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殘疾人涉及哪些法律法規和規章

殘疾人涉及哪些法律法規和規章

發布時間: 2022-04-11 08:11:54

A. 2020年的關於殘疾人的法律法規,從第1條到最後一條是什麼

2020年關於殘疾人的法律法規有《傷殘撫恤管理辦法》。
該辦法是2019年由民政部修訂,2020年2月1日實施,共六章三十四條。
你可以網路直接搜索全文。

B. 已經通過並實施的與殘疾人權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1990年,國家頒布實施《殘疾人保障法》,國務院1994年頒布實施《殘疾人教育條例》,2007年頒布實施《殘疾人就業條例》。據不完全統計,涉及殘疾人權益保障的法律法規有50多部,現已形成以殘疾人保障法為核心,以行政法規、地方法規為支撐的保障殘疾人權益的法律體系,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對殘疾人的康復、教育、勞動就業、文化生活、社會保障、無障礙環境和法律責任做了明確規定。《殘疾人教育條例》對殘疾人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普通高級中等以上教育及成人教育、教師、物質條件保障和獎勵與處罰做了明確規定。《殘疾人就業條例》對用人單位的責任、保障措施、就業服務和法律責任做了明確規定。《刑法》第18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 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高等教育法》第9條規定:「高等學校必須招收符合國家規定的錄取標準的殘疾學生入學,不得因其殘疾而拒絕招收。」《收養法》第8條規定:「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收養孤兒或者殘疾兒童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和年滿35周歲以及收養一名的限制。」

C. 我國憲法和法律中有哪些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規定

1、《憲法》(1982年12月4日通過,1988年4月12日、1993年3月29日、1999年3月15日修正)第4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
國家和社會保障殘廢軍人的生活,撫恤烈士家屬,優待軍人家屬。
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1979年7月1日通過,1982年12月10日第一次修正,1986年12月2日第二次修正,1995年2月28日第三次修正) 第26條規定: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選舉權利的,經選舉委員會確認,不列入選民名單。
第36條規定:選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殘疾不能寫選票的,可以委託他信任的人代寫。
3、《民法通則》(1986年4月12日通過)第13條規定:不能自己辨認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14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第17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 配偶;
(二) 父母;
(三) 成年子女;
(四) 其他近親屬;
(五)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19條規定: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根據他健康恢復的狀況,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104條規定:殘疾人的合法權利受法律保護。
第119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疾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4、《民事訴訟法》(1991年4月9日通過)第57條規定: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170條規定:申請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由其近親屬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向該公民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申請書應當寫明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事實和根據。
第171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必要時應當對被請求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進行鑒定。申請人已提供鑒定結論的,應當對鑒定結論進行審查。
第172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案件,應當由該公民的近親屬為代理人,但申請人除外。近親屬互相推諉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為代理人。該公民健康情況許可的,還應當詢問本人的意見。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申請有事實根據的,判決該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認定申請沒有事實根據的,應當判決予以駁回。
第173條規定:人民法院根據被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他的監護人的申請,證實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原因已經消除的,應當作出新判決,撤銷原判決。
第23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 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六) 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5、《刑法》(1979年7月1日通過,1997年3月14日修訂)第18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234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261條規定: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289條規定:聚眾、打砸搶,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445條規定:戰時在救護治療職位上,有條件救治而拒不救治危重傷病軍人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傷病軍人重殘、死亡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6、《刑事訴訟法》(1979年7月1日通過,1996年3月17日修正)第34條規定: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48條規定: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7、《治安管理處罰條例》(1986年9月5日通過,1994年5月12日修正)第8條規定:違反治安管理造成的損失或者傷害,由違反治安管理的人賠償損失或者負擔醫療費用;如果違反治安管理的人是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本人無力賠償或者負擔的,由其監護人依法負責賠償或者負擔。
第10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違反治安管理的,應予處罰。
第11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由於生理缺陷的原因而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
8、《律師法》(1996年5月15日通過)第41條規定:公民在贍養、工傷、刑事訴訟、請求國家賠償和請求依法發給撫恤金等方面需要獲得律師幫助,但是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獲得法律援助。
9、《勞動法》(1994年7月5日通過)第14條規定: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就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29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據本法第二十六條、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 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第70條規定: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第73條規定: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 退休;
(二) 患病、負傷;
(三) 因工緻殘或者患職業病;
10、《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通過)第10條規定:國家扶持和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
第38條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根據殘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實施教育,並為其提供幫助和便利。
11、《義務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過)第9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為盲、聾啞和弱智的兒童、少年舉辦特殊教育學校(班)。
12、《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通過)第9條規定:高等學校必須招收符合國家規定的錄取標準的殘疾學生入學,不得因其殘疾而拒絕招收。
13、《職業教育法》 (1996年5月15日通過)第7條規定:國家採取措施,幫助婦女接受職業教育,組織失業人員接受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扶持殘疾人職業教育的發展。
第15條規定:殘疾人職業教育除由殘疾人教育機構實施外,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納殘疾學生。
第32條規定: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可以對接受中等、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學生適當收取學費,對經濟困難的學生和殘疾學生應當酌情減免。收費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14、《體育法》(1995年8月29日通過)第16條規定:全社會應當關心、支持老年人、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為老年人、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提供方便。
第18條規定:學校應當創造條件為病殘學生組織適合其特點的體育活動。
第46條規定:公共體育設施應當向社會開放,方便群眾開展體育活動,對學生、老年人、殘疾人實行優惠辦法,提高體育設施的利用率。
15、《婚姻法》(1980年9月10日通過,2001年4月28日修正)第7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
一、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第18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 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 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 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 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 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21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第29條規定: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養的義務。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16、《婦女權益保障法》(1992年4月3日通過)第27條規定:國家發展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為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婦女獲得物質資助創造條件。
17、《未成年人保護法》(1991年9月4日通過)第8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 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
18、《收養法》(1991年12月29日通過)第8條規定: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
收養孤兒或者殘疾兒童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和年滿三十五周歲以及收養一名的限制。
第12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該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不得將其送養,但父母對該未成年人有嚴重危害可能的除外。
第29條規定:收養關系解除後,經養父母撫養的成年養子女,對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養父母,應當付給生活費。因養子女成年後虐待、遺棄養父母而解除收養關系的,養父母可以要求養子女補償收養期間支出的生活費和教育費。
19、《繼承法》(1985年4月10日通過)第6條規定:無行為能力人的繼承權、受遺贈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
限制行為能力人的繼承權、受遺贈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或者徵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後行使。
第13條規定: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
第14條規定: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
第18條規定:下列人員不能作為遺囑見證人:
(一) 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
(二) 繼承人、受遺贈人;
(三) 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的人。
第19條規定: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
第22條規定: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
20、《母嬰保健法》(1994年10月27日通過)第9條規定:經婚前醫學檢查,對患指定傳染病在傳染期內或者有關精神病在發病期內的,醫師應當提出醫學意見;准備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暫緩結婚。
第10條規定:經婚前醫學檢查,對診斷患醫學上認為不宜生育的嚴重遺傳性疾病的,醫師應當向男女雙方說明情況,提出醫學意見;經男女雙方同意,採取長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結扎手術後不生育的,可以結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禁止結婚的除外。
第14條規定:醫療保健機構應當為育齡婦女和孕產婦提供孕產期保健服務。
孕產期保健服務包括下列內容:
(一) 母嬰保健指導:對孕育健康後代以及嚴重遺傳性疾病和碘缺乏病等地方病的發病原因、治療和預防提供醫學意見;
(二) 孕婦、產婦保健:為孕婦、產婦提供衛生、營養、心理等方面的咨詢和指導以及產前定期檢查等醫療保健服務;
(三) 胎兒保健:為胎兒生長發育進行監護,提供咨詢和醫學指導;
(四) 新生兒保健:為新生兒生長發育、哺乳和護理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第15條規定:對患嚴重疾病或者接觸致畸物質,妊娠可能危及孕婦生命安全或者可能嚴重影響孕婦健康和胎兒正常發育的,醫療保健機構應當予以醫學指導。
第16條規定:醫師發現或者懷疑患嚴重遺傳性疾病的育齡夫妻,應當提出醫學意見。育齡夫妻應當根據醫師的醫學意見採取相應的措施。
第17條規定:經產前檢查,醫師發現或者懷疑胎兒異常的,應當對孕婦進行產前診斷。
第18條規定:經產前診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醫師應當向夫妻雙方說明情況,並提出終止妊娠的醫學意見:
(一) 胎兒患嚴重遺傳性疾病的;
(二) 胎兒有嚴重缺陷的;
(三) 因患嚴重疾病,繼續妊娠可能危及孕婦生命安全或者嚴重危害孕婦健康的。
第19條規定:依照本法規定施行終止妊娠或者結扎手術,應當經本人同意,並簽署意見。本人無行為能力的,應當經其監護人同意,並簽署意見。
第20條規定:"生育過嚴重缺陷患兒的婦女再次妊娠前,夫妻雙方應當到縣級以上醫療保健機構接受醫學檢查。
第21條規定:醫師和助產人員應當嚴格遵守有關操作規程,提高助產技術和服務質量,預防和減少產傷。
第22條規定:不能住院分娩的孕婦應當由經過培訓合格的接生人員實行消毒接生。
第23條規定:醫療保健機構和從事家庭接生的人員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出具統一制發的新生兒出生醫學證明;有產婦和嬰兒死亡以及新生兒出生缺陷情況的,應當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第24條規定:醫療保健機構為產婦提供科學育兒、合理營養和母乳喂養的指導。
醫療保健機構對嬰兒進行體格檢查和預防接種,逐步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嬰兒多發病和常見病防治等醫療保健服務。
第28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加強母嬰保健工作,提高醫療保健服務水平,積極防治由環境因素所致嚴重危害母親和嬰兒健康的地方性高發性疾病,促進母嬰保健事業的發展。
第32條規定:醫療保健機構依照本法規定開展婚前醫學檢查、遺傳病診斷、產前診斷以及施行結扎手術和終止妊娠手術的,必須符合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條件和技術標准,並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許可。
第36條規定:未取得國家頒發的有關合格證書,施行終止妊娠手術或者採取其他方法終止妊娠,致人死亡、殘疾、喪失或者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百三十五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21、《消防法》(1998年4月29日通過)第38條規定:對因參加撲救火災受傷、致殘或者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醫療、撫恤。
22、《產品質量法》(1993年2月22日通過)第32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傷害的,侵害人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疾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撫恤費、死者生前撫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D. 新的殘疾人保障法是什麼

2022年新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聾人安全保障法》安全第一。中國聾的公司老闆/官員

E. 有關殘疾人的相關法律有哪幾部

主要大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還有《殘疾人就業條例》這兩部是國家出台的。
還有一些地方省市出台的一些法規和優惠政策,各省市區都有所區別,請到各自的省殘聯網站查詢。

F. 國家有關殘疾人的相關法律法規

有關殘疾人的相關法律法規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2章第45條:「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

2、《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21至第29條:「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組織合扶持盲文、手語的研究合應用,特殊教育教材的編寫合出版,特殊教育教學用具及其他輔助用品的研製、生產合供應。」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9、38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4、《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7、15條、32條:「……國家採取措施……扶持殘疾人職業教的發展。」「殘疾人職業教育除由殘疾人教育機構實施外,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及其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納殘疾學生。」

「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可以對接受中等、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學生適當收取學費,對經濟困難的學生和殘疾學生應當酌情免」。

5、《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專門涉及特殊教育有5處,具體內容見本書教育部分第九條。

(6)殘疾人涉及哪些法律法規和規章擴展閱讀:

國家對殘疾人的優惠政策

一、稅收優惠

(1)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免徵營業稅。

(2)殘疾人員的所得,由納稅人提出申請,報市地方稅務局審核批准,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3)對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工廠和街道辦的非中途轉辦的社會福利生產單位,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35%(含35%)以上,暫免徵收所得稅。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的比例超過10%未達到35%的,減半徵收所得稅。

(4)對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工廠用地,凡安置殘疾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35%(含35%)以上的,暫免徵收土地使用稅。

二、減免規費

(1)凡殘疾人本人從事手工業、商業、服務業、修理業等,規模較小的,登記費、個協會費、管理費減半收取。規模較大(僱用幫手)的,管理費按核定標准90%收取,個協會費適當收取。

(2)經核實,確屬家庭特別困難的殘疾人從事經營活動的,各所報請局裡同意後,可免收登記費、會費和管理費。

(3)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中的殘疾人就業人員達30%以上的,按福利企業對待,管理費按核定標準的70%收取。

(4)殘疾人領辦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的,登記費減半收取。

(5)凡殘疾人本人從事圖書、電子游戲、歌舞廳(卡拉ok)、檯球、錄相、影碟出租等經營,規模較小的,管理費免收。規模較大(僱用幫手)的,殘疾就業人員達30%以上(含30%)的,管理費按核定標准50%收取。

G. 殘疾人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是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回法權益,發展殘答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根據憲法而制定的法規。於2008年4月24日修訂通過,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H.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中 有哪幾條法律法規給殘疾人少年兒童以特殊的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第三章:教育

第十八條:國家保障殘疾人受教育的權利。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教育作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統一規劃,加強領導。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

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學生免收學費,並根據實際情況減免雜費。國家設立助學金,幫助貧困殘疾學生就學。

第十九條 殘疾人教育,根據殘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按照下列要求實施:

(一)在進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的同時,加強身心補償和職業技術教育;

(二)依據殘疾類別和接受能力,採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

(三)特殊教育的課程設置、教材、教學方法、入學和在校年齡,可以有適度彈性。

第二十六條:殘疾幼兒教育機構、普通幼兒教育機構附設的殘疾兒童班、

特殊教育機構的學前班、殘疾兒童福利機構、殘疾兒童家庭,對殘疾兒童實施學前教育。

初級中等以下特殊教育機構和普通教育機構附設的特殊教育班,對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

高級中等以上特殊教育機構、普通教育機構附設的特殊教育班和殘疾人職業教育機構,

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實施高級中等以上文化教育、職業教育。

(8)殘疾人涉及哪些法律法規和規章擴展閱讀

第一條

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

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的人。

殘疾標准由國務院規定。

第三條

殘疾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

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禁止基於殘疾的歧視。禁止侮辱、侵害殘疾人。禁止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貶低損害殘疾人人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I. 殘疾人保護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是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根據憲法而制定的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第一條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
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的人。
殘疾標准由國務院規定。
第三條殘疾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
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禁止基於殘疾的歧視。禁止侮辱、侵害殘疾人。禁止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貶低損害殘疾人人格。
第四條國家採取輔助方法和扶持措施,對殘疾人給予特別扶助,減輕或者消除殘疾影響和外界障礙,保障殘疾人權利的實現。

熱點內容
依法治國的實現途徑 發布:2025-05-01 11:45:06 瀏覽:881
聾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01 11:31:58 瀏覽:435
裘中連司法 發布:2025-05-01 11:30:20 瀏覽:517
司法考試目的 發布:2025-05-01 11:15:35 瀏覽:589
全面依法治國的內涵和具體措施 發布:2025-05-01 11:15:34 瀏覽:628
補充的連帶責任法律依據 發布:2025-05-01 11:01:22 瀏覽:946
完善司法機制 發布:2025-05-01 10:55:25 瀏覽:604
新都區律師 發布:2025-05-01 10:54:36 瀏覽:988
湖北南漳法院 發布:2025-05-01 10:49:00 瀏覽:298
陝西法律碩士學校 發布:2025-05-01 10:40:44 瀏覽: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