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實施條例
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的內容解讀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對《關於如何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有關規定的請示版》的答復
貴州省人民政府權法制辦公室:
你辦《關於如何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有關規定的請示》(黔府法函〔2003〕第10號)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一、關於林地管理體制問題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條第四款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三條第四款關於」確認林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依照森林法的有關規定辦理」的規定,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為林地的,其管理應當適用森林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在林地轉為非林地前由林業主管部門實施管理。
二、關於臨時佔用林地的審批許可權問題
臨時佔用林地的,應當按照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執行。
三、關於在林地范圍內修築直接為林業生產服務的工程設施的審批許可權問題
森林經營單位在所經營的林地范圍內修築直接為林業生產服務的工程設施,需要佔用林地的,應當按照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執行。除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十八條第二款所列六項直接為林業生產服務的工程設施外,修建其他工程設施需要佔用林地的,應當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二○○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⑵ 森林法實施條例2020年7月1日將森林分為
分為發展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四條國家實行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上級人民政府對下級人民政府完成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和森林防火、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情況進行考核,並公開考核結果。
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的需要,建立林長制。
⑶ 森林法實施條例2020年7月1日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8
⑷ 最新《森林法實施條例》
盜伐林木案(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條第一款)]盜伐森林或者其它林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盜伐二至五立方米以上的; (二)盜伐幼樹一百至二百株以上的。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本條規定的「盜伐森林或者其它林木」: (一)擅自砍伐國家、集體、他人所有或者他人承包經營管理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 (二)擅自砍伐本單位或者本人承包經營管理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 (三)在林木採伐許可證規定的地點以外採伐國家、集體、他人所有或者他人承包經營管理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 本條和本規定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四條規定的林木數量以立木蓄積計算,計算方法為:原木材積除以該樹種的出材率;「幼樹」,是指胸徑五厘米以下的樹木。 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本款以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犯罪,規定了三檔刑罰J即對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按司法解釋,「數量較大」是指以二至五立方米或者幼樹一百至二百株為起點。對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量巨大」是指以二十至五十立方米或者幼樹一千至二千株為起點。對數量特別巨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量特別巨大」是指以一百至二百立方米或者幼樹五千至一萬株為起點。
⑸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的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是為了保護森林資源而制定的法規。2000年1月29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自2000年1月29日起實施。
⑹ 2020年新森林法實施條例全文
摘要 第一條 為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加快國土綠化,保障森林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制定本法。
⑺ 《森林法實施條例》與《森林法》的法律地位如何
我國法律位階大體是這樣的:最高的是《憲法》,第二位階為基本法,森林法屬於基本法,因為他的制定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位階為普通法,就是 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改 的,《實施條例》屬於此!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頒布時間和機構(1984年9月20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根據1998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決定》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 》 頒布時間和機構(2000年1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8號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面是分類標准,你可以看一下!
基本法律
處於第二位階的基本法律的創制權屬於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它制定或系統修改必須經全國人大代表過半數通過才能達成,這是基本法律區別於根本法律的重要特徵之一。基本法律的局部修改和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基本法律的修改、解釋不能突破該法的基本原則。基本法律的適用和執行主體是國家司法機關和法律授予權力的行政機關。基本法律的調整事項是社會生活中重要的利益歸屬和配置。
我國的基本法律包括民事基本法、行政基本法和刑事基本法以及訴訟法等。一方面,基本法律的創制對憲法具有高度的依賴性。如刑法和刑事訴訟法,其基本原則、刑事司法體制、司法權力與訴訟權利的關系等問題的根本解決,均以憲法規定的組織規范和人權規范為前提;反之,作為根本法的憲法的重大變動也會帶動作為基本法律的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刑罰是國家對國民自由的侵害方式中最為嚴峻的一項,也因此其被視為最受爭議的一項;該項刑罰之執行亦正意謂著,為了大眾之安全利益而完全忽視了犯罪行為人之自由利益。也正因為如此,使得團體與個人之利益絕無僅見地只有在刑事訴訟上才有如此重大的沖突,而這種在法律上所做之利益權衡正象徵性地說明了在一般公共事務中考量國家與個人間的關系時,刑事訴訟法就成了國家基本法的測震器。」另一方面,我國刑事訴訟法的適用主體主要是檢法兩院,雖然立法法規定刑事訴訟法的解釋權力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但是根據司法原理,司法機關為准確適用刑事訴訟法,必須先正確理解刑事訴訟法的法律規范,欲正確理解,便需要澄清模糊認識以消除歧見,因此,司法機關對刑事訴訟法在司法中的具體運用擁有解釋權,盡管政府的公安部門、司法行政部門依法律授權參與刑事訴訟並肩負部分訴訟職能,但是,因行政權不具有司法權的終局性,故其無司法解釋權力。由此看來,在刑事訴訟法的立法、解釋和適用上,應當並重刑事訴訟法作為基本法律僅低於根本法律的較高位階,不能隨意對刑事訴訟法的法律規范做出與其規范意旨相左的解釋或者變通。
普通法律
基本法位階之下的法律是普通法。普通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改。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普通法律的創制依據是作為根本法律的憲法和憲法之下的基本法律。普通法律所調整的事項包容於基本法律調整事項之下,其內容為普通的社會關系中的利益問題。
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立法法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行政法規編輯
行政法規的創制主體是中央人民政府即國務院。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一是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二是憲法的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⑻ 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三條的適用標准
盜伐林木罪和濫伐林木罪。
盜伐林木罪,是指違反國家保護森林法規,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擅自砍伐國家、集體所有或者個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行為。
濫伐林木罪是指違反森林法及其他保護森林法規,未經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及法律規定的其他主管部門批准並核發採伐許可證,或者雖持有採伐許可證,但違背採伐證所規定的地點、數量、樹種、方式而任意採伐本單位所有或管理的,以及本人自留山上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情節嚴重的行為。
⑼ 森林法處罰條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有相關處罰條例:
第三十八條: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積計算不足0.5立方米或者幼樹不足20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盜伐株數10倍的樹木,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並處盜伐林木價值3倍至5倍的罰款。
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積計算0.5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樹20株以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盜伐株數10倍的樹木,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並處盜伐林木價值5倍至10倍的罰款。
第三十九條: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積計算不足2立方米或者幼樹不足50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濫伐株數5倍的樹木,並處濫伐林木價值2倍至3倍的罰款。
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積計算2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樹50株以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濫伐株數5倍的樹木,並處濫伐林木價值3倍至5倍的罰款。超過木材生產計劃採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照前兩款規定處罰。
(9)森林實施條例擴展閱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完成造林任務;逾期未完成的,可以處應完成而未完成造林任務所需費用2倍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連續兩年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務的;
(二)當年更新造林面積未達到應更新造林面積50%的;
(三)除國家特別規定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外,更新造林當年成活率未達到85%的;
(四)植樹造林責任單位未按照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的要求按時完成造林任務的。
⑽ 《森林法實施細則》
該實施細則已被廢止,取而代之的是《森林法實施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