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規示例

法規示例

發布時間: 2020-12-23 16:22:18

⑴ "規定"的反義詞是什麼

「規定」的反義詞有:無序、散亂、懶散、犯規、違規。
1、無序
無序是序的否定概念。
出自:韓寒《我說的話》:如果無序是你必須遵守的法則,你就會因謀求秩序而受到懲罰。
示例: 越俎代庖有悖於市場經濟規則,放任自流勢必導致無序競爭。
2、散亂
指不整齊;沒條理;紛亂 散亂的頭發 桌子上散亂地放著各種文具、書籍。
出自:潘漠華 《離家》:「我底頭發太散亂了。」
示例:不入於法,則散亂無紀;不出於法,則拘迂王而以盡文章之變。
3、懶散
懶散,指懶惰散漫;形容人精神鬆懈,行動散漫,不振作。
出自:魯迅《書信集·致增田涉》:「《文學》是我托書店寄的。由我自辦,就怕懶散而常有遲誤。」
示例:《醒世恆言·陳多壽生死夫妻》:「那醫家初時來看,定說能醫,連病人服葯也有些興頭,到後來不見功效,漸漸的懶散了。」
4、犯規
犯規,指違犯各種規矩章程。
出自:《人民日報》(海外版)1988.6.15:「﹝她們﹞利用對方主力隊員犯規被罰下場的有利時機連連得分。」
示例:足球賽中,八號隊員因犯規被罰下了場。
5、違規
違規,是指違反了某些規定。但是「違規」一詞中的「規」字並不是指指定的某項規定,這個「規」字是指所有雙方協商好達成的規定。
出自:李陽《遵守》:罰款對於自行車違規者只是揚湯止沸的辦法。
示例:越級處理問題是違規的。

⑵ 4字成語大全1000個

4字的成語有很多,這里列舉幾個我比較熟悉的成語。

1、目不斜視

目不斜視指的是眼睛正正地看著前方,一點不往歪斜處看。形容人態度十分地嚴肅認真,對做的事情嚴謹負責。如果說一個人目不斜視,是表示對這個人的尊敬與景仰。

2、落落大方

落落大方指的是一個人的表現十分的大方得體,一點不露怯,多指女性。說一個人落落大方是對她很好的贊揚了。得到此殊榮的人一般也都會很開心。

7、功成名就

功成名就指的是一個人的功名都得到了,也即一個人的事業已發展到較好的地步。如果說一個人功成名就,就有意味是在說明這個人的一生的成就都很優秀。得到如此贊譽的人,一輩子也是沒有白活了。

⑶ 法律中應當和可以之間的區別

法律中應當和可以之間的區別如下:

1、法律權利不同。法律中「應當」條款規定的法律主體的義務,如果違反將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可以」表述的是法律主體的權利,是否作出一定的法律行為,由法律主體自主決定,不論其最終選擇的是允許范圍內的何種行為,都將得到法律的認可、保護。

2、法律形式不同。在法條中大部分是以法律規則形式出現的,應當與可以實際上就是法理上的強制性規則與授權性規則。 在刑法行政法上的應當與可以是最多的。其中又以刑法上的最為突出。 刑法大篇幅的法條規定了應當如何,可以如何。

3、法律效力不同。在法律用語中,應當的效力比可以高。所謂應當,是法定的必須如此,如果不如此就是違法,行為效力會受到影響。所謂可以,是授權性的規定,基本上可以等同於「有權」。

因此,如果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應當怎麼樣,那麼法官在具體操作中是可以利用自己的常識進行適當的判斷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決的。

(3)法規示例擴展閱讀:

法律語言規范示例

和,以及,或者

「和」連接的並列句子成分,其前後成分無主次之分,互換位置後在語法意義上不會發生意思變化,但是在法律表述中應當根據句子成分的重要性、邏輯關系或者用語習慣排序。

示例1: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示例2:較大的車站、機場、港口、高等院校和賓館應當設置提供郵政普遍服務的郵政營業場所。

「以及」連接的並列句子成分,其前後成分有主次之分,前者為主,後者為次,前後位置不宜互換。

示例1:開庭應當公開,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以及當事人約定不公開的除外。

示例2: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水環境保護的需要,可以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採取禁止或者限制使用含磷洗滌劑、化肥、農葯以及限制種植養殖等措施。

「或者」表示一種選擇關系,一般只指其所連接的成分中的某一部分。

示例: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政府網-《立法技術規范(試行)(一)》

法律語言學研究網-關於「應當」一詞的立法建議

⑷ 有關於汽車回收相關 法律,法規 要求 新聞 示例

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
(2001年6月13日國務院第41次常務會議通過,2001年6月16日國務院令第307號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了規范報廢汽車回收活動,加強對報廢汽車回收的管理,保障道路交通秩序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報廢汽車(包括摩托車、農用運輸車,下同),是指達到國家報廢標准,或者雖未達到國家報廢標准,但發動機或者底盤嚴重損壞,經檢驗不符合國家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或者國家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機動車。
本辦法所稱拼裝車,是指使用報廢汽車發動機、方向機、變速器、前後橋、車架(以下統稱"五大總成")以及其他零配件組裝的機動車。
第三條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負責組織全國報廢汽車回收(含拆解,下同)的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報廢汽車回收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經濟貿易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報廢汽車回收活動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本行政區域內報廢汽車回收活動實施有關的監督管理。
第四條 國家鼓勵汽車報廢更新,具體辦法由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會同財政部制定。
第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報廢汽車回收監督管理工作的領導,組織各有關部門依法採取措施,防止並依法查處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
第六條 國家對報廢汽車回收業實行特種行業管理,對報廢汽車回收企業實行資格認定製度。
除取得報廢汽車回收企業資格認定的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報廢汽車回收活動。
不具備條件取得報廢汽車回收企業資格認定或者未取得報廢汽車回收企業資格認定,從事報廢汽車回收活動的,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權舉報。
第七條報廢汽車回收企業除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設立企業的條件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注冊資本不低於50萬元人民幣,依照稅法規定為一般納稅人;
(二)拆解場地面積不低於5000平方米;
(三)具備必要的拆解設備和消防設施;
(四)年回收拆解能力不低於500輛;
(五)正式從業人員不少於2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不少於5人;
(六)沒有出售報廢汽車、報廢"五大總成"、拼裝車等違法經營行為記錄;
(七)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保護標准。
設立報廢汽車回收企業,還應當符合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關於報廢汽車回收行業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要求。
第八條 擬從事報廢汽車回收業務的,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經濟貿易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經濟貿易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按照本辦法第七條規定的條件對申請審核完畢;特殊情況下,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的時間不得超過30個工作日。經審核符合條件的,頒發《資格認定書》;不符合條件的,駁回申請並說明理由。
申請人取得《資格認定書》後,應當依照廢舊金屬收購業治安管理辦法的規定向公安機關申領《特種行業許可證》。
申請人持《資格認定書》和《特種行業許可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可從事報廢汽車回收業務。
省、自治區、直轄市經濟貿易管理部門應當將本行政區域內取得資格認定的報廢汽車回收企業,報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備案,並由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予以公布。
第九條 經濟貿易管理、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必須嚴格依照本辦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依據各自的職責對從事報廢汽車回收業務的申請進行審查;不符合規定條件的,不得頒發有關證照。
第十條 報廢汽車擁有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辦理機動車報廢手續。公安機關應當於受理當日,向報廢汽車擁有單位或者個人出具《機動車報廢證明》,並告知其將報廢汽車交售給報廢汽車回收企業。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要求報廢汽車擁有單位或者個人將報廢汽車交售給指定的報廢汽車回收企業。
第十一條 報廢汽車回收企業憑《機動車報廢證明》收購報廢汽車,並向報廢汽車擁有單位或者個人出具《報廢汽車回收證明》。
報廢汽車擁有單位或者個人憑《報廢汽車回收證明》,向汽車注冊登記地的公安機關辦理注銷登記。
《報廢汽車回收證明》樣式由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買賣或者偽造、變造《報廢汽車回收證明》。
第十二條 報廢汽車擁有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及時將報廢汽車交售給報廢汽車回收企業。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將報廢汽車出售、贈予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給非報廢汽車回收企業的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自行拆解報廢汽車。
第十三條 報廢汽車回收企業對回收的報廢汽車應當逐車登記;發現回收的報廢汽車有盜竊、搶劫或者其他犯罪嫌疑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報廢汽車回收企業不得拆解、改裝、拼裝、倒賣有犯罪嫌疑的汽車及其"五大總成"和其他零配件。
第十四條 報廢汽車回收企業必須拆解回收的報廢汽車;其中,回收的報廢營運客車,應當在公安機關的監督下解體。拆解的"五大總成"應當作為廢金屬,交售給鋼鐵企業作為冶煉原料;拆解的其他零配件能夠繼續使用的,可以出售,但必須標明"報廢汽車回用件"。
報廢汽車回收企業拆解報廢汽車,應當遵守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採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
第十五條 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利用報廢汽車"五大總成"以及其他零配件拼裝汽車。
禁止報廢汽車整車、"五大總成"和拼裝車進入市場交易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交易。
禁止拼裝車和報廢汽車上路行駛。
第十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經濟貿易管理部門依據職責,對報廢汽車回收企業實施經常性的監督檢查,發現報廢汽車回收企業不再具備規定條件的,應當立即告知原審批發證部門撤銷《資格認定書》、《特種行業許可證》,注銷營業執照。
第十七條 公安機關依照本辦法以及廢舊金屬收購業治安管理辦法和機動車修理業、報廢機動車回收業治安管理辦法的規定,對報廢汽車回收企業的治安狀況實施監督,堵塞銷贓渠道。
第十八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據職責,對報廢汽車回收企業的經營活動實施監督;對未取得報廢汽車回收企業資格認定,擅自從事報廢汽車回收活動的,應當予以查封、取締。
第十九條 報廢汽車的收購價格,按照金屬含量折算,參照廢舊金屬市場價格計價。
第二十條 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的規定,未取得報廢汽車回收企業資格認定,擅自從事報廢汽車回收活動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非法回收的報廢汽車、"五大總成"以及其他零配件,送報廢汽車回收企業拆解,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在2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違法所得不足2萬元或者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2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屬經營單位的,吊銷營業執照。
第二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的規定,買賣或者偽造、變造《報廢汽車回收證明》的,由公安機關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屬報廢汽車回收企業,情節嚴重的,由原審批發證部門分別吊銷《資格認定書》、《特種行業許可證》、營業執照。
第二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的規定,將報廢汽車出售、贈予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給非報廢汽車回收企業的單位或者個人的,或者自行拆解報廢汽車的,由公安機關沒收違法所得,並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三條的規定,報廢汽車回收企業明知或者應知是有盜竊、搶劫或者其他犯罪嫌疑的汽車、"五大總成"以及其他零配件,未向公安機關報告,擅自拆解、改裝、拼裝、倒賣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沒收汽車、"五大總成"以及其他零配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由原審批發證部門分別吊銷《資格認定書》、《特種行業許可證》、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出售不能繼續使用的報廢汽車零配件或者出售的報廢汽車零配件未標明"報廢汽車回用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五條的規定,利用報廢汽車"五大總成"以及其他零配件拼裝汽車或者出售報廢汽車整車、"五大總成"、拼裝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報廢汽車整車、"五大總成"以及其他零配件、拼裝車,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在5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違法所得不足5萬元或者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屬報廢汽車回收企業的,由原審批發證部門分別吊銷《資格認定書》、《特種行業許可證》、營業執照。
第二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五條的規定,報廢汽車上路行駛的,由公安機關收回機動車號牌和機動車行駛證,責令報廢汽車擁有單位或者個人依照本辦法的規定辦理注銷登記,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拼裝車上路行駛的,由公安機關沒收拼裝車,送報廢汽車回收企業拆解,並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第九條的規定,負責報廢汽車回收企業審批發證的部門對不符合條件的單位或者個人發給有關證照的,對部門正職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其中,對承辦審批的有關工作人員,還應當調離原工作崗位,不得繼續從事審批工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 負責報廢汽車回收監督管理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發現不再具備條件的報廢汽車回收企業不及時撤銷有關證照的,發現有本辦法規定的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對部門正職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 政府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降級直至開除公職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縱容、包庇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的;
(二)向有違反本辦法規定行為的當事人通風報信,幫助逃避查處的;
(三)阻撓、干預有關部門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依法查處,造成嚴重後果的。
第三十條 軍隊報廢汽車的回收管理辦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⑸ 正確合法的欠條怎麼寫

欠條一般由標題、正文、落款三部分組成。

(一)標題

欠條的標題一般由文種名構成,即在正文上方中間以較大字體寫上「欠條」兩字。也有的在此位置寫上「暫欠」或「今欠」字樣作為標題,但這種標題正文則在下一行頂格寫。

(二)正文

欠條的正文要寫清欠什麼人或什麼單位什麼東西、數量多少,並要註明償還的日期。

(三)落款

落款要署上欠方單位名稱和經手人的親筆簽名,是個人出具的欠條則需署上立欠方個人的姓名。並同時署上欠條的日期。單位的要加蓋公章,個人的要加蓋私章。

例如:

欠條

因買到***(身份證號*********)的**產品,總價款10萬元整,已付9萬元,尚欠1萬元於某年十月十日前付清。每拖延一天,願意按照每日萬分之二支付利息。

欠款人(簽名):***(身份證號:******)

****年**月**日

欠據

為 (事由) 欠 (債權人) 人民幣 (金額) 元,立此為據。

立據人 *年*月*日

(5)法規示例擴展閱讀

欠條的格式與注意事項:

欠條短小精悍,在日常民商事活動中經常使用。

比照民事法律關系的三要件(主體、客體、內容),出具欠條時應當注意如下事項:

一、主體

要將債權、債務關系的主體表達清楚,即誰是債權人誰是債務人(注意「借」詞的歧意)要明確;自然人為主體時,應核對其身份證上姓名,條件許可時應在欠條上抄錄居民身份證號,簽字,最好是按上指紋。;法人單位為主體時,應蓋上單位公章,。

二、客體

數額單位要明確,數額應應阿拉伯數字標注後再用中文繁體字書寫,分比應明確百分比、千分比、萬分比。

三、內容

表達清楚,注意避免歧義。應將歸還日期明確,如有利息約定,應寫明,否則依法視為無利息,如有違約金約定,應寫明。如有擔保人,應註明擔保方式,並寫明擔保人,擔保人簽字,按手印。

四、一式兩份

條據最好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作為一種快速、便捷的確認方式,一般情況下條據都是手寫的,出具者具有特定性,即由欠者、借者、收者撰寫並蓋章,但現實中不乏由債權人、出借人、送給人撰寫再由欠者、借者、收者簽字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欠者、借者、收者手裡邊沒有一張同樣的條據,撰寫者對僅存的一張條據上作了手腳,比如加了借款的數額,那麼簽字的人如何去抗辯呢?相反,如果存在兩張完全一樣的(一式兩份)條據,雙方作手腳不但是徒勞的,而且還會因此傷了感情。

熱點內容
全國法律碩士入學聯考全真模擬試題62 發布:2025-05-10 04:26:41 瀏覽:335
做采購的貿易公司法律咨詢 發布:2025-05-10 04:04:17 瀏覽:432
深圳市勞動法未簽合同 發布:2025-05-10 03:27:27 瀏覽:592
社會保障法第九條 發布:2025-05-10 03:19:52 瀏覽:864
朋友上法院 發布:2025-05-10 03:19:49 瀏覽:317
公司法債權債務 發布:2025-05-10 03:18:34 瀏覽:988
問題一法治觀念的內涵包括 發布:2025-05-10 03:16:07 瀏覽:738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是行政法規 發布:2025-05-10 03:15:32 瀏覽:378
司法是啥警 發布:2025-05-10 03:07:41 瀏覽:35
重慶大學建設法規考試試題 發布:2025-05-10 02:49:32 瀏覽: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