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檢查條例

檢查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8 11:47:33

A. 檢查風險的規范條例

1、所謂審計風險取決於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就是說,如果不存在重大錯報風險,當然也不存在審計風險和檢查風險,即審計風險=0×檢查風險=0;如果盡管存在重大錯報風險(包括該項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是重要的,下同),審計檢查時均已發現並按審計准則作了適當處理,當然也就排除了審計風險,這時檢查風險為0,代人模型即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0=0。
2、審計失敗是重大錯報風險與檢查風險共同作用的結果,只有在財務報表整體上存在重大錯報,而審計人員未發現或者雖已發現但未按規定作適當處理,才可能導致由審計風險轉化為審計失敗。這時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都是正數(存在),代入模型:審計風險=正數×正數=正數。
3、檢查風險水平與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結果成反向關系,是指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越高,報表錯報的可能性則越大,確定的檢查風險水平就越低;反之,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越低。報表錯報的可能性則越小,確定的檢查風險水平應越高。比如對一個內部控制規范不存在或不完善、或者內控制度沒有有效執行,且會計核算很不規范的A企業而言,其重大錯報風險很高,因此其可接收的檢查風險應很低,其他同類企業某項目可接收檢查風險水平的絕對數假定為10萬元,A企業該項目的可接收檢查風險水平則應確定為5萬元,甚至3萬元、1萬元;相反,如果經測試A企業控制規范完善,足以防止或發現並糾正財務報表重大錯報,且該控制規范已得到有效執行,會計核算規范程度也較高,這時A企業的重大錯報風險則低,可接收檢查風險水平應適當提高,比如一般同類企業該項目可接受的檢查風險確定為10萬元,該企業則可適當提高到15萬元或20萬元。

B. 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實施細則的第五章

第四十條根據《條例》第四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凡需審理室提前介入審理的案件,應由調查組提出意見,經紀檢室審議後,報分管紀檢室、審理室領導批准;分管紀檢室、審理室領導認為必要時,也可直接決定提前介入審理。
第四十一條根據《條例》第四十一條的規定,紀檢室在向審理室移送案件材料時,應填寫《案件移送審理登記表》(附式15)。
第四十二條《條例》第四十一條所稱「立案依據」包括:
1檢舉材料;
2有關領導關於進行初步核實的批示;
3初步核實情況報告;
4立案呈批報告;
5《立案決定書》和其他批准立案的材料。
第四十三條《條例》第四十一條所稱「全部證據材料」,既包括對所調查的問題認定的證據材料,也包括對所調查的問題否定的證據材料。在移送以上材料時,應按調查報告中認定或否定問題的順序編號。
第四十四條根據《條例》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將調查報告等案件有關材料的復製件送交被調查人所在單位黨組織作出處理決定,由紀檢室辦理。
根據《條例》第四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特殊情況下,由縣以上紀檢機關直接作出處分決定的,紀檢室應將案件有關材料移送本級紀委審理室,由審理室審理後起草處分決定並徵求被調查人所在單位黨組織的意見,然後,報本級紀委常委會討論。
第四十五條根據《條例》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審理過程中,如需個別補證,由審理室直接辦理;如審理室認為案件主要事實不清或需要由紀檢室補證的,應提出意見,報經分管審理室和紀檢室領導同意後,由紀檢室補充調查。
第四十六條根據《條例》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對已經公安、司法機關處理的移送紀檢機關的案件,由審理室直接受理,不再履行立案手續,但應作為本級紀檢機關辦理的案件予以統計。如需個別補證的,由審理室辦理。需要進一步調查的,報經分管審理室和紀檢室的領導同意後,由紀檢室辦理立案手續。
第四十七條《條例》第四十四條所稱「需進一步調查的案件」,是指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需要補充調查或重新調查的案件。

C. 《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與《案件檢查工作條例》等法規是什麼關系

、關於案件線索管理問題 央紀委加強案件線索統管理提明確要求並研究起草關規定各單位應加強案件線索統管理級關規定台前先行試點填寫規范案件線索登記表級規定台按關規定執行 二、關於初步核實呈批表問題 根據《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實施細則》(簡稱《實施細則》)第七條、第九條及《初步核實呈批表》表式《初步核實呈批表》領導批示欄要求管領導簽字審批需要加蓋所單位印章 初步核實許可權紀委般宜由黨委批示設立紀檢組織應由該紀檢組織行使項職能;未設立紀檢組織由黨委批准 三、關於初步核實情況報告問題 於建議立案處理初步核實情況報告應援引程序面實體面依據程序面依據援引《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簡稱《案件檢查條例》)等規定實體面依據援引《共產黨紀律處條例》(簡稱《紀律處條例》)等規定 初步核實情況報告報領導審批應附關證據材料歸檔應初核階段獲取證據材料並歸檔 四、關於立案審批表問題 1、關於司移送黨紀立案依據援引《紀律處條例》第33條2、黨紀立案決定應集體討論領導簽署審批意見應寫明集體討論情況3、基層單位呈報單位欄應由初核組填寫並加蓋確定初核組組織單位、部門或基層紀委印章4、於立案否須黨委批准按照《案件檢查條例》第十七條同情況辦理5、紀委黨委集體討論決定立案議記錄歸入案卷應立案審批表寫明何、何議討論決定情況 五、關於宣布立案決定問題 宣布立案決定立案第談用筆錄或者製作立案告知書宣布均需本簽字宣布立案決定機按照《實施細則》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調查組根據案情適機宣布組織告知黨紀立案決定書定製格式文本向區紀委案件檢查室領用或按照規範式自行印製立案決定書應送達同級黨組織組織(事)部門 自辦案件立案移送司等部門司、行政羈押調查般應宣布立案決定客觀情況確實宣布應寫明情況並歸入案卷 六、關於《錯誤事實材料》問題 根據《案件檢查條例》第三十三條調查組認定事實所寫材料名稱仍《錯誤事實材料》調查應錯誤事實材料簽署意見拒簽署意見由調查組錯誤事實材料註明 七、關於涉案財物暫扣問題 紀檢機關暫予扣留證明違紀行物品非所要填寫統格式《暫予扣留、封存物品登記表》調查員少於二調查文件、物品保管或持均應登記表簽字於扣留封存文件、物品等要指定專妥善保管扣留封存期限超辦案期限 八、關於證據材料問題 黨員身份由所黨組織具證明;職務身份證明材料任命機關文件准違反財經紀律案件審計報告或財政部門具證明材料認定否存違反財經紀律事實重要依據證據材料般應具備於復印證據材料須註明保存單位處 九、關於移送審理手續問題 設審理部門或者審理組織單位應辦理案件檢查移送審理手續違紀案件移送審理手續應包含領導批示 十、關於查審問題 違紀案件處理必須做查審 十、關於徵求關組織意見問題 由級紀檢監察組織直接處理案件必須徵求關組織意見;由任免機關、基層單位或者本單位處理違紀案件需要徵求意見;違紀案件

D.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哪些監督職責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的監督職責:

黨的各級委員會在黨內監督方面履行下列職責:

1、領導黨內監督工作,明確同級紀委和黨委工作部門、直屬機構、派出機關以及相當於這一級別的黨組(黨委)在黨內監督方面的任務和要求;

2、制定貫徹上級黨組織和同級黨的代表大會關於加強黨內監督工作決議、決定的措施,研究解決黨內監督工作中的重要問題;

3、對黨委常委、委員,同級紀委和黨委工作部門、直屬機構、派出機關以及相當於這一級別的黨組(黨委)的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進行監督;

4、對下一級黨組織及其領導班子,特別是主要負責人進行監督;

5、黨的地方各級委員會和基層委員會監督上級黨委、紀委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黨的各級委員會委員在黨內監督方面的責任:

1、對所在委員會、同級紀委和黨委工作部門、直屬機構、派出機關以及相當於這一級別的黨組(黨委)的工作進行監督;

2、對所在委員會、同級紀委的常委、委員和黨委工作部門、直屬機構、派出機關以及相當於這一級別的黨組(黨委)的負責人進行監督;

3、黨的地方各級委員會委員和基層委員會委員,對本條第(1)、(2)項所列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的問題和意見,署真實姓名以書面形式或其他形式向黨委常委會、同級紀委常委會提出或向上一級黨委、紀委反映;

4、中央委員對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的意見,署真實姓名以書面形式或其他形式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或中央紀委常委會反映。

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是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中央紀委在中央委員會領導下,黨的地方各級紀委和基層紀委在同級黨委和上級紀委領導下,在黨內監督方面履行下列職責:

1、協助同級黨的委員會組織協調黨內監督工作,組織開展對黨內監督工作的督促檢查;

2、對黨員領導幹部履行職責和行使權力情況進行監督;

3、檢查和處理黨的組織和黨員違反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的比較重要或復雜的案件;

4、向同級黨委和上一級紀委報告黨內監督工作情況,提出建議,依照許可權組織起草、制定有關規定和制度,作出關於維護黨紀的決定;

5、受理對黨組織和黨員違犯黨紀行為的檢舉和黨員的控告、申訴,保障黨員的權利。

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在黨內監督方面的責任:

1、對所在委員會及其派駐機構、派出的巡視機構的工作進行監督;

2、對所在委員會常委、委員和派駐機構、派出的巡視機構的負責人進行監督;

3、黨的地方各級紀委委員和基層紀委委員,對本條第(1)、(2)項所列紀檢機關(機構)和黨員領導幹部的問題和意見,署真實姓名以書面形式或其他形式向紀委常委會、同級黨委提出或反映,對所在委員會委員、常委的意見還可以向上一級黨委和紀委反映;

4、中央紀委委員對中央紀委常委的意見,署真實姓名以書面形式或其他形式向中央紀委常委會或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反映。

黨員在黨內監督方面的責任和權利:

1、及時向黨組織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維護群眾的正當利益;

2、對黨的決議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見,在堅決執行的前提下,可以在黨的會議上或向黨的組織提出保留,並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見向黨的上級組織直至中央反映,但不得公開發表同中央決定相反的意見;

3、在黨的會議上有根據地批評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勇於揭露和糾正工作中的缺點、錯誤;

4、檢舉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違紀違法的事實,同消極腐敗現象作斗爭;

5、參加黨組織開展的評議黨員領導幹部活動,發表意見。

(4)檢查條例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重要性:

各級黨組織應當認真貫徹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工作制度,有效防範各種違紀行為的發生。對黨組織和黨員反映的問題,應當認真處理。

鼓勵、支持、保護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黨員、黨的代表大會代表在黨內監督中發揮積極作用。對署真實姓名反映問題或檢舉、控告違紀違法行為的,黨組織和有關人員應當為其保密;對泄露的要追究責任。

對檢舉、控告黨員或黨組織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經查證屬實的,給予表揚或獎勵。對打擊報復監督者的,對以監督為名侮辱、誹謗、誣陷他人的,以及在監督中有其他違紀違法行為的,依紀依法嚴肅處理。

黨組織發現違反本條例的行為或接到檢舉、控告,認為需要查明事實、糾正錯誤、追究責任的,按照職責和許可權,及時調查處理。

各級黨委、紀委應當按照本條例規定切實履行監督職責,發揮監督作用。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應當正確履行職責,自覺接受監督。

E. 紀律檢查工作條例

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適應學校教學、培訓、科研等各項管理和改革發展的要求,切實加強學校紀律檢查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明確紀律檢查委員會(以下簡稱紀委)的地位、任務和作用,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和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F. 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實施細則的第六章

第四十八條根復據《條例制》第四十五條的規定,對辦案人員違反本條規定的,應查明情況,追究責任。
第四十九條《條例》第四十六條所稱「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同胞兄弟姊妹。
第五十條根據《條例》第四十六條的規定,辦案人員未提出迴避,被調查人、檢舉人及其他與案件有關的人員也未要求迴避,但紀檢機關認為辦案人員應當迴避的,可以直接作出迴避決定。紀檢室負責人的迴避,由紀檢機關負責人決定;其他辦案人員的迴避,由紀檢室負責人決定。

G. 《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與《條例》是啥關系

中共中央1990年7月印發的《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第三條規定,本條例適用於黨的中央、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和中央各部門在其職責許可權范圍內制定黨內法規的活動。(無省級許可權)
第四條規定,黨內法規的名稱為黨章、准則、條例、規則、規定、辦法、細則。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制定並發布的黨內法規,稱規定、辦法、細則。(無規則)
而《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是1994年1月28日中央紀委常務委員會第六十五次會議通過的(1994年5月1日生效施行),個人覺得,還不能算是黨內法規,因為《黨內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沒有給予中央紀委「條例」的法規制定權,《案件檢查工作條例》只能算是一個規范性文件。而同日下發的《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實施細則》才從理論上可以算是中央紀委下發的黨內法規。
2012年5月,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其中第三條規定,黨的中央組織制定的黨內法規稱為中央黨內法規。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就其職權范圍內有關事項制定黨內法規。(有省級許可權)
第四條規定,黨內法規的名稱為黨章、准則、條例、規則、規定、辦法、細則。並對不同位階的黨內法規制定原則性要求作了規定。
同時規定,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黨內法規,稱為規則、規定、辦法、細則。從這時開始,中央紀委才有了規則的制定權。
《黨內法規制定條例》出台後,翻開之後所有新制定的黨內法規,只有2017年1月8日中央紀委十八屆七次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才是中央紀委制定的第一部以「規則」命名的黨內法規。
因此,《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與《案件檢查工作條例》等是黨內上位法規與下位文件的關系,是新法規與舊文件的關系。

H.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對安全生產檢查的具體要求是什麼

你好,請看條例第五章: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第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督促、支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履行安全監察職責,對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及時予以協調、解決。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有權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行政監察等有關部門舉報。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舉報制度,公布舉報電話、信箱或者電子郵件地址,受理對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和檢驗檢測違法行為的舉報,並及時予以處理。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行政監察等有關部門應當為舉報人保密,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第五章監督檢查
第五十條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對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和檢驗檢測機構實施安全監察。
對學校、幼兒園以及車站、客運碼頭、商場、體育場館、展覽館、公園等公眾聚集場所的特種設備,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實施重點安全監察。
第五十一條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根據舉報或者取得的涉嫌違法證據,對涉嫌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一)向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和檢驗檢測機構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其他有關人員調查、了解與涉嫌從事違反本條例的生產、使用、檢驗檢測有關的情況;
(二)查閱、復制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和檢驗檢測機構的有關合同、發票、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三)對有證據表明不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或者有其他嚴重事故隱患、能耗嚴重超標的特種設備,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第五十二條 依照本條例規定實施許可、核准、登記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嚴格依照本條例規定條件和安全技術規范要求對有關事項進行審查;不符合本條例規定條件和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不得許可、核准、登記;在申請辦理許可、核准期間,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發現申請人未經許可從事特種設備相應活動或者偽造許可、核准證書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許可、核准,並在1年內不再受理其新的許可、核准申請。
未依法取得許可、核准、登記的單位擅自從事特種設備的生產、使用或者檢驗檢測活動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法予以處理。
違反本條例規定,被依法撤銷許可的,自撤銷許可之日起3年內,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不予受理其新的許可申請。
第五十三條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在辦理本條例規定的有關行政審批事項時,其受理、審查、許可、核準的程序必須公開,並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許可、核准或者不予許可、核準的決定;不予許可、核準的,應當書面向申請人說明理由。
第五十四條 地方各級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地方保護和地區封鎖,不得對已經依照本條例規定在其他地方取得許可的特種設備生產單位重復進行許可,也不得要求對依照本條例規定在其他地方檢驗檢測合格的特種設備,重復進行檢驗檢測。
第五十五條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安全監察人員(以下簡稱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應當熟悉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安全技術規范,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並經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考核,取得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證書。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應當忠於職守、堅持原則、秉公執法。
第五十六條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和檢驗檢測機構實施安全監察時,應當有兩名以上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參加,並出示有效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證件。
第五十七條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和檢驗檢測機構實施安全監察,應當對每次安全監察的內容、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情況,作出記錄,並由參加安全監察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和被檢查單位的有關負責人簽字後歸檔。被檢查單位的有關負責人拒絕簽字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應當將情況記錄在案。
第五十八條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和檢驗檢測機構進行安全監察時,發現有違反本條例規定和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行為或者在用的特種設備存在事故隱患、不符合能效指標的,應當以書面形式發出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指令,責令有關單位及時採取措施,予以改正或者消除事故隱患。緊急情況下需要採取緊急處置措施的,應當隨後補發書面通知。
第五十九條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和檢驗檢測機構進行安全監察,發現重大違法行為或者嚴重事故隱患時,應當在採取必要措施的同時,及時向上級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接到報告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採取必要措施,及時予以處理。
對違法行為、嚴重事故隱患或者不符合能效指標的處理需要當地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時,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報告當地人民政府,並通知其他有關部門。當地人民政府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採取必要措施,及時予以處理。
第六十條 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特種設備安全以及能效狀況。
公布特種設備安全以及能效狀況,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特種設備質量安全狀況;
(二)特種設備事故的情況、特點、原因分析、防範對策;
(三)特種設備能效狀況;
(四)其他需要公布的情況。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中的保全制度 發布:2025-05-07 02:17:40 瀏覽:638
社會調查方法實驗法 發布:2025-05-07 02:16:58 瀏覽:282
勞動法帶薪年假怎麼規定 發布:2025-05-07 02:10:41 瀏覽:399
勞動法退休補償規定 發布:2025-05-07 02:02:24 瀏覽:537
2013年全省單位法律知識考試試卷e卷答案 發布:2025-05-07 01:54:11 瀏覽:110
有法律援助律師可以再請律師嗎 發布:2025-05-07 01:49:21 瀏覽:976
法院執行編碼 發布:2025-05-07 01:49:20 瀏覽:242
法院省管試點 發布:2025-05-07 01:48:00 瀏覽:177
廣東財經大學法律碩士錄取分數 發布:2025-05-07 01:33:47 瀏覽:851
中國公司法規定的公司形式 發布:2025-05-07 01:32:31 瀏覽: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