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法規定
『壹』 稅法有哪些分類標准
我國稅法分類主要有四種分類方法:
1按照稅法的基本內容和效力的不同,可分為稅收基本法和稅收普通法。
2按照稅法的職能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
3按照稅法徵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對流轉額課稅的稅法,對所得額課稅的稅法,對財產、行為課稅的稅法和對自然資源課稅的稅法。
4按照主權國家行使稅收管轄權的不同,可分為國內稅法、國際稅法、外國稅法等。
【解釋】我國稅法的分類如下:
分類依據具體種類分類說明類別包含內容
按照稅法的基本內容和效力的不同稅收基本法屬稅法體系中的母法目前沒有統一制定:稅收普通法對稅收基本法規定的事項分別立法進行實施的法律如個人所得稅法、征管法等
按照稅法的職能作用的不同稅收實體法確定稅種立法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
稅收程序法稅務管理方面的法律稅收徵收管理法
按照稅法徵收對象的不同流轉稅稅法發揮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作用主要包括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關稅等
所得稅的稅法可以直接調節納稅人收入,發揮其公平稅負、調整分配關系的作用主要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法
財產、行為稅稅法對財產的價值或某種行為課稅主要包括房產稅、印花稅等
資源稅稅法為保護和合理使用國家自然資源而課征我國現行的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稅種
按照主權國家行使稅收管轄權的不同國內稅法國家的內部稅收制度
國際稅法國家間形成的稅收制度雙邊或多邊的國際稅收協定、條約、國際慣例等
外國稅法外國各國家制定的稅收制度
『貳』 5.2018年12月31日,某企業全年利潤總額為70000元,根據國家稅法的規定,按照25%的所得
如果沒有所得稅納稅調整,
應交所得稅,
70000x25%=17500
『叄』 根據國家稅法規定,應計入建築安裝工程費用的稅費由哪些
國家稅法規定,應計入建築安裝工程費用的稅費有:印花稅、城鄉維護建回設稅、營業稅、房產稅答。
與工程建設有關的稅金可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包括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及土地使用費,歸集在建築安裝工程費用的間接費中;一部分包括營業稅、城鄉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歸集在建築安裝工程費用的利潤及稅金中;剩下的是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由建設單位單獨列支,不包括在建築安裝工程費用中
『肆』 納稅是根據稅法相關規定的,按一定的()或()一部分交納給國家
納稅就是國家根據各種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稅款)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用於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
『伍』 稅法對於工資薪金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前款所稱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員工的所有現金形式或者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以及與員工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支出。
另外,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3號)第一條規定,《實施條例》第三十四條所稱的「合理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按照股東大會、董事會、薪酬委員會或相關管理機構制訂的工資薪金制度規定實際發放給員工的工資薪金。稅務機關在對工資薪金進行合理性確認時,可按以下原則掌握:
(一)企業制訂了較為規范的員工工資薪金制度;
(二)企業所制訂的工資薪金制度符合行業及地區水平;
(三)企業在一定時期所發放的工資薪金是相對固定的,工資薪金的調整是有序進行的;
(四)企業對實際發放的工資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義務。(五)有關工資薪金的安排,不以減少或逃避稅款為目的;
其次,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工資薪金和職工福利費等支出稅前扣除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34號)
一、企業福利性補貼支出稅前扣除問題
列入企業員工工資薪金制度、固定與工資薪金一起發放的福利性補貼,符合《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3號)第一條規定的,可作為企業發生的工資薪金支出,按規定在稅前扣除。
不能同時符合上述條件的福利性補貼,應作為國稅函〔2009〕3號文件第三條規定的職工福利費,按規定計算限額稅前扣除。
二、企業年度匯算清繳結束前支付匯繳年度工資薪金稅前扣除問題
企業在年度匯算清繳結束前向員工實際支付的已預提匯繳年度工資薪金,准予在匯繳年度按規定扣除。
三、企業接受外部勞務派遣用工支出稅前扣除問題
企業接受外部勞務派遣用工所實際發生的費用,應分兩種情況按規定在稅前扣除:按照協議(合同)約定直接支付給勞務派遣公司的費用,應作為勞務費支出;直接支付給員工個人的費用,應作為工資薪金支出和職工福利費支出。其中屬於工資薪金支出的費用,准予計入企業工資薪金總額的基數,作為計算其他各項相關費用扣除的依據。
『陸』 稅法每年對企業規定的一些最新法規,在哪裡查
您好,您可登陸國家稅務總局網站,在政策法規欄目可以查詢最新文件和稅收法規庫。
望採納
『柒』 1.納稅就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稅收主要分為()
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稅收主要分為(流轉稅)稅、(所得稅)稅、(財產稅)稅和(行為稅)稅四大類。
(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捌』 我國稅法規定的納稅人權利包括
一、稅收知情權
納稅人有權向稅務機關了解國家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以及與納稅程序有關的情況,享有被告知與自身納稅義務有關信息的權利。納稅人的知情權主要包括:(1)稅收政策知情權。(2)涉稅程序知情權。(3)應納稅額核定知情權。(4)救濟方法知情權。
二、保密權
納稅人有權要求稅務機關對其商業秘密及個人隱私保密。包括納稅人的儲蓄存款、賬號、個人財產狀況、婚姻狀況等個人隱私,符合現行法律規定的做法、經營管理方式、生產經營、金融、財務狀況等商業秘密。只要納稅人不願公開的信息,同時又不是違法行為,稅務機關就應該尊重納稅人的這項權利,履行為被檢查人保守秘密的義務。納稅人的稅收違法行為不屬於保密范圍。
三、依法申請稅收優惠權
納稅人依法享有申請減稅、免稅、退稅的權利,即納稅人有權根據稅收法律規定及自己的實際情況向稅務機關申請享受稅收優惠的權利。但必須依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申請、審批。
行使享受稅收優惠權的申請人,必須是納稅義務人,不能是代扣代繳義務人。納稅人同時符合同一稅種兩個或兩個以上優惠條件的,只能選擇其中一個享受,不能重復享受。
四、陳述與申辯權
納稅人對稅務機關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享有陳述權、申辯權。
陳述權是指納稅人對稅務機關做出的決定所享有的陳述自己意見的權利,申辯權是納稅人認為稅務機關對自己所為在定性或適用法律上不夠准確,根據事實和法律進行反駁、辯解的權利。如果納稅人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行為合法,稅務機關就無權對其實行行政處罰,即使納稅人的陳述或申辯不充分合理,稅務機關也應當解釋其行政處罰行為的原因,並將納稅人的陳述內容和申辯理由記錄在案,以便在行政復議或司法審查過程中能有所依據。
五、稅收救濟權
稅收救濟是國家機關為排除稅務具體行政行為對稅收相對人合法權益的侵害,通過解決稅收爭議,制止和矯正違法或不當的稅收行政侵權行為,從而使稅收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獲得補救的法律制度的總稱。稅收救濟權的內容包括稅務行政復議、稅務行政訴訟和稅務行政賠償。
納稅人對稅務機關所作出的決定,依法享有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國家賠償等權利。納稅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稅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六、稅收監督權
納稅人有權控告和檢舉稅務機關、稅務人員的違法違紀行為,如索賄受賄、徇私舞弊、玩忽職守,不征或者少征應征稅款,濫用職權多征稅款或者故意刁難納稅人等。有權檢舉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如對其他納稅人的稅收違法行為有權進行檢舉。收到檢舉的機關和負責查處的機關應當為檢舉人保密。稅務機關應當按照規定給予獎勵。
七、申請延期申報權
納稅人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的,經稅務機關核准,可以延期申報。
凡納稅人因不可抗力的作用或客觀困難的影響,需要延期申報的,稅務機關本著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和維護納稅人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原則,在納稅人提出延期申報書面申請後,可批准其在一定期限內延期辦理納稅申報。
八、申請延期繳納稅款權
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准,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是最長不得超過3個月。這里所指的特殊困難主要是指:(1)因不可抗力,導致納稅人發生較大損失,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受到較大影響的;(2)當期貨幣資金在扣除應付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用後,不足以繳納稅款的。納稅人滿足以上任何一個條件可以申請延期繳納稅款,稅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延期繳納稅款報告之日起2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不予批準的,從繳納稅款期限屆滿之日起加收滯納金。
九、申請退還多繳稅款權
納稅人超過應納稅額繳納的稅款,稅務機關發現後應當立即退還;納稅人自結算繳納稅款之日起3年內發現的,可以向稅務機關要求退還多繳的稅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稅務機關及時查實後應當立即退還;涉及從國庫中退庫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國庫管理的規定退還。稅務機關發現納稅人多繳納稅款的,應當自發現之日起10日內辦理退庫;納稅人發現多繳稅款的,稅務機關應當自接到納稅人退還申請之日起30日內查實並辦理退庫手續。
十、其他權利
除上述基本權利之外,納稅人在實際辦稅過程中,還享有許多比較具體的權利,如請求迴避權、納稅申報方式選擇權、對未出示稅務檢查證和稅務檢查通知書拒絕檢查權、委託稅務代理權、索取有關稅收憑證權等。
(一)請求迴避權
在稅務人員徵收稅款和查處稅收違法案件時,納稅人有權要求稅務機關對那些可能影響公正執法,或與納稅人稅收違法案件有利害關系的稅務人員迴避。
(二)納稅申報方式選擇權
目前,納稅申報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直接申報(上門申報);(2)郵寄申報;(3)電文申報(電子申報);(4)代理申報等。納稅人可以結合自身實際,在上述申報方式中選擇任意一種。
(三)對未出示稅務檢查證和稅務檢查通知書拒絕檢查權
納稅人在接受稅務檢查時,有權要求檢查人員出示稅務檢查證和稅務檢查通知書,未出示稅務檢查證和稅務檢查通知書的,納稅人有權拒絕檢查。
(四)委託稅務代理權
納稅人可以委託稅務代理人代為辦理稅務事宜。委託稅務代理可以是全面代理、單項代理或常年代理、臨時代理。但是,按規定必須由納稅人自行辦理的稅務事宜,稅務代理人不得辦理。
(五)索取有關稅收憑證權
1.索取完稅憑證
完稅憑證是納稅人已經履行納稅義務的證明,納稅人在繳納稅款時有權要求稅務機關開具;如果屬於代扣代繳稅款的,納稅人有權要求扣繳義務人開具。稅務機關徵收稅款時,必須給納稅人開具完稅憑證。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稅款時,納稅人要求扣繳義務人開具代扣、代收稅款憑證時,扣繳義務人應當開具。
2.索取收據或清單
稅務機關扣押、查封納稅人商品、貨物或其他財產,納稅人有權要求其開付收據,或者在稅務機關查封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時開付清單。如果稅務機關不開具有關憑據,納稅人有權拒絕合作或不履行相關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