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黨內監督條例申訴

黨內監督條例申訴

發布時間: 2022-04-08 06:32:10

Ⅰ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共有多少條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共有四十七條;分別是:

第一條: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強化黨內監督,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黨內監督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尊崇黨章,依規治黨,堅持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相結合,增強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第三條: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各級黨組織應當把信任激勵同嚴格監督結合起來,促使黨的領導幹部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

第四條:黨內監督必須貫徹民主集中制,依規依紀進行,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發揮同級相互監督作用。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抓早抓小、防微杜漸。

第五條:黨內監督的任務是確保黨章黨規黨紀在全黨有效執行,維護黨的團結統一,重點解決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鬆弛,管黨治黨寬松軟問題;

保證黨的組織充分履行職能、發揮核心作用,保證全體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保證黨的領導幹部忠誠干凈擔當。

黨內監督的主要內容是:

(一)遵守黨章黨規,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模範遵守憲法法律情況;

(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確保全黨令行禁止情況;

(三)堅持民主集中制,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貫徹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原則情況;

(四)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嚴明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情況;

(五)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加強作風建設,密切聯系群眾,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情況;

(六)堅持黨的幹部標准,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執行幹部選拔任用工作規定情況;

(七)廉潔自律、秉公用權情況;

(八)完成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部署的任務情況。

第六條: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

第七條:黨內監督必須把紀律挺在前面,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

第八條:黨的領導幹部應當強化自我約束,經常對照黨章檢查自己的言行,自覺遵守黨內政治生活准則、廉潔自律准則,加強黨性修養,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第九條:建立健全黨中央統一領導,黨委(黨組)全面監督,紀律檢查機關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的黨內監督體系。

第十條:黨的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全面領導黨內監督工作。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每年聽取中央政治局工作報告,監督中央政治局工作,部署加強黨內監督的重大任務。

第十一條: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定期研究部署在全黨開展學習教育,以整風精神查找問題、糾正偏差;聽取和審議全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匯報,加強作風建設情況監督檢查;聽取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匯報;

聽取中央巡視情況匯報,在一屆任期內實現中央巡視全覆蓋。中央政治局每年召開民主生活會,進行對照檢查和黨性分析,研究加強自身建設措施。

第十二條:中央委員會成員必須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發現其他成員有違反黨章、破壞黨的紀律、危害黨的團結統一的行為應當堅決抵制,並及時向黨中央報告。對中央政治局委員的意見,署真實姓名以書面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向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或者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反映。

第十三條:中央政治局委員應當加強對直接分管部門、地方、領域黨組織和領導班子成員的監督,定期同有關地方和部門主要負責人就其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廉潔自律等情況進行談話。

第十四條:中央政治局委員應當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自覺參加雙重組織生活,如實向黨中央報告個人重要事項。帶頭樹立良好家風,加強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約束,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不得違規經商辦企業,不得違規任職、兼職取酬。

第十五條:黨委(黨組)在黨內監督中負主體責任,書記是第一責任人,黨委常委會委員(黨組成員)和黨委委員在職責范圍內履行監督職責。黨委(黨組)履行以下監督職責:

(一)領導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黨內監督工作,組織實施各項監督制度,抓好督促檢查;

(二)加強對同級紀委和所轄范圍內紀律檢查工作的領導,檢查其監督執紀問責工作情況;

(三)對黨委常委會委員(黨組成員)、黨委委員,同級紀委、黨的工作部門和直接領導的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進行監督;

(四)對上級黨委、紀委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開展監督。

第十六條:黨的工作部門應當嚴格執行各項監督制度,加強職責范圍內黨內監督工作,既加強對本部門本單位的內部監督,又強化對本系統的日常監督。

第十七條:黨內監督必須加強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和關鍵崗位領導幹部的監督,重點監督其政治立場、加強黨的建設、從嚴治黨,執行黨的決議,公道正派選人用人,責任擔當、廉潔自律,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情況。

上級黨組織特別是其主要負責人,對下級黨組織主要負責人應當平時多過問、多提醒,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領導班子成員發現班子主要負責人存在問題,應當及時向其提出,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上級黨組織報告。

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個人有關事項應當在黨內一定范圍公開,主動接受監督。

第十八條:黨委(黨組)應當加強對領導幹部的日常管理監督,掌握其思想、工作、作風、生活狀況。黨的領導幹部應當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敢於正視、深刻剖析、主動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對同志的缺點錯誤應當敢於指出,幫助改進。

第十九條:巡視是黨內監督的重要方式。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一屆任期內,對所管理的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全面巡視。巡視黨的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尊崇黨章、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情況;

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執行黨的紀律、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以及選人用人情況。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發揮從嚴治黨利劍作用。

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應當加強對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中央有關部委,中央國家機關部門黨組(黨委)巡視工作的領導。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應當推動黨的市(地、州、盟)和縣(市、區、旗)委員會建立巡察制度,使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第二十條: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民主生活會應當經常化,遇到重要或者普遍性問題應當及時召開。民主生活會重在解決突出問題,領導幹部應當在會上把群眾反映、巡視反饋、組織約談函詢的問題說清楚、談透徹,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提出整改措施,接受組織監督。上級黨組織應當加強對下級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的指導和監督,提高民主生活會質量。

第二十一條:堅持黨內談話制度,認真開展提醒談話、誡勉談話。發現領導幹部有思想、作風、紀律等方面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有關黨組織負責人應當及時對其提醒談話;發現輕微違紀問題的,上級黨組織負責人應當對其誡勉談話;

並由本人作出說明或者檢討,經所在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簽字後報上級紀委和組織部門。

第二十二條:嚴格執行幹部考察考核制度,全面考察德、能、勤、績、廉表現,既重政績又重政德,重點考察貫徹執行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決策部署的表現,履行管黨治黨責任,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的立場,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

完成急難險重任務的情況。考察考核中黨組織主要負責人應當對班子成員實事求是作出評價。考核評語在同本人見面後載入幹部檔案。落實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在幹部選任、考察、決策等各個環節的責任,對失察失責的應當嚴肅追究責任。

第二十三條:黨的領導幹部應當每年在黨委常委會(或黨組)擴大會議上述責述廉,接受評議。述責述廉重點是執行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履行管黨治黨責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以及執行廉潔紀律情況。述責述廉報告應當載入廉潔檔案,並在一定范圍內公開。

第二十四條:堅持和完善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領導幹部應當按規定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及時報告個人及家庭重大情況,事先請示報告離開崗位或者工作所在地等。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抽查核實。對故意虛報瞞報個人重大事項、篡改偽造個人檔案資料的,一律嚴肅查處。

第二十五條:建立健全黨的領導幹部插手干預重大事項記錄制度,發現利用職務便利違規干預幹部選拔任用、工程建設、執紀執法、司法活動等問題,應當及時向上級黨組織報告。

第二十六條: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是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加強對所轄范圍內黨組織和領導幹部遵守黨章黨規黨紀、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情況的監督檢查,承擔下列具體任務:

(一)加強對同級黨委特別是常委會委員、黨的工作部門和直接領導的黨組織、黨的領導幹部履行職責、行使權力情況的監督;

(二)落實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執紀審查工作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線索處置和執紀審查情況在向同級黨委報告的同時向上級紀委報告,各級紀委書記、副書記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級紀委會同組織部門為主;

(三)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紀委發現同級黨委主要領導幹部的問題,可以直接向上級紀委報告;下級紀委至少每半年向上級紀委報告1次工作,每年向上級紀委進行述職。

第二十七條紀律檢查機關必須把維護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放在首位,堅決糾正和查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口是心非、陽奉陰違,搞團團伙伙、拉幫結派,欺騙組織、對抗組織等行為。

第二十八條:紀委派駐紀檢組對派出機關負責,加強對被監督單位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其他領導幹部的監督,發現問題應當及時向派出機關和被監督單位黨組織報告,認真負責調查處置,對需要問責的提出建議。

派出機關應當加強對派駐紀檢組工作的領導,定期約談被監督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派駐紀檢組組長,督促其落實管黨治黨責任。

派駐紀檢組應當帶著實際情況和具體問題,定期向派出機關匯報工作,至少每半年會同被監督單位黨組織專題研究1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對能發現的問題沒有發現是失職,發現問題不報告、不處置是瀆職,都必須嚴肅問責。

第二十九條:認真處理信訪舉報,做好問題線索分類處置,早發現早報告,對社會反映突出、群眾評價較差的領導幹部情況及時報告,對重要檢舉事項應當集體研究。定期分析研判信訪舉報情況,對信訪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處置意見,督促信訪舉報比較集中的地方和部門查找分析原因並認真整改。

第三十條:嚴把幹部選拔任用「黨風廉潔意見回復」關,綜合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情況,加強分析研判,實事求是評價幹部廉潔情況,防止「帶病提拔」、「帶病上崗」。

第三十一條:接到對幹部一般性違紀問題的反映,應當及時找本人核實,談話提醒、約談函詢,讓幹部把問題講清楚。約談被反映人,可以與其所在黨組織主要負責人一同進行;被反映人對函詢問題的說明;

應當由其所在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簽字後報上級紀委。談話記錄和函詢回復應當認真核實,存檔備查。沒有發現問題的應當了結澄清,對不如實說明情況的給予嚴肅處理。

第三十二條:依規依紀進行執紀審查,重點審查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領導幹部,三類情況同時具備的是重中之重。執紀審查應當查清違紀事實;

讓審查對象從學習黨章入手,從理想信念宗旨、黨性原則、作風紀律等方面檢查剖析自己,審理報告應當事實清楚、定性准確,反映審查對象思想認識情況。

第三十三條: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嚴重違紀被立案審查開除黨籍的,嚴重失職失責被問責的,以及發生在群眾身邊、影響惡劣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應當點名道姓通報曝光。

第三十四條:加強對紀律檢查機關的監督。發現紀律檢查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違反紀律問題的,必須嚴肅處理。各級紀律檢查機關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健全內控機制,自覺接受黨內監督、社會監督、群眾監督,確保權力受到嚴格約束。

第三十五條:黨的基層組織應當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履行下列監督職責:

(一)嚴格黨的組織生活,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監督黨員切實履行義務,保障黨員權利不受侵犯;

(二)了解黨員、群眾對黨的工作和黨的領導幹部的批評和意見,定期向上級黨組織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維護和執行黨的紀律,發現黨員、幹部違反紀律問題及時教育或者處理,問題嚴重的應當向上級黨組織報告。

第三十六條黨員應當本著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行使黨員權利,履行下列監督義務:

(一)加強對黨的領導幹部的民主監督,及時向黨組織反映群眾意見和訴求;

(二)在黨的會議上有根據地批評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揭露和糾正工作中存在的缺點和問題;

(三)參加黨組織開展的評議領導幹部活動,勇於觸及矛盾問題、指出缺點錯誤,對錯誤言行敢於較真、敢於斗爭;

(四)向黨負責地揭發、檢舉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違紀違法的事實,堅決反對一切派別活動和小集團活動,同腐敗現象作堅決斗爭。

第三十七條:各級黨委應當支持和保證同級人大、政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等對國家機關及公職人員依法進行監督,人民政協依章程進行民主監督,審計機關依法進行審計監督。有關國家機關發現黨的領導幹部違反黨規黨紀;

需要黨組織處理的,應當及時向有關黨組織報告。審計機關發現黨的領導幹部涉嫌違紀的問題線索,應當向同級黨組織報告,必要時向上級黨組織報告,並按照規定將問題線索移送相關紀律檢查機關處理。

在紀律審查中發現黨的領導幹部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犯罪的,應當先作出黨紀處分決定,再移送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處理。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依法立案查處涉及黨的領導幹部案件,應當向同級黨委、紀委通報;

該幹部所在黨組織應當根據有關規定,中止其相關黨員權利;依法受到刑事責任追究,或者雖不構成犯罪但涉嫌違紀的,應當移送紀委依紀處理。

第三十八條: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各級黨組織應當支持民主黨派履行監督職能,重視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提出的意見、批評、建議,完善知情、溝通、反饋、落實等機制。

第三十九條: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應當認真對待、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推動黨務公開、拓寬監督渠道,虛心接受群眾批評。新聞媒體應當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堅持正確導向,加強輿論監督,對典型案例進行剖析,發揮警示作用。

第四十條:黨組織應當如實記錄、集中管理黨內監督中發現的問題和線索,及時了解核實,作出相應處理;不屬於本級辦理范圍的應當移送有許可權的黨組織處理。

第四十一條:黨組織對監督中發現的問題應當做到條條要整改、件件有著落。整改結果應當及時報告上級黨組織,必要時可以向下級黨組織和黨員通報,並向社會公開。

對於上級黨組織交辦以及巡視等移交的違紀問題線索,應當及時處理,並在3個月內反饋辦理情況。

第四十二條:黨委(黨組)、紀委(紀檢組)應當加強對履行黨內監督責任和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對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黨內監督職責,以及糾錯、整改不力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規定處理。

第四十三條:黨組織應當保障黨員知情權和監督權,鼓勵和支持黨員在黨內監督中發揮積極作用。提倡署真實姓名反映違紀事實,黨組織應當為檢舉控告者嚴格保密,並以適當方式向其反饋辦理情況。對干擾妨礙監督、打擊報復監督者的,依紀嚴肅處理。

第四十四條:黨組織應當保障監督對象的申辯權、申訴權等相關權利。經調查,監督對象沒有不當行為的,應當予以澄清和正名。對以監督為名侮辱、誹謗、誣陷他人的,依紀嚴肅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監督對象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黨章規定提出申訴。有關黨組織應當認真復議復查,並作出結論。

第四十五條:中央軍事委員會可以根據本條例,制定相關規定。

第四十六條:本條例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四十七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1)黨內監督條例申訴擴展閱讀:

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是在2003年印發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的基礎上修訂而來的。試行條例施行以來,對於我們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加強黨內監督,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發揮了積極作用。

堅持繼承和創新的有機統一是這次修訂工作的一個鮮明特點。一方面,試行條例中經實踐檢驗行之有效,需要繼續堅持的,新《條例》都予以了繼承和發展。比如,關於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的規定,與試行條例基本一致;

監督的主要內容中有關遵守黨章黨規情況、執行幹部選拔任用工作規定情況、廉潔自律情況的要求,試行條例中也有類似要求;將6類主體整合歸納為4類,分別明確其監督職責,是對試行條例相關規定的豐富和發展;

有關具體監督措施的規定,有的來源於試行條例的成熟做法,有的結合新情況進行了深化。另一方面,新修訂的《條例》著力貫徹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反映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強化黨內監督的新經驗新做法,並結合新的實踐提出新觀點新舉措,體現了時代性、創新性。

Ⅱ 《黨內監督條例》規定,黨員、黨組織對處理決定不服時應如何處理

黨員、黨組織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處理決定的黨組織申訴。有關黨組織應當認真復議、復查,並作出結論。如仍有意見,可以向上級黨組織直至中央申訴。

Ⅲ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第六章至第八章分別就哪些問題作出了規定

第六章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
第三十七條各級黨委應當支持和保證同級人大、政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等對國家機關及公職人員依法進行監督,人民政協依章程進行民主監督,審計機關依法進行審計監督。有關國家機關發現黨的領導幹部違反黨規黨紀、需要黨組織處理的,應當及時向有關黨組織報告。審計機關發現黨的領導幹部涉嫌違紀的問題線索,應當向同級黨組織報告,必要時向上級黨組織報告,並按照規定將問題線索移送相關紀律檢查機關處理。
在紀律審查中發現黨的領導幹部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犯罪的,應當先作出黨紀處分決定,再移送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處理。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依法立案查處涉及黨的領導幹部案件,應當向同級黨委、紀委通報;該幹部所在黨組織應當根據有關規定,中止其相關黨員權利;依法受到刑事責任追究,或者雖不構成犯罪但涉嫌違紀的,應當移送紀委依紀處理。
第三十八條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各級黨組織應當支持民主黨派履行監督職能,重視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提出的意見、批評、建議,完善知情、溝通、反饋、落實等機制。
第三十九條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應當認真對待、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推動黨務公開、拓寬監督渠道,虛心接受群眾批評。新聞媒體應當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堅持正確導向,加強輿論監督,對典型案例進行剖析,發揮警示作用。
第七章整改和保障
第四十條黨組織應當如實記錄、集中管理黨內監督中發現的問題和線索,及時了解核實,作出相應處理;不屬於本級辦理范圍的應當移送有許可權的黨組織處理。
第四十一條黨組織對監督中發現的問題應當做到條條要整改、件件有著落。整改結果應當及時報告上級黨組織,必要時可以向下級黨組織和黨員通報,並向社會公開。
對於上級黨組織交辦以及巡視等移交的違紀問題線索,應當及時處理,並在3個月內反饋辦理情況。
第四十二條黨委(黨組)、紀委(紀檢組)應當加強對履行黨內監督責任和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對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黨內監督職責,以及糾錯、整改不力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規定處理。
第四十三條黨組織應當保障黨員知情權和監督權,鼓勵和支持黨員在黨內監督中發揮積極作用。提倡署真實姓名反映違紀事實,黨組織應當為檢舉控告者嚴格保密,並以適當方式向其反饋辦理情況。對干擾妨礙監督、打擊報復監督者的,依紀嚴肅處理。
第四十四條黨組織應當保障監督對象的申辯權、申訴權等相關權利。經調查,監督對象沒有不當行為的,應當予以澄清和正名。對以監督為名侮辱、誹謗、誣陷他人的,依紀嚴肅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監督對象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黨章規定提出申訴。有關黨組織應當認真復議復查,並作出結論。
第八章附則

第四十五條中央軍事委員會可以根據本條例,制定相關規定。
第四十六條本條例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四十七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Ⅳ 如何抓好黨內監督條例的貫徹落實

一、從思想教育上入手,強化權力主體的監督意識。

加強對領導幹部權力的監督,最基本的就是要使權力主體樹立牢固的監督意識,如果權力主體連根本的監督意識都沒有,那麼監督就是紙上談兵。因此要加強對領導幹部權力的監督,最基礎性的措施就是要從思想教育入手,著力強化權力主體的兩種意識,即:權力主體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和主動大膽監督他人的意識。思想認識的深度決定監督的態度。各級黨組織要採取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加強對領導幹部思想政治教育。

尤其是理想信念、黨的宗旨和群眾路線教育,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要加強法律法規和黨紀政紀條規教育,使領導幹部都能深入學習了解掌握黨紀政紀條規,自覺遵守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法規,從而更加自重、自警、自省、自勵,提高監督的自覺性。要加強領導幹部的黨性教育,使每個黨員幹部都懂得在我們黨內,無論職務大小,黨員的地位是平等的,既要監督他人,又要接受他人的監督,人人監督,人人受監督。位高權重的黨員領導幹部對事業的影響力大,更要自覺接受監督,更要監督好別人。

權力主體要通過教育,從政治上充分認識到監督的重大意義,從維護黨的事業出發,充分認識到接受監督和監督他人是黨員的權利和義務,認真履行《黨章》、《黨內監督條例》賦予的監督職能是職責所在、是一種責任和義務,不履行則是失職,從而堅持原則,在自覺接受監督的同時加強對其他權力主體的監督。

二、嚴把責任落實,增強相互監督的實效性。

同級班子成員間的相互監督,由於相互之間知根知底,無論是參與還是知情的程度,都比其他組織和監督要多要強,監督的效果也是其他監督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在加強對領導幹部權力監督工作中,要充分發揮相互監督的優勢,增強相互監督的實效性。

一要充分認識到相互監督的特點。相互監督具有內在性的特點。班子成員之間相互監督是在黨組織內部,強調用黨的思想、組織、紀律對黨員和領導幹部進行約束。具有主動性的特點。班子成員之間的相互監督是一種主動的預防措施,它不僅是一種事後監督,更著眼於事前和事中的監督,強調發揮預防作用,減少黨內不良傾向和行為的發生。由於相互之間較知根知底,監督時能目標准確,有的放矢,針對性強,具有針對性強的特點。

二要建立相互監督的工作責任制,突出相互監督的自覺性以及建立在自覺性基礎上的強制性。責任制是工作得以落實的重要保證,要認真貫徹執行《黨內監督條例》,切實建立起班子成員相互監督的有效責任機制,以制度的形式明確每個班子成員的監督責任和保障,確保班子成員只能作為,並有所作為。同時要建立相互監督的責任追究制度,對於一個班子,如果一個成員出了問題,其他成員沒有盡到相互監督的職責,應負什麼責任等用規定的形式明確下來。這樣既能增強班子成員相互監督的自覺性,又能突出它的強制性,只有強制性與自覺性二者有機統一和結合,才能實現班子成員之間的相互監督。

三要講究監督方式方法。要牢固樹立相互監督是對同志的一種關愛,而不是得罪人、和人過不去的思想。除了在有關會議上要充分發表意見外,在平時還應相互間多交流、多談心,對認識不一致而又應該堅持的監督意見,要講清利害關系,爭取採納,把監督工作做在前面;對班子成員"出格"的行為,要認真負責地提出批評,及時加以規勸,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對重大問題要及時向上級的有關部門反映報告。

四要發揮好民主生活會的作用。民主生活會是領導幹部進行自我教育、自我解決問題的行之有效措施,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實踐證明的解決黨內問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好辦法。認真抓好民主生活會的會前、會中、會後三個環節,通過民主生活會,認真對照檢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找到班子和個人存在的問題,會後"對症下葯",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三、完善監督制度,嚴格按制度進行監督,增強監督的有效性。

加強制度建設,依靠法制搞好黨風,是鄧小平同志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小平同志說:"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制度作為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具有嚴格的規范作用和鮮明的行為導向性,它是領導幹部權力運行的准則,是規范管理和執法執紀的准繩,是黨內外群眾監督領導幹部的依據。因此通過建立健全有關制度進行監督,是加強對領導幹部權力監督的重要保證。

一是制度建立要嚴明。必須掌握以下原則:要抓住關鍵人、關鍵部門和關鍵問題來加強監督制度建設;要有針對性、系統性,形成全方位的監督控制體系;要有強制性、約束力;要有量化標准,不能籠統,過於原則;要有可操作性,盡量減少彈性,便於組織和群眾的監督;要賞罰分明,制定切實可行的處罰條款。

二是要完善權力規范。突出加強"分權"、"還權"、"裁權"制度的建設,把握權力運行規律,加快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相互制約的權力運行機制。以權力制衡為方向,逐步分解過於集中的權力,做到合理賦權,使權力運行處於有效制衡狀態,防止權力過於集中產生的腐敗。通過深化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消減行政審批審核事項,還權於市場,如通過政府采購、招標、拍賣等市場手段代替行政審批行為。在行政審批中減少自由裁量權,以最大限度減少自由裁量權,制約、防止審批權力的隨意使用。

三是要堅持制度創新。一方面,要加快建立現代行政制度,依法規范公務行為。與現代公務員制度相比,我國公務員制度還存在不少缺陷,還沒有提升到法制國家基本制度的高度。因此,必須加快建立現代行政制度,依法規范公務行為,盡快實現現代公務員制度廉潔高效的功能。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現代法律制度,推進反腐敗立法工作。由於我國尚未建立國家公務員法律體系,導致目前的許多腐敗現象的發生是鑽了法律法規的空子。

因此亟需制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規范制約。當前應圍繞依法治權,及時將比較完善、系統、成熟的制度規定,提升到國家法律、黨內法規和行政法規層面,加快權力監督立法進程,構築法制體系。盡快出台《監督法》、《廉政法》,完善各種監督制度和監督程序,實現權力運行機製法制化,從制度、法律上保證領導幹部廉潔從政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四是執行制度要嚴格。對領導幹部權力的監督制度關鍵在於落實,再好的規范和制度如果不落實、不執行,也是一紙空文。

因此作為領導幹部首先要帶頭執行做好表率。其次要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要求,認真抓好監督制度落實責任的監督,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層層抓好落實,哪一級出了問題,該由誰負責要堅決追究。再次要嚴格執紀執法,對有章不循的,該批評教育的要及時提出批評,限期整改,對應給予法紀處理的應堅決處理,不能搞下不為例。

四、從實踐操作中把關,增強組織監督的合力。

組織監督關鍵是要解決上級組織監督能力的知情權,同級組織監督知情、不敢為,下級組織監督既不知情、也不能為的問題。重點要強化三種組織的監督力度,從三個方向強化對領導幹部權力的監督。

一要強化上級組織自上而下的監督力度。這是一種以權力制約權力,最易接受,最見效果的監督。主要是要採取措施縮短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在如何知情上下功夫。因此上級組織要加強對下級組織尤其是一把手的監督檢查和指導力度,在檢查監督中,切忌走馬觀花,憑匯報、憑印象"打分",這樣往往就起不到監督作用。上級可通過廉政述職、廉政匯報、廉政談話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聽取下級"一把手"關於廉政建設和思想工作情況匯報,及時了解掌握"一把手"的思想和廉政狀況。要經常深入下級組織,通過個別談話等形式,了解一把手和班子成員的黨風廉政情況,也可通過召開不同層次的座談會,了解有關情況。要加強審計監督,完全有必要每年對下級進行一次專門審計,從中掌握下級的廉政情況。必要時還可通過派員巡視、明察暗訪、民意測評等辦法,能比較客觀真實地掌握和了解一些實際的深層次的問題,以便對症下葯,及時教育挽救幹部。

二要強化同級職能部門的監督力度。我國現行政治體制下,紀檢監察機關作為同級黨委、政府的監督機構,在監督中往往力不從心,處於監督弱勢。要提高紀檢監察機關的行政規格。監督規律告訴我們,有效的監督其主體、客體地位必須平等,所以有必要賦予紀檢機關與同級黨委、政府相同的級別規格,避免出現站在別人"屋檐下"監督別人的"以小督大"的弱勢局面。要強化紀檢機關的垂直領導關系,以保證其獨立履行監督職責,不受其他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要改革下級紀檢機關人員的任免方式,下級紀檢機關工作人員應由上級紀檢機關在徵求下級紀檢機關所在黨委、政府意見的基礎上任免。同時要充分發揮組織、審計、檢察、監察等專門監督機關的職能作用,進一步加強管理和協調配合,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對"一把手"的監督管理工作,形成對"一把手"監督的合力。

三要強化下級組織自下而上的監督力度。下級組織雖受上級組織的領導,但對上級組織仍有充分的監督權。上級要在讓下級擁有充分知情權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完善檢舉、揭發、申訴、控告、上訪等制度,暢通反映問題的渠道,切實保障每一級組織和黨員幹部對黨政領導幹部特別是對"一 把手"行使權力監督和制約的民主權利。對於下級組織在執行上級的決策、命令、決定等過程中,對發現的問題應本著從促進黨的事業的發展的高度,客觀、公正、及時、毫無保留地向上級反映報告,避免一些錯誤決策造成更大損失,達到監督上級、糾正上級錯誤的效果。

五、暢通監督渠道,不斷增強監督的民主性。

一是要提高人民群眾的權力監督意識。要糾正那些一提群眾監督、群眾參與監督就是搞群眾運動,一提輿論監督就是違反"主旋律"的片面思想認識。要教育群眾增強主人翁意識,增強民主參與意識,正確行使民主權利。

二是要發揮人大代表的監督作用。各級人大常委會可考慮設立一個專門的廉政監督委員會,加強對其任命和選舉的官員進行監督,特別是對那些掌握人、財、物的權力機關的監督,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組織人大代表開展執法檢查、述職評議、直接調查聽證等形式檢查政府部門是否依法行政,權力是否按程序運行,是否集體決策、合理分權、公開用權。要引導人民代表正確行使對國家重大決策的參與權,對各級國家領導幹部選舉權、罷免權、彈劾權,以及通過合法途徑發表嚴肅負責的政治見解等。

三是要暢通信訪、申訴等群眾監督渠道。一方面要實現群眾監督法治化、規范化,可考慮通過立法程序出台《公民監督細則》,明確公民監督的性質、任務、職權、義務及程序等。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群眾舉報網路和群眾舉報的保護機制,對打擊報復舉報人、上訪人的行為,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是要積極探索建立基於人民群眾的監督機制。用法律的形式保障人民監督權利的實施,也就是任何權力的行使,都要經過人民群眾的把關檢驗,以民主的形式決定哪些能幹、哪些不能幹,將監督的權利真正地、放手地還給社會還給人民,從而把幹部命運的決定權名副其實地交到廣大群眾的手中。

五是要強化新聞監督的職能。要制定《新聞法》,在確立新聞自由的原則下,對新聞工作者的地位、職責及其新聞報道加以規范,強調新聞報道的客觀性、真實性,使之真正成為宣傳國家法律的喉舌,使領導幹部的權力行使處於新聞媒體的監督之下。同時要改革新聞體制,像司法獨立一樣,實行新聞獨立,並形成新聞競爭。新聞記者只對法律負責,對人民負責,對真實性負責,曝光濫施職權、權錢交易醜行於光天化日之下。

Ⅳ 黨員受到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如何申請復議

黨員受到處分,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處理決定的黨組織申訴。如仍有意見,可以向上級黨組織直至中央申訴。

被審查人的違紀行為全部發生在2016年1月1日之前、對相關違紀行為的認定是依據2003年《黨紀處分條例》,則給予其黨內嚴重警告處分應適用2003年《黨紀處分條例》第12條的規定,即影響期為一年。

發生在2016年1月1日之後、則給予其黨內嚴重警告處分應適用2016年《黨紀處分條例》第9條的規定,即影響期為一年半。

《紀律處分條例》第四十二條 黨紀處分決定作出後,應當在一個月內向受處分黨員所在黨的基層組織中的全體黨員及其本人宣布,並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和組織關系將處分決定材料歸入受處分者檔案;

《黨內監督條例》第四十四條黨員、黨組織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處理決定的黨組織申訴。有關黨組織應當認真復議、復查,並作出結論。如仍有意見,可以向上級黨組織直至中央申訴。

申訴期間,不影響處理決定的執行。

(5)黨內監督條例申訴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

第二十六條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是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加強對所轄范圍內黨組織和領導幹部遵守黨章黨規黨紀、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情況的監督檢查,承擔下列具體任務:

(一)加強對同級黨委特別是常委會委員、黨的工作部門和直接領導的黨組織、黨的領導幹部履行職責、行使權力情況的監督;

(二)落實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執紀審查工作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線索處置和執紀審查情況在向同級黨委報告的同時向上級紀委報告,各級紀委書記、副書記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級紀委會同組織部門為主;

(三)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紀委發現同級黨委主要領導幹部的問題,可以直接向上級紀委報告;下級紀委至少每半年向上級紀委報告1次工作,每年向上級紀委進行述職。

第二十七條紀律檢查機關必須把維護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放在首位,堅決糾正和查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口是心非、陽奉陰違,搞團團伙伙、拉幫結派,欺騙組織、對抗組織等行為。

第二十八條紀委派駐紀檢組對派出機關負責,加強對被監督單位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其他領導幹部的監督,發現問題應當及時向派出機關和被監督單位黨組織報告,認真負責調查處置,對需要問責的提出建議。

派出機關應當加強對派駐紀檢組工作的領導,定期約談被監督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派駐紀檢組組長,督促其落實管黨治黨責任。

派駐紀檢組應當帶著實際情況和具體問題,定期向派出機關匯報工作,至少每半年會同被監督單位黨組織專題研究1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對能發現的問題沒有發現是失職,發現問題不報告、不處置是瀆職,都必須嚴肅問責。

第二十九條認真處理信訪舉報,做好問題線索分類處置,早發現早報告,對社會反映突出、群眾評價較差的領導幹部情況及時報告,對重要檢舉事項應當集體研究。

定期分析研判信訪舉報情況,對信訪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處置意見,督促信訪舉報比較集中的地方和部門查找分析原因並認真整改。

Ⅵ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是根據什麼制定的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是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制定的。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版例》權中規定:

第一條 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強化黨內監督,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制定本條例。

第三條 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各級黨組織應當把信任激勵同嚴格監督結合起來,促使黨的領導幹部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

(6)黨內監督條例申訴擴展閱讀

黨內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遵守黨章黨規,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模範遵守憲法法律情況;

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確保全黨令行禁止情況;

三、堅持民主集中制,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貫徹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原則情況;

四、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嚴明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情況。

Ⅶ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中規定,黨內的專門監督機構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明確規定: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是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專家指出,這是第一次以黨內法規的形式明確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是一個重大突破。

按照條例規定,中央紀委在中央委員會領導下,地 方和基層紀委在同級黨委和上級紀委領導下,在黨內監督方面應當履行的職責是:協助同級黨委組織協調黨內監督工作,組織開展對黨內監督工作的督促檢查;對黨員領導幹部履行職責和行使權力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處理黨組織和黨員違反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的比較重要或復雜的案件;向同級黨委和上一級紀委報告黨內監督工作情況,提出建議,依照許可權組織起草、制定有關規定和制度,作出關於維護黨紀的決定;受理對黨組織和黨員違犯黨紀行為的檢舉和黨員的控告、申訴,保障黨員的權利。條例還規定了地方和部門紀委、黨組紀檢組可以直接向上級紀委報告本地區、本系統、本單位發生的重大問題。

紀委委員在黨內監督方面的責任是:對所在委員會及其派駐機構、派出的巡視機構的工作進行監督;對所在委員會常委、委員和派駐機構、派出的巡視機構的負責人進行監督;黨的地方各級紀委委員和基層紀委委員,對前列監督范圍內的紀檢機關(機構)和黨員領導幹部的問題和意見,署真實姓名以書面形式或其他形式向紀委常委會、同級黨委提出或反映,對所在委員會委員、常委的意見還可以向上一級黨委和紀委反映;中央紀委委員對中央紀委常委的意見,署真實姓名以書面形式或其他形式向中央紀委常委會或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反映。

條例強調,對委員署真實姓名反映的問題、意見和建議,有關部門、機構或人員應當及時轉達,不得扣壓;有關黨組織應當及時研究、處理並以適當方式答復。

Ⅷ 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內監督條例的監督制度有哪些

這是一部十復分重要的黨內製法規,它的頒布實施,對於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發展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的先進性,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將起到重要作用。2004年2月17日中共中央的通知要求,黨的各級組織一定要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高度,充分認識貫徹實施《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的重要性,認真學習、廣泛宣傳、嚴格執行。廣大黨員幹部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自覺履行黨內監督的職責,正確行使黨內監督的各項權利。
請採納

Ⅸ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哪些監督職責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的監督職責:

黨的各級委員會在黨內監督方面履行下列職責:

1、領導黨內監督工作,明確同級紀委和黨委工作部門、直屬機構、派出機關以及相當於這一級別的黨組(黨委)在黨內監督方面的任務和要求;

2、制定貫徹上級黨組織和同級黨的代表大會關於加強黨內監督工作決議、決定的措施,研究解決黨內監督工作中的重要問題;

3、對黨委常委、委員,同級紀委和黨委工作部門、直屬機構、派出機關以及相當於這一級別的黨組(黨委)的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進行監督;

4、對下一級黨組織及其領導班子,特別是主要負責人進行監督;

5、黨的地方各級委員會和基層委員會監督上級黨委、紀委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黨的各級委員會委員在黨內監督方面的責任:

1、對所在委員會、同級紀委和黨委工作部門、直屬機構、派出機關以及相當於這一級別的黨組(黨委)的工作進行監督;

2、對所在委員會、同級紀委的常委、委員和黨委工作部門、直屬機構、派出機關以及相當於這一級別的黨組(黨委)的負責人進行監督;

3、黨的地方各級委員會委員和基層委員會委員,對本條第(1)、(2)項所列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的問題和意見,署真實姓名以書面形式或其他形式向黨委常委會、同級紀委常委會提出或向上一級黨委、紀委反映;

4、中央委員對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的意見,署真實姓名以書面形式或其他形式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或中央紀委常委會反映。

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是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中央紀委在中央委員會領導下,黨的地方各級紀委和基層紀委在同級黨委和上級紀委領導下,在黨內監督方面履行下列職責:

1、協助同級黨的委員會組織協調黨內監督工作,組織開展對黨內監督工作的督促檢查;

2、對黨員領導幹部履行職責和行使權力情況進行監督;

3、檢查和處理黨的組織和黨員違反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的比較重要或復雜的案件;

4、向同級黨委和上一級紀委報告黨內監督工作情況,提出建議,依照許可權組織起草、制定有關規定和制度,作出關於維護黨紀的決定;

5、受理對黨組織和黨員違犯黨紀行為的檢舉和黨員的控告、申訴,保障黨員的權利。

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在黨內監督方面的責任:

1、對所在委員會及其派駐機構、派出的巡視機構的工作進行監督;

2、對所在委員會常委、委員和派駐機構、派出的巡視機構的負責人進行監督;

3、黨的地方各級紀委委員和基層紀委委員,對本條第(1)、(2)項所列紀檢機關(機構)和黨員領導幹部的問題和意見,署真實姓名以書面形式或其他形式向紀委常委會、同級黨委提出或反映,對所在委員會委員、常委的意見還可以向上一級黨委和紀委反映;

4、中央紀委委員對中央紀委常委的意見,署真實姓名以書面形式或其他形式向中央紀委常委會或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反映。

黨員在黨內監督方面的責任和權利:

1、及時向黨組織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維護群眾的正當利益;

2、對黨的決議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見,在堅決執行的前提下,可以在黨的會議上或向黨的組織提出保留,並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見向黨的上級組織直至中央反映,但不得公開發表同中央決定相反的意見;

3、在黨的會議上有根據地批評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勇於揭露和糾正工作中的缺點、錯誤;

4、檢舉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違紀違法的事實,同消極腐敗現象作斗爭;

5、參加黨組織開展的評議黨員領導幹部活動,發表意見。

(9)黨內監督條例申訴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重要性:

各級黨組織應當認真貫徹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工作制度,有效防範各種違紀行為的發生。對黨組織和黨員反映的問題,應當認真處理。

鼓勵、支持、保護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黨員、黨的代表大會代表在黨內監督中發揮積極作用。對署真實姓名反映問題或檢舉、控告違紀違法行為的,黨組織和有關人員應當為其保密;對泄露的要追究責任。

對檢舉、控告黨員或黨組織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經查證屬實的,給予表揚或獎勵。對打擊報復監督者的,對以監督為名侮辱、誹謗、誣陷他人的,以及在監督中有其他違紀違法行為的,依紀依法嚴肅處理。

黨組織發現違反本條例的行為或接到檢舉、控告,認為需要查明事實、糾正錯誤、追究責任的,按照職責和許可權,及時調查處理。

各級黨委、紀委應當按照本條例規定切實履行監督職責,發揮監督作用。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應當正確履行職責,自覺接受監督。

熱點內容
最新勞動法對於孕婦福利規定 發布:2025-05-03 01:27:58 瀏覽:633
刑法學第五版 發布:2025-05-03 01:22:50 瀏覽:631
關於公司對員工罰款多少的法律 發布:2025-05-03 01:22:15 瀏覽:423
蘇寧集團法律顧問 發布:2025-05-03 01:22:11 瀏覽:639
萊恩律師 發布:2025-05-03 01:18:41 瀏覽:379
深圳勞動法辭職規定辭職有賠償嗎 發布:2025-05-03 01:17:44 瀏覽:672
行政法原理有什麼 發布:2025-05-03 01:07:46 瀏覽:545
省考民法典 發布:2025-05-03 01:00:02 瀏覽:432
四川刑事律師 發布:2025-05-03 00:59:25 瀏覽:69
街道幹部法律知識考題 發布:2025-05-03 00:37:35 瀏覽: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