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海事處規章制度

海事處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2-05-13 08:36:26

⑴ 論述2006年海事勞動公約關於海員社會保障和勞動保護方面的規定

咱也不扯犢子了,直接來點實在的。
《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對我國海運業和海員的影響
上海遠洋運輸公司 毛建良
0 前言
2006年2月23日在日內瓦舉行的第94屆大會暨第十屆海事大會上通過了一項旨在全面保障海員工作和生活條件的綜合性<<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MARITIME LABOURCONVENTION,2006)。公約對海員的工作條件、健康、安全、最低工作年齡、招聘錄用、工作時間、船上居住條件等制定了國際統一標准,並規定:至少有30個國際勞工組織會員國,且其所屬商船合計總噸位佔世界商船總噸位33%以上,交存批
准文件之日起12個月後該公約將開始生效。
由於公約引入了「無差別」概念,主張不論是在懸掛公約批准國國旗,還是非公約批准國國旗船上工作的海員,均應一視同仁的對待,享受同等的權利。因此新公約對提高我國海員素質、改善我國海員培養及工作環境而言是個很好的機遇。然而我們也應看到,我國海員保護的具體做法與國際勞工公約的要求不相匹配,缺少專門針對海員勞動和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且基本上不存在對船上工作生活條件等方面進行檢查和監督的正式機制。因此新公約的出台也將對我國如何順應航運業的發展,完善其相關法律法規,保障和維護海員的合法權益,全方位推動我國海員走向國際市場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本文將從該公約一些實質性變更條款著手分析公約對我國海運業和海員的影響及我國如何為批准和履行該公約做好准備。
1 公約對促進海運業發展和海員權益維護的影響
1.1 規范了海員招募和安置機構的經營管理活動
(1)實施更加嚴格的經營審核權。根據公約標准A1.4一招募和安置2、6條款,要求成員國主管當局對在其領土內運營的海員招募和安置機構進行嚴格監管,規定這些機構必須獲得主管當局批準的經營許可
或證書或類似授權,並接受定期審核,只有在明確符合了國家法律和條例的有關要求後,主管當局才能為其核發或換新該經營許可或證書或類似授權。同時,為規范市場經營秩序,公約要求成員國主管當局對私營海員招募和安置機構的過度擴散不應持鼓勵態度。
(2)對亂收費的制止和控制。為保障海員正當權益,公約標准A1.4一招募和安置5條款、導則B1.4一招募和安置2(d)(f)規定,禁止海員招募和安置機構利用各種方式來阻擾海員獲得其所稱職的工作,並規定海員招募或安置機構在為海員提供就業時不能把相關費用直接或間接、全部或部分地轉嫁給海員
(3)要求健全海員信息庫。公約要求海員招募和安置機構編制一份完整的所有海員的信息登記冊,並確保及時更新,以備主管當局檢查。
(4)要求切實履行告知義務。公約規定海員招募和安置機構應履行告知義務,確保海員在受聘前或受聘過程中了解其在就業協議上的權利和職責,並有權在簽字前後對就業協議條款進行核閱。
(5)完善海員投訴事件的處理機制和補償機制。公約規定主管當局應確保建立適當的機制和程序,在必要時對有關海員招募和安置機構的投訴開展調查,並視情況邀請船東和海員代表共同參與調查。同時還應建立一個保護和補償機制,通過保險或其他等效措施,在海員因招募和安置機構或船東未按就業協議履行義務而造成損失時對其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
1.2 進一步完善了海員的就業條件
公約標准A2.1一海員就業協議4條款對海員就業協議所包含的細節內容,如海員休假、遣返、職業發展、技能培訓及就業機會等做了具體明確的規定,為海員的體面就業條件提供了保障。
1.3 進一步保障了海員的工資收入和社會福利待遇
(1)對海員最低工資的規定。公約規定,各成員國應在不損害自由集體談判原則的前提下,與船東和海員的代表組織協商後,建立確定海員最低工資的程序並結合海員生活費用和需求的變化進行調整。為確保最低工資標準的有效性,公約要求應將船東和海員的代表組織納入此類程序的制定和運作過程中。
(2)對海員社會福利待遇的規定。公約對海員健康保護、醫療、福利尤其是社會保障等方面做了更加具體明確的規定,確保各成員國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為海員的人身、醫療及養老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保障。
1.4 進一步完善了海員的申訴機制
公約標准A5.1.5一船上投訴程序規定海員可通過船上規定程序對違反本公約要求(包括違反海員權利)的事項提出投訴,並在船長認為必要時,向適當的外部當局進行投訴。海員申訴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將有助於理性解決船公司和海員之間出現的勞務糾紛。
2 我國在維護海員權益的措施和機制方面的差距
2.1 外派海員勞務合作存在多頭管理與職能交叉
按照公約要求,各成員國的「主管當局」是指有權就公約規定的事項頒布和實施具有法律效力的條例、命令或其他指令的部長、政府部門或其他當局。而在我國.交通部海事局、商務部以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之間存在對外派海員勞務管理上的職能交叉,使我國的「主管當局」—— 交通部海事局,很難在實際工作中根據公約要求形成有效的勞工監察機制,或對涉及的其他政府主管部門進行過多干涉或提出相應要求。
2.2 缺乏針對國際海員勞務輸出的完整法規
由於目前國內缺乏海員勞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在約束和監管海員勞務輸出機構,保障外派海員正當權益時.我國政府主管部門就會面臨因缺乏相關法律依據而難以實施必要的行政和經濟處罰的尷尬局面。
2.3 外派海員就業條件未能獲得最低保障
公約規定:海員招募和安置機構應核實海員所被安置的船舶上的勞動條件是否符合船東與海員代表組織所簽訂的適用集體談判協議,並作為一項政策,只向那些為海員提供的就業條款和條件符合適用的法律或條例或集體協議的船東提供海員。由於種種原因,我國海員工會尚未與其它國際性海員工會組織簽訂任何集體談判協議,尤其是ITF標准協議,這使得我國海員在輸送到外國船隊時不能享受到公約要求的最低收人權益保障.同時也影響到我國外派海員租金水平在國際
海員勞務市場上的整體提高。
2.4 未能對海員勞務外派經營權進行有效監管
. 我國外派海員勞務市場缺失政府調控功能,相關政府主管部門未能對勞務公司經營權實行有效的監管、審核和復核.造成目前很多既無自有船舶又無自有海員的勞務代理機構通過「掛靠」方式成為某些有資質公司的下級代理,違規使用經營權,使外派海員勞務市場處於無序、不公平競爭狀態。同時,一些外國船東通過在我國境內設立船舶管理公司,也在變相地從事直接招募和僱傭中國海員工作,擾亂了我國外派海員勞務市場的正常經營秩序。
2.5 海員的權益未能得到有效的充分的保障
公約對海員的健康保護、醫療、福利措施及其他形式的社會保障做出了詳細的規定,然而目前國內海員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健全.僅參照了陸上用工模式設立了相應的保險,未能結合其流動性強、離岸時間較長等特點制訂合理的規費標准。同時.由於存在不同形式的勞務公司,海員的規費也存在繳納、部分繳納、完全不繳納等多種情況,不僅給海員今後的醫療、養老問題帶來隱患.同時也會造成不同勞務公司經營成本的巨大差距,促使勞務市場的不公平乃至低價競爭。
3 為維護海員根本權益,有關方面需大力提供支持
3.1 對政府主管部門的建議
·應把發展海員國際勞務輸出作為國家和地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來考慮,盡快推動海員勞動立法,加快在海員勞動和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
·應加大對海員招募和安置機構.即海員勞務外派公司的監管力度.嚴格執行外派海員經營權的審查和年審制度,規范和完善市場競爭機制,對存在惡性競爭.違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勞務公司和境外船公司
在國內設立的分公司應予以嚴厲打擊。
·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應聯合其他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加快制訂有利於海員規費繳納的標准體系,加大對用人單位繳納海員規費的審查力度。
·應聯合行業組織、工會組織建立標准化的僱傭合同.對海員的僱傭合同期、社會保障、最低薪酬等提出強制性、指導性的標准和意見,切實保護海員的合法權益.並逐步達到國際海事勞工公約的有關要求。
· 應建立外派海員派出前的適應性強制培訓制度。這種培訓不僅要通過立法形式成為強制要求,而且要成為航運公司、海員管理公司的自覺行為,以加強外派海員的技能培訓和出國前的適應性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工作態度、敬業精神、職業道德、英語能力、國際慣例、外國風俗、合同內容、權利義務等,使外派海員樹立起受雇於人、服從船東管理的意識,以提高外派海員的整體素質,適應國際海員市場的需要。
3.2 對勞務外派企業的建議
海員勞務外派公司應嚴格自律, 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維護有序的良性競爭環境;根據海員勞務輸出的實際情況及時向政府主管部門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對船東提供的在船工作和生活條件進行嚴格監督,保障海員獲得良好的就業條件。
3.3 對工會組織的建議
·盡快納人ITF標准框架協議,以打消歐洲航運大國僱傭我國海員的顧慮。在沿海發達地區先進行試點.由現行的地方海員工會組織或航運公司的海員工會先行加人ITF.並成為ITF在我國的地方分支機構,
代理ITF的一些業務.作為其他海員工會和個人處理與船東關系的代言者。時機成熟時,承認ITF組織,我國海員工會和海員個人全面加人ITF,最終實現以ITF成員身份與各國的船東合作,進行海員勞務輸出。
·積極參與海員勞務外派公司的海員輸出談判工作,或作為直接的談判者與船東進行交涉和談判,最大限度地維護我國海員的利益,保障海員的收人和福利待遇。
3.4 對行業組織的建議
· 加大我國海員對外宣傳力度,使境外船東對我國海員產生信任感,進而擴大我國海員在世界上的影響.促進我國的海員勞務輸出。
·建立、完善標准僱傭合同,制訂並定期調整符合海員生活費用和需求的海員最低工資收人標准。·加強與國外相關行業組織的聯系和溝通.借鑒菲律賓POEA的管理和運作模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調控、監督和保障機制。
作者:上海遠洋運輸公司毛建良,碩士,高級經濟師
(2oo6年海事勞工公約》對我國海運業和海員的影響——毛建良

⑵ 誰有《江蘇海事局重點監控船舶管理辦法》原文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海事局特種船舶護航管理辦法

--------------------------------------------------------------------------------

(時間:2006-8-27 17:36:32 共有 人次瀏覽)

--------------------------------------------------------------------------------

第一條 為加強轄區水域安全與防污染管理,保障特種船舶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海事局轄區的航行安全,預防事故發生,提高航行效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特種船舶是指:

(一)「三超」船舶:進入長江南京燕子磯以下總長205米或船寬32米以上單船;總長305米以上或總寬65米以上的拖帶船隊;淡吃水9.7米及以上的船舶;船舶水線以上最大高度超過預定航區內橋梁、架空電纜允許通過高度的船舶。

(二)進江拆解的廢鋼船;

(三)載運MARPOL附則II列明A、B類有毒物質的國際航行船舶;

(四)試航船舶;

(五)軍運(事)船舶;

(六)外籍旅遊(客)船;

(七)其他需要特別護航的船舶。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海事局轄區通航水域內航行作業的第二條規定的特種船舶的所有人、經營人及相關單位和人員。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海事局及各直屬海事局(處)是實施本辦法的主管機關(以下簡稱主管機關)。

第五條 特種船舶的航行監控護航實行集中管理、分段實施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海事局負責統一受理特種船舶監控護航的申請審批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海事局所屬直屬海事局(處)具體組織實施特種船舶的監控護航工作。

第六條 特種船舶航行監控護航方式

監控護航分為兩個等級。

(一) 一級:實行VTS全程監控和巡邏船(艇)全程護航。

適用船舶:

1.「三超」船舶;

2.載運MARPOL附則II列名A、B類有毒物質的國際航行船舶;

3.軍運(事)船舶;

4.額定載客定額500人以上的外籍旅遊(客)船;

5.其他需要一級護航的船舶。

(二) 二級:實行VTS全程監控和重點復雜航段、跨河建築物(橋區、架空電纜)、航行警戒區等重點水域護航。

適用船舶:

1.進江拆解未達「三超」條件的廢鋼船;

2.試航船舶;

3.額定載客定額500人以下的外籍旅遊(客)船;

4.其他需要護航的船舶。

第七條 特種船舶的航行監控與護航作業程序

(一)在批准特種船舶進、出江後,根據船期預報和船舶的航行區域,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海事局及時下達《監控護航任務通知書》至各相關海事局(處)。

(二)海事局(處)根據《監控護航任務通知書》的要求,落實責任制,制訂並實施VTS監控與巡邏船(艇)現場特殊護航方案。

(三)海事局(處)下屬的各VTS中心、交管站及巡邏船(艇)應監督特種船舶嚴格執行船舶動態報告制度和監督遵守有關航行安全法規及相關安全措施,保障特種船舶的航行安全。

第八條 對符合本辦法第二條規定的特種船舶未申報或故意隱瞞船舶尺度、船舶種類或所載貨物性質的,主管機關將依據有關法規予以處罰。

第九條 本辦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海事局負責解釋。

第十條 本辦法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2001年6月26日江蘇海事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海事局特種船舶護航管理辦法(試行)》同時廢止。

不知道是不是您所需要的,還有可以參閱http://www.js-msa.gov.cn/art/2005/10/25/art_15_1374.html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⑶ 海上工作職責和工作標准

主要職能
1、擬定和組織實施國家水上安全監督管理和防止船舶污染、船舶及海上設施檢驗、航海保障以及交通行業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規和技術規范、標准。
2、統一管理水上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監督管理船舶所有人安全生產條件和水運企業安全管理體系;調查、處理水上交通事故、船舶污染事故及水上交通違法案件;歸口管理交通行業安全生產工作。
3、負責船舶、海上設施檢驗行業管理以及船舶適航和船舶技術管理;管理船舶及海上設施法定檢驗、發證工作;審定船舶檢驗機構和驗船師資質、審批外國驗船組織在華設立代表機構並進行監督管理;負責中國籍船舶登記、發證、檢查和進出港(境)簽證;負責外國籍船舶入出境及在我國港口、水域的監督管理;負責船舶載運危險貨物及其他貨物的安全監督。
4、負責船員、引航員適任資格培訓、考試、發征管理。審核和監督管理船員、引航員培訓機構資質及其質量體系;負責海員證件的管理工作。
5、管理通航秩序、通航環境。負責禁航區、航道(路)、交通管制區、港外錨地和安全作業區等水域的劃定;負責禁航區、航道(路)、交通管制區、錨地和安全作業區等水域的監督管理,維護水上交通秩序;核定船舶靠泊安全條件;核准與通航安全有關的岸線使用和水上水下施工、作業;管理沉船沉物打撈和礙航物清除;管理和發布全國航行警(通)告,辦理國際航行警告系統中國國家協調人的工作;審批外國籍船舶臨時進入我國非開放水域;負責港口對外開放有關審批工作以及中國便利運輸委員會日常工作。
6、航海保障工作。管理沿海航標無線電導航和水上安全通信;管理海區港口航道測繪並組織編印相關航海圖書資料;歸口管理交通行業測繪工作;組織、協調和指導水上搜尋救助,負責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的日常工作。
7、組織實施國際海事條約;履行「船旗國」及「港口國」監督管理義務,依法維護國家主權;負責有關海事業務國際組織事務和有關國際合作、交流事宜。
8、組織編制全國海事系統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有關計劃;管理所屬單位基本建設、財務、教育、科技、人事、勞動工資、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負責船舶港務費、船舶噸稅有關管理工作;負責全國海事系統統計和行風建設工作。
直屬海事局職責:
1、對轄區內水上安全監督管理、防止船舶污染、航海保障工作實施宏觀管理和監督檢查;協調處理轄區海事業務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2、擬訂轄區內有關水上安全監督管理、防止船舶污染、航海保障方面的特別規定或協助地方政府、人大擬訂區域性有關海事管理的法規、規章

3、管理轄區內巡航工作,負責各分支海事局轄區以外水域的巡航工作。

4、劃定、審批和公布轄區航路、港外水上非涉外錨地、危險貨物過駁作業點;參與有關部門關於海域劃定方面的協調工作;負責特定水域交通管制區的通航管理工作;負責轄區內水上儲庫過駁作業的審批和監督管理。

5、審核轄區水域內重大的或跨區域的水上水下施工項目通航安全事宜;審批各分支海事局轄區以外水域的沉船、沉物打撈以及礙航物清除工作。

6、調查或參與調查轄區內涉外水上交通事故和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水上交通事故,審批轄區內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水上交通事故的結案。

7、組織實施轄區內乙類、丙類船員適任證書統考工作;負責轄區內乙類船員適任證書、海員證及船員出境證明的簽發工作;組織實施轄區內二、三級引航員、值班水手、值班機工及專業培訓的考試、評估、發證工作;負責轄區內船員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的發證工作。

8、負責轄區內航運公司所屬或所經營的國際航行船舶的登記工作,以及所登記的國際航行船舶有關船舶管理和危管防污方面的法定證書、操作性手冊和文書的簽發和審批。

9、受理外國籍船舶臨時進入轄區非開放水域的申請;協調和審核轄區內二類口岸開放工作。

10、負責轄區內非國際航行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的審核、發證及所有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運行的日常監督。

11、組織實施海區(編制溢油應急計劃時所確定的范圍)溢油應急計劃,審批轄區內港口溢油應急計劃;組織和協調轄區內溢油(污染危害性物質)10噸及以上、5O噸以下的船舶污染事故的應急反應和調查處理。

12、負責轄區內危險貨物申報員和許可權范圍內集裝箱裝箱檢查員的培訓、考試和管理;審批和監督轄區船舶液體危險貨物多航次過駁作業。

13、審查許可權范圍內海區助航標志的設置,負責許可權范圍內水運工程項目中助航標志配布設計的審查、審批和竣工驗收工作;負責助航標志通報的動態管理工作。

14、管理轄區內水上遇險安全通信工作。

15、負責許可權范圍內航行警(通)告的發布及管理工作。

16、作為省級海上搜救中心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搜救責任區內的重大海上搜救行動,處理省級海上搜救中心日常業務。

17、負責轄區內海事業務的統計上報工作。

分支海事局職責范圍

1、負責轄區水上安全監督管理、防止船舶污染、航海保障工作;按照統一要求,負責轄區內執法工作的監督檢查。

2、協調、劃定、審核或審批轄區內水域港內非涉外錨地、臨時錨地、安全作業區、船舶調頭區、水產養殖區、挖沙區、引航員登(離)船點,以及水上游覽、水上體育競技活動區域。

3、審核轄區內與通航安全有關的港區岸線使用和轄區內水上水下施工項目通航安全事宜;審批有關施工船舶。

4、負責轄區內水上巡航工作;管理轄區內交通管理系統;對轄區內引航工作監督管理。

5、審批轄區內沉船、沉物打撈和礙航物清除,以及航行通告和航行警告的發布工作。

6、負責許可權范圍內海船船員丙、丁類、港作船、小型海船、遊艇駕駛員和內河船船員三、四等適任證書的考試、評估、發證和跟蹤管理工作;

7、負責轄區內航運公司的船員注冊和船員服務簿的簽發、審核和管理工作。

8、負責轄區內航運公司所屬或所經營的非國際航行船舶的登記工作,以及所登記的非國際航行船舶的管理和危管防污方面的法定證書、操作性手冊和文書的簽發和審批。

9、審批國際航行船舶進出轄區港口、港外裝卸作業點。

10、實施轄區港口國監督和中國籍國際航行船舶安全檢查,以及船舶防污染設備和證書、文書的檢查。

11、調查處理轄區內非涉外、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水上交通事故,以及轄區內一次死亡3人以下(不含3人)水上交通事故的結案審批。

12、辦理轄區內外國籍船舶的海事簽證。

13、審批轄區碼頭、裝卸站點溢油應急計劃,組織和協調轄區內溢油(污染危害性物質)1噸及以上、10噸以下的船舶污染事故的應急反應和調查處理。

14、負責轄區內港區水域污染監視及船舶拆解的防污染監督工作。

15、負責轄區內液貨艙清洗隊伍、船舶污染物接收處理單位的管理,審批和監督一般液貨船過駁作業。

16、參與轄區內非干線航道助航標志配布的審核。

17、作為海上搜救分中心辦公室,協助省級搜救中心組織、協調責任區內的搜救行動,處理海上搜救分中心的日常業務。

基層海事處職責范圍

1、負責轄區水域內禁航區、航道、交通管制區、錨地、安全作業區、施工作業區等區域的現場安全監督和秩序管理。

2、維護轄區水域內水上游覽區、水上體育競技活動區的現場通航秩序。

3、監督轄區內引航工作。

4、監督檢查轄區碼頭、泊位安全狀況,監督轄區錨地、航道、調頭區、泊位水深情況。

5、應急處理轄區水域內有礙通航秩序、影響通航環境的異常情況。

6、現場監督檢查轄區內船舶的船員配備、持證、適任、值班等情況;負責許可權范圍內內河船員五等適任證書的考試、發證工作。

7、負責轄區內的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口查驗和國內航行船舶進出港簽證。

8、負責轄區內國內航行船舶的安全檢查,以及船舶防污染設備和證書、文書的檢查。

9、現場監督檢查轄區內船舶、設施的航行、停泊和作業情況,處理轄區內船舶、設施的違法行為。

10、對轄區內船舶拆修鍋爐、主機、錨機、舵機、電台;船舶試航、試車;船舶放艇(筏)進行救生演習;船舶燒焊或者明火作業等港內安全作業實施報備制管理,並進行現場監督。

11、調查處理轄區內非涉外、一次死亡3人以下(不含3人)水上交通事故;配合轄區內所有水上交通事故的現場初步調查和取證工作。

12、負責轄區內中國籍船舶的海事簽證。

13、負責轄區內船舶載運危險貨物的適裝許可及現場監督。

14、審批轄區內船舶排放洗、壓艙水和艙底水;負責轄區內船舶拆解的防污染的現場監督管理和船舶污油水、殘油及生活垃圾等接收工作的監督管理。

15、負責轄區內港區、碼頭和船舶溢油應急計劃的監督實施及港區水域污染監視,應急處理船舶污染事故;調查處理溢油(污染危害性物質)低於1噸的小規模船舶污染事故。

16、負責轄區助航標志的監督。

⑷ 船員公司管理制度

1.安全生產方針

1.1 總則
依照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要求,結合本公司的實際所確定的安全生產方針應被公司全體職工理解並執行,以保證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危險得到預防和控制。
1.2職責
公司總經理負責安全生產方針的確定和頒布,並確保貫徹執行。
1.3控制要求
a)安全生產方針是本公司安全生產管理的宗旨、目標和方向;
b)保持文件化的安全生產方針,確保傳達到全體職工並得到實施;
c)通過安全管理體系的運行,保證安全生產方針得以實現;
d)依據安全生產方針確定安全生產目標和指標;
e)當本公司生產經營或安全狀況發生較大變化時,應及時對安全生產方針進行修訂。
1.4相關文件
安全生產方針 程序文件AQCX/QY-01

2.隱患識別、評價

2.1 總則
對本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或服務中能夠控制和可以期望通過程序文件的實施對其施加影響的不安全隱患進行識別和評價,對本公司進行一次全面、科學、客觀的評審,以確定本公司的不安全因素。
2.2職責
a)管理者代表或其指定人員負責組織對隱患識別和評價的組織領導工作;
b)各單位負責安全隱患的識別和評價的基礎工作,並將結果匯總到公司安全領導小組;
c)安全領導小組負責對本公司所有的不安全隱患進行分析、歸納,並進行評價,找出潛在危害和已存危險。
2.3控制要求
a)隱患的識別范圍應覆蓋本公司全部經營活動或服務中能控制和可能對其施加影響的各個方面;
b)進行隱患識別和評價所需要的信息必須真實可靠;
c)進行隱患評價,應結合本公司的實際情況,覆蓋過去、現在和將來,正常、異常和緊急狀態;
d)重大隱患的影響應考慮:重大隱患的規模和范圍,重大隱患的影響程度大小、影響持續的時間及發生的概率等;
e)不斷對本公司范圍內的安全隱患進行識別和評價,確定出重大危險。
2.4相關文件
隱患識別和評價 程序文件AQCX/QY-02
3.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
3.1總 則
建立並保持程序以獲取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和其他要求,確保本手冊隨其變化得以及時更新。
3.2職責
3.2.1安全領導小組負責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和其他要求的收集及有效性進行確認。
3.2.2各單位應嚴格遵守已確認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和其它要求。
3.3控制要求
a)安全領導小組確定收集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和其他要求的途徑;
b)安全領導小組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本公司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的適用性進行確認;
c)建立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和其他要求的台帳;
d)根據本公司生產經營的變化,對法律、法規、標准要求,確定新的重大隱患;
e)跟蹤法律、法規、標准和其它要求的變化,並及時更新相應台帳。
f)已確認適用於本公司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和其它要求應發放到各個單位(部門)以便做好各自的安全生產工作。
3.4相關文件
法律、法規、標准 程序文件AQCX/QY-03

4.安全目標
4.1 總則
依據本公司的安全生產方針和確定的重大隱患,制定安全生產目標和指標,並建立目標、指標控製程序。並將目標和指標應分解到各部門,以實現對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預防和對安全工作的不斷改進。
4.2職責
a)安全領導小組負責提出和修訂本公司的安全生產目標和指標及其日常檢查及審核;
b)安全生產管理者代表負責審查安全生產目標和指標;
c)相關單位負責本單位安全生產目標、指標的分解和細化並落實;
4.3控制要求
4.3.1目標、指標制定的依據
a)本公司的安全生產方針;
b)考慮技術的先進性及可選方案;
c)職工期望和上級要求,法律、法規的要求;
d)經營管理與競爭的要求,市場狀況,經濟條件。
4.3.2目標、指標的檢查與修訂:
a)安全領導小組組織有關部門每半年對本公司安全生產目標、指標的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並將結果報安全生產管理者代表;
b)當目標和指標需要修訂時,安全領導小組應報管理者代表,並提交公司安全生產會議研究,各單位要根據研究結果對本單位的目標和指標進行相應的修訂;
c)各單位應根據安全生產方案的實施,對分解的目標、指標進行檢查和控制。當重要隱患因素發生變化時,應及時修訂目標和指標並形成文件;
d)目標和指標的變更和修訂必須經安全生產管理者代表審查。
4.4 相關文件
安全目標、指標 程序文件AQCX/QY-04

5.安全管理

5.1 總則
為保證目標、指標的實現,總公司應制定並執行安全生產管理方案。
5.2職責
a)安全領導小組負責制定總公司的安全生產管理方案,並實施監督檢查考核;
b)安全生產管理者代表負責總公司安全生產管理方案的審核;
c)相關單位根據分解確定的目標、指標制定具體實施的案。
d)各單位負責人負責審批安全生產管理方案。
5.3控制要求
5.3.1管理方案的制定
a)管理方案應明確要實現目標和指標;
b)管理方案要有技術措施,並且可行;
c)管理方案要寫明完成的時間和進度;
d)管理方案要有規定的責任部門;
e)重大隱患因素應制定安全生產管理方案。
5.3.2 安全生產管理方案的審批和實施
a)制定、修訂後的安全生產管理方案要形成文件,報安全生產管理者代表審查,並報總經理批准;
b)為了保證安全生產管理方案的實施,總公司的最高管理者要保證所需資源的落實。
5.3.3 安全生產管理方案的修訂
a)安全生產管理方案應隨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的變化及時調整和修訂;
b)安全生產目標和指標發生重大變化時,安全領導小組應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對安全生產管理方案進行修訂或補充;
5.4 相關文件
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程序文件AQCX/QY-05

6.安全管理機構和職責
6.1 總則
為便於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應明確規定各部門和人員的職權和作用,確保按照標準的規定建立、實施與保持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要求。
6.2組織機構

http://bbs.bz01.com/dispbbs.asp?BoardID=60&ID=130061

⑸ 國內船舶管理業規定的規定

國內船舶管理業規定
(2001年7月4日交通部發布,根據2009年1月5日交通運輸部《關於修改〈國內船舶管理業規定〉的決定》修正) 第一條為規范船舶管理業經營活動,維護船舶管理市場秩序,保障水路運輸安全,促進水路運輸業健康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國內船舶管理業務經營和監督管理活動。
本規定所稱船舶管理業,是指船舶管理經營人根據約定,為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承租人、船舶經營人提供下列船舶管理服務:
(一)船舶機務管理;
(二)船舶海務管理;
(三)船舶檢修、保養;
(四)船舶買賣、租賃、營運及資產管理;
(五)其他船舶管理服務。
第三條從事船舶管理業經營活動,應當遵守合法經營、公平競爭的原則。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根據本規定和國家其他規定對船舶管理業實施管理,並可委託其設置的航運管理機構負責船舶管理業的具體管理工作。 第五條經營船舶管理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符合國家規定的注冊資本;
(二)有符合本規定的專職管理人員;
(三)有與經營業務相適應的設備、設施;
(四)有符合國家規定的船舶安全與防污染管理體系;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六條從事國內船舶管理業務的企業應當根據其提供海務管理、機務管理服務的船舶艘數,配備滿足下列數量要求的海務、機務專職管理人員:
(一)管理沿海普通貨船1至10艘的,至少分別配備1人;11至20艘的,至少分別配備2人;21至30艘的,至少分別配備3人;30艘以上的,至少分別配備4人;
(二)管理內河普通貨船1至10艘的,至少分別配備1人;11至50艘的,至少分別配備2人;51至100艘的,至少分別配備3人;100艘以上的,至少分別配備4人;
(三)管理沿海散裝液體危險品船或者客船1至5艘的,至少分別配備1人;6至10艘的,至少分別配備2人;11至20艘的,至少分別配備3人;20艘以上的,至少分別配備4人;
(四)管理內河散裝液體危險品船或者客船1至10艘的,至少分別配備1人;11至20艘的,至少分別配備2人;21至30艘的,至少分別配備3人;30艘以上的,至少分別配備4人。
前款要求的海務、機務專職管理人員應當具有與其所管理船舶種類和航區相對應的船長、輪機長任職的從業資歷;並與該船舶管理企業簽訂一年以上全日制用工的勞動合同,在合同期限內不得在船上或者其他企業兼職。
第七條申請經營國內船舶管理業務,應當向其所在地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
(二)《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籌建的提供《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及其復印件;
(三)企業股東的基本情況和說明股東投資情況的證明文件,法人股東提供《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及其復印件,自然人股東提供身份證及其復印件;
(四)公司章程及其復印件,固定辦公場所使用證明及其復印件;
(五)本規定要求的專職管理人員配備情況的證明文件,包括專職管理人員名單、任職文件、身份證、任職資歷材料、勞動合同(籌建的提供意向協議)及其復印件;
(六)覆蓋其所管理船舶范圍的有效船舶安全與防污染管理體系「符合證明」或者「臨時符合證明」證書及其復印件。
第八條受理申請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在核實申報材料中的原件和復印件後,蓋章確認復印件的內容與原件一致,將材料原件退還申請人;並在十五日內完成初步審查,將初步審查意見和全部申請材料轉報至省級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
第九條省級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轉報材料之日起二十日內完成審核,符合條件的,作出許可決定,向申請人頒發《水路運輸服務許可證》並報交通運輸部備案;不符合條件的,作出不予許可決定,並且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不予許可的理由。
第十條經當事人申請,具有相應審批許可權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可以參照本規定要求的經營資質條件,對於籌建期的國內船舶管理企業出具籌建通知書。當事人憑籌建通知書辦理工商注冊登記、安全與防污染管理體系申請審核等手續。
第十一條船舶管理經營人領取《水路運輸服務許可證》後,應當在開業前十五日內將《水路運輸服務許可證》復印件送所在地和船籍港海事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二條船舶管理經營人擴大經營范圍,應當按照本規定的有關規定報原批准機關批准,並報所在地和船籍港海事管理機構備案。
船舶管理經營人的名稱、經營場所、法定代表人等事項發生變更,應當在十五日內向原批准機關、所在地和船籍港海事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三條船舶管理經營人歇業或者停業,應當向原批准機關、所在地和船籍港海事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四條船舶管理經營人應當在依法核準的經營范圍內從事船舶管理業經營活動。
第十五條船舶管理經營人與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經營人、船舶承租人簽定船舶管理合同後,應當將船舶的名稱、國籍、船舶類型、總載重噸、船籍港,及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經營人、船舶承租人的名稱、住所等情況報所在地和船籍港的海事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六條船舶管理經營人應當根據船舶管理合同和國家有關規定,履行有關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的義務。
船舶所有人、船舶經營人、船舶承租人有關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的義務,不因將船舶已委託給船舶管理經營人管理而改變。
第十七條船舶管理經營人所管理的船舶發生交通事故和污染事故,必須接受海事管理機構依法進行的調查處理。
第十八條經營船舶管理業,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以低於正常、合理水平的價格提供船舶管理服務,妨礙公平競爭;
(二)在會計賬簿之外暗中給予船舶所有人、船舶經營人、船舶承租人回扣,承攬船舶管理業務;
(三)濫用優勢地位,限制他人選擇其他船舶管理經營人提供船舶管理服務;
(四)允許不具備船舶管理經營資格的單位或者個人以本企業的名義從事船舶管理業務;
(五)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不正當競爭行為。
第十九條船舶管理經營人應當按規定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報送有關業務統計資料。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法對船舶管理經營活動進行監督檢查,並對違反本規定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海事管理機構依法對船舶安全、船舶污染水域進行監督檢查,並對違反本規定不履行有關船舶安全管理和防止污染管理的法定義務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第二十一條船舶管理經營人接受船舶管理經營監督檢查,應當如實提供必需的憑證、文件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第二十二條船舶管理經營人開業後達不到規定經營資質條件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責令其限期整改。 第二十三條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有違法所得的,處違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得超過三萬元;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經批准,擅自經營船舶管理業;
(二)超越經營范圍經營船舶管理業;
(三)強行限制他人選擇其他船舶管理經營人提供船舶管理服務。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警告,並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一)不履行備案手續;
(二)不報送有關業務資料。
第二十五條違反本規定第六條規定,責令改正,並處以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執行本規定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七條本規定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

⑹ 航運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運公司安全與防污染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提高航運公司安全與防污染管理水平,保障水上交通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等法律、行政法規以及我國締結或者加入的相關國際公約,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航運公司安全與防污染管理體系(以下簡稱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實施、保持及其相關活動的監督管理。

第三條交通部主管全國航運公司安全與防污染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依照本規定對航運公司安全與防污染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有關海事管理機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確定的職責許可權,具體負責本轄區航運公司安全與防污染活動的監督管理。

第二章航運公司安全與防污染責任

第四條航運公司應當建立、健全安全與防污染管理制度,完善安全與防污染條件,保障船舶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環境。

第五條航運公司應當確保向船舶提供足夠的資源和岸基支持,並對安全與防污染工作進行監控,保持船岸之間的有效聯系。

第六條航運公司應當確定安全與防污染管理的方針和目標,並指定本公司主要負責人為安全與防污染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第七條航運公司應當具有適任的安全與防污染管理人員,並明確其崗位職責。

航運公司的主要安全與防污染管理人員不得在船上兼職或者跨航運公司兼職。

第八條航運公司應當為船舶配備滿足最低安全配員要求的適任船員。

第九條航運公司應當確定船長在船舶安全與防污染管理方面的最終決定權。

第十條航運公司應當建立教育培訓制度,加強和規范安全與防污染知識的教育和培訓,確保相關人員熟悉安全與防污染的有關規定和操作規程,掌握相應的操作技能,並提高對船舶安全與防污染的應急反應能力。

第十一條航運公司應當建立船舶安全與防污染監督檢查制度,確保對船舶及其設備進行有效的維護和保養。

第十二條航運公司應當根據船舶的種類、航區等因素制定相應的岸基、船岸和船舶應急預案,並定期組織訓練演習。

第十三條中國籍船舶發生事故、重大險情或者被滯留時,航運公司應當盡快向船籍港所在地的交通部直屬海事管理機構或者省級交通主管部門所屬的海事管理機構報告。

第十四條船舶所有人、經營人、光船承租人可以將其所屬船舶的安全與防污染管理委託其他航運公司。

航運公司在接受安全與防污染管理委託時,應當與委託方簽訂安全與防污染管理協議,協議內容應當包括:

(一)當安全與防污染同生產、經營、效益發生矛盾時,應當堅持安全第一和保護環境優先的原則;

(二)本規定所有有關安全與防污染的責任和義務由受託方獨立承擔;

(三)在不妨礙船長履行其職責並獨立行使其權力的前提下,受託方對處理涉及安全與防污染的事務具有最終決定權;

(四)委託方應當向受託方提供足夠的資源,確保受託方有效開展船舶安全與防污染管理工作;

(五)委託方船舶的船員配備和調動、船舶及設備維護、應急反應等方面應當服從受託方的指令。

委託方、受託方應當將雙方及其船舶的詳細情況及船舶管理協議報受託方所在地和船籍港所在地的交通部直屬海事管理機構或者省級交通主管部門所屬的海事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五條需要建立安全管理體系的航運公司,應當建立安全管理體系並保持體系的有效性。

需要建立安全管理體系的航運公司的范圍,由交通部公布。

第十六條需要建立安全管理體系的航運公司,除應當符合本章第四條至第十四條規定外,還應當滿足以下要求:

(一)制定安全與防污染操作規程;

(二)確保當發生事故、險情和不符合規定情況時得到報告、調查、分析和糾正;

(三)有效控制與安全管理體系有關的所有文件和資料;

(四)對安全管理體系進行內部審核、有效性評價和管理復查。

第十七條建立安全管理體系的航運公司,應當及時向公司所在地的交通部直屬海事管理機構或者省級交通主管部門所屬的海事管理機構報告安全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項。

第十八條鼓勵第十五條規定范圍外的航運公司按照相關要求,建立、實施並保持安全管理體系。

第三章航運公司安全與防污染管理體系的審核、發證

第十九條安全管理體系經過審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及其指定的海事管理機構對符合條件的航運公司簽發相應的安全與防污染能力符合證明(以下簡稱符合證明)或者臨時符合證明,對符合條件的船舶簽發相應的安全管理證書或者臨時安全管理證書。

審核、發證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行政許可條件規定》規定的條件,並按照《交通行政許可實施程序規定》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制定的審核發證規則和審核發證程序執行。

第二十條經過初次審核,對符合安全管理體系要求的航運公司,海事管理機構應當簽發有效期為5年的符合證明。

第二十一條船舶應當保存一份符合證明的副本,船舶所持符合證明副本中載明的船舶種類應當覆蓋該船舶。

第二十二條經過初次審核,船上的管理及操作符合安全管理體系要求的,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向船舶簽發有效期為5年的安全管理證書。

第二十三條航運公司應當在符合證明的周年日前3個月內申請年度審核,船舶應當在安全管理證書第二和第三個周年日期內申請中間審核。海事管理機構根據年度審核、中間審核的結論決定符合證明、安全管理證書是否繼續有效。

第二十四條新成立的航運公司或者對原符合證明增加船種的航運公司應當申請臨時審核。經過海事管理機構審核合格的,發給有效期為12個月的臨時符合證明。

新建造船舶投入營運前或者航運公司新承擔對某一船舶的安全與防污染管理責任或者船舶更換國籍的,航運公司應當為船舶申請臨時審核,經過海事管理機構審核合格的,發給有效期為6個月的臨時安全管理證書。

特殊情況下,海事管理機構可以對臨時安全管理證書的有效期展期6個月。

航運公司應當在臨時符合證明、臨時安全管理證書有效期屆滿前2個月申請初次審核。

第二十五條航運公司應當在符合證明、安全管理證書有效期屆滿前3個月申請換證審核;通過審核的,簽發新的符合證明、安全管理證書。新簽發的符合證明或者安全管理證書自原證書的屆滿之日起算,有效期為5年。

第二十六條在年度審核或者換證審核中,發現安全管理體系運行存在嚴重不符合規定的情況,或者有大量不符合規定的情況並且已經嚴重影響到安全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時,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對其在相應審核的6個月後實施跟蹤審核。

航運公司所管理的船舶出現發生重大事故、連續發生事故、多次被滯留等情況時,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對其實施附加審核。

第二十七條海事管理機構在安全管理體系審核中發現不符合規定情況的,應當要求航運公司限期改正,並按時指派審核人員驗證航運公司在規定期限內所採取的糾正措施。

第二十八條符合證明、臨時符合證明、安全管理證書和臨時安全管理證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確定格式並統一製作。

第四章監督檢查

第二十九條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航運公司安全與防污染的監督檢查制度,對航運公司的安全與防污染管理活動實施監督檢查。監督檢查的情況和處理結果應當記錄,由監督檢查人員簽字後歸檔。

海事管理機構實施監督檢查時,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協助和配合,不得拒絕、妨礙或者阻撓。

第三十條航運公司所在地海事管理機構發現航運公司在安全與防污染管理方面存在安全隱患時,應當責令其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

第三十一條航運公司所在地海事管理機構發現航運公司應當辦理符合證明而未辦理的,或者航運公司、船舶不再符合簽發符合證明、安全管理證書條件的,應當責令航運公司、船舶立即改正。船舶不按照要求改正的,對船舶可以採取責令停航、改航、停止作業、禁止進出港口等行政強制措施。

第三十二條作出許可決定的海事管理機構發現航運公司未按照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的要求申請審核,或者審核發現有重大不符合規定情況的,應當注銷符合證明、臨時符合證明、安全管理證書或者臨時安全管理證書;如果注銷符合證明或者臨時符合證明,所有相關安全管理證書或者臨時安全管理證書也應當注銷。

第三十三條作出許可決定的海事管理機構發現航運公司未按照第二十七條的要求對安全管理體系審核中出現的不符合規定情況採取糾正措施的,應當注銷符合證明或者安全管理證書。

第三十四條有關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監督檢查制度,對審核、發證及相關活動實施監督。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違反本規定第七條、第九條、第十五條、第十七條規定,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並可以對航運公司處以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六條違反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受託航運公司未履行安全與防污染管理責任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並可以對受託航運公司處以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七條有關審核人員違反本規定以及相應的審核發證規則和程序的,由有關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追究有關審核人員的行政責任。

第三十八條違反本規定的其他規定應當進行處罰的,按照《海上海事行政處罰規定》和《內河海事行政處罰規定》執行。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九條本規定下列用語的定義:

(一)航運公司:是指承擔安全與防污染管理責任和義務的航運企業,包括船舶所有人、經營人、管理人和光船承租人。

(二)安全管理體系:是指能使航運公司人員有效執行航運公司安全和防污染方針的結構化和文件化的體系。

(三)符合證明:是指簽發給航運公司,表明該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符合要求的證明文件。

(四)安全管理證書:是指簽發給船舶,表明其航運公司和船上管理已經按照安全管理體系運作的證明文件。

(五)安全管理體系運行的重大事項:是指建立安全管理體系的航運公司發生體系文件改版,體系內重大人事及機構變動,體系內船舶數量和種類變動,航運公司內部審核、有效性評價和管理復查發現體系運行出現重大問題等情況。

(六)不符合規定的情況:是指客觀證據表明不滿足某一具體規定要求的情況。

(七)重大不符合規定的情況:是指對人員或者船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或者對環境構成嚴重危險,並需要立即採取糾正措施的事項或者情況,包括未能有效和系統地實施本規則的有關要求。

(八)周年日:是指符合證明和安全管理證書有效截止日期的每年的該月該日。

第四十條本規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⑺ 地方海事改革去向,地方建志怎麼定

基層海事處管理休制是指基層海事處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國家就其管轄范圍、職責許可權、運行機制、組織建設、人事管理等方面進行規范管理的規章制度。
2018年國務院對我國海事海洋管理機構的職能進行了調整:將擬定漁業船檢政策法規標准、監督管理、行業指導等原屬於農業部的職責轉交給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撤銷國土資源部海洋局,將原屬國土資源部海洋局的職責分別轉交給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和自然資源部。各地方海事處是我國海事管理系統最基層單位,是水交通安全現場監管的重要執法力量。
日前,地方海事處存在些問題,如管理模式刻板落後、人員隊伍不穩定、執法力度不足、業務量繁重而職權有限等。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從速度型向質量型轉變對基層海事管理休制提出了新要求。

⑻ 海事如何履行防污染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國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所轄港區水域內非軍事船舶和港區水域外非漁業、非軍事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的監督管理,並負責污染事故的調查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規定:「各級交通部門的航政機關(現海事管理機構)是對船舶污染實施監督管理的機關」。 我國的法律授權海事機構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船舶污染的防治實施監督管理,海事管理機構是中國防治船舶污染的唯一政府主管機關。為充分履行防治船舶污染的職責,海事管理機構建立了由安全預防、應急反應、污染損害賠償組成的工作機制,履行其在「預防、治理、賠償」三方面的職責。安全預防 為了防範和減少船舶操作性和事故性污染事故的發生,海事管理機構在船舶管理、船舶操作人員管理、通航環境和秩序管理等方面採取多種措施,來提高船舶安全性能、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提高作業人員操作技能。
船舶管理。一是依據有關國際規則和國內規范對船舶實施強制檢驗,從船舶自身技術上控制其船型、構造及設備符合安全航行要求,並滿足穩性、強度、防污染等技術要求。二是通過實施港口國監督管理、船舶安全檢查,對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設備的保持性專項檢查和對船舶從業人員操作性檢查,及時消除船舶在運營過程中出現的缺陷,保持船舶安全和防污染可靠狀況。三是對航行和在港作業的船舶實施巡查,及時發現和糾正船舶的違法行為。四是船舶相關作業實施強制報告,檢查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措施,控制船舶的安全行為。例如船舶載運具有污染危害性貨物進出港口的申報,船舶在港區水域內使用焚燒爐以及進行洗艙、清艙、驅氣、排放壓載水、殘油、含油污水、舷外拷鏟及油漆、沖洗沾有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質的甲板、進行散裝液體污染危害性貨物的過駁作業、船舶水上拆解、打撈、修造和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等作業和化學消油劑的使用等活動實施許可或報備,對港作船、施工船等實施鉛封管理。五是根據《國際船舶安全營運和防止污染管理規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安全營運和防止污染管理規則》的規定,嚴格要求相關船公司建立、實施和保持安全管理體系,取得「符合證明」和「安全管理證書」。
船舶操作人員管理。建立船舶從業人員的適任培訓、考試和持證從業制度,提高船舶操作人員技能和安全意識,從而最大程度的使船舶從業人員不發生操作性錯誤。
通航環境及秩序管理。通過對通航水域的巡查和通航秩序的維護、VTS區域的跟蹤監控、CCTV系統的可視監控,實施交通疏導、提供船舶航行、停泊安全信息、提醒船舶採取安全航行措施、及時糾正船舶交通違法行為、監控海上(水上)突發事件和險情,對重點船舶實施護航,最大程度地減少船舶海損事故的發生,從而控制船舶污染事故的發生。青島團道口實施的船舶定線制,實質上也是防止船舶污染事故發生的有效措施,實施定線制,減少船舶交叉相遇,降低船舶碰撞事故發生機率,事故性船舶污染事故發生率也會大幅降低。應急反應 海事管理機構通過建立完善的應急反應體系,對已發生的污染事故,採取有效的應急反應行動,控制污染的擴散,有效地清除污染物,最大程度地減輕船舶污染事故的損害。
目前,國家海事局已編制並發布了《中國海上船舶溢油應急計劃》和北方海區、東海海區、南海海區、台灣海峽水域溢油應急計劃,建立了國家應急計劃、區域性應急計劃、港口溢油應急計劃、船上溢油應急計劃各層次的應急反應計劃。國家已在重點區域建立了溢油應急反應中心,全國部分海域建成了溢油應急預報信息系統。由青島海事局負責編寫的《青島市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已由青島市頒布實施,通過編制各層次的應急反應計劃、建立應急反應預案、多途徑組織配置應急設備、籌集應急反應資金、研究應急處置技術、培植應急反應隊伍等措施來不斷提高應急反應能力。近幾年來船舶污染事故處置的成功率不斷提高,海事機構已成為船舶污染事故應急處置的主要指揮者。污染損害賠償 在對船舶污染事故進行調查的同時, 接受船舶污染損害一般民事權利主體,如法人或組織的申請,對污染損害民事賠償糾紛進行調解。在監督適用船舶強制油污保險的同時不斷研究、建議國家建立污染損害賠償機制,努力使船舶污染事故的受害方以及清除污染方能得到有效賠償。在國家自然資源受到損害時,海事機構也常常作為索賠主體之一,代表國家向污染事故損害責任者提出賠償要求,維護國家的利益。履行職責存在的問題 一是國際公約國內化法律依據不充分。船舶的污染防治中,海事機構有時會借鑒國際公約的管理理念或國際上已被證明有效的管理經驗與方式,來加強不適用於國際公約的國內船舶的防污管理,填補國內船舶防污管理方面的空缺,但設定的管理事項常常與國家的法律有沖突。
二是行使管理權力的部門重疊化。船舶是一個流動的水上作業工具,水上有港口、航道、錨地等,現在有些負責經營規范的部門也兼管安全,安全多頭管,政出多門、各自為政,難以形成一個連貫整體,而船舶的污染防治本身就是一個系統管理工程。
三是油污損害賠償機制不健全。對組織指揮清污行動的海事部門和採取清污行動的公司來說,最頭痛的問題是由於船舶所有人瀕臨破產,船舶又沒有進行油污保險,清污的費用沒有著落。這樣的後果,已經影響到清污工作的正常開展,甚至海事部門履行保護海洋環境職責的能力受到質疑、組織指揮應急清除污染行動的權威也受到挑戰。相關建議 充分發揮海事管理機構在船舶污染防治中的作用,一方面需要海事機構不斷調整管理思路、研究管理技術,改善管理手段,另一方面還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的保障,加強制度化建設。建議採取若干措施,充分發揮海事機構在船舶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一是通過立法途經,明確海事管理機構在船舶污染「防、治、賠」三方面的職責,給予海事管理機構在船舶污染防治中的充分授權。首先,要盡早修改《海洋環境保護法》和《水污染防治法》,明確應急反應計劃的法律層次。其次,參照我國締結或參加的有關國際公約的規定,根據中國具體情況,與行政法分開,制定專門解決污染損害賠償方面的民事規定,以便於充分發揮海事管理機構在船舶污染損害賠償中的作用。
二是完善船舶污染防治機構。創造條件,形成船舶污染防治學科。
三是建立完善的船舶污染損害賠償機制。成立國家資源船舶污染損害索賠機構,掛靠在海事管理機構。船舶污染損害索賠機構按海區、水系范圍,由各行業、各部門的環保、漁業、海洋和法律專家組成,船舶污染事故發生後,由上述機構對一些專業性的問題如自然損失進行鑒定、評估等。
四是定期組織船舶溢油應急反應實戰演練。通過演練,進一步加強應急反應隊伍的培訓建設,提高應急反應隊伍的整體水平和實戰能力;檢驗應急反應設備、器材的適應性和應急設備庫設置的合理性。(作者單位:青島海事局)

⑼ 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海事局的主要職責

1、貫徹和執行國家水上交通安全、防止船舶污染以及航海保障方面的法規,制定本轄區具體管理規定並監督執行。
2、按照船員、引航員適任資格考試發證管理工作的授權種類、等級,負責天津地區所有海船船員、引航員適任資格培訓、考試、發證工作;負責船員服務薄發放管理工作;負責海員出入境證件的發放管理工作;負責船員專業培訓和特殊培訓以及考試、發證工作。
3、負責天津地區所有海船和主要在天津港區營運的內河船舶的船舶登記工作;審批高速客船安全操作證書、船舶最低安全配員、船上油污應急計劃、船上垃圾管理計劃、貨物系固手冊等船舶法定配備的操作性手冊和文書。
4、負責轄區內港口國監督檢查、船舶安全檢查工作;負責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口岸查驗、國內航行船舶進出港簽證、監督執行國家強制引航制度等工作。
5、負責轄區內船舶裝運危險貨物和其他貨物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等監督工作;監視港區水域污染情況,擬定和執行港口油污應急計劃。
6、負責轄區內禁行區、航道(路)、交通管制區、錨地、安全作業區等水域的審核和航行警(通)告發布;審核轄區水上、水下施工和大型設施的水上拖帶的安全技術狀況;港區內使用岸線涉及水上交通安全時對工程進行審核;負責執法船艇的管理調度和水上巡邏。
7、組織、協調轄區內船舶防颱、水上搜救工作。 負責轄區內通航環境、通航秩序的維護工作,對重要航區實行交通管制。管理沉船沉物的打撈,強制清除礙航物體等工作。
8、負責轄區內水上交通事故、船舶污染事故及水上交通違法案件的調查、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交通部海事局)的授權,負責一定區域內的船舶、海上設施檢驗工作的監督管理。
9、審核、監督船舶所有人安全生產條件和水運企業安全管理體系、船員和引航員培訓機構資質及其質量體系、船舶檢驗機構資質等工作。
10、負責轄區內海上干線公用航行和主要港口航標的管理和規劃建設,編制航標圖。
1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交通部海事局)的授權,負責規定區域內主要港口及其附近水域、沿海重點航道和港灣、錨地及其他指定水域的檢測和基本測量,通報海區變化情況,編輯、繪制和發行港口、航道和錨地檢測圖及航行圖集;負責轄區內主要港口及指定水域的潮汐、潮流等水文情況的觀測和資料收集。
12、負責管理轄區內水上通信機構工作,承擔有關船舶遇險及無線電通信業務。
13、管理所屬單位和派出機構的基本建設、財務、人事、勞動工資、教育、科技、精神文明等建設工作;負責轄區內船舶港務費的徵收管理等工作。
14、承辦有關法規規定和上級下達的其他任務。

⑽ 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海事局的部門職責

一、貫徹實施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國際公約、規則,負責轄區內水上安全監督管理、防止船舶污染、航海保障、船舶及海上設施檢驗工作的管理和監督檢查;協調處理轄區海事業務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二、貫徹執行黨和國家以及交通部和部海事局有關方針政策和規章制度,統一管理局計劃基建、技術設備、幹部人事、財務會計、監察審計等方面的工作。
三、擬定轄區內有關水上安全監督管理、防止船舶污染、航海保障、船舶及海上設施檢驗方面的特別規定或協助地方政府、人大擬定區域性有關海事管理的法規、規章並組織實施。
四、負責轄區內通航秩序、通航環境的監督管理工作,組織協調各分支海事局跨區域的水域巡航工作。
五、審批轄區航路、港外水上非涉外錨地、危險貨物過駁作業點;參與有關部門關於海域劃定方面的協調工作;負責轄區內水上儲庫過駁作業的審批和監督管理。
六、審核轄區水域內重大的或跨區域的水上水下施工項目通航安全事宜,以及重大的與通航安全有關的水域規劃、調整和港區岸線使用。
七、負責並組織實施轄區內水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海事簽證和結案管理工作。
八、審核許可權范圍內船員教育和培訓機構質量管理體系;負責許可權范圍內一、二級引航員、磁羅經校正人員、海上設施有關人員、海船船員甲、乙類和內河船員一、二等適任證書的考試、評估、發證和管理工作;負責或授權船員專業和特殊培訓的考試、評估、發證和管理工作;負責海員證及船員出境證明的簽發和管理工作。
九、監督和審核許可權范圍內船員公司、船員中介機構、船員培訓機構的資質和引航機構的安全資質。
十、負責轄區內航運公司所屬或所經營的國際航行船舶的登記工作;負責或授權轄區內航運公司所屬或所經營的非國際航行船舶的登記工作,以及所登記的國際、非國際航行船舶有關船舶管理和危管防污方面的法定證書、操作性手冊和文書的簽發和審批。
十一、審核外國籍船舶臨時進入轄區非開放水域的申請和轄區內二類口岸開放的相關工作;核准轄區內超規范標準的船舶進出港事宜。
十二、負責許可權范圍內船舶安全檢查員的審批和管理。
十三、負責轄區內非國際航行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的審核、發證及所有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運行的日常監督。
十四、組織實施海區(編制溢油應急計劃時所確定的范圍)溢油應急計劃,審批轄區內港口溢油應急計劃;組織和協調轄區內溢油(污染危害性物質)10噸及以上、50噸以下的船舶污染事故的應急反應和調查處理。
十五、負責轄區內危險貨物申報員和許可權范圍內集裝箱裝箱檢查員的培訓、考試和發證。
十六、組織、協調轄區內助航設施配布的審核工作。
十七、管理轄區內水上遇險安全通信工作。
十八、負責或授權許可權范圍內航行警(通)告的發布及管理工作。
十九、承擔省海上搜救中心辦公室工作,負責組織、協調搜救責任區內的重大海上搜救行動,處理省海上搜救中心日常業務。
二十、對轄區內船舶檢驗工作實施管理;受理許可權范圍內有關船舶檢驗的投訴,對違規檢驗進行調查並實施工作過錯追究;負責許可權范圍內船舶、海上設施及相關船用產品法定檢驗、審圖和發證工作的管理。
二十一、審核轄區內船舶檢驗機構資質,負責轄區內驗船人員的考試、發證工作和外國驗船組織駐華機構的監督管理;在許可權范圍內對轄區內船舶檢驗服務機構實施管理,審查船舶修造企業的適檢條件,審核船舶救生筏檢修、船舶消防設備檢測以及從事船舶其他相關檢測工作機構的資質。
二十二、負責局內部管理體制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研究擬定有關改革配套政策和方案。
二十三、負責局人員錄用、辭職(辭退)、工資福利、教育培訓、機構編制、勞動保險、勞動安全與保護等管理工作;負責局專業技術幹部隊伍建設及非領導職務的任免管理。
二十四、負責局財務預決算、財務收支、固定資產、債權債務、會計核算管理和內部審計工作。
二十五、負責局規劃、計劃、統計、科研、基本建設、船舶建造、技術裝備、信息化建設、設備購置、維修項目的管理工作。
二十六、負責局屬領導班子的考核、管理和局管領導幹部的任免、管理;協助對本局部管領導幹部及其後備幹部的管理。
二十七、負責局宣傳思想、精神文明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及行政監察工作;負責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內部保衛、武裝優撫、行政事務、檔案等管理工作。
二十八、承辦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

熱點內容
上海政法學院教務網路管理系統 發布:2024-05-19 18:16:11 瀏覽:97
大理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4-05-19 17:41:50 瀏覽:101
衡陽司法強拆 發布:2024-05-19 17:40:26 瀏覽:913
行政法學簡答題 發布:2024-05-19 17:18:49 瀏覽:883
判決書法院 發布:2024-05-19 15:55:58 瀏覽:483
最新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發布:2024-05-19 15:23:29 瀏覽:915
實質主義商法 發布:2024-05-19 13:42:13 瀏覽:211
新聞導火線中的行政法 發布:2024-05-19 12:26:12 瀏覽:436
倫理提供道德 發布:2024-05-19 10:39:50 瀏覽:586
新勞動法社保 發布:2024-05-19 10:26:25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