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人員管理條例
㈠ 《導遊人員管理條例》規定的導游的權利和義務是否對等如何分析
一. 權利和義務對立統一。
二. 權利和義務相互依賴
三. 權利可以放棄,義務不可放棄。
四. 權利和義務是一種對應關系。
五. 有時有些權利本身也是義務。
法律是規定人們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統治階級是通過法律規范為人們規定一定的權利和義務的辦法,來保護自己的利益,維護有利於本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的。例如,憲法從總的方面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其他部門法律從某個方面規定公民在某一社會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法律規范實施的目的,正是為了把對統治階級有利和合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固定下來。法律是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規范。
在法律中,權利與義務永遠是同時出現的,它們呈現出以下的相互關系:
一. 權利和義務對立統一。
從辯證法的觀點看來,權利與義務這對矛盾的雙方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既有對立的一面,又有統一的一面,偏廢其中任一層關系都是不科學不全面的。一般說來,人們比較注意權利與義務的區別、對立以及相輔相成的關系,而較少注意它們之間更深一層的統一性關系,即在本原上的一致性。事實上義務並不是獨立於權利之外的一種異在物,而是發韌於權利大樹上的一簇分支,是權利的一種特殊形態,是對象化了的權利,是主體和內容發生了轉化的權利,每一權利主體只有盡其義務才有條件實現其權利並維護其權利。由此可見義務的實在內容和設定義務的目標指向仍然是一定的權利和利益,義務本身不過是為實現某種利益,享受某種權利而同時應盡的責任。從民法的角度看,權利是利益分配的法律技術手段,義務則是使這種利益分配能正常進行(只允許獲取正當利益)而設立的另一技術概念,所以義務是為權利設定的。權利界定利益,義務界定權利,義務設定的動機、目的、著眼點和落實點都是圍繞權利界定和利益分配這根中軸旋轉。法律上的各種禁止性規范、義務性規范都不是為義務而義務、為限制而限制。其目的是為了防止人們獲取非正當權利和人們的正當權利被侵犯。就是奴隸主以及許多封建統治者的立法,幾乎把一切義務推給被剝削階級,其目的也是為了維護剝削階級的權利和利益。
法以權利和義務為機制調整人們的行為和社會關系.正是鑒於權利與義務在法中的特殊地位,關於這一問題的討論一直在不同的法學學科領域中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著.不過,由於種種原因,迄今為止人們對權利和義務關系的認識並不深入.因此,概括這些認識的理論觀點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經不起認真推敲.其中有的根據不足,有的停留在歸納現象層面,有的似是而非,有的錯誤明顯.作者認為,對權利與義務關系的研究必須建立在以下原則的基礎上:首先,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原則立場,必須立足分析活生生的法律現象,從權利、義務的產生、發展的整個歷史過程去總結和發現規律;其次,權利與義務關系理論應全面反映二者關系的一些內在規律,應該是法的價值、規范和事實運作的高度統一;再次,權利與義務關系理論要全面反映人類社會法的共性,具有普遍意義.該文正是在這一前提下對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問題進行分析,試圖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南,通過對現有理論的梳理,總結歸納出權利與義務關系發展的一般規律,也為法學研究提供一種辯證思維方式.
㈡ 導遊人員管理條例中的導游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導游活動指《條例》中所規定的導遊人員的責職。凡是導遊人員履行職責的過程,都是看過導游活動。
導遊人員的職責
1.導遊人員的基本職責
根據當前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實際和各類導遊人員的服務對象,導遊人員的基本職責可概括如下:
(1)根據旅行社與旅遊者簽訂的合同成約定,按照接待計劃安排和組織遊客參觀、游覽;
(2)負責向旅遊者導游、講解,介紹中國(地方)文化和旅遊資源;
(3)配合和督促有關單位安排旅遊者的交通、食宿等,保護遊客的人身和財物安全;
(4)耐心解答旅遊者的問詢,協助處理旅途中遇到的問題;
(5)反映旅遊者的意見和要求,協助安排旅遊者會見、座談等活動。
2.境外領隊、全陪、地陪和景點景區導遊人員的職責
(1)海外領隊的主要職責
a. 維護客人的正當權益,保證旅遊者在境外旅遊的服務質量。
b. 配合和監督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導游的工作,協調導游和旅遊者之間的關系。
c. 做好各段遊程之間的銜接工作,保證遊程順利進行。
(2)全陪導遊人員的職責
全陪導遊人員是組團旅行社的代表,對所率領的旅遊團(遊客)的旅遊活動負有全責,因而在整個旅遊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其主要職責是:
a.實施旅遊接待計劃
b.聯絡工作
c.組織協調工作
d.維護安全、處理問題
e.宣傳、調研
(3)地陪導遊人員的職責
a.安排旅遊團(旅遊者)在當地的旅遊活動
b.做好當地旅遊接待工作
c.負責旅遊團(旅遊者)在當地參觀游覽的導游講解
d.維護旅遊者在當地旅遊過程中安全
e.處理在當地旅遊過程中發生的問題
(4)景點景區導遊人員的職責
a.導游講解
b.安全提示
c.結合景物向旅遊者宣講環境、生態和文物保護知識
㈢ 導遊人員管理條例共多少條
制定目的
第一條為了規范導游活動,保障旅遊者和導遊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旅遊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條例。
適用范圍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導遊人員,是指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導游證,接受旅行社委派,為旅遊者提供向導、講解及相關旅遊服務的人員。
認證簡介
第三條國家實行全國統一的導遊人員資格考試制度。
具有高級中學、中等專業學校或者以上學歷,身體健康,具有適應導游需要的基本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的中華人民共和
國公民,可以參加導遊人員資格考試;經考試合格的,由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或者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委託省、自治區、直
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頒發導遊人員資格證書。
第四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導游活動,必須取得導游證。
取得導遊人員資格證書的,經與旅行社訂立勞動合同或者在導游服務公司登記,方可持所訂立的勞動合同或者登記證明
材料,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申請領取導游證。
具有特定語種語言能力的人員,雖未取得導遊人員資格證書,旅行社需要聘請臨時從事導游活動的,由旅行社向省、自
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申請領取臨時導游證。
導游證和臨時導游證的樣式規格,由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規定。
第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頒發導游證: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患有傳染性疾病的;
(三)受過刑事處罰的,過失犯罪的除外;
(四)被吊銷導游證的。
第六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領取導游證之日起15日內,頒發導游證;發現有本條例第五條規定情形,不予頒發導游證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
服務要求
第七條導遊人員應當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職業技能。
國家對導遊人員實行等級考核制度。導遊人員等級考核標准和考核辦法,由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制定。
第八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應當佩戴導游證。
導游證的有效期限為3年。導游證持有人需要在有效期滿後繼續從事導游活動的,應當在有效期限屆滿3個月前,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申請辦理換發導游證手續。
臨時導游證的有效期限最長不超過3個月,並不得展期。
第九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必須經旅行社委派。
導遊人員不得私自承攬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攬導游業務,進行導游活動。
第十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其人格尊嚴應當受到尊重,其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導遊人員有權拒絕旅遊者提出的侮辱其人格尊嚴或者違反其職業道德的不合理要求。
第十一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應當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不得有損害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言行。
第十二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應當遵守職業道德,著裝整潔,禮貌待人,尊重旅遊者的宗教信仰、民族風俗和生活習慣。
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應當向旅遊者講解旅遊地點的人文和自然情況,介紹風土人情和習俗;但是,不得迎合個別
旅遊者的低級趣味,在講解、介紹中摻雜庸俗下流的內容。
第十三條導遊人員應當嚴格按照旅行社確定的接待計劃,安排旅遊者的旅行、游覽活動,不得擅自增加、減少旅遊項目或者中止導游活動。
導遊人員在引導旅遊者旅行、游覽過程中,遇有可能危及旅遊者人身安全的緊急情形時,經徵得多數旅遊者的同意,可
以調整或者變更接待計劃,但是應當立即報告旅行社。
第十四條導遊人員在引導旅遊者旅行、游覽過程中,應當就可能發生危及旅遊者人身、財物安全的情況,向旅遊者作出真實說明和明確警示,並按照旅行社的要求採取防止危害發生的措施。
第十五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不得向旅遊者兜售物品或者購買旅遊者的物品,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遊者索要小費。
第十六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不得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或者與經營者串通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
第十七條旅遊者對導遊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有權向旅遊行政部門投訴。
第十八條無導游證進行導游活動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並予以公告,處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
第十九條導遊人員未經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攬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攬導游業務,進行導游活動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吊銷導游證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有損害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言行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吊銷導游證並予以公告;對該導遊人員所在的旅行社給予警告直至責令停業整頓。
第二十一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未佩戴導游證的, 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5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二條導遊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暫扣導游證3至6個月;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吊銷導游證並予以公告:
(一)擅自增加或者減少旅遊項目的;
(二)擅自變更接待計劃的;
(三)擅自中止導游活動的。
第二十三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向旅遊者兜售物品或者購買旅遊者的物品的,或者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遊者索要小費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吊銷導游證並予以公告;對委派該導遊人員的旅行社給予警告直至責令停業整頓。
第二十四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或者與經營者串通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吊銷導游證並予以公告;對委派該導遊人員的旅行社給予警告直至責令停業整頓;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旅遊行政部門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六條景點景區的導遊人員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參照本條例制定。
第二十七條本條例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1987年11月14日國務院批准、1987年12月1日國家旅遊局發布的《導遊人員管理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4管理實施編輯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導游隊伍建設,維護旅遊市場秩序和旅遊者的合法權益,依據《導遊人員管理條例》和《旅行社管理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對導遊人員實行分級管理。
第三條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對導遊人員實行資格考試制度和等級考核制度。
第四條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對導遊人員實行計分管理制度和年度審核制度。
第二章 資格證
第五條國家實行統一的導遊人員資格考試制度。經考試合格者,方可取得導游資格證。
第六條國務院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制定全國導遊人員資格考試的政策、標准和對各地考試工作的監督管理。省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導遊人員資格考試工作。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負責本地區導遊人員的考試工作。
第七條堅持考試和培訓分開、培訓自願的原則,不得強迫考生參加培訓。
第八條經考試合格的,由組織考試的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在考試結束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頒發《導遊人員資格證》。 獲得資格證3年未從業的,資格證自動失效。
第九條獲得導遊人員資格證、並在一家旅行社或導游管理服務機構注冊的,持勞動合同或導游管理服務機構登記證明材料向所在地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導游證。所在地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是指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以及有相應的導游規模、有相應的導游管理服務機構、有穩定的執法隊伍的地市級以上旅遊行政管理部門。
第十條取得《導遊人員資格證》的人員申請辦理導游證,須參加頒發導游證的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舉辦的崗前培訓考核。
第十一條《導遊人員資格證》和導游證由國務院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統一印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范圍內使用。任何單位不得另行頒發其他形式的導游證。
第三章 計分管理
第十二條國家對導遊人員實行計分管理。國務院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制定全國導遊人員計分管理政策並組織實施、監督檢查。省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導遊人員計分管理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所在地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負責導遊人員計分管理的具體執行。
第十三條導遊人員計分辦法實行年度10分制。
第十四條導遊人員在導游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10分:
(一)有損害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言行的;
(二)誘導或安排旅遊者參加黃、賭、毒活動項目的;
(三)有毆打或謾罵旅遊者行為的;
(四)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的;
(五)未通過年審繼續從事導游業務的;
(六)因自身原因造成旅遊團重大危害和損失的。
第十五條導遊人員在導游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8分:
(一)拒絕、逃避檢查,或者欺騙檢查人員的;
(二)擅自增加或者減少旅遊項目的;
(三)擅自終止導游活動的;
(四)講解中摻雜庸俗、下流、迷信內容的;
(五) 未經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攬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攬導游業務的。
第十六條導遊人員在導游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6分:
(一)向旅遊者兜售物品或者購買旅遊者物品的;
(二)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遊者索要小費的;
(三)因自身原因漏接送或誤接誤送旅遊團的;
(四)講解質量差或不講解的;
(五)私自轉借導游證供他人使用的;
(六)發生重大安全事故不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救助的。
第十七條導遊人員在導游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4分:
(一)私自帶人隨團游覽的;
(二)無故不隨團活動的;
(三)在導游活動中未佩帶導游證或未攜帶計分卡;
(四)不尊重旅遊者宗教信仰和民族風俗。
第十八條導遊人員在導游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扣除2分:
(一)未按規定時間到崗的;
(二)10人以上團隊未打接待社社旗的;
(三)未攜帶正規接待計劃;
(四)接站未出示旅社社標識的;
(五)儀表、著裝不整潔的;
(六)講解中吸煙、吃東西的。
第十九條導遊人員10分分值被扣完後,由最後扣分的旅遊行政執法單位暫時保留其導游證,並出具保留導游證證明,並於10日內通報導遊人員所在地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和登記注冊單位。正在帶團過程中的導遊人員,可持旅遊執法單位出具的保留證明完成團隊剩餘行程。
第二十條對導遊人員的違法、違規行為除扣減其相應分值外,依法應予處罰的,依據有關法律給予處罰。導遊人員通過年審後,年審單位應核消其遺留分值,重新輸入初始分值。
第二十一條旅遊行政執法人員玩忽職守、不按照規定隨意進行扣分或處罰的,由上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提出批評和通報,本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章 年審管理
第二十二條國家對導遊人員實行年度審核制度。導遊人員必須參加年審。國務院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制定全國導遊人員年審工作政策,組織實施並監督檢查。省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組織、指導本行政區域內導遊人員年審工作並監督檢查。所在地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對導遊人員的年審工作。
第二十三條年審以考評為主,考評的內容應包括:當年從事導游業務情況、扣分情況、接受行政處罰情況、遊客反映情況等。考評等級為通過年審、暫緩通過年審和不予通過年審三種。
第二十四條一次扣分達到10分,不予通過年審。累計扣分達到10分的,暫緩通過年審。一次被扣8分的,全行業通報。一次被扣6分的,警告批評。 暫緩通過年審的,通過培訓和整改後,方可重新上崗。
第二十五條導遊人員必須參加所在地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舉辦的年審培訓。培訓時間應根據導游業務需要靈活安排。每年累計培訓時間不得少於56小時。
第二十六條旅行社或導游管理機構應為注冊的導遊人員建立檔案,對導遊人員進行工作培訓和指導,建立對導遊人員工作情況的檢查、考核和獎懲的內部管理機制,接受並處理對導遊人員的投訴,負責對導遊人員年審的初評。
等級考核
第五章 等級考核
第二十七條國家對導遊人員實行等級考核制度。導遊人員分為初級、中級、高級、特級四個等級。
第二十八條初級導游和中級導游考核由省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委託的地市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組織評定;高級導游和特級導游由國務院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組織評定。
第二十九條由省部級以上單位組織導游評比或競賽獲得最佳稱號的導遊人員,報國務院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後,可晉升一級導游等級。導游等級評定標准和辦法由國務院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另行制定。
附則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條本辦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一條本辦法由國家旅遊局負責解釋。
㈣ 導遊人員管理實施辦法的內容
第一條為了加強導游隊伍建設,維護旅遊市場秩序和旅遊者的合法權益,依據《導遊人員管理條例》和《旅行社管理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對導遊人員實行分級管理。
第三條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對導遊人員實行資格考試制度和等級考核制度。
第四條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對導遊人員實行計分管理制度和年度審核制度。 第五條國家實行統一的導遊人員資格考試制度。經考試合格者,方可取得導游資格證。
第六條國務院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制定全國導遊人員資格考試的政策、標准和對各地考試工作的監督管理。
省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導遊人員資格考試工作。
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負責本地區導遊人員的考試工作。
第七條堅持考試和培訓分開、培訓自願的原則,不得強迫考生參加培訓。
第八條經考試合格的,由組織考試的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在考試結束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頒發《導遊人員資格證》。
獲得資格證3年未從業的,資格證自動失效。
第九條獲得導遊人員資格證、並在一家旅行社或導游管理服務機構注冊的,持勞動合同或導游管理服務機構登記證明材料向所在地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導游證。
所在地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是指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以及有相應的導游規模、有相應的導游管理服務機構、有穩定的執法隊伍的地市級以上旅遊行政管理部門。
第十條取得《導遊人員資格證》的人員申請辦理導游證,須參加頒發導游證的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舉辦的崗前培訓考核。
第十一條《導遊人員資格證》和導游證由國務院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統一印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范圍內使用。
任何單位不得另行頒發其他形式的導游證。 第十二條國家對導遊人員實行計分管理。
國務院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制定全國導遊人員計分管理政策並組織實施、監督檢查。
省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導遊人員計分管理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所在地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負責導遊人員計分管理的具體執行。
第十三條導遊人員計分辦法實行年度10分制。
第十四條導遊人員在導游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10分:
(一)有損害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言行的;
(二)誘導或安排旅遊者參加黃、賭、毒活動項目的;
(三)有毆打或謾罵旅遊者行為的;
(四)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的;
(五)未通過年審繼續從事導游業務的;
(六)因自身原因造成旅遊團重大危害和損失的。
第十五條導遊人員在導游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8分:
(一)拒絕、逃避檢查,或者欺騙檢查人員的;
(二)擅自增加或者減少旅遊項目的;
(三)擅自終止導游活動的;
(四)講解中摻雜庸俗、下流、迷信內容的;
(五)未經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攬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攬導游業務的。
第十六條導遊人員在導游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6分:
(一)向旅遊者兜售物品或購買旅遊者物品的;
(二)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遊者索要小費的;
(三)因自身原因漏接漏送或誤接誤送旅遊團的;
(四)講解質量差或不講解的;
(五)私自轉借導游證供他人使用的;
(六)發生重大安全事故不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救助的。
第十七條導遊人員在導游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4分:
(一)私自帶人隨團游覽的;
(二)無故不隨團活動的;
(三)在導游活動中未佩帶導游證或未攜帶計分卡;
(四)不尊重旅遊者宗教信仰和民族風俗。
第十八條導遊人員在導游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2分:
(一)未按規定時間到崗的;
(二)10人以上團隊未打接待社社旗的;
(三)未攜帶正規接待計劃;
(四)接站未出示旅行社標識的;
(五)儀表、著裝不整潔的;
(六)講解中吸煙、吃東西的。
第十九條導遊人員10分分值被扣完後,由最後扣分的旅遊行政執法單位暫時保留其導游證,並出具保留導游證證明,並於10日內通報導遊人員所在地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和登記注冊單位。正在帶團過程中的導遊人員,可持旅遊執法單位出具的保留證明完成團隊剩餘行程。
第二十條對導遊人員的違法、違規行為除扣減其相應分值外,依法應予處罰的,依據有關法律給予處罰。
導遊人員通過年審後,年審單位應核消其遺留分值,重新輸入初始分值。
第二十一條旅遊行政執法人員玩忽職守、不按照規定隨意進行扣分或處罰的,由上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提出批評和通報,本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二條國家對導遊人員實行年度審核制度。導遊人員必須參加年審。
國務院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制定全國導遊人員年審工作政策,組織實施並監督檢查。
省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組織、指導本行政區域內導遊人員年審工作並監督檢查。
所在地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對導遊人員的年審工作。
第二十三條年審以考評為主,考評的內容應包括:當年從事導游業務情況、扣分情況、接受行政處罰情況、遊客反映情況等。考評等級為通過年審、暫緩通過年審和不予通過年審三種。
第二十四條一次扣分達到10分,不予通過年審。
累計扣分達到10分的,暫緩通過年審。
一次被扣8分的,全行業通報。
一次被扣6分的,警告批評。
暫緩通過年審的,通過培訓和整改後,方可重新上崗。
第二十五條導遊人員必須參加所在地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舉辦的年審培訓。培訓時間應根據導游業務需要靈活安排。每年累計培訓時間不得少於56小時。
第二十六條旅行社或導游管理服務機構應為注冊的導遊人員建立檔案,對導遊人員進行工作培訓和指導,建立對導遊人員工作情況的檢查、考核和獎懲的內部管理機制,接受並處理對導遊人員的投訴,負責對導遊人員年審的初評。 第二十七條國家對導遊人員實行等級考核制度。導遊人員分為初級、中級、高級、特級四個等級。
第二十八條國家旅遊局組織設立全國導遊人員等級考核評定委員會。全國導遊人員等級考核評定委員會負責全國導遊人員等級考核評定工作的組織實施。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旅遊行政部門組織設立導遊人員等級考核評定辦公室,在全國導遊人員等級考核評定委員會的授權和指導下開展相應的工作。
第二十九參加省部級以上單位組織的導游技能大賽獲得最佳名次的導遊人員,報全國導遊人員等級考核評定委員會批准後,可晉升一級導遊人員等級。一人多次獲獎只能晉一次,晉升的最高等級為高級。 第三十條本辦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一條本辦法由國家旅遊局負責解釋。
㈤ 旅遊法與導遊人員管理條例發生沖突以什麼為准
第七條:導遊人員應當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職業技能。
國家對導遊人員實行等級考核制度。導遊人員等級考核標准和考核辦法,由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制定。
㈥ 導游必看,《導遊人員管理條例》最新修訂,都改了什麼
您好,感謝您關注《導遊人員管理條例》,為了依法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內、優化服務改容革,國務院對取消行政審批項目涉及的行政法規進行了清理。經過清理,國務院決定:對15部行政法規的部分條款予以修改101貝考導游證考試。
其中,將《導遊人員管理條例》第四條修改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導游活動,必須取得導游證。取得導遊人員資格證書的,經與旅行社訂立勞動合同或者在相關旅遊行業組織注冊,方可持所訂立的勞動合同或者登記證明材料,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申請領取導游證。導游證的樣式規格,由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規定。」 刪去第八條第三款。
㈦ 根據導遊人員管理條例不得頒發導游證的情形有哪些
你好,見如下條文,有其他問題可以追問
第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回得頒發導游證:答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患有傳染性疾病的;
(三)受過刑事處罰的,過失犯罪的除外;
(四)被吊銷導游證的。
第六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領取導游證之日起15日內,頒發導游證;發現有本條例第五條規定情形,不予頒發導游證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
㈧ 《導遊人員管理條例》什麼時候頒布
1999年5月14日國務院第263號令發布,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㈨ 旅遊法規 根據我國《導遊人員管理條例》規定,導遊人員應具備哪些條件
導游抄人員良好素質的標准襲是: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導遊人員。其素質要求基本可以將其歸納為思想素質、道德素質、知識素質、技能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等六個方面。
重要性
1、有助於增強旅遊者對導遊人員的信任感。導遊人員要在旅遊者的心目確立有安全感、可信賴、有能力帶領旅遊者順利地開展旅遊活動的形象。
2、有助於縮短導遊人員與旅遊者間的心理距離。最大程度地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是實現優質服務的重要途徑。
(9)導遊人員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導遊人員需要具備以下基本職責可概括為下述五點:
(一)根據旅行社與遊客簽訂的合同或約定,按照接待計劃安排和組織遊客參觀、游覽;
(二)負責為遊客導游、講解,介紹中國(地方)文化和旅遊資源;
(三)配合和督促有關單位安排遊客的交通、食宿等,保護遊客的人身和財物安全;
(四)耐心解答遊客的問詢,協助處理旅途中遇到的問題;
(五)反映遊客的意見和要求,協助安排遊客會見、會談活動。
㈩ 中國大陸有關怎麼做導游和相關導游管理條例法律規定條文
中國大陸是有有關導游和相關導游管理條例法律規定條文的。
第一條為了規范導游活動,保障旅遊者和導遊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旅遊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導遊人員,是指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導游證,接受旅行社委派,為旅遊者提供向導、講解及相關旅遊服務的人員。
第三條國家實行全國統一的導遊人員資格考試制度。
具有高級中學、中等專業學校或者以上學歷,身體健康,具有適應導游需要的基本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的中華人民共和
國公民,可以參加導遊人員資格考試;經考試合格的,由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或者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委託省、自治區、直
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頒發導遊人員資格證書。
第四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導游活動,必須取得導游證。
取得導遊人員資格證書的,經與旅行社訂立勞動合同或者在導游服務公司登記,方可持所訂立的勞動合同或者登記證明
材料,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申請領取導游證。
具有特定語種語言能力的人員,雖未取得導遊人員資格證書,旅行社需要聘請臨時從事導游活動的,由旅行社向省、自
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申請領取臨時導游證。
導游證和臨時導游證的樣式規格,由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規定。
第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頒發導游證: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患有傳染性疾病的;
(三)受過刑事處罰的,過失犯罪的除外;
(四)被吊銷導游證的。
第六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領取導游證之日起15日內,頒發導游證;發現有本條例第五條規定情形,不予頒發導游證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
第七條導遊人員應當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職業技能。
國家對導遊人員實行等級考核制度。導遊人員等級考核標准和考核辦法,由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制定。
第八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應當佩戴導游證。
導游證的有效期限為3年。導游證持有人需要在有效期滿後繼續從事導游活動的,應當在有效期限屆滿3個月前,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申請辦理換發導游證手續。
臨時導游證的有效期限最長不超過3個月,並不得展期。
第九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必須經旅行社委派。
導遊人員不得私自承攬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攬導游業務,進行導游活動。
第十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其人格尊嚴應當受到尊重,其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導遊人員有權拒絕旅遊者提出的侮辱其人格尊嚴或者違反其職業道德的不合理要求。
第十一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應當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不得有損害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言行。
第十二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應當遵守職業道德,著裝整潔,禮貌待人,尊重旅遊者的宗教信仰、民族風俗和生活習慣。
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應當向旅遊者講解旅遊地點的人文和自然情況,介紹風土人情和習俗;但是,不得迎合個別
旅遊者的低級趣味,在講解、介紹中摻雜庸俗下流的內容。
第十三條導遊人員應當嚴格按照旅行社確定的接待計劃,安排旅遊者的旅行、游覽活動,不得擅自增加、減少旅遊項目或者中止導游活動。
導遊人員在引導旅遊者旅行、游覽過程中,遇有可能危及旅遊者人身安全的緊急情形時,經徵得多數旅遊者的同意,可
以調整或者變更接待計劃,但是應當立即報告旅行社。
第十四條導遊人員在引導旅遊者旅行、游覽過程中,應當就可能發生危及旅遊者人身、財物安全的情況,向旅遊者作出真實說明和明確警示,並按照旅行社的要求採取防止危害發生的措施。
第十五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不得向旅遊者兜售物品或者購買旅遊者的物品,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遊者索要小費。
第十六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不得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或者與經營者串通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
第十七條旅遊者對導遊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有權向旅遊行政部門投訴。
第十八條無導游證進行導游活動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並予以公告,處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
第十九條導遊人員未經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攬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攬導游業務,進行導游活動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吊銷導游證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有損害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言行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吊銷導游證並予以公告;對該導遊人員所在的旅行社給予警告直至責令停業整頓。
第二十一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未佩戴導游證的, 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5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二條導遊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暫扣導游證3至6個月;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吊銷導游證並予以公告:
(一)擅自增加或者減少旅遊項目的;(二)擅自變更接待計劃的;
(三)擅自中止導游活動的。
第二十三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向旅遊者兜售物品或者購買旅遊者的物品的,或者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遊者索要小費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吊銷導游證並予以公告;對委派該導遊人員的旅行社給予警告直至責令停業整頓。
第二十四條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或者與經營者串通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吊銷導游證並予以公告;對委派該導遊人員的旅行社給予警告直至責令停業整頓;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旅遊行政部門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六條景點景區的導遊人員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參照本條例制定。
第二十七條本條例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1987年11月14日國務院批准、1987年12月1日國家旅遊局發布的《導遊人員管理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資料來源根據(1995年5月14日國務院令第2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