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制定法規

制定法規

發布時間: 2020-12-30 14:16:06

① 什麼是法律 法規 規章 部門規章 分別由什麼機關制定

1. 法律分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制定的,非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

2. 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的;

3. 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

4. 部門規章是由國務院各部門制定的;

5. 地方政府規章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簡介:

1. 法規 : 法令、條例、規則、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訂),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 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2. 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階級(統治集團就是政黨,包括國王、君主),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② 你覺得法律法規應該如何制定

法律法規如何制定?問題太大!只能簡約一答。首先法律法規的制定它應內該是分范圍的。全容國有國家級的法律法規,全省有地方性的法律法規,甚至各地各單位也可制定地方或單位法規。其次是制定各層次的相關法律法規應該是在各自的權利范圍內,不是任意那個都可以制定超越自己層次的法律法規的。三是各層面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都是依據有利於各層次的發展,進步,鞏固原則而制定的!

③ 在我國,基本法律的制定機關是( )。

現在的,法律太不公平了,離婚案件,都是偏向女人,可是最可憐的是男的回,女方要彩禮答10幾萬,四金幾萬,帶個女人要發幾十萬,到最後女人有錯,出軌,男方沒有錯什麼都得不到,男人最後一無所有,現在作怪的女人居多,法律應該重新制定。同意的轉發。

④ 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法律制定的原則是指立法者在法的制定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基本准則,它是立法的指導思想在法的制定過程中的具體化。我國現階段立法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

一、科學性和民主性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立法首先應體現科學性原則。法律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它要為國家、社會以及普通公民確立一種合理的組織結構,一種規范的行為模式,一種正確的價值選擇,這就決定了法律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立法的科學性原則,首先表現為它的理性化方面。法律是一種有確定性、明確性、普遍性的行為規范,它的制定是建立在人類能夠鑒別、判斷、評價和認識客觀事物真理基礎之上的一種高度自覺性的行為。

立法的科學性原則的第二個體現是合理化。同理性化相比,合理化則更進一步地體現了科學性原則,合理性是對事物之間相互關系的恰當界定。立法的科學性原則的第三個體現,就是主觀符合客觀,法律既不是一種純粹主觀的現象,也不是一種純粹客觀的事物。是一種主觀同客觀、理性和經驗相結合的產物。

⑤ 法律制定的依據是什麼呢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機關,也是中華人內民共和國的立法機構。法律容條款,是全國人大的專門委員會起草,或者政府相關部門起草,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後就生效了。並沒有什麼「依據」之說。如果一定要說有,那就是政治層面的解釋了:因為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表現,所以這個依據就應該是「統治階級的意志」吧。

⑥ 規章是由誰制定的

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設區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

具體如下:

規章是各級領導機關及其職能部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實施管理,規范工作、活動和有關人員行為,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並發布實施的、具有行政約束力和道德行為准則的規范性文書的總稱。

規章按其性質、內容,可分為行政規章、組織規章、業務規章和一般規章。

1.行政規章。按作者及其許可權,可分兩類:

(1)國務院部門規章。是由國務院所屬各部、各委員會制定、發布的規章。

(2)地方政府規章。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省和自治區政府所在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行政規章常用規定、辦法、細則等文種。

2.組織規章。是指對一個組織或團體的性質、宗旨、任務、組織原則、成員及其權利義務、機構及職權、活動及紀律等做出系統規定的規章。組織規章的常用文種是章程。

3.業務規章。是指對專項業務的性質、內容、范圍及其運作規范等做出系統規定的規章。業務規章的常用文種為章程。

4.一般規章。一般規章是各級各類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為實施管理、規范工作和活動,在其職權內制發的規章。這類規章便是通常所說的規章制度。一般規章的常用文種有規定、辦法、准則、細則、制度、規程、守則、規則等。

(6)制定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制定規章應當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其一,應當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符合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上位法的規定。

其二,應當切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在規定其應當履行的義務的同時,應當規定其相應的權利和保障權利實現的途徑。應當體現行政機關的職權與責任相統一的原則,在賦予有關行政機關必要的職權的同時,應當規定其行使職權的條件、程序和應承擔的責任。

其三,應當體現改革精神,科學規范行政行為,促進政府職能向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轉變。應當符合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相同或相近的職能應當規定由一個行政機關承擔,簡化行政管理手續。

其四,規章的名稱一般稱「規定」、「辦法」,但不得稱「條例」。

其五,規章用語應當准確、簡潔,條文內容應當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法律、法規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規章原則上不作重復規定。除內容復雜的外,規章一般不分章、節。

其六,涉及國務院兩個以上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制定行政法規條件尚不成熟,需要制定規章的,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聯合制定規章。有這種情形的,國務院有關部門單獨制定的規章無效。

⑦ 制定法律法規與制訂法律法規的區別

二者的主要區別如下:

一、現代漢語,通常表述為「制定法律法規」,它強調行為的結果;很少有人用「制訂法律法規」,「制訂法律法規」指草擬法律法規草案,不一定成熟,強調行為的過程。

二、「制定法律法規」與「制訂法律法規」的區別,主要表現為「制定」與「制訂」二個詞語的區別。

1、「制定」和「制訂」相同之處在於都是動詞,都有表示創制、擬定的意思。區別是「制定」是動補型,「制訂」是聯合型;「制定」偏重於做出最後決定,使完全確定下來,「制訂」偏重於從無到有的創制、草擬而後的訂立。「制定」常與政策、法令、方針、路線等搭配,「制訂」常與計劃、方案等搭配。

2、查閱《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就會發現,「制定」的解釋是「經過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規程、計劃等」;「制訂」的解釋是「創制擬定」。撇開它們相同的語素『制「不談,就看不同的語素「定」和「訂」:「定」指決定、使確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強調行為的結果,可見和「了」連用,類似於英文時態中的「完成時」。比如我們編撰或整理前人的著作,在一定時間內已經整理完畢,最後確定,准備發表的本子就叫它「定本」。而「訂」則有「擬」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終結果,多強調行為的過程,一般不能和「了」連用,類似於英文時態中的「進行時」或「將來時」。
比如:①根據《建議》的精神,國務院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草案)》。(見朱熔基總理在九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的報告);
②「中國要不要制訂西部開發法」一時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話題。(見2001年3月15日《中國市場經濟報》2版)
前者的「定」指決定、使確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強調行為的結果;後者「訂」則有「擬」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終結果,多強調行為的過程。

⑧ 法律的制定一般要經過幾個階段

一、法律制定的程序分為5步:提案、審議、修改、表決、公布。

1、提出法律案:

  • 按《最高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

  • 一個代表團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

2、提案審議:

  •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大會全體會議聽取提案人的說明後,由各代表團進行審議。

  •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意見,並印發會議。

  •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對法律案進行統一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報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經主席團會議審議通過後,印發會議。

  •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在交付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當說明理由,經主席團同意,並向大會報告,對該法律案的審議即行終止。

3、提案修改

  • 法律案在審議中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經主席團提出,由大會全體會議決定,可以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作出決定,並將決定情況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報告;

  • 也可以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提出修改方案,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審議決定。

4、表決

  • 法律草案修改稿經各代表團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決稿,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5、公布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熱點內容
大方法院風 發布:2025-05-14 05:38:10 瀏覽:264
2015企業法律顧問領證 發布:2025-05-14 05:36:59 瀏覽:123
提升司法公信力 發布:2025-05-14 05:28:30 瀏覽:674
勞動法課作業 發布:2025-05-14 05:24:47 瀏覽:455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社會實踐 發布:2025-05-14 05:15:18 瀏覽:150
全面依法治國指導思想 發布:2025-05-14 05:13:58 瀏覽:76
西安交大非法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14 05:12:19 瀏覽:254
司法考試改革謠言 發布:2025-05-14 05:03:29 瀏覽:588
爾雅法社會學期末答案 發布:2025-05-14 05:03:22 瀏覽:411
交通法規新規定全文 發布:2025-05-14 04:58:28 瀏覽: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