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規定
『壹』 立法可分為中央立法和什麼立法
立法可分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回
第七十二條 省、自治區、答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1)立法規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規定:
第七十三條 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第七十七條 地方性法規案、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案的提出、審議和表決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參照本法第二章第二節、第三節、第五節的規定,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規定。
『貳』 我國立法分為法律法規和規章三個層次並有什麼的區別
1、法律效力不同。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八條規定,法律的效回力高於行政法規、答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2、制定機關不同。
法律的制定機關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政法規的制定機關為國務院;地方性法規以及規章制定機關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或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3、涉及的事項不同。
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項是國家主權方面;人民代表大會、政府、法院和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稅種的設立;基本經濟制度、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等。行政法規以及規章的制定主要涉及的是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而制定的。
4、簽發人不同。
全國人大會及常委員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部門規章由部門首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 地方政府規章由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或者自治州州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
『叄』 <<立法法>>明文規定的我國立法的原則是什麼
2000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最終通過的<<立法法>>,在總則中明確規定的中國立法基本原則有四項:一是憲法原則,二是法治原則,三是民主原則,四是科學原則。
立法原則是指立法主體據以進行立法活動的重要准繩,是立法指導思想在立法實踐中的重要體現。它反映立法主體在把立法指導思想與立法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特別注重什麼,是執政者立法意識和立法制度的重要反映。
我國《立法法》規定的立法原則為:
(一)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二)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
(三)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四)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規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由此可以認為當代中國立法的原則為法治原則、民主原則、科學原則。
法治原則
立法的法治原則要求一切立法活動都必須以憲法為依據,符合憲法的精神;立法活動都要有法律根據,立法主體、立法許可權、立法內容、立法程序都應符合法律的規定,立法機關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范的要求行使職權,履行職責。民主原則
立法應當體現廣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確認和保障人民的利益;應當通過法律規定,保障人民通過各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立法過程和立法程序應具有開放性、透明度,立法過程中要堅持群眾路線。科學原則
立法應當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尊重社會的客觀實際狀況,根據客觀需要反映客觀規律的要求;要以理性的態度對待立法工作,注意總結立法現象背後的普遍聯系,揭示立法的內在規律;應十分重視立法的技術、方法,提高立法的質量。
『肆』 新修訂的立法法規定哪些有立法權
立法法第抄二條規定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那也就是說 立法法范圍內的法規 包括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
一一對應就是
全國人大、全國人大常委會、中央人民政府、中央政府各部門、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省政府、自治區人大、自治區政府、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和其他設區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
立法法還規定了 中央軍委的 軍事法規許可權
『伍』 根據《立法法》,哪些事項中必須由法律規定的
您好來,根據《立法法》第8條規自定,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九)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陸』 我國哪些立法中規定有國際私法規范
在我國現復行國際私法制的國內立法中,關於外國人的民商事法律地位規范主要規定在憲法、民法通則、對外貿易法、公司法、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
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國務院關於鼓勵外商投資的規定、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中。
(6)立法規定擴展閱讀:
國際私法規范中的沖突規范:
是指規定確定某種涉外民商事法律關系當事人權利義務應適用何國法律的規范,又稱為「法律適用規范」或者「法律選擇規范」。
如我國《民法通則》第147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和外國人結婚適用婚姻締結地法」。這一規定並沒有指明結婚有什麼條件和要求,而只是指出,婚姻的條件和要求應當由婚姻締結地法律來確定。因此,沖突規范是一種間接規范,是國際私法所特有的規范。它一直是國際私法的核心規范。
『柒』 《立法法》規定,立法應當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立法法》規定,立法應當遵循的原則有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