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文化法規

文化法規

發布時間: 2020-12-26 09:03:56

① 國家在保護文化遺產方面頒布了哪些法律 法規

您好,
目前現行有效的法律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行政法規有:《國務院關於公回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答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通知》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 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建設部、文物局等部門關於加強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意見的通知 》
另外各地有不同的地方性法規,建議查閱當地人大網站。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② 如何理解文化產業政策與法規的本質

第一,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金融業支持文化產業的力度,推動文化產業與金融業的對接,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需要。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就要以風險分擔為原則,制定差異扶持金融政策,對不同類企業、不同類業務實行差異扶持。要鼓勵建立文化產業投資風險基金,制定無形資產評估質押貸款等辦法,為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便利。根據文化產業發展的特點,制定文化產業類企業不良貸款呆賬自主核銷的辦法與措施。第二,加強文化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稅收政策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策略,因此,要繼續完善稅收政策。不斷完善文化產業科技稅收政策,要根據形勢的發展不斷加以調整和完善國家在促進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已經相繼實施的一系列稅收政策。進一步完善非營利性文化組織的稅收政策,減輕其稅收負擔,促進公益性文化產業發展。第三,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的財政支持政策。財政政策與文化改革發展具有內在統一性,支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是財政的重要職能之一。必須堅持財政政策與文化產業發展相協調的政策目的,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立足我國文化的歷史與現實,支持和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強化財政專項資金和基金政策的靈活性,拓寬文化產業資金投入來源,設立覆蓋多領域、多層次的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和基金,建立公眾申請、專家評審、公開透明的管理模式,形成多樣化和靈活化的財政專項資金和基金政策機制。第四,深化文化產業發展的人才支持政策。鼓勵和支持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制定文化產業人才長期發展規劃,整合人才培養的「源流」,構建文化產業人才培養體系,從宏觀上調控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使之達到產業發展的需求。完善文化人才引進政策,建立文化人才引進基金機制,解決引進人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為加大文化產業領域人才的引進力度,尤其是高層人才的引進,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第五,構建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制支持政策。要在現有關於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基礎上,構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制支持體系。應當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以法律形式確定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框架、原則、體制等基本制度,作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基本法統領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梳理完善現行文化產業法律法規制度,對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涉及的框架性、原則性內容進行細化立法,系統構建與文化產業相關的法律制度。

③ 文化事業建設費的法律法規

文化事業建設費徵收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條為了規範文化事業建設費的徵收管理,促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的規定繳納娛樂業、廣告業營業稅的單位和個人,為文化事業建設費的繳納義務人(以下簡稱繳費人),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繳納文化事業建設費。
第三條文化事業建設費的費率為3%.文化事業建設費費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
第四條文化事業建設費按繳費人應當繳納娛樂業、廣告業營業稅的營業額和規定的費率計算應繳費額。計算公式:
第五條文化事業建設費由地方稅務局在徵收娛樂業、廣告業營業稅時一並徵收。
第六條文化事業建設費的繳費義務發生時間,為繳費人收訖營業收入款項或者取得索取營業收入款項憑證的當天。
第七條文化事業建設費的繳納期限與繳費人繳納營業稅的期限相同,或者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繳費人應繳費額的大小核定。
第八條繳費人應當在提供娛樂業、廣告業勞務的發生地,向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文化事業建設費。
第九條對中央直屬單位及其所屬企業事業單位徵收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全額上繳中央金庫;對地方單位和個人徵收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全額繳入省級金庫。
第十條文化事業建設費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建立專項資金,用於文化事業建設。具體管理和使用辦法,另行制定。
第十一條文化事業建設費的徵收管理,依照國家有關營業稅徵收管理的規定及本辦法有關規定執行。具體辦法由國家稅務總局制定。
第十二條本辦法施行前,已經對娛樂業、廣告業徵收文化事業建設費的地區,自本辦法施行之日起,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執行;少數地區徵收標准高於本辦法規定徵收標准,根據當地情況需要保留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可以繼續執行,並依照本辦法第九條的規定繳庫。
第十三條1997納稅年度起,文化事業建設費依照本辦法的規定計算徵收。
第十四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一九九七年七月七日
關於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中文化事業建設費徵收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
財綜[2012]9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
2012年8月29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印發了《關於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中文化事業建設費徵收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綜〔2012〕68號),對試點地區文化事業建設費的繳納義務人、徵收對象及徵收標准、繳納時間和地點等作了規定。為使營業稅改徵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試點過程中文化事業建設費徵收工作順利實施,現就有關問題補充通知如下:
一、財綜〔2012〕68號文件第二條計算繳納文化事業建設費的銷售額,為納稅人提供廣告服務取得的全部含稅價款和價外費用,減除支付給試點地區或非試點地區的其他廣告公司或廣告發布者的含稅廣告發布費後的余額。
允許扣除的價款應當取得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規定的憑證,否則不予扣除。上述憑證包括增值稅發票和營業稅發票。
二、按規定扣繳文化事業建設費的,扣繳義務人應按下列公式計算應扣繳費額:
應扣繳費額=接收方支付的含稅價款×費率
三、提供應稅服務未達到增值稅起征點的個人,免徵文化事業建設費。
四、營改增試點中文化事業建設費的預算科目、預算級次和繳庫辦法等,參照《財政部關於開徵文化事業建設費有關預算管理問題的通知》(財預字〔1996〕469號)的規定執行,具體如下:
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與集體企業、私營企業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與港、澳、台商組成的合資經營企業(港或澳、台資)、合作經營企業(港或澳、台資)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與外商組成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全部作為中央預算收入,由稅務機關開具稅收繳款書,以「103012601中央文化事業建設費收入」目級科目就地繳入中央國庫。
地方所屬企事業單位、集體企業、私營企業、港澳台商獨資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地方所屬企事業單位、集體企業、私營企業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地方所屬企事業單位、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與港、澳、台商組成的合資經營企業(港或澳、台資)、合作經營企業(港或澳、台資)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地方所屬企事業單位、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與外商組成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全部作為地方預算收入,由稅務機關開具稅收繳款書,以「103012602地方文化事業建設費收入」目級科目就地繳入省級國庫。
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與地方所屬企事業單位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與地方所屬企事業單位聯合與集體企業、私營企業、港澳台商、外商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合資經營企業(港或澳、台資)、合作經營企業(港或澳、台資)、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按中央、地方各自投資佔中央和地方投資之和的比例,分別作為中央預算收入和地方預算收入,由稅務機關開具稅收繳款書就地繳入中央國庫和省級國庫。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2012年12月3日
關於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有關文化事業建設費徵收管理問題的通知
財綜[2013]8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
為促進文化事業發展,加強全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試點中文化事業建設費的徵收管理,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按照《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財稅〔2013〕37號印發,以下簡稱《實施辦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廣告服務的單位和個人,應按照本通知的規定繳納文化事業建設費。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提供廣告服務,在境內未設有經營機構的,以其代理人為文化事業建設費的扣繳義務人;在境內沒有代理人的,以廣告服務接受方為文化事業建設費的扣繳義務人。
三、繳納文化事業建設費的單位和個人(以下簡稱繳納義務人)應按照提供廣告服務取得的計費銷售額和3%的費率計算應繳費額,計算公式如下:
應繳費額=計費銷售額×3%
計費銷售額,為納稅人提供廣告服務取得的全部含稅價款和價外費用,減除支付給其他廣告公司或廣告發布者的含稅廣告發布費後的余額。
繳納義務人減除價款的,應當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合法有效憑證,否則,不得減除。
四、按規定扣繳文化事業建設費的,扣繳義務人應按下列公式計算應扣繳費額:
應扣繳費額=支付的廣告服務含稅價款×費率
五、文化事業建設費的繳納義務發生時間和繳納地點,與繳納義務人的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和納稅地點相同。
文化事業建設費的扣繳義務發生時間,為繳納義務人的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文化事業建設費的扣繳義務人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其扣繳的文化事業建設費。
六、文化事業建設費的繳納期限與繳納義務人的增值稅納稅期限相同。
文化事業建設費扣繳義務人解繳稅款的期限,應按照前款規定執行。
七、提供應稅服務未達到增值稅起征點的個人,免徵文化事業建設費。
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中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按季納稅9萬元)的企業和非企業性單位提供的應稅服務,免徵文化事業建設費。
八、營改增後的文化事業建設費,由國家稅務局徵收。
九、營改增試點中文化事業建設費的預算科目、預算級次和繳庫辦法等,參照《財政部關於開徵文化事業建設費有關預算管理問題的通知》(財預字[1996]469號)的規定執行,具體如下:
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與集體企業、私營企業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與港、澳、台商組成的合資經營企業(港或澳、台資)、合作經營企業(港或澳、台資)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與外商組成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全部作為中央預算收入,由稅務機關開具稅收繳款書,以「103012601中央文化事業建設費收入」目級科目就地繳入中央國庫。
地方所屬企事業單位、集體企業、私營企業、港澳台商獨資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地方所屬企事業單位、集體企業、私營企業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地方所屬企事業單位、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與港、澳、台商組成的合資經營企業(港或澳、台資)、合作經營企業(港或澳、台資)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地方所屬企事業單位、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與外商組成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全部作為地方預算收入,由稅務機關開具稅收繳款書,以「103012602地方文化事業建設費收入」目級科目,按各地方規定的繳庫級次就地繳入地方國庫。
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與地方所屬企事業單位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與地方所屬企事業單位聯合與集體企業、私營企業、港澳台商、外商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合資經營企業(港或澳、台資)、合作經營企業(港或澳、台資)、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按中央、地方各自投資佔中央和地方投資之和的比例,分別作為中央預算收入和地方預算收入,由稅務機關開具稅收繳款書就地繳入中央國庫和地方規定的地方國庫。
十、文化事業建設費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建立專項資金,用於文化事業建設。具體管理和使用辦法,另行制定。
十一、本通知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關於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中文化事業建設費徵收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綜〔2012〕68號)和《關於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中文化事業建設費徵收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財綜〔2012〕96號)同時廢止。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2013年8月29日

④ 國家在保護文化遺產方面頒布了哪些法律,法規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
國辦發[2005]18號
2005年3月26日
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有關文化多樣性和行使文化權利的各種國際文書的條款,特別是2001 年通過的《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於2005 年10 月20 日通過本公約。
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
國發[2005]42號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批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決定。(2004年8月28日通過)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批准於2003年11月3日在第32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上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同時聲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另行通知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暫不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文化部、財政部聯合發出《關於實施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的通知》二00四年四月八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
刑法》中的妨害文物管理罪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犯罪的補充規定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決定,對刑法補充規定
以及地方性法規 http://www.gg-art.com/law/index.php?bookid=230

⑤ 籌辦一場演唱會涉及的文化法律法規問題

所演唱的歌曲,需要得到歌曲版權人的許可,並支付相關費用。別的就沒了

⑥ 日本文化法規政策論述

日本作為一個獨立的島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特殊的 國民心理。亨廷頓曾提出,日本文明是一個獨立的實體。(亨廷頓,1998:29)正如上文 所述,這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和國民性必將對日本的政治生活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渡邊 昭夫在《戰後日本的對外政策》一書中,就提出考察文化與外交的關系可以有四種角度 ,其中之一就是日本特有文化對外交方法的影響。因此我們在研究日本政治時,有必要 結合文化研究來考察,這將對我們深入理解和把握日本政治產生積極的影響。
首先來看一下日本社會最大的特徵——「集團主義」。這是分析日本社會的一個重要 的切入點。它使共同體成員在感情上相互依賴,榮辱與共,將日本企業乃至整個國家凝 聚在一起,有效地發揮其最大能量。集團意識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已經融入日本人的 文化心理,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內在要求和自覺行動。
集團主義有兩種原型,即「家」和「村」。中根千枝曾指出日本社會存在著以「家類 型」為中心的集團主義。根據加藤周一的理論,集團主義有如下四個特徵。第一、固守 團體,追求一致。日本人是不折不扣的「組織人」,喜歡將自己置於一定的組織之中。 強調集體意識影響了日本社會全部人際關系的風格。他們堅信個人只有依靠集體才有價 值,有時甚至以犧牲個人為代價換取集體利益。在對外時,則表現出高度的團結和對集 團的無比忠誠。第二、不歡迎少數意見。日本人非常重視集團內部的「和」。以集團內 部的合作與協調作為最高目標。為了使團體制度成功運轉,日本人認為應該明智地避免 公開對抗。因此他們逐步養成了一定的集體技巧和品德,塑造了一種至少表面上是平和 、寬容和溫順的性格。即使內心不願意,也不直截了當地說「不」。第三、集團內部由 嚴格的上下關系構成。集團由各級領導者和成員構成。領導者必須滿足組織成員的所有 需要,這稱為「恩」。作為回報,各級成員必須忠於上司,並履行自己相應的義務,這 稱為「義理」。因此這實質上構成了一種集團內部相互依存的關系,使整個集團更加緊 密。第四、競爭的集團主義。在集團內部,各成員為顯示能力差異,會出現激烈的競爭 ,但這種競爭以不危及集團整體團結為限度。此外,目標指向型集團(goal-orientedgroup)間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也有學者指出,日本的集團主義具有封閉性,集團內部 追求和諧統一,成員間可以進行順利的交流。但在對外時卻表現出強烈的封閉性,稱集 團外的人為「外人」,在日常生活中處處表現出對「外人」的排斥。反映在國家層面上 ,則表現為強烈的「鎖國」心理。

⑦ 文化市場行政許可適用的法律法規規章有哪些了

一、娛樂場所設立
審批依據:國務院458號令《娛樂場所管理條例》
開辦條件:
1、有與開辦的娛樂項目相適應的場地、設備和注冊資金;
2、安全、消防設施、環境雜訊和衛生條件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
3、開辦的娛樂項目正規、合法;
辦理程序:向縣級文化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請,申報材料除辦理條件要求外,需經公示聽證程序,並提供娛樂場所使用的音像製品授權證明,以及環保部門出具的場所邊界雜訊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準的文件和消防安全檢查合格文件。憑文化行政部門審核批准後,發放《娛樂場所經營許可證》。
辦理時限:20天
二、音像製品批發、零售、出租經營
審批依據:
1、國務院第341號令《音像製品管理條例》;
2、文化部、外經貿部20號令《音像製品批發、零售、出租管理辦法》。
開辦條件:
1、有確定的經營項目和固定的經營場地,其中批發單位營業面積不低於100平方米;
2、有適應業務范圍和規模需要的注冊資金,其中批發單位不低於100萬元的注冊資本,連鎖經營單位不低於500萬元的注冊資金;
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辦理程序:批發業務向省級文化行政部門提出申請、零售、出租業務向所在縣級文化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審核批准後發放《音像製品經營許可證》並報上一級文化行政部門備案。
辦理時限:30天
三、營業性演出許可設立
審批依據:國務院439號令《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辦理條件:
1、有文化行政部門核發的《營業性演出許可證》;
2、有確定的演出名稱,舉辦單位和參加演出的文藝表演團體演員;
3、有確定的演出時間、內容、場地、場所;
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辦理程序:向縣級文化行政部門遞交申報材料、審核批准後發放許可證書。
四、營業性文藝表演團設立
審批依據:國務院439號令《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開辦條件:
1、有單位名稱、場所、組織機構;
2、有確定的文藝表演類型;
3、有5名以上具備表演技能的演職人員,其中演出藝術表演能力證明可以是下列文件之(一)中等以上藝術學校,專業畢業證書;(二)職稱證書;(三)藝術院校出具的書面證明;(四)省級以上演出行業協會頒發的有效證件或出具的書面證明;
4、有與演出需要相適應的演出器材或相應的資金證明。
辦理程序:向縣級文化行政部門申報,經審核批準的核發《營業性演出許可證》。
辦理時限:20天
五、報刊圖書電子出版物發行(零售)及印刷打字復制經營
審批程序:
開辦程序:光向所在地新聞出版部門提出資質申請,領取相應表格,將資金,經營場地等材料提交,審批通過後,由所在縣級新聞出版局報刊新聞出版局審核,上報省新聞出版局批准,頒發經營許可證(零售在縣市以上)。

參考來源:http://www.heishui.gov.cn/jryw/gsggjryw/201211/t2010_884085.html

熱點內容
關於民法典對人民的影響 發布:2025-05-04 09:22:15 瀏覽:457
2016年什麼時候修改婚姻法 發布:2025-05-04 09:20:08 瀏覽:955
合同法的經濟案例 發布:2025-05-04 08:56:16 瀏覽:227
事業單位考試合同法 發布:2025-05-04 08:50:40 瀏覽:757
衛少卿律師是哪部小說 發布:2025-05-04 08:44:55 瀏覽:931
西安王娟律師 發布:2025-05-04 08:44:42 瀏覽:723
社會非法學 發布:2025-05-04 08:23:53 瀏覽:885
勞動法安全培訓期間工資 發布:2025-05-04 08:19:47 瀏覽:545
三明法院拍賣網 發布:2025-05-04 08:19:01 瀏覽:418
合同法有關無民事行為條款 發布:2025-05-04 07:57:26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