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佔用稅條例
A. 哪種情況免徵耕地佔用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
第八條下列情形免徵耕地佔用稅:
(一)軍事設施佔用耕地;
(二)學校、幼兒園、養老院、醫院佔用耕地。
第九條鐵路線路、公路線路、飛機場跑道、停機坪、港口、航道佔用耕地,減按每平方米2元的稅額徵收耕地佔用稅。根據實際需要,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並報國務院批准後,可以對前款規定的情形免徵或者減征耕地佔用稅。
第十條農村居民佔用耕地新建住宅,按照當地適用稅額減半徵收耕地佔用稅。農村烈士家屬、殘疾軍人、鰥寡孤獨以及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聚居區和邊遠貧困山區生活困難的農村居民。
在規定用地標准以內新建住宅繳納耕地佔用稅確有困難的,經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報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可以免徵或者減征耕地佔用稅。
(1)耕地佔用稅條例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第八條條例第八條規定免稅的軍事設施,具體范圍包括:
(一)地上、地下的軍事指揮、作戰工程;
(二)軍用機場、港口、碼頭;
(三)營區、訓練場、試驗場;
(四)軍用洞庫、倉庫;
(五)軍用通信、偵察、導航、觀測台站和測量、導航、助航標志;
(六)軍用公路、鐵路專用線,軍用通訊、輸電線路,軍用輸油、輸水管道;
(七)其他直接用於軍事用途的設施。
第九條條例第八條規定免稅的學校,具體范圍包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准成立的大學、中學、小學、學歷性職業教育學校以及特殊教育學校。學校內經營性場所和教職工住房佔用耕地的,按照當地適用稅額繳納耕地佔用稅。
第十條條例第八條規定免稅的幼兒園,具體范圍限於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登記注冊或者備案的幼兒園內專門用於幼兒保育、教育的場所。
第十一條條例第八條規定免稅的養老院,具體范圍限於經批准設立的養老院內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的場所。
第十二條條例第八條規定免稅的醫院,具體范圍限於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准設立的醫院內專門用於提供醫護服務的場所及其配套設施。醫院內職工住房佔用耕地的,按照當地適用稅額繳納耕地佔用稅。
第十三條條例第九條規定減稅的鐵路線路,具體范圍限於鐵路路基、橋梁、涵洞、隧道及其按照規定兩側留地。專用鐵路和鐵路專用線佔用耕地的,按照當地適用稅額繳納耕地佔用稅。
第十四條條例第九條規定減稅的公路線路,具體范圍限於經批准建設的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和屬於農村公路的村道的主體工程以及兩側邊溝或者截水溝。專用公路和城區內機動車道佔用耕地的,按照當地適用稅額繳納耕地佔用稅。
第十五條條例第九條規定減稅的飛機場跑道、停機坪,具體范圍限於經批准建設的民用機場專門用於民用航空器起降、滑行、停放的場所。
第十六條條例第九條規定減稅的港口,具體范圍限於經批准建設的港口內供船舶進出、停靠以及旅客上下、貨物裝卸的場所。
第十七條條例第九條規定減稅的航道,具體范圍限於在江、河、湖泊、港灣等水域內供船舶安全航行的通道。
第十八條條例第十條規定減稅的農村居民佔用耕地新建住宅,是指農村居民經批准在戶口所在地按照規定標准佔用耕地建設自用住宅。農村居民經批准搬遷,原宅基地恢復耕種,凡新建住宅佔用耕地不超過原宅基地面積的,不徵收耕地佔用稅;超過原宅基地面積的,對超過部分按照當地適用稅額減半徵收耕地佔用稅。
第十九條條例第十條所稱農村烈士家屬,包括農村烈士的父母、配偶和子女。
第二十條條例第十條所稱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和邊遠貧困山區生活困難的農村居民,其標准按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
B. 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的內容修改
《條例》對現行條例主要作了四個方面的修改:一是提高了稅額標准,將現行條例規定的稅額標準的上、下限都提高4倍左右,各地具體適用稅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依照《條例》的規定根據本地區情況核定。同時,為重點保護基本農田,《條例》規定,佔用基本農田的,適用稅額還應當在上述適用稅額的基礎上再提高50%。二是統一了內、外資企業耕地佔用稅稅收負擔。三是從嚴規定了減免稅項目,取消了對鐵路線路、飛機場跑道、停機坪、炸葯庫佔地免稅的規定。四是加強了徵收管理,明確了耕地佔用稅的徵收管理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條例》將耕地佔用稅稅額標准在現行規定的基礎上提高4倍左右,一是多年來物價上漲因素。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字,2006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1987年上漲了2.2倍。二是地價上漲因素。根據對山西、內蒙古、吉林、湖南、海南、四川等6個地方地價的抽樣調查,2006年平均地價水平比1987年上漲了6倍多。除去一些誤差因素,地價上漲幅度也遠遠高於物價上漲幅度,耕地佔用稅在用地成本中的比例越來越低。1987年用地成本中耕地佔用稅的比例一般在20%左右,據抽樣調查,2005年已降低到4%以下,2006年全國40個重點城市這一比例均低於1%。耕地佔用稅稅額標准提高4倍左右,可基本保持1987年時的實際稅負水平,有效發揮耕地佔用稅保護耕地、調節佔地行為的功能。三是貫徹落實國家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通過提高耕地佔用稅稅額標准,減少佔用耕地,充分利用城市現有土地。四是更多地籌集用於「三農」的資金。2006年中央1號文件規定,提高耕地佔用稅稅率,新增稅收應主要用於「三農」。
全國人大常委會1984年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授權國務院改革工商稅制和發布試行有關稅收條例(草案)的決定》規定,國務院發布試行的稅收條例草案,不適用於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因此,現行條例規定:「本條例的規定不適用於外商投資企業。」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耕地保護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如繼續對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不徵收耕地佔用稅,既有悖於稅收公平原則,也會影響稅收調控功能的有效發揮。為了貫徹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公平稅負,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1993年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的授權,《條例》刪除了現行條例不適用於外商投資企業的規定,同時在有關納稅人范圍的規定中增加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
按現行條例和有關政策規定,對鐵路線路、公路線路、飛機場跑道、航道等基礎交通設施建設佔地,有的免稅,有的執行規定的低檔稅額,有的按所在地適用稅額征稅。同為基礎交通設施建設佔地,稅收負擔不同。為嚴格控制減免稅,公平稅負,《條例》取消了有關鐵路線路、飛機場跑道、停機坪、炸葯庫佔地免稅的規定。考慮到既要統一稅收政策,又要盡量減輕對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條例》規定:鐵路線路、公路線路、飛機場跑道、停機坪、港口、航道佔用耕地,減按每平方米2元的稅額徵收耕地佔用稅。根據實際需要,財政部、稅務總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並報國務院批准後,可以對上述規定的情形免徵或者減征耕地佔用稅。
《條例》明確規定耕地佔用稅的徵收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執行。現行條例關於耕地佔用稅徵收管理的一些規定與現行法律、行政法規有關規定不一致,比如現行條例規定,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征千分之五的滯納金,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規定的按日加征萬分之五的滯納金的規定不一致。《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是關於稅收征管的一般性法律,耕地佔用稅的征管也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為加強稅收的統一徵收管理,與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銜接,《條例》刪除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不一致的徵收管理規定,明確了耕地佔用稅的徵收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和《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
C. 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十條畜禽養殖設施
一、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節錄) (2004年3月14日)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節錄) (1986年4月12日) 3、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節錄) (2002年12月28日) 4、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節錄) (1998年4月29日)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004年8月28日) 6、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1994年7月5日) 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年4月4日) 二、行政法規及國務院文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1998年12月27日) 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1990年5月19日) 3、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節錄) (1988年6月lO日) 三、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 1、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節錄) (1956年6月30日) 2、關於人民公社的十八個問題(節錄) (1959年4月) 3、中共中央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節錄) (1960年11月3日) 4、中共中央關於改變農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單位問題的指示(節錄) (1962年2月13日) 5、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 (1962年9月27日) 6、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節錄) (1984年8月30日) 7、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妥善處理軍隊與地方部分房地產權屬問題的通知 (1988年7月18日) 8、鐵路用地管理辦法(1992年10月27日) 9、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1995年3月11日) 10、土地登記規則(1995年12月28日) 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於依法保護國有農場土地合法權益意見的通知(2001年2月2日) 11、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2003年1月3日) 12、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1996年9月26日) 13、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變更土地登記的若干規定(1993年2月23日) 14、國家土地管理局印發《關於認定收回土地使用權行政決定法律性質的意見》的通知(1997年) 15、關於印發對大慶油田土地權屬問題的協調處理意見的通知(1999年3月8日) 16、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轉發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浙江省土地管理局《人民法院在執行案件中涉及土地權屬等有關問題的處理意見》的通知(1999年5月24日) 17、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浙江省土地管理局關於印發《人民法院在執行案件中涉及土地權屬等有關問題的處理意見》的通知(1999年3月15日) 18、關於依法加快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 19、土地登記資料公開查詢辦法 (2002年12月4日) 20、關於進一步規范土地登記工作的通知 (2003年11月14日) 21、關於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4年1月15日) 2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轉發國土資源部《關於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有關問題的通知》的通知(2004年3月23日) 23、國土資源部印發《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的通知(2004年11月2日) 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 (2004年11月2日) 四、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 1、最高人民法院、財政部、司法部關於同意西南財政部規定的房地產典期滿後超逾十年未經回贖得申請產權登記的意見的聯合通令 (1952年7月31日)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農村合作化後所發生的土地、繼承糾紛的復函(節錄)(1958年3月26日)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同一土地登記在兩個土地證上應如何確認權屬的復函 (1992年7月9日)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土地被徵用所得的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應歸被征地單位所有的復函 (1995年1月16日)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房地產管理法施行前房地產開發經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 (1995年12月27日) 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能否將國有土地使用權折價抵償給抵押權人問題的批復(1998年9月3日) 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土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6月16日) 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第一款有關問題的批復(2003年2月25日) 9、農業部辦公廳、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國有農場土地確權登記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2003年6月16日) 1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破產企業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應否列入破產財產等問題的批復(2003年4月16日) 1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房地產管理機關能否撤銷錯誤的注銷抵押登記行為問題的批復(2003年11月17日) 1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及相關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徵求意見稿) 1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林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5年12月26日) 五、法律法規適用解釋及函復 1、關於開墾荒地的產權問題給江西省人民政府的復函(1953年11月5日) 2、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對大連市土地局「關於以國有土地聯建,其土地使用權歸屬問題的請示」的答復(1989年11月13日) 3、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對砂金生產用地意見的函(1989年11月17日) 4、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對灘塗管理問題的復函(1989年11月12日) 5、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林地、灘塗及礦山企業用地確權發證問題的批復(1989年12月16日) 6、國家上地管理局對貴州省關於公路兩側留用地發證問題的批復(1990年2月19日) 7、國家土地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關於水利工程用地確權有關問題的通知(1992年2月24日) 8、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對山東省土地管理局有關土地權屬問題請示的答復(1992年2月22日) 9、國家土地管理局對福建省土地管理局關於國營林場在所經營的林地內建護林哨、開林業公路、蓋辦公樓是否向當地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辦理用地手續的請示的復函(1992年2月25日) 10、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對農場用地確權有關問題的函(1992年6月2日) 11、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對天津市土地管理局有關土地權屬糾紛處理意見請示的批復(1992年6月15日) 12、國家土地管理局對重慶市國土局土地登記中幾個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2年6月23日) 13、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對福建省土地管理局有關土地權屬問題請示的批復(1992年7月13日) 14、國家土地管理局對寧波市關於寧波汽車製造廠等成建制劃轉北京內燃機總廠涉及土地使用權有關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2年11月17日) 15、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對土地確權有關問題請示的答復(1993年2月2日) 16、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對土地權屬有關問題請示的答復(1993年2月3日) 17、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對黑龍江省土地管理局有關土地權屬問題請示的答復(1993年8月18日) 18、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對鐵路用地登記發證問題的復函(1994年1月19日) 19、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單位分立引起土地使用權糾紛問題請示的答復(1994年9月5日) 20、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土地使用權糾紛有關問題的答復(1994年9月6日) 21、國家土地管理局對關於烏魯木齊鐵路局要求收回退耕土地有關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4年9月8日) 22、國家土地管理局對青海省土地管理局關於國有土地管理工作中幾個具體問題的請示批復(1994年9月15日) 23、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對富陽市有關土地權屬爭議問題的回復(1994年9月15日) 24、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請研究處理衡陽市有關土地權屬問題的函(1994年9月27日) 25、國家土地管理局對遼寧省土地管理局關於對執行《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條規定的請示的批復(1994年11月10日) 26、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對宗教部門自用土地涵義的答復(1994年10月11日) 27、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對北京市土地管理局《關於土地權屬問題的請示》的答復(1994年12月3日) 28、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對農民集體土地確權有關問題的答復(1994年12月9日) 29、關於對蝦嶺頭西南面爭議土地確權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復函(1995年2月24) 30、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對天津市海口路公園土地權屬問題的批復(1995年3月13日) 31、國家土地管理局對山西省土地管理局關於《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中第五十六條適用范圍的請示的復函(1995年7月31日) 32、國家土地管理局對魯土籍函字[95]第17號文的復函(1995年8月1日) 33、國家土地管理局對遼寧省土地管理局關於確認土地權屬政策有關條款的請示的批復(1995年8月11日) 34、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對有關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決定行文問題請示的批復(1995年9月19日) 35、國家土地管理局對浙江省土地管理局有關確權問題請示的批復(1995年lO月25日) 36、國家土地管理局對陝西省土地管理局關於河灘地確權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5年10月31日) 37、國家土地管理局對浙江省土地管理局關於土地確權登記中有關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5年11月9日) 38、對錯發土地使用證如何更正問題的答復(1996年1月15日) 39、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土地權屬問題的批復(1996年3月6日) 40、國家土地管理局對廣東省國土廳關於確權有關規定是否適用確認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問題請示的批復(1996年3月7日) 41、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確認通遼車站鐵路用地圖紙法律效力的函(1996年4月17日) 42、國家土地管理局對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蓖子溝礦采礦崩落區土地權屬問題意見的函(1996年5月23日) 43、對天津市土地管理局關於墳地及公用房屋用地登記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6年9月17日) 44、國家土地管理局對河南省土地管理局關於洛陽市土地權屬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6年9月23日) 45、對陝西省土地管理局關於西安市香米園穆斯林墳地權屬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6年10月9日) 46、國家土地管理局對遼寧省土地管理局關於土地權屬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6年11月14日) 47、國家土地管理局對安徽省土地管理局有關土地權屬問題的批復(1996年11月28日) 48、國家土地管理局對浙江省關於注銷土地登記進行公告的請示的批復(1996年12月26日) 49、國家土地管理局對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管理局有關土地權屬問題的批復(1997年3月4日) 50、國家土地管理局對山東省土地管理局有關黃河灘地權屬問題的復函(1997年5月21日) 51、國家土地管理局對河南省土地管理局有關庫區消落地行使管理權問題的批復(1997年7月3日) 52、國家土地管理局對浙江省土地管理局關於土地登記中有關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7年8月11日) 53、國家土地管理局對最高人民法院法經(1997)18號函的復函(1997年8月18日) 54、國土資源部辦公廳對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177-l號議案的答復(1998年5月27日) 55、國土資源部關於對收回被司法機關查封國有土地使用權問題的批復(1998年12月11日) 56、國土資源部對確定土地使用權有關問題的批復(1999年1月19日) 57、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四川省廣元軍用舊機場產權處理意見的函(1999年6月2日) 58、國土資源部關於土地確權有關問題的復函(1999年6月4日) 59、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有關問題的復函(1999年6月7日) 60、國土資源部關於平頂山礦區塌陷地徵用後能否退還農民集體所有問題的復函(1999年9月10日) 61、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土地確權有關問題的復函(2000年3月14日)
我是非常用心回答的,請加分
c堋iЯoヰ◆★ppec堋bЁg±浴oヰ◆★01177146052011-9-12 22:24:18
D. 加強耕地佔用稅徵收管理 嚴格耕地保護
我國人多地少,是一個耕地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利用稅制加強土地管理,保護耕地則顯得尤為必要。開征耕地佔用稅,是國家運用經濟手段,加強土地管理,保護現有耕地資源,限制國家建設少佔和不佔用耕地的重要措施。2007年12月1日,國務院修訂發布了《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修訂案)(以下簡稱新條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訂,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關於「建立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的重要部署,是運用稅收政策嚴格保護耕地、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
一、歷史沿革
土地的賦役稅糧,古已有之。明清時期,田地有租,也有役;人丁有役,也有稅。然而封建社會的賦役稅糧和現代的土地稅具有明顯的差別。現代的土地稅不是役,其中也沒有役,近代國家納稅者是公民,法律上是平等的、自由的,而古代中國的賦稅繳納者則是具有較強的封建的人身依附關系。
耕地佔用稅是調整耕地佔用稅征納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具體指公民個人或單位組織因佔用耕地資源進行非農業建設而向國家繳納一定的稅款。1987年國務院發布的《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以下簡稱原條例),從1987年4月1日起施行,征稅目的在於限制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建立發展農業專項資金,促進農業生產的全面協調發展。原條例實施後的一段時間,曾對保護耕地、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有關數據顯示,1982~1986年的5年間,全國耕地每年減少600萬畝。開征耕地佔用稅後,各項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呈逐年減少的趨勢。1987年全國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267萬畝,這一數字僅相當於原條例實施前的一半,1988年減少為244萬畝,1989年又減少到132萬畝,耕地佔用稅的開征有效地控制了耕地佔用的規模和速度。由於當時國家還沒有開征土地出讓金,耕地佔用稅在用地成本中的比例一般在20%左右,調節作用十分顯著。
二、修訂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間,我國經濟以較高速度發展,城鎮規模迅速擴大,伴隨而來的是耕地資源的大幅度減少。據有關方面統計,1997年我國的耕地總量為19.51億畝,到2006年則下降到18.27億畝,10年間我國耕地面積減少了1.24億畝。2006年全國人均耕地面積已下降到1.39畝。耕地資源大幅減少,對國家糧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脅。
原條例中根據當時背景確定的稅率現在看來已明顯偏低,耕地佔用稅在用地成本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低,2006年對全國40個重點城市的抽樣調查顯示,這一比例均不到1%。耕地佔用稅徵收范圍偏窄、稅負偏輕、稅負不公的問題也日益突顯,其保護耕地的作用日益弱化,調節職能的發揮也受到了制約。 在當前國家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形勢下,修訂耕地佔用稅條例,進一步加大稅收調節力度,保護耕地,勢在必行。為進一步通過稅收手段調節佔地、加大保護耕地的力度,2006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了 「提高耕地佔用稅稅率」的要求。同年8月,國務院下發的《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06]31號)提出,要提高耕地佔用稅徵收標准,加強征管,嚴格控制減免稅。
三、新條例進一步嚴格耕地管理的新規定
(一)稅額標准提高了4倍
新條例提高了徵收標准,將每平方米稅額在原條例的基礎上提高了4倍。新條例的稅額標准如下:人均耕地不超過1畝的地區(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位,下同),每平方米為10~50元;人均耕地超過1畝但不超過2畝的地區,每平方米為8~40元;人均耕地超過2畝但不超過3畝的地區,每平方米為6~30元;人均耕地超過3畝的地區,每平方米為5~25元。新條例同時規定,佔用基本農田的,適用稅額應當在當地適用稅額的基礎上提高50%。
新條例將耕地佔用稅的徵收標准提高了4倍,主要考慮了以下因素。一是物價上漲因素。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字,2006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1987年上漲了2.2倍。二是地價上漲因素。根據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平均地價水平比1987年上漲了6倍多,除去一些誤差因素,地價上漲幅度也遠遠高於物價上漲幅度。耕地佔用稅稅額幅度提高4倍,可基本保持1987年時的實際稅負水平,發揮耕地佔用稅保護耕地、調節佔地的應有職能。三是貫徹落實國家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因素。通過提高耕地佔用稅稅額幅度,減少佔用耕地,充分利用城市存量建設用地。四是更多的籌集用於「三農」的資金。2006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 「提高耕地佔用稅稅率,新增稅收應用於『三農』」。綜合上述因素,這次修訂將耕地佔用稅徵收標准提高4倍。
(二)外資企業納入征稅范圍
新條例中規定耕地佔用稅的納稅人包含了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在內的所有單位和個人。與原條例相比,新條例取消了原條例第十四條「本條例的規定不適用於外商投資企業」的規定,並對第三條作了兩處修改,一是將原文中 「納稅義務人」改為 「納稅人」,這樣表述更為規范;二是增加了第二款內容,對納稅人范圍作了具體規定,將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納入納稅人范圍。
在新條例施行之前,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享受耕地佔用稅免稅優惠。 這是因為當時我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急需引進大量外資,支持國內的經濟建設,而在稅收上給予外資優惠,是吸引外資的有效手段。 因此,198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授權國務院改革工商稅制發布有關稅收條例草案試行的決定》規定,國務院發布試行的稅收條例草案,不適用於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1987年國務院制定的原條例中也未將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納入征稅范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建立,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發生了變化,對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實施稅收優惠的法律環境也發生了變化,此次條例修訂正是順應這種法律環境的變化趨勢,在新條例中刪除了不適用外商投資企業的規定。
(三)擴大征稅對象范圍
新條例中耕地佔用稅的征稅對象范圍有所擴大。新條例第三條第一款對征稅對象作了如下規定:「佔用耕地建房或者從事其他非農業建設的單位和個人,為耕地佔用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繳納耕地佔用稅。」按此規定,耕地佔用稅的征稅對象是指佔用耕地建房或從事其他非農業建設的行為。其中,決定耕地佔用稅征稅對象有兩方面要素:一是建設行為,二是被佔耕地。
按照用途,征稅的建設行為可分為兩種,一是建房,不管所建房屋是從事農業建設,還是從事非農業建設,只要佔用耕地建設永久性建築物,都要繳納耕地佔用稅。此規定是與原政策相銜接的,如《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狐狸養殖場等應否徵收耕地佔用稅的批復》(國稅函[1999]466號)中規定,「凡佔用耕地修建永久性建築物的,不論其具體用途如何,都是耕地佔用稅的征稅范圍」,明確對狐狸舍、海狸舍、長毛兔舍等建築物佔地徵收耕地佔用稅;二是從事非農業建設,不管是否建房,均應課稅。
由於耕地佔用稅是行為稅,耕地的概念對於征稅范圍的規定十分重要。新條例第二條規定:「本條例所稱耕地是指用於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從征稅對象方面來講,將征稅對象擴大到了整個農用地。納稅人佔用除耕地以外的農用地,比如林地、牧草地、農田水利用地和養殖水面等,均應按照新條例規定,繳納耕地佔用稅。
另外,關於臨時佔用耕地行為,新條例明確規定,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繳納耕地佔用稅。納稅人在批准臨時佔用耕地的期限內恢復所佔用耕地原狀的,全額退還已繳納的耕地佔用稅。對於污染、取土、采礦塌陷等原因損毀耕地的行為,考慮到被損毀耕地一般仍具有可恢復性,可比照臨時佔用耕地行為,徵收耕地佔用稅。
(四)新條例嚴格落實 「控制減免稅」要求
新條例中保留的減免稅項目有:軍事設施佔用耕地,學校、幼兒園、養老院、醫院佔用耕地,免徵耕地佔用稅;農村居民佔用耕地新建住宅,按照當地適用稅額減半徵收耕地佔用稅;農村烈士家屬、殘疾軍人、鰥寡孤獨以及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聚居區和邊遠貧困山區生活困難的農村居民,在規定用地標准以內新建住宅繳納耕地佔用稅確有困難的,經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報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可以免徵或者減征耕地佔用稅。原由財政部規定的減免稅項目,不再享受減免稅優惠。
按照國務院關於「嚴格控制減免稅」的要求,遵循公平稅負的原則,新條例對原條例中有關減免稅項目進行了調整,取消了原條例中有關鐵路線路、飛機場跑道、停機坪、炸葯庫等項目佔用耕地免稅的規定,增加了享受低稅額優惠的項目,即鐵路線路、公路線路、飛機場跑道、停機坪、港口、航道佔用耕地,減按每平方米2元的稅額徵收耕地佔用稅。
對部分基礎設施減按每平方米2元的稅額徵收耕地佔用稅,主要考慮以下幾點因素:一是從嚴控制減免稅的要求。國務院2006年下發的《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06]31號)明確提出,要嚴格控制耕地佔用稅的減免范圍。二是公平稅負的要求。原政策規定,鐵路線路、飛機場跑道、停機坪佔地免稅,公路線路佔地分別按每平方米1.5元(財政部核定平均稅額每平方米在5元以下的地區)和2元(財政部核定的平均稅額每平方米在5元以上的地區(含5元))征稅,港口佔地按所在地規定稅額征稅。同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耕地佔用稅的稅額卻不相同,這不符合公平稅負的要求,有必要統一稅額標准。三是方便征管的考慮。享受每平方米2元稅額的項目,大多都是跨地區建設的,如不統一規定稅額標准,不便於耕地佔用稅的徵收管理。四是降低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成本的考慮。這些基礎設施建設大都由國家投資建設,如果稅額標準定得過高,會增加建設成本,影響項目建設的進度。
同時,考慮到有些基礎設施建設的特殊情況,新條例還規定,根據實際需要,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報國務院批准後,可以對上述按每平方米2元稅額徵收耕地佔用稅的項目佔用耕地免徵或者減征耕地佔用稅。
(五)重新明確規定繳納期限
原條例沒有明確規定耕地佔用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只規定了耕地佔用稅的繳納期限為「經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批准佔用耕地之日起的30日內」。在實際征管過程中,納稅人經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批准後,倘若不去繳稅,徵收機關就很難掌握情況,更難以對其進行有效控管。因此,如何在納稅人領取農用地轉用審批文件前,就將耕地佔用稅稅款徵收入庫,是保證耕地佔用稅征管質量的重要前提。出於在內容上盡量與原條例保持一致性的考慮,新條例同樣沒有對納稅義務發生時間進行明確,只是對繳納期限作了重新規定,即:「獲准佔用耕地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收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通知之日起30日內繳納耕地佔用稅。」
四、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履行協稅護稅義務,保證有效征管
新條例規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通知單位或者個人辦理佔用耕地手續時,應當同時通知耕地所在地同級地方稅務機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憑耕地佔用稅完稅憑證或者免稅憑證和其他有關文件發放建設用地批准書。」《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耕地佔用稅平均稅額和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問題的通知》(財稅[2007]176號)進一步明確了耕地佔用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經批准佔用耕地的,耕地佔用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收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辦理佔用農用地手續通知的當天。未經批准佔用耕地的,耕地佔用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實際佔用耕地的當天。」
作出這樣的規定,一方面將繳納耕地佔用稅作為領取農用地轉用審批文件的先置條件,可以有效控管稅源;另一方面,也明確了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協稅護稅義務。由於耕地佔用稅征繳的啟動和協助都需要依靠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只有強化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徵收機關之間的配合協作,才能實現對耕地佔用稅的有效征管。
E. 臨時佔用耕地是否繳納耕地佔用稅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1號)第十三條規定:「納稅人臨時佔用耕地,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繳納耕地佔用稅。納稅人在批准臨時佔用耕地的期限內恢復所佔用耕地原狀的,全額退還已經繳納的耕地佔用稅。」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令第49號)第二十二條規定:「條例第十三條所稱臨時佔用耕地,是指納稅人因建設項目施工、地質勘察等需要,在一般不超過2年內臨時使用耕地並且沒有修建永久性建築物的行為。」
第二十三條規定:「因污染、取土、采礦塌陷等損毀耕地的,比照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的臨時佔用耕地的情況,由造成損毀的單位或者個人繳納耕地佔用稅。超過2年未恢復耕地原狀的,已征稅款不予退還。」
三、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耕地佔用稅管理規程(試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2號)的規定:「第二十條 納稅人臨時佔用應稅土地,應當依照《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繳納耕地佔用稅。
臨時佔用應稅土地,是指納稅人因建設項目施工、地質勘查等需要,在一般不超過2年內臨時使用應稅土地並且沒有修建永久性建築物的行為。
第二十一條 因污染、取土、采礦塌陷等損毀應稅土地的,由造成損毀的單位或者個人繳納耕地佔用稅。超過2年未恢復土地原狀的,已征稅款不予退還。
......
第五十六條 本規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F. 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令第號)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條例所稱建房,包括建設建築物和構築物。
農田水利佔用耕地的,不徵收耕地佔用稅。
第三條佔用園地建房或者從事非農業建設的,視同佔用耕地徵收耕地佔用稅。
第四條經申請批准佔用耕地的,納稅人為農用地轉用審批文件中標明的建設用地人;農用地轉用審批文件中未標明建設用地人的,納稅人為用地申請人。
未經批准佔用耕地的,納稅人為實際用地人。
第五條條例第四條所稱實際佔用的耕地面積,包括經批准佔用的耕地面積和未經批准佔用的耕地面積。
第六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耕地佔用稅的平均稅額,按照本細則所附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耕地佔用稅平均稅額表》執行。
縣級行政區域的適用稅額,按照條例、本細則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
第七條條例第七條所稱基本農田,是指依據《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內的耕地。
第八條條例第八條規定免稅的軍事設施,具體范圍包括:
(一)地上、地下的軍事指揮、作戰工程;
(二)軍用機場、港口、碼頭;
(三)營區、訓練場、試驗場;
(四)軍用洞庫、倉庫;
(五)軍用通信、偵察、導航、觀測台站和測量、導航、助航標志;
(六)軍用公路、鐵路專用線,軍用通訊、輸電線路,軍用輸油、輸水管道;
(七)其他直接用於軍事用途的設施。
第九條條例第八條規定免稅的學校,具體范圍包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准成立的大學、中學、小學、學歷性職業教育學校以及特殊教育學校。
學校內經營性場所和教職工住房佔用耕地的,按照當地適用稅額繳納耕地佔用稅。
第十條條例第八條規定免稅的幼兒園,具體范圍限於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登記注冊或者備案的幼兒園內專門用於幼兒保育、教育的場所。
第十一條條例第八條規定免稅的養老院,具體范圍限於經批准設立的養老院內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的場所。
第十二條條例第八條規定免稅的醫院,具體范圍限於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准設立的醫院內專門用於提供醫護服務的場所及其配套設施。
醫院內職工住房佔用耕地的,按照當地適用稅額繳納耕地佔用稅。
第十三條條例第九條規定減稅的鐵路線路,具體范圍限於鐵路路基、橋梁、涵洞、隧道及其按照規定兩側留地。
專用鐵路和鐵路專用線佔用耕地的,按照當地適用稅額繳納耕地佔用稅。
第十四條條例第九條規定減稅的公路線路,具體范圍限於經批准建設的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和屬於農村公路的村道的主體工程以及兩側邊溝或者截水溝。
專用公路和城區內機動車道佔用耕地的,按照當地適用稅額繳納耕地佔用稅。
第十五條條例第九條規定減稅的飛機場跑道、停機坪,具體范圍限於經批准建設的民用機場專門用於民用航空器起降、滑行、停放的場所。
第十六條條例第九條規定減稅的港口,具體范圍限於經批准建設的港口內供船舶進出、停靠以及旅客上下、貨物裝卸的場所。
第十七條條例第九條規定減稅的航道,具體范圍限於在江、河、湖泊、港灣等水域內供船舶安全航行的通道。
第十八條條例第十條規定減稅的農村居民佔用耕地新建住宅,是指農村居民經批准在戶口所在地按照規定標准佔用耕地建設自用住宅。
農村居民經批准搬遷,原宅基地恢復耕種,凡新建住宅佔用耕地不超過原宅基地面積的,不徵收耕地佔用稅;超過原宅基地面積的,對超過部分按照當地適用稅額減半徵收耕地佔用稅。
第十九條條例第十條所稱農村烈士家屬,包括農村烈士的父母、配偶和子女。
第二十條條例第十條所稱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和邊遠貧困山區生活困難的農村居民,其標准按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根據條例第十一條的規定,納稅人改變佔地用途,不再屬於免稅或減稅情形的,應自改變用途之日起30日內按改變用途的實際佔用耕地面積和當地適用稅額補繳稅款。
第二十二條條例第十三條所稱臨時佔用耕地,是指納稅人因建設項目施工、地質勘查等需要,在一般不超過2年內臨時使用耕地並且沒有修建永久性建築物的行為。
第二十三條因污染、取土、采礦塌陷等損毀耕地的,比照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的臨時佔用耕地的情況,由造成損毀的單位或者個人繳納耕地佔用稅。超過2年未恢復耕地原狀的,已征稅款不予退還。
第二十四條條例第十四條所稱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跡地、苗圃等,不包括居民點內部的綠化林木用地,鐵路、公路征地范圍內的林木用地,以及河流、溝渠的護堤林用地。
第二十五條條例第十四條所稱牧草地,包括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
第二十六條條例第十四條所稱農田水利用地,包括農田排灌溝渠及相應附屬設施用地。
第二十七條條例第十四條所稱養殖水面,包括人工開挖或者天然形成的用於水產養殖的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庫水面、坑塘水面及相應附屬設施用地。
第二十八條條例第十四條所稱漁業水域灘塗,包括專門用於種植或者養殖水生動植物的海水潮浸地帶和灘地。
第二十九條佔用林地、牧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以及漁業水域灘塗等其他農用地建房或者從事非農業建設的,適用稅額可以適當低於當地佔用耕地的適用稅額,具體適用稅額按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條條例第十四條所稱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的生產設施,是指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而建設的建築物和構築物。具體包括:儲存農用機具和種子、苗木、木材等農業產品的倉儲設施;培育、生產種子、種苗的設施;畜禽養殖設施;木材集材道、運材道;農業科研、試驗、示範基地;野生動植物保護、護林、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木材檢疫的設施;專為農業生產服務的灌溉排水、供水、供電、供熱、供氣、通訊基礎設施;農業生產者從事農業生產必需的食宿和管理設施;其他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的生產設施。
第三十一條經批准佔用耕地的,耕地佔用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收到土地管理部門辦理佔用農用地手續通知的當天。
未經批准佔用耕地的,耕地佔用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實際佔用耕地的當天。
第三十二條納稅人佔用耕地或其他農用地,應當在耕地或其他農用地所在地申報納稅。
第三十三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應當將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耕地佔用稅具體實施辦法報送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
第三十四條本細則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六日
附表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耕地佔用稅平均稅額表
G. 耕地佔用稅村委會有權徵收嗎
根據《耕地佔用稅法》耕地佔用稅的程序規定:
1.征管依據和徵收機內關。根據《耕地佔容用稅暫行條例》第15條的規定,耕地佔用稅的徵收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
根據《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第12條的規定,耕地佔用稅由地方稅務機關負責徵收。
2.納稅期限。根據《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第12條的規定,獲准佔用耕地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收到土地管理部門的通知之日起30日內繳納耕地佔用稅。
3.納稅地點。根據《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第12條的規定,耕地佔用稅的納稅地點為土地管理部門。
4.其他規定。《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第13條規定,納稅人l臨時佔用耕地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繳納耕地佔用稅,納稅人在批准臨時佔用耕地的期限內恢復所佔用耕地原狀的,全額退還已經繳納的耕地佔用稅。
因此村委會沒有權利徵收耕地佔用稅,應該是當地的地方稅務機關。
H. 耕地佔用稅的征稅范圍是什麼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1號)第二條規定:「本條例所稱耕地,是指用於種植農作物的土地。」
第十四條規定:「佔用林地、牧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以及漁業水域灘塗等其他農用地建房或者從事非農業建設的,比照本條例的規定徵收耕地佔用稅。建設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的生產設施佔用前款規定的農用地的,不徵收耕地佔用稅。」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令第49號)第三條規定:「佔用園地建房或者從事非農業建設的,視同佔用耕地徵收耕地佔用稅。」
第二十四條規定:「條例第十四條所稱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跡地、苗圃等,不包括居民點內部的綠化林木用地,鐵路、公路征地范圍內的林木用地,以及河流、溝渠的護堤林用地。」
第二十五條規定:「條例第十四條所稱牧草地,包括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
第二十六條規定:「條例第十四條所稱農田水利用地,包括農田排灌溝渠及相應附屬設施用地。」
第二十七條規定:「條例第十四條所稱養殖水面,包括人工開挖或者天然形成的用於水產養殖的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庫水面、坑塘水面及相應附屬設施用地。」
第二十八條規定:「條例第十四條所稱漁業水域灘塗,包括專門用於種植或者養殖水生動植物的海水潮浸地帶和灘地。」
第二十九條規定:「佔用林地、牧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以及漁業水域灘塗等其他農用地建房或者從事非農業建設的,適用稅額可以適當低於當地佔用耕地的適用稅額,具體適用稅額按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
三、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耕地佔用稅管理規程(試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2號)的規定:「第十七條 屬於耕地佔用稅征稅范圍的土地(以下簡稱應稅土地)包括:
(一)耕地。指用於種植農作物的土地。
(二)園地。指果園、茶園、其他園地。
(三)林地、牧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以及漁業水域灘塗等其他農用地。
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跡地、苗圃等,不包括居民點內部的綠化林木用地,鐵路、公路征地范圍內的林木用地,以及河流、溝渠的護堤林用地。
牧草地,包括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
農田水利用地,包括農田排灌溝渠及相應附屬設施用地。
養殖水面,包括人工開挖或者天然形成的用於水產養殖的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庫水面、坑塘水面及相應附屬設施用地。
漁業水域灘塗,包括專門用於種植或者養殖水生動植物的海水潮浸地帶和灘地。
(四)草地、葦田。
草地,是指用於農業生產並已由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發放使用權證的草地。
葦田,是指用於種植蘆葦並定期進行人工養護管理的葦田。
......
第五十六條 本規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I. 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的修訂背景
國務院於1987年發布來的現行條例源實施20年來,對保護耕地、促進合理利用土地資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現行條例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保護耕地的作用日益弱化。為此,財政部、稅務總局擬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修訂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報國務院審批,國務院法制辦徵求了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意見。2006年8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06]31號),提出要提高耕地佔用稅徵收標准,加強征管,嚴格控制減免稅。黨的十七大也提出要嚴格保護耕地。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文件精神和有關方面意見,國務院法制辦與財政部、稅務總局共同對《草案》進行了反復研究、修改和完善,報請國務院審批同意後,以國務院令形式公布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