱為「細訂」)。
憑著臨時買賣合約,買家可以向自己選定的銀行申請按揭。龐先生向一家銀行提出了貸款5成的申請,這樣他需要用自己的錢付另5成房款。
一般來說,在簽約前最好能請銀行對房子進行口頭的估價,並咨詢可能獲得的貸款金額,以防簽約後貸款無著,陷入尷尬境地。
律師參與交易更放心
就在此時,專門處理房屋業務的律師登場了。
在香港買賣房屋,律師的作用舉足輕重。根據律師公會規定,買家和賣家需要委託不同的律師協助辦理物業交易的事務。律師有義務擔任託管訂金、交收房款余額及銀行貸款等中介角色。
買賣雙方可請自己熟悉的律師行,也可委託代理介紹律師行辦理手續。龐先生請了自己熟悉的一位持牌律師朋友。
律師行會要求買家提供有關臨時買賣合約副本,並去進行必要的物業情況查核,准備合約。
如果沒有問題,簽訂臨時合約後14天內,買賣雙方就可以去律師行簽署正式買賣合約。買方同時支付首期訂金(稱為「大訂」)給賣方律師,首期訂金一般占樓價的10%,付款時須減去臨時訂金的數額。同時還要把印花稅交給律師行。一般情況下簽署正式買賣合約後,雙方便不能悔約,此時買家可向地產代理支付傭金。
合約簽妥後,買賣方律師到土地注冊處登記正式買賣合約,並繳付印花稅。律師還會為買家辦理按揭、審核業權、草擬樓契。
此時,銀行已批准了龐先生的貸款申請。銀行會委派律師行草擬一份按揭契約,內容包括貸款額、貸款期、利息計算方法、提早還款的罰息條件等。龐先生只需在正式完成交易日或之前,去簽署雙方同意的按揭契約,以及其它法律文件。貸款會在成交日,由銀行代買家支付給賣方。按揭契約將登記在土地注冊處。龐先生在成交日起計的一個月後,便要開始還貸。
從簽署正式買賣合約到成交日,一般還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成交日前,龐先生與原業主在代理陪同下去所買房子「驗樓」,看看房子是否是原來的狀態。如果在驗樓時發現物業有嚴重損毀或與合約不符,買家可拍下照片,尋找解決辦法。
在成交日,買賣雙方到律師行簽署樓契。樓契,又叫轉名契,是正式把物業由原業主轉移給新業主的文件。簽署樓契後,買家便在法律上成為房子的新業主。如果驗樓沒有問題,買方律師會將剩餘房款交給賣方律師,如果有問題,一般情況下,買方律師會在付款時扣除有關維修費或補償金。
錢房兩訖後,買方律師前往土地注冊處,將買家的樓契進行登記。由於龐先生申請了銀行貸款,所以律師會把已登記的正式樓契交給銀行保管,同時把各項收據及樓契副本交給買家。至此龐先生的買房交易完成。
現在,新業主龐先生租出了那個房子,用租金來還部分銀行貸款。
龐先生認為,雖然香港買房也有繁雜的手續,但有了律師的參與,幫助自己把關、處理事務,覺得比較放心、省心,而且錢都經律師交給賣方,也不用擔心錢款被捲走之類的事發生。當然,要選有實力的律師行,防止律師行倒閉引致的風險。
交易成本可觀
完成了交易,龐先生算了一下,除了預備首期房款外,買房過程中還有不少其他開支。
首先是律師費。律師費包括買賣合約律師費、樓契律師費、按揭契律師費,以及其他雜費,如影印費、登記費等。律師費的數額根據房屋成交價及樓齡而決定,一般為5000~50000港元不等。通常律師費會在成交日收取。
其次,在香港買房子,買家需要繳納房屋印花稅。印花稅費多少取決於房屋成交價,最高稅率可達房價的3.75%。
表:香港印花稅費率
房價(港元) 稅費
超過 不超過
—— 200萬 100港元
200萬 235.176萬 100港元+超過200萬港元 的 金額的 10%
235.176萬 300萬 1.50%
300萬 329.032萬 4.5萬港元+ 超 過300萬港元的金額的10%
329.032萬 400萬 2.25%
400萬 442.857萬 9萬港元+超過400萬港元的金額的10%
442.857萬 600萬 3.00%
600萬 672萬 18萬港元+超過600萬港元的金額的10%
672萬 —— 3.75%
再次是房產代理傭金,一般為房屋成交價的1%,也可以由雙方商定具體金額。如果是一手房,多數不需付此費用。
第四是土地注冊處的查冊、注冊費。
另外還要繳一些雜費,包括水、電、煤的轉名費及保證金、管理費保證金、電話安裝費等。如果是買的新房,還要向物業管理公司繳設施基金等。
向銀行貸款的買家,銀行會要求貸款者購買火險,所以還要支出一筆保險費。
其他如裝修費、添置傢具電器、搬家費等,多少則視個人情況。
一手房交易
需注意,龐先生買的是二手房,如果是一手房又怎樣呢?
一手房的買賣過程與二手房很相近,但簽訂臨時買賣合約,正式買賣合約,支付訂金、房款余額等因不同的付款方式而會有所不同。不過,一手房的發展商都會提供一條龍式服務,買家不需要為煩瑣的手續而煩惱,相對比較輕松。
一手房的交房日期因有現房和期房之分而有所不同。有些開發商會把建好的房屋分期分批推出,所以市場上經常有一手現房出售,買家可以很快收房。但也有很大部分的一手房是期房預售形式出售。
期房預售,在香港稱為「樓花」。對「樓花」的售賣,香港有嚴格的管理。投資者在付出一定的訂金和預付款後,對「樓花」就可以轉手買賣。交房前如果未能賣出去,那麼就要在交房時買下來。如果無力買下,就是違約,不僅會損失此前支付的訂金,還可能面臨開發商的訴訟,被追討房屋重售的差價和重售的支出等。對投資者來說,期房不能即買即住,也不能確定房屋的質量、設施等,有一定的風險。
香港房產交易中還會出現「摩貨」,即在二手房交易過程中,簽訂買賣合約後,尚未成交及貸款前,將房屋轉手賣給他人賺取差價。
㈦ 香港地產代理條例頒布時間
自1999年11月1日開始實施
㈧ 注冊香港公司需要哪些條件
您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注冊香港公司您只需要提供以下資料即可:
1,公司名稱:公司的中英文名稱(英文為必須,中文要以「有限公司」結尾,英文要以「LIMITED」結尾)
2,董事股東證件:公司注冊董事股東的身份證件(掃描件或清晰的拍照,國內人為身份證正反面,外國人為護照個人信息頁);
3,個人常住地址:一般為身份證上顯示的地址,如為護照或境外人士請提供董事及股東個人常住地址,不可為信箱,或者是工業區地址;
4,公司注冊資本:1W港幣起無須驗資;
5,公司業務性質:即公司經營范圍,中文28個字元,英文60個字元,含標點及空格,只可選擇一種語言。
注冊香港公司方式及所需時間:
1、選擇加急方式注冊(僅需1個工作日,即可辦妥)
2、注冊全新香港有限公司(僅需5-6個工作日 即可辦妥)
3、購買現成香港公司(也即空殼公司,需時約2個工作日)
拓展資料:
1,只要確定好公司中英文名稱,經過香港注冊處查詢沒有重名、沒有涉及敏感機構,就可以使用該公司名注冊香港離岸公司(根據香港公司管理條例:除非經過特別的牌照審批程序,新注冊香港公司不可含有任何可能令人誤解該公司與政府有任何關系的字眼)。
2,香港公司管理條例沒有規定必須註明香港離岸公司經營范圍,因此注冊香港離岸公司可從事絕大多數業務(銀行、保險、地產等需要特殊牌照的業務除外)。
3。香港離岸公司基本稅種僅為香港公司利得稅,並且香港公司利得稅僅在香港公司盈利情況下才繳納,並且盈利的首200萬港幣僅按8.25%的利得稅稅率進行徵收。而香港離岸公司利潤不產生於香港的,則可以豁免徵稅。香港公司報稅時間也不用遵循月報、季報、年報的復雜報稅時間表。香港公司成立第一年滿18個月才需要報稅,其後每12個月報一次。
4。香港離岸公司可以申請香港本地銀行賬戶。在香港銀行開立的賬戶可以接收任意幣種的外匯,並且沒有外匯收付的管制,結匯和兌匯也非常方便。只要資金不是來源於戰亂或者制裁國家及地區,均能正常收付外匯。
5。注冊香港離岸公司可以不在香港經營,作為面向東南亞以及海外市場的重要口岸,香港吸引了全球的客商,為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提供了完美發展平台。並且業務或投資均在大陸或者國外,仍然可以使用香港離岸公司進行商業活動,香港離岸公司僅作為控股或者注冊地址用途。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能全面保護您的利益。
香港公司注冊完成後,進入正常的運轉,每年都會面對香港公司年審等正常維護業務。而這些業務每年都會發生,並且逾期還會產生數額不等的罰款,而嚴重的還會被香港政府追究刑責。
因此,需要一家專業且有責任心的香港秘書公司能按時提醒您進行香港公司年審業務。
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香港公司每年進行的審計報稅。香港是自由市場主義,奉行法制。對所轄的香港公司納稅細則,納稅形式均有明確規定,並且設有多重監督機制。
這就需要專業的香港執業會計師進行全面的稅務統籌,最大限度利用香港優惠的稅收條件,進行合理減稅。專業的香港秘書公司(我們通惠管理顧問)有香港執業會計師,能為客戶提供專業、負責的稅務規劃服務。
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可以幫到您,
若您對香港公司有任何問題,可直接與我們聯系,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謝謝
㈨ 香港地產代理公司前五名是那幾個
最大的應該是中原,還有美聯,大一點的還有香港置業,21世紀,利嘉閣,差不多是這幾家。
㈩ 香港房地產的歷年走勢
香港高房價的主因為--政府的高地價政策。
而香港高地價政策的起因是一連串特殊環境下的歷史的結果,這一切需由英國1841年佔領香港說起。
開埠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英國要了香港為其殖民地,而當時英國之所以看中香港,其主要原因是維多利亞港,英國人當時正在建立一條全球的貿易路線,來運輸他們搜掠原材料與他們生產的產品,他們需要不向他們征稅的自由貿易港,而維多利亞港的天然優勢-水深,港闊,避風,正正是英國人的需求。
而正因為英國人將香港設為了自由貿易港,港英政府無法從貿易中征稅,但建設香港又需要資金,但香港卻土地貧瘠缺乏自然資源,而英國政府又不願運過錢來,那麼港英政府唯一可以做的,也是唯有擁有的就只有--土地。由此開始了土地在香港發展中的重要角色。
在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那一刻開始,根據《英皇制誥》,所有土地馬上皆屬英國皇室所有,稱為Crown land,所以香港所謂的土地拍賣並不是真的將土地永久出售,而只是出售有期限的使用權Leasehold,可以稱之為"批地"。(早期批地年期極長,為999年,而後期縮短至99年,而現時批地年期大多為50年。)
英國人行事雷厲風行,1841年6月7日便公報公開批地並於同月14日由海軍上將Admiral Sir Charles Elliot於澳門成功拍出404幅土地。
而由於土地全部屬於英國皇室,政府作為一個壟斷的供應者,維護自己利益的最佳辦法,就是慢慢賣,一點一點地賣,來提高價格。由此,限量賣地必然成為了政府最理性的行為,而這就是高地價政策的開始。
50至60年代
踏入二十世紀,於四十年代後期開始由於中國的戰亂與動湯,內地大批人口湧入香港,香港人口急速膨脹, 香港人口由1946年的60萬,激增至1949年的186萬,到1959年更超過了300萬,人口的急劇增加使居住成為當時社會經濟中一個嚴重問題。因此港英政府於1950年成立香港模範屋宇會,由政府撥地,為低收入居民提供廉租房屋,興建之屋苑有模範邨,而1954年開始大量興建徙置區。而後來的徙置屋邨是香港公共房屋的前身。
本來港英政府作為殖民地政府是不願意花這么多錢去搞公共房屋,但後來卻越搞越大是為什麼呢?一方面,我們當然可以看作是出於人道與社會安定,而另一方面,卻可視為了英國人的更多利益。
當時,香港除了貿易外,輕工業漸漸崛起,而大量從內地來港的貧窮移民便成為了工廠工人,徙置區可以視作等同於工人宿舍,降低工廠的成本,更有助於香港的出口,其實就是一種補貼出品。另外建立公共房屋可以有助於私人房屋的價格,即有助於政府的高地價政策。50年代隨人口的激增,大量資本擁入地產業,香港就出現了房地產熱潮。
在高地價政策下港英政府可以以低稅率來維持香港的競爭優勢,同時又有收入搞公共服務,為低收入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時,中產可經投資物業而享受到財富增加的好處,這漸漸便加強了整個香港社會對高地價政策的依賴。
而聰明的中國人更強加了地產業對香港經濟的重要性,1955年愛國商人霍英東投資興建當時香港最高的大廈--蟾宮大廈。
在興建的過程中,霍英東開創了"分層出售"、"分期付款","賣樓花"等的售樓方式,為香港地產業發展帶來革命,加速了整個香港地產市場的繁榮。從此地產業成為香港的經濟支柱之一,佔GDP的比重在20%以上,成為香港經濟的「晴雨表」。
70年代
70年代是香港的地產狂潮年代,香港的華資巨頭,現時的香港四大地產商等便是由此起家,如華人首富李嘉誠,他在1958年轉型投資地產,1971年成立長江實業,1972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同年,當時的香港總督麥理浩制定了"十年建屋計劃"政策, 要在1973年至1982年的十年期間,為180萬香港基層居民提供公共住房。至1978年,又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即廉租屋計劃),解決二百多萬基層市民的住房問題。
由此可見當時的高樓價已是嚴重社會問題。
《中英聯合聲明》
而把香港樓價推上天堂便是由1981年,中英有關香港前途問題談判。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發表 聲明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中國政府會確保其社會主義制度不會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香港奉行的資本主義制度可以維持「五十年不變」。
而其中有條值得注意的是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英國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其中列明英方於過渡期內(1984年-1997年)每年只可賣出50公頃土地,如多於此數需得到中方首肯。
另外 在1985年5月27日(《中英聯合聲明》生效之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當局按照《中英聯合聲明》附件三的規定,制定有關批出或出租土地的政策。香港一般的批租土地的契約年期,不得超逾2047年6月30日,有關契約的承租人須繳付地價和名義租金至1997年6月30日,該日以後則須每年繳納租金,款額相當於有關土地應課差餉租值的百分之三。至於在1997年6月30日前期滿的契約,亦可根據《中英聯合聲明》的規定續期至2047年,惟短期租約和特殊用途契約則除外
《中英聯合聲明》限制每年香港土地供應不得多於50公頃,令港英政府得到了哄抬地價的借口。直接令高地價更高,使樓價如同坐了火箭一樣升天。
十多年內,香港地價上升了二十倍,過高的地價,使只有少數的擁有龐大資本的地產商才能參與土地市場,結果做成寡頭壟斷,造成政府與地價巨頭與數百萬私樓擁有者這共同利益體,而這造成了回歸後繼續高地價的必需性。
而另外企業,特別是中小企也需要高房價,房屋是香港工商業的重要抵押品,中小企往往通過房屋抵押向各銀行借錢,流動周轉,高房價令房屋成為香港銀行最接受的抵押品,此同時又強化了高地價。
而為什麼當年《中英聯合聲明》要限制每年香港土地供應不得多於50公頃?有一種陰謀論說法認為:殖民者要撤退,但同時謀算要在殖民地保持利益,常用的手段是於當地扶植親殖勢力,作為其撤退後的代理。更加狡猾的手段,則是把當地的經濟精英的利益與其利益相捆綁,使其與已撤退的殖民者一榮皆榮,一損俱損。
限制土地供應,實行高地價政策,對於早已控制了港島傳統黃金地段的英國公司來說,利益明顯不過。然而,幾百年殖民史積累經驗,英人玩政治早已爐火純青,深知要鞏固其利益,必須讓回歸後的政經精英在高地價政策中分一杯羹。一九八四年中英談判結束,中國將在一九九七年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已成定局,九七之後,以華人為主的政經精英將取代英人治理香港。為了要令英人利益在九七後可以維持,令這些精英的利益與其一致,是整個撤退布局的核心。
香港的經濟頂尖精英階級,基本上都是從製造業、金融或者貿易等產業賺取了初始資本之後,通過地產發展項目而賺取了巨額資本,再由此投資其他行業。由於地產發展和投資物業收租仍然是香港經濟頂尖精英階級的核心利益,延續高地價政策就擁有了牢固的利益結構支撐,同時也就保障了英資牢牢在握的利益。
回歸後
回歸前之高地價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英國人出於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對香港人的剝削,而回歸之後,中國人為什麼還要剝削自己人呢?所以董建華便推出了"八萬五"--"八萬五建屋計劃"。 八萬五建屋計劃,簡稱八萬五,是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在1997年度施政報告提出的一項政策。董建華提出每年供應不少於85,000套住宅,希望10年內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由6.5年縮短至3年。
可惜遇上了97金融風暴與03沙士,香港地產市道受到重創,大量業主變成負資產,中產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當他變成負資產,整個社會的經濟便無法維持,所以原本為解決目標的高地價政策成為了唯一的救星。
為了穩定樓市高價特區政府推出大量政策,其實就是加強版的高地價政策。
如孫九招 1.取消拍賣土地,暫停勾地一年 2.暫停兩鐵(地鐵及九鐵)房屋項目投標一年 3.未來公屋興建由需求主導,平均輪候時間不逾三年 4.即時結束居屋計劃 5.為低收入家庭及公屋居民提供新免息貸款計劃 6.即時結束混合發展、私人參建居屋及房協資助自置居所計劃 7.終止出售公屋(租者置其屋)計劃 8.檢討《業主與租客(綜合)條例》,放寬業主收樓權 9.取消內部認購限制,取消限購一個單位及兩個車位限制。此一系列政策導致了今時今日香港驚人的高房價。
還有如在2010之前,政府容許窗檯從大廈多延伸出500 mm,而這部份是不需要計算入建築面積,但卻可計算入銷售面積之內,因此地產商當然要用盡此類免費得來的額外銷售面積。所以香港的比較新的私樓到處都是特大的窗檯
而近10年香港另一個新樓特色就是開放式廚房,因為根據屋宇署與其它部門製作的聯合作業備考,每一個單位只可以有一個環保露台及工作平台,而這些環保露台及工作平台是可以不納入建築面積之內,但是卻屬於銷售面積的部份。
而近年政府多以「勾地」來賣地 申請售賣土地表,俗稱「勾地表」,是香港特區政府現行拍賣政府土地的一個途徑,此制度在亞洲金融危機後(1999年)推出,在當時,它與另一傳統的拍賣官地機制─ ─「常規賣地」同時施行。簡單的說「勾地」就是土地在正式掛牌出讓前,由對該土地感興趣的單位向政府表明購買意向,並承諾願意支付的土地價格。
在「勾地」制度下,香港地政總署定期列出公開的土地儲備表《供申請售賣土地一覽表》,即是俗稱「勾地表」。有意買地的公眾人土,包括地產發展商,可向地政總署提出申請「勾地」,並報出底價。政府收到申請,如果有關提價合乎政府估計的市場價格之十成(註:現行香港勾地,官訂市價的八成也可以),就會將該地塊按規定「勾出」,並在規定期限內組織其招標拍賣,公眾拍賣會上價高者得,提出勾地者必須參與該次競價,但其報價不得低於它申請時的底價。若果拍賣時「不到價」,即是不達到官訂拍賣當時秘密底價,地政總署有權收回,並留作下次再拍賣,直至等於或高於政府預期的價格為止。如果拍賣時無人提出等同或高於勾地者申請時的提價,政府有權沒收原先勾地者的按金。該按金是保證拍賣價不會低於勾地者原先的提價。
在賣地過程中,政府不會提供任何優惠予勾地申請者,如申請者最終不能買得土地,發還按金時也不會給予利息。
而有觀點認為勾地是近年高樓價的另一原因 有人認為「勾地」制度使到香港土地供應數量符合市場的實際需求,降低了對市場的干擾,也確保了土地以合理價格賣出。不過也有人認為現行的勾地制度有一些問題,政府在實施時往往只許地價升,不許跌,扭曲了市場的正常價格起落;而且政府不公開勾地表內各幅土地的底價,人為製造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增加土地被勾出的難度,導致拍賣稀少,變相進一步收緊土地供應
總結
高地價政策本來是英國人對香港的剝削,而在這個過程中整個香港的經濟形成了對高地價政策的依賴,令其成為必需品,而任何對高地價政策的干預都必對香港的經濟與競爭力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