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法規的定義
A. 中國涉及食品添加劑定義與物種及使用范圍的法規與標准有哪些
食品添來加劑生產、經營源、使用應該遵守《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食品安全法》中明確了食品添加劑的定義: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此外《食品安全法》對食品添加劑還做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定:
建立食品添加劑安全性風險評估制度;
建立食品添加劑國家安全標准;
食品生產者采購食品添加劑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文件;
食品添加劑生產者,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標准對所生產的食品添加劑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後方可出廠或者銷售;
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實行許可制度。申請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的條件、程序,按照國家有關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規定執行;
食品添加劑應當在技術上確有必要且經過風險評估證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許使用的范圍;
食品添加劑應當有標簽、說明書和包裝。與其標簽、說明書所載明的內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銷售;
進口食品添加劑應當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管理、食葯監督管理部門有權查封、扣押有證據證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添加劑。
B. 食品方面的法律法規有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回法實施細則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植物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食品管理安全體系----食品鏈中各類組織的要求GB/T22000-2006
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向國外衛生注冊管理規定
輻照食品衛生管理辦法
進出口食品標簽管理辦法
鋁制食具容器衛生管理辦法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質檢總局第98號令《食品召回管理規定》
C. 食品半成品的定義來源於哪個標准或者法規
《食品工業基本術語》
D. 中國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是指什麼
有關食品生產和流通的安全質量標准、安全質量檢測標准及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性版文件構成的有機體系,稱權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食品安全法律體系規范和保障食品安全體系。
總觀我國食品安全的法律現狀,由《食品衛生法》為主導,《食品衛生行政處罰法》、《食品衛生監督程序》等數部單行的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以及諸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法律中有關食品安全的相關規定構成的集合法群形態,是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框架的現實。
E. 和食品相關的所有法律法規有哪些
和食品相關的所有法律法規有以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2002-4-28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01年10月27日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為了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促進技術進步,改進產品質量,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標准化工作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需要,制定本法。
由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修訂。
2、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00年07月08日發布,自1993年09月01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
3、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乙類傳染病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准後可以按甲類傳染病採取預防措施。非典、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這三種傳染病雖然只被納入乙類,但由於其傳染性強、危害大,如果先要報批、公布才能實施,難免貽誤時機,導致嚴重後果。
4、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是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的法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已經2005年8月10日國務院第101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主管全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
F. 什麼是制定食品法律法規的來源和基本依據
在我國,國家高度重視食品安全,早在1995年就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內法》.在此基礎上,2009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容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為了從制度上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更好地保證食品安全而制定的,其中確立了以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為基礎的科學管理制度,明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作為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標准和對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的科學依據.
G. 關於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
有8個行政法規,57條部門規章.
如: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全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的通知
(國辦發〔2007〕5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全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七年八月二十二日
全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
為解決當前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國務院決定現在起到今年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一、總體要求
通過對重點產品、重點單位、重點區域的集中整治,建立健全從產品設計、原料進廠、生產加工、出廠銷售到售後服務的工業品全過程監管鏈條,建立健全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到餐飲消費的食品全過程監管鏈條,建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和責任追究體系,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產品質量監管網路,把我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重點產品,是指食用農產品、食品、葯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產品,以及進出口商品;重點單位,是指蔬菜生產基地,規模畜禽、水產品養殖場,肉聯廠、屠宰場,飼料加工廠,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及小作坊,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生鮮產品超市、小食雜店、小型餐館,以及葯品生產經營企業等;重點區域,是指農村和城鄉結合部,食品生產比較集中的區域,無證照生產經營問題突出的區域,以及制假售假屢打不絕、反復發生的區域。
二、主要任務和工作目標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對農業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進行整治;加強對種植養殖業產品農葯殘留和「瘦肉精」、「孔雀石綠」、「硝基呋喃」、「氯黴素」等禁用、限用葯物殘留監測;查處生產、銷售、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葯獸葯、飼料添加劑等違法行為;依法查處重點地區和重點市場生產銷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農產品的行為,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業投入品的違法行為。到今年年底,全國大中城市的農產品批發市場100%納入質量安全監測范圍;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種植養殖場、農業標准化示範區(場)使用違禁農葯獸葯和飼料添加劑問題基本解決;蔬菜、畜禽、水產品農葯獸葯殘留超標率及檢出率進一步下降;杜絕違規生產、銷售和使用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種高毒農葯。(農業部門牽頭)
(二)生產加工食品質量安全整治。對食品企業和小作坊依法進行整治,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產加工食品以及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堅決取締無衛生許可證、無營業執照、無食品生產許可證的非法生產加工企業,嚴肅查處獲證企業生產不合格產品等違法行為;加強對小作坊的監管,全面推行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制度;嚴格食品市場准入,組織開展強制檢驗和專項抽查,強化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使用添加劑備案制度。到今年底,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00%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小作坊100%簽訂食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徹底解決縣城以上城市、鄉鎮政府所在地和城鄉結合部嬰幼兒配方乳粉等16類食品無證照生產加工的問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牽頭)
(三)流通領域食品質量安全整治。嚴格食品經營主體市場准入,落實食品質量市場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各項制度。加強對農村食品進貨渠道和農村集市的管理,落實區域監管責任;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查處食品批發市場、小食雜店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以及經銷過期變質、有毒有害、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水產品經營中使用違禁葯物或化學物質等違法違規行為;重點整治售假問題突出的市場。到今年年底,縣城以上城市的市場、超市100%建立進貨索證索票制度;徹底解決鄉鎮政府所在地及縣城以上城市小食雜店、小攤點無照經營的問題;鄉鎮、街道、社區食雜店100%建立食品進貨台賬制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牽頭)
(四)餐飲消費安全整治。全面實施餐飲單位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衛生許可和監督工作,加強對農村、學校、建築工地、農家樂旅遊點餐飲和小型餐館的食品衛生監管;嚴格推行餐飲業原料進貨索證和驗收制度,嚴厲查處采購、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等及其製品、劣質食用油、不合格調味品、工業用鹽或非食品原料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到今年底,徹底解決縣城以上城市的餐飲經營單位無證照經營的問題;食堂和縣城以上城市的餐飲經營單位100%建立原料進貨索證制度;杜絕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等及其製品行為,杜絕使用有毒有害物質加工食品的行為。(衛生部門牽頭)
(五)葯品質量安全整治。全面開展葯品批准文號清查和再注冊工作,淘汰不具備生產條件、質量無法保證、安全隱患較大的品種;開展注射劑品種生產工藝核查,逐步擴大向高風險品種生產企業派駐監督員;加強普通葯品監管和特殊葯品監控;嚴格葯品經營企業准入管理,加強《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認證後監督檢查,禁止葯品零售企業以任何形式出租或轉讓櫃台,嚴厲打擊掛靠經營、走票以及用食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冒充葯品和醫療器械等違法違規行為;整治虛假違法葯品廣告,建立違法廣告的公告、市場退出、信用監管和責任追究制度;全面推進醫療器械注冊申報資料真實性核查,加強對高風險產品和質量可疑產品的質量監督抽驗。到今年底,完成葯品注冊現場核查專項工作;建成特殊葯品監控信息網路;基本解決掛靠經營、超方式和超范圍經營葯品問題;禁止並取締以公眾人物、專家名義證明療效的葯品廣告。
H. 什麼是制定食品法律法規的來源和基本依據
1.憲法 憲法時我國的根本大法,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通過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回最高法律效力的 規范性答法律文件。它規定和調整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最根 本的全局性的問題。它不僅是食品法的重要淵源,也是其他法律的重要淵源,是制定食品法 律、法規的來源和基本依據。
2.食品法律 食品法律是指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經過特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它的 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它又分為兩種:一是由全國人大制定的食品法律,稱為基本法;二 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食品基本法律以外的食品法律。
3.食品行政法規 食品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有關國家食品行政管 理活動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其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