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自治條例的原則
Ⅰ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誰制定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
【法律分析】
單行條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自治權的范圍內,依法根據當地民族的特點,針對某一方面的具體問題而制定的法規。單行條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在自治權的范圍內,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的關於某一方面具體事項的規范性文件。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權,主要是制定和變動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權力。單行條例都是與自治條例一起說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是民族自治地方反映本地政治、經濟、文化和其他方面的特殊情況,行使自治權發展民族自治地方各相關事業,從本地特殊情況出發實施憲法、法律的首要的、尤其重要的法的形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作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依據。自治條例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相關法律賦予的權力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通常規定有關本地區實行的區域自治的基本組織原則、機構設置、自治機關的職權、工作制度及其他重大問題。是民族自治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綜合性的基本依據和活動准則。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報省、自治區或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百一十六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Ⅱ 人大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只限於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按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只有民族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可以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且僅限於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需要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或備案後才能生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百一十六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Ⅲ 什麼主體可以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從我國的政治體制和國家政權架構行政區劃建制,對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省級行政區的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有權制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授權范圍內可以制定在本轄區內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條例是管轄區域內的綜合性的基本規范和行為准則,單行條例是民族區域內針對特定的行為規范的單項法規,都是地方性法規,所管轄區域內都是要遵照執行,並且上報我國最高權利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構常務委員會批准備案後生效。自治州和自治縣(含自治旗)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也要報省級行政區劃的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備案後生效。
Ⅳ 根據憲法和法律,下列機關中有權制定自治條例的不包括( )。
正確答案:B 解析:《憲法》第112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回區、答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憲法》第116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立法法》第66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綜上所述,民族自治條例的制定機關並不包括民族鄉人民代表大會。因此本題選B 查看更多答案>>
Ⅳ 現行憲法規定,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須報___。
憲法規定,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版常務委員會批權准後生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一十六條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5)制定自治條例的原則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二十一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職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者幾種語言文字。
第一百二十二條國家從財政、物資、技術等方面幫助各少數民族加速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事業。國家幫助民族自治地方從當地民族中大量培養各級幹部、各種專業人才和技術工人。
Ⅵ 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自治條例133個內容有哪些
(1)行使立法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2)擁有對國家有關法律的變通執行權利。對於那些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上報上級國家機關批准,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
(3)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職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一種或者幾種語言文字;同時使用幾種通用的語言文字執行職務的,可以以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語言文字為主。
(4)培養幹部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採取各種措施從當地民族中大量培養各級幹部、各種科學技術、經營管理等專業人才和技術工人,並且要注意在少數民族婦女中培養各級幹部和各種專業技術人才。
(5)組建公安部隊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國家的軍事制度和當地的實際需要,經國務院批准,可以組織本地方維護社會治安的公安部隊。
(6)自主發展經濟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國家的指導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經濟建設事業;根據本地方的特點和需要,制定經濟建設的方針、政策和計劃;合理地調整生產關系,改革經濟管理體制;確定本地方內草場和森林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等等。
(7)進行貿易活動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國家規定,可以開展對外經濟貿易活動,經國務院批准,可以開辟對外貿易口岸;與外國接壤的民族自治地方經國務院批准,開展邊境貿易。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對外經濟貿易活動中,在有些方面享受國家的優待。
(8)管理財政的權利。凡是依照國家財政體制屬於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收入,都應當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自主地安排使用。國家在財政上對民族自治地方給予照顧性安排,過去曾經規定:財政收入多於支出的,定額上繳,上繳數額可以一定幾年不變,增收部分自主安排;收入不敷支出的,由上級財政機關補助;在財政預算支出方面,民族自治地方設立的機動資金、預備費在預算中所佔比例高於一般地區;在執行財政預算過程中,自行安排使用收入的超收和支出的結余資金等,現在雖已有變化,但仍體現優惠性;在執行國家稅法的時候,對屬於地方財政收入的某些需要從稅收上加以照顧和鼓勵的,可以實行減稅或者免稅。
(9)自主發展文化教育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可以自主地發展民族教育,掃除文盲,舉辦各類學校,決定本地方的教育規劃、學校的設置、學制、辦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用語和招生辦法;可以為少數民族牧區和經濟困難、居住分散的少數民族山區,設立寄宿為主和助學金為主的公辦民族小學和民族中學。同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應該自主地發展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特點的文化藝術,積極推進本地方的科學、衛生、體育等事業的發展。此外,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同其他地方,包括國外,開展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藝術、衛生、體育等方面的交流和協作。
Ⅶ 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須
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如下:
1、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3、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職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者幾種語言文字;
5、國家從財政、物資、技術等方面幫助各少數民族加速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事業。國家幫助民族自治地方從當地民族中大量培養各級幹部、各種專業人才和技術工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百一十八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國家計劃的指導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經濟建設事業。
國家在民族自治地方開發資源、建設企業的時候,應當照顧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第一百一十三條 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中,除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區域內的民族也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
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應當有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第一百一十五條 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機關行使憲法第三章第五節規定的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依照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規定的許可權行使自治權,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的法律、政策。
Ⅷ 民族自治地方可制定自治條例和什麼條例
單行條例。立法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十五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Ⅸ 《民族區域自治法》的基本原則是哪些
民族區域自治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策,也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憲法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建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
根據《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會中,應當有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副主任;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
自治地方根據《民族區域自治法》行使各種自治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適合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自治機關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准,可以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自治機關在執行職務時,可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者幾種語言文字;自行培養各級幹部、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等專業人才;企業、事業單位要優先招收少數民族人員;經國務院批准,可以組織本地方維護社會治安的公安部隊;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經濟建設事業;制定本地方的經濟建設方針、政策和計劃;合理調整生產關系,改革經濟管理體制;對可以由本地方開發的自然資源,優先合理開發使用;自主安排本地方基本建設項目,管理隸屬於本地方的企業、事業單位;經國務院批准,可以開辟對外貿易口岸,開放邊境貿易,在外匯留成等方面享受國家優待;自主安排地方財政收支,確定各項開支標准;實行減稅或免稅;決定本地方教育規則、學校設置、辦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用語和招生辦法;自主發展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事業,發展現代醫葯和民族傳統醫葯,開展民族體育活動等。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施50多年來,對維護國家統一,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保障少數民族的各項基本權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Ⅹ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區別是什麼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區別如下:
1、性質不同
自治條例是民族自治地專方根據自治權制定的綜合的規范屬性法律文件;單行條例是根據自治權制定的調整某一方面事項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2、規定的事項不同
單行條例規定某一方面具體事項,自治條例規定本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的組織和活動原則、自治機關的構成和職權等內容。
3、制定的單位不同
單行條例不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而自治條例是指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
(10)制定自治條例的原則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釋義》第六十六條
第六十六條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