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不動產的條例

不動產的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9 03:06:15

Ⅰ 不動產登記是什麼意思 不動產登記條例具體內容什麼時候實施

【1】不動產登記,是指不動產登記機構依法將不動產權利歸屬和其他法定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的行為。
【2】《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2015年3月1日起實施。
【請採納為滿意回答,謝謝!】

Ⅱ 不動產登記條例里哪些內容必須進行公示

林木所有權;
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
建設用地使用權;
宅基地使用權;好像是這些吧

Ⅲ 《不動產登記條例》規定的登記種類有哪些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明確,10類不動產權屬納入登記:
內(一) 集體容土地所有權;
(二) 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所有權;
(三) 森林、林木所有權;
(四) 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
(五) 建設用地使用權;
(六) 宅基地使用權;
(七) 海域使用權;
(八) 地役權;
(九) 抵押權;
(十) 法律規定需要登記的其他不動產權利。

Ⅳ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的條例解讀4

從保護不動產物權的角度看不動產登記類型與權利體系——《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解答四
程 嘯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一、規定不動產登記類型有利於保證登記的真實與准確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第3條規定:「不動產首次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注銷登記、更正登記、異議登記、預告登記、查封登記等,適用本條。」這是對不動產登記類型的規定。其中,首次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與注銷登記是依據不動產權利的變動形態對不動產登記進行的劃分,屬於權利登記。至於更正登記、異議登記、預告登記與查封登記,則屬於法律規定的其他登記類型
首先,《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是《物權法》的配套規定,旨在貫徹落實《物權法》和其他法律關於不動產登記的規定。但是,條例的性質與《物權法》畢竟有所不同。《物權法》屬於不動產登記的實體法,而條例是不動產登記的程序法。事實上,我國《物權法》對預告登記、更正登記和異議登記的規定,也就是對不動產登記類型的規定。
其次,在《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中對不動產登記類型做出規定,有利於實現國務院要求的不動產登記「四個統一」的目標。按照國務院的規定,不動產統一登記就是要將分散在多個部門的不動產登記職責整合由一個部門承擔,做到登記機構、登記簿冊、登記依據和信息平台「四統一」。
二、詳細列舉可以登記的不動產權利有利於維護權利人的不動產物權
由於不動產登記制度旨在維護不動產交易的安全和提高交易效率,因此不動產登記並非意味著,登記機構只要將不動產的自然狀況(如位置、面積等)記載不動產登記簿上即可。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就哪些不動產權利具有登記能力,可以依據條例進行登記做了明確的規定。該條例第5條規定:「下列不動產權利,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辦理登記:(一)集體土地所有權;(二)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所有權;(三)森林、林木所有權;(四)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五)建設用地使用權;(六)宅基地使用權;(七)海域使用權;(八)地役權;(九)抵押權;(十)法律規定需要登記的其他不動產權利。」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第5條是非常重要的規定,它明確了能夠依據條例進行登記的不動產權利的具體類型。今後,無論是不動產登記機構在受理登記申請或按照有關國家機關的要求進行登記,還是人民法院處理不動產登記糾紛案件,都應當依據本條加以判斷。
首先,《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是《物權法》的配套法規,旨在貫徹落實《物權法》的規定。《物權法》第5條規定的物權法定原則是物權法的基本原則,對於不動產權利狀態的明晰化,保護不動產物權人的權益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判斷哪些不動產上的權利具有登記能力時,應當從公示原則的角度確定具有登記能力的不動產權利。所有的不動產上的物權,無論其變動以登記為生效要件還是對抗要件,原則上均具有登記能力,除非法律另有規定。具體包括:(1)不動產所有權,如土地所有權、房屋所有權、林木所有權等;(2)不動產用益物權,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海域使用權以及地役權;(3)不動產抵押權,如房屋抵押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抵押權等。
其次,不僅是《物權法》這樣的法律上規定的不動產物權可以辦理登記,即便是其他法律,如果規定了某類不動產權利實行登記的,也能夠登記。為此,《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第5條第10項屬於為其他法律規定預留的通道。今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如果出現了新的、應當登記的不動產權利,完全可以通過制訂或修改相應的法律加以規定,從而使該權利能依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進行登記。

Ⅳ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中規定哪些不動產權利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草案
第四條下列不動產權利,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辦理登記:

(一)集體土地所有權;
(二)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所有權;
(三)森林、林木所有權;
(四)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
(五)建設用地使用權;
(六)宅基地使用權;
(七)海域使用權;
(八)地役權;
(九)抵押權;
(十)法律規定需要登記的其他不動產權利。

Ⅵ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詳解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昨日開始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規定:申請不動產登記將分步走,三類主體可查詢不動產資料,利害關系人查詢需提交證明材料,採用欺詐手段申請查詢、復制登記資料將被追責……諸多看點值得關注。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自3月1日起正式實施已近一個月。昨日,國土資源部在國務院法制辦網站上公布了《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草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4月25日。
該細則被視為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建設的重要環節,相比只有35條規定的暫行條例,細則徵求意見稿增加到8章137條,對於登記程序、登記類型、登記的辦理、不動產登記資料的查詢保護和利用、法律責任等,都作出了詳細規定。
曾參與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及實施細則起草工作的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程嘯對中新網記者表示,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規定的是不動產統一登記中重大的、原則性的和方向性的問題,但僅僅是粗線條、大而化之的條文,顯然不足以解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因此迫切需要細則作出具體規定。
「細則徵求意見後,國土資源部會對反饋上來的意見進行相應的歸納梳理,然後進行一定調整或修改,預計最快也要到今年5月份才可能正式公布。」程嘯說。 「《實施細則》最大亮點是對不動產登記的具體程序做了更加科學合理、詳細明確的規定。」程嘯表示,這對於真正落實統一登記、保護廣大民事主體的不動產權利、維護交易安全非常重要。
細則對不動產登記程序的全流程進行了概括性規定,其中,明確了登記的一般程序分四步走,即申請、受理、審核、登簿。
根據細則,申請不動產登記,申請人應當填寫登記申請書,向不動產登記機構提出申請。申請登記材料應當提供原件。
「除了依囑托登記和依職權登記,其他登記都是依申請登記。也就是說當事人不申請,登記機構不會主動或強制登記。但是,只有辦完不動產登記,不動產物權變動效果才發生,交易在法律上才真正安全。」程嘯指出,不同登記類型需要提交材料也不同,例如房產買賣,就要提供雙方的身份證明、房屋所有權證書、合同等材料的原件. 對於外界最為關注的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細則規定,三類主體可以查詢、復制其不動產登記資料,但查詢的范圍有所不同。
根據細則,權利人可以查詢、復制其不動產登記資料。因不動產交易、繼承、訴訟等涉及的利害關系人可以查詢、復制不動產自然狀況、權利人及其不動產查封、抵押、預告登記、異議登記等狀況。有關國家機關可以查詢、復制與調查和處理事項有關的不動產登記資料。
「細則依據物權法和條例的規定,將查詢主體限制在權利人、利害關系人、有關國家機關,這意味著不是任何人不需要任何條件就可以隨意查詢不動產登記資料。」程嘯表示。
程嘯指出,三類主體查詢的范圍也有所不同,權利人可以查詢復制其不動產登記資料;而那些涉及不動產交易、繼承、訴訟等的利害關系人,則可以查詢復制不動產的自然狀況、不動產的權利人以及不動產上面的權利負擔與限制,如有沒有被查封、抵押、預告登記等;有關國家機關則限於與調查和處理事項有關的資料。 細則還規定,查詢不動產登記資料應當提交查詢申請書,申請人、代理人身份證明材料,授權委託書,境外委託人應當提交經過公證或者認證的授權委託書。
其中,利害關系人查詢的,提交存在利害關系的證明材料。有關國家機關查詢的,應當提供本單位出具的協助查詢證明材料、工作人員的工作證。
程嘯表示,所謂利害關系的證明材料,是指買賣合同、法院受理案件通知書、繼承證明文件等。
「不動產登記是以不動產單元為基本單位進行登記的,例如,一套房子就是一個登記單元,因此,對不動產的查詢也是依據不動產單元來查的。」程嘯舉例稱,「比如甲有A、B、C三套房屋,賣了A房給乙,雙方在買賣過程中發生糾紛打官司,作為利害關系人的乙,只能申請查詢跟自己有利害關系的那套房產,即A房的資料,但沒有權利去查甲的另外2套。」
此外,細則規定不予查詢的情形之一是「申請查詢的不動產不屬於不動產登記機構管轄范圍的」,程嘯表示,這就要求申請人要提供不動產具體信息,登記機構才能判斷屬不屬於管轄范圍,只提具體的一個人名字,這樣將不給查詢 細則對查詢場所與查詢時限等做出規定。其中,對符合本辦法規定的查詢申請,查詢機關應當當場提供查詢;因情況特殊,不能當場提供查詢的,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提供查詢。
細則明確:查詢人查詢不動產登記資料,應當在查詢機關設定的場所進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不動產登記資料帶離設定的場所。
細則還規定,「採用欺詐手段申請查詢、復制登記資料」等8種情形將會被追責。其中,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程嘯表示,「採用欺詐手段申請查詢、復制登記資料將被追責,這是針對實踐中出現的一種情況,即在沒有經過合法程序情況下,里應外合,擅自查詢別人的不動產並泄露他人個人信息,將之公開或者用作其他非法用途,嚴厲追責有利於加強對個人隱私、商業秘密、人身財產安全的保護。」

Ⅶ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的條例解讀3

明晰法律責任 規范登記行為——《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解答三
尹 飛中央財經大學不動產法研究所所長、教授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業已經國務院通過,並將於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的頒布,對於統一不動產登記機構和登記規則、規范登記行為、保障交易安全、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條例》充分貫徹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要求,適應依法行政的要求,規范、明晰了登記機構職責,合理建構了登記程序,尤其是按照「權責統一」的要求,以專章(第五章)規定了「法律責任」。雖然「法律責任」一章條文僅有四條,但其涉及的內容遍及《條例》各章節,涵蓋了不動產登記全過程中登記機構的職權與責任,對於規范不動產登記機構和登記人員的登記行為,有效實現《條例》的立法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明晰登記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職責是實現統一登記的必然要求
《條例》第一條開宗明義明確了其立法目的,即「整合不動產登記職責,規范登記行為,方便群眾申請登記,保護權利人合法權益」。可見,整合不動產登記職責、規范登記行為,是《條例》制定的直接目的。
規范登記行為,就需要明晰登記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職責。之所以如此,是登記行為作為行政行為的性質所決定的。在《物權法》制定過程中,對於登記行為究竟是行政行為還是民事行為存在爭論。但從《物權法》的規定來看,雖然其賦予了民法上的法律效果,究其本質,仍然是將登記作為行政行為來對待的:《物權法》明確講了不動產統一登記的要求,強調統一登記的范圍、登記機構以及登記辦法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這就賦予了登記機構辦理登記的法定許可權和職責;《物權法》對登記的基本程序進行了規范;還對不動產登記導致不動產物權變動或者對抗的法律效力進行了規定。從這些規范來看,登記機構作為行政機關,其許可權或者說職責來自於法律的賦予,行使權力也要遵循法定的程序,體現了依法行政的要求。在《物權法》等法律規定的基礎上,《條例》對不動產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對登記類型以及依法可以辦理登記的不動產權利進行了列舉,從而明確了不動產統一登記的范圍;《條例》還明確要求登記機構應當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組成部門,這就進一步確認了不動產登記行為作為行政行為的法律性質。
明晰登記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職責,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既然登記行為是行政行為,必然要堅持依法行政,實現「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由於不動產登記的法律效果在《物權法》中已經有了比較全面的規定,這就決定了不動產登記法本質上是行政程序法,其規范的重心在於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登記的程序以及相關的許可權。無論是對登記范圍的列舉還是對登記機構的確認,根本目的都是為規范登記機構辦理登記程序而服務的。從《條例》來看,其明確將不動產登記界定為「不動產登記機構依法將不動產權利歸屬和其他法定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的行為。」《條例》著重規范了不動產登記的具體程序,明晰了在不動產登記的發起、受理、審核、記載等階段以及相應的信息共享與保護等環節,不動產登記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相應的職權,從而為登記機構依法行政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明晰登記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職責,是不動產統一登記的目的之所在。之所以要對不動產進行統一登記,主要目的在於改變目前多頭登記的現狀,避免當事人到多個部門辦理和查閱登記、增加交易成本、損害交易安全。這就必然要求整合現有各不動產登記機構的職責,將登記職責統一到一個機構中去;使用統一的登記簿冊,遵循統一的登記規則,建立統一的信息平台。因此,統一登記就意味著登記機構和登記人員職責的統一和明晰。這有利於減輕人民群眾負擔,簡化辦事程序,降低登記成本,提高登記效率。
二、《條例》對登記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職責進行了全面規范
「規范登記行為」的立法目的決定了《條例》將明晰登記機構和登記人員的職權與責任作為其基本內容貫穿於《條例》的始終。從《條例》的規定來看,登記機構的職責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登記職責,即登記機構在依法辦理登記的過程中應當履行的職責。具體包括:登記機構受理登記申請時的形式審查職責和依法受理職責;登記機構受理登記申請時對登記申請材料的查驗職責;法定情形下登記機構的實地查看職責;符合登記條件時,登記機構及時准確予以登記的職責;以及不符合登記條件時,依法不予登記的職責。
二是完成登記輔助行為的職責。這主要是指登記機構在辦理登記之外依法承擔的登記輔助行為中的相關職責。具體包括:登記機構依法設立、製作、保管登記簿的職責;登記機構完成登記後,依法核發、換發、補發權屬證書和登記證明的職責;依法收繳偽造、變造的不動產權屬證書、不動產登記證明的職責;登記機構將其登記的信息及時納入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確保登記信息實時共享的職責;登記機構依法向權利人、利害關系人、有關國家機關提供查詢、復制不動產登記資料的職責,等等。
三是登記機構作為行政機關所承擔的一般職責。具體包括:第一,辦理事項公開的職責,例如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在辦公場所和門戶網站公開申請登記所需材料目錄和示範文本等信息。第二,通知、告知的職責,例如不動產登記機構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登記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告知其救濟方式。第三,便民利民的職責。例如,不動產登記機構能夠通過互通共享取得的信息,不得要求不動產登記申請人重復提交。再如,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第四,保護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的職責。
此外,登記機構還應當承擔雖然《條例》並未直接規定,但在相關法律中規定的職責。根據《物權法》,登記機構不得要求對不動產進行評估;不得以年檢等名義進行重復登記;不得進行超越登記職責范圍的其他行為。例如,不得擅自將相關稅費的收取作為登記的前置條件;不得隨意依職權啟動登記程序,等等。
三、登記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未盡職責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要「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 」,「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對於未盡職責、超越職責以及濫用職權的行為,則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因此,對於前述各項職責,無論是登記職責、登記輔助行為職責還是作為行政機關的一般職責,登記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都應當恪盡職守、認真履職。對於公權力而言,職權也就意味著職責,「有權必有責」。如果登記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未盡職責,則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對於法律沒有授權、尤其是法律明確禁止的事項,例如超越登記職責進行虛假登記,損毀、偽造不動產登記簿,擅自修改登記事項,串通他人進行虛假登記等等,登記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則要恪守本分,絕不越線。
還要強調的是,即便登記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缺位、不越位,完全依據法定許可權履行職責,登記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也應當在許可權范圍內合理審慎地行使自由裁量權,嚴防權力濫用。否則,也同樣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條例》對登記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的方式也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規定,包括行政處分責任、行政處罰責任以及民事賠償責任乃至刑事責任。對於登記機構工作人員而言,其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依法給予處分;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於登記機構而言,其登記錯誤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也應當依據《物權法》的規定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這充分體現了「侵權要賠償」的要求。
四、登記申請人、相關單位和個人也要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條例》中法律責任的規定雖然以登記機構和登記人員的規范為重點,但不動產登記也需要登記當事人以及相關單位和個人的通力協助。結合不動產登記實踐中的問題,《條例》也對登記當事人、相關單位和個人的義務與法律責任進行了規定,具體包括:
第一,《條例》明確強調申請人應當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對於提供虛假材料申請登記,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當事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為了維護不動產權屬證書、不動產登記證明的權威性,避免登記錯誤,《條例》對於偽造、變造或者買賣、使用偽造、變造的不動產權屬證書、不動產登記證明的行為,規定了收繳、沒收違法所得等行政處罰,並可依法追究民事賠償責任以及刑事責任。
第三,對於不動產登記信息共享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查詢不動產登記資料的單位和個人,《條例》也明確了其保密義務。如果其違反國家規定,泄露不動產登記資料或者登記信息,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有關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Ⅷ 有關不動產登記條例出台的知識

在2015年初,國務院最新發布了一條世人矚目的消息,那就近幾年受人期待的不動產暫行登記條例新近出台了。在過去的幾年中,民間一直有消息說,國家一直在著急相關的專家學者進行不動產登記條例的制定和實施,但是由於其牽扯范圍甚廣,同時觸動了許多人的利益,因此一直遲遲不決。但是隨著新條例的實施,也迫切想要了解不動產登記方案的一些具體內容,那麼接下來小編就來帶領大家一探究竟吧!



管理標准

首先這套方案於2015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而這條法案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不動產的登記,規范登記行為,保護一些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益。而凡中規定的不動產,包括,土地海域房屋林木等不動產,同時不管是任何人或者是任何單位,都要統一進行不動產登記。要嚴格管理,同時也秉承著方便群眾的原則,如果相關人士登記了關於不動產登記的權利,那麼就不會因為登記機構的,和登記程序的改變而受到影響。



相關單位

而不動產登記單位最高為縣一級登記單位,同時在直轄市和市區人民政府也可以設立不動產的登記單位。但是跨縣或者是跨城市的不動產登記不予進行,如果情況特殊,那也可以進行協商的登記處理,而如果協商不成的,由上一級的政府進行統一的指定辦理。同時不動產的登記簿應該採用電子檔案,而不具備相應的辦公條件,也可以採用紙質檔案,同時不動產的登記簿是不動產登記機構唯一的合法形式。



申請過程

而在關於不動產登記機構的人員配置方面,國家要進行統一的培訓,以及管理。如果是進行紙質不動產登記方案的機構,要配備一些必要的防火以及防盜措施,而採用電子不動產登記方案的,那麼應該配備一些專門的存儲設施,並且要採取一些網路安全的防護措施。接下來就是我們的公民如何進行不動產的登記了,首先我們要准備一系列的材料,比如我們的身份證明材料以及委託書。當我們准備好這些材料的時候,然後到當地的不動產登記的辦公機構進行公開申請登記,而辦公機構收到了申請材料之後,就要根據其材料的齊全來進行登記,而如果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規定時,應當當場告知申請人並且不予受理。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不動產登記方案的一些具體內容介紹,這個法案自出台之後就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大力擁護,因為其政策有效地保護了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而且也規范了市場行為,所以它關乎到了我們每個人的利益,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看一看這一方案,能夠幫助我們在日後生活中方便不少。

Ⅸ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出台意義何在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的出台其意義主要有三大方面。
一是對於我國財稅制度改革方面的重要意義。條例的推出將加快房地產稅、遺產稅等稅種推出的步伐。
胡景暉認為,我國目前現有的個人稅收主要是收入性稅收,財產性稅收的來源較少。未來要進行稅收調節的話,參照發達國家和地區經驗,是需要有財產性稅收的,而財產性稅收中最主要的就是房地產稅和遺產稅。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的出台將首先在制度上保障不動產登記工作有法可依,為摸清不動產家底做好制度保障,為未來房地產稅、遺產稅等的研討、課征提供重要的基礎性保障。從政府的財政收入結構來說,我國未來一段時間將逐步扭轉地方政府主要依賴「土地財政」的模式。隨著土地資源的日漸緊缺,「土地財政」這一模式在綁架地方財政的同時,事實上也已經難以持續。在這樣的情況下,依靠長效型的稅收穩定財政收入是必然之舉,因此,以持有型財產為標的的、特別是以房產等不動產為標的的稅收將推出。此類稅收的推出一定是以不動產登記為前提的。
二是從產權的確權方面來說,不動產登記能夠使得相關不動產在包括產權確權在內等方面的信息更加完備。
胡景暉表示,對於個人、單位、房屋買賣雙方等方面來說,在動態登記、聯網、適度開放查詢等的情況下,將可以使得不動產交易安全性得到提高,避免由於信息缺失、產權不確權、查詢困難等原因而產生的交易風險,交易的便捷性也將得到提升,進而促進存量房市場的積極健康發展;同時,也將極大地改善涉及不動產信息工作時的行政、司法效率。
三是《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將推動全國不動產信息的電子化,最終形成全國范圍內的不動產信息動態資料庫。
胡景暉表示,未來如果這一信息庫能夠和經紀機構現有的信息數據對接,或者有條件地開放、共享的話,將能夠建立我國自有的MLS(Multiple Listing System)系統。有了我們中國自己的MLS系統,對於房地產經紀行業來說,將進一步加快從現有的雙邊代理的服務模式向國外單邊代理的先進模式轉化,促進房地產經紀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和房屋買賣市場的進一步規范化。

熱點內容
胡曼法學 發布:2025-05-09 01:17:00 瀏覽:707
男人在老婆懷孕期間出軌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9 01:15:31 瀏覽:370
法國電影女法官懷孕 發布:2025-05-09 01:15:30 瀏覽:198
法院王海川 發布:2025-05-09 01:13:07 瀏覽:485
冷靜期婚姻法 發布:2025-05-09 01:12:30 瀏覽:548
初級會計的經濟法和注會的經濟法一樣嗎 發布:2025-05-09 01:11:43 瀏覽:591
液壓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09 01:06:06 瀏覽:108
廣西女法院 發布:2025-05-09 01:05:56 瀏覽:81
女律師SM 發布:2025-05-09 00:59:39 瀏覽:37
韓國律師考試 發布:2025-05-09 00:56:51 瀏覽: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