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校交通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1. 小學生交通安全規則
小學生交通安來全規則
1、堅自持徒步上下學,不準在街道、公路上、攔車、爬車、追車和強行搭車。
2、不滿12周歲的學生不準騎自行車。不管步行或在公路街道上行走時,必須 靠右行走或人行道上行走。
3、步行時,在橫穿街道、公路或交叉路口時,應注意來往車輛。在無來往車輛時,從人行橫道線內通過。
4、嚴禁在機動車臨近時橫穿公路。不準在有機動車通過的道路上做游戲。
5、在公路或其他道路上行走時,不準鉤肩搭背、三五成群並肩而行,不準邊走邊看書或邊玩耍。
6、前進途中,遇到路邊堆放障礙物時,要特別注意來往車輛,待無來往車輛通過時再通過,並且要靠安全一側。
(1)小學學校交通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小學生課間活動注意事項
在每天緊張的學習過程中,課間活動能夠起到放鬆、調節和適當休息的作用。課間活動應當注意以下幾方面:
l.室外空氣新鮮,課間活動應當盡量在室外,但不要遠離教室,以免耽誤下面的課程。
2.活動的強度要適當,不要做劇烈的活動,以保證繼續上課時不疲勞、精力集中、精神飽滿。
3.活動的方式要簡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動要注意安全,要避免發生扭傷、碰傷等危險。
2. 福建省實施《校車安全管理條例》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校車安全管理,保障乘坐校車學生的人身安全,根據《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校車安全管理適用本辦法。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校車安全管理負總責,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校車安全管理工作,履行以下校車安全管理職責:
(一)組織制定、實施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校車服務需求相適應的校車服務方案,確定校車運營模式,推進校車運營專業化;
(二)建立校車經費投入和多渠道籌措機制,通過財政資助、稅收優惠、鼓勵社會捐贈等多種方式支持校車服務;
(三)建立校車安全管理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校車安全管理工作重大事項,解決校車安全管理有關問題;
(四)依法制定、調整學校設置規劃,合理確定學校對口劃片,保障學生就近入學或者在寄宿制學校入學;
(五)發展城市和農村公共交通,合理規劃、設置公共交通線路、站點,以及校車行駛路線、停靠站點,為需要乘車上下學的學生提供方便;
(六)保障公共交通不能滿足學生上下學需要的農村地區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獲得校車服務;
(七)建立和完善校車使用許可審查工作機制;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確因生源減少需要撤並學校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履行撤並方案的制定、論證、公示、報批等程序;學校撤並應當先建後撤,撤並方案由縣級人民政府逐級上報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後,報省人民政府審批。第四條校車安全管理聯席會議主要職責:
(一)統籌協調校車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項;
(二)協調和制定校車安全管理的相關政策,建立校車安全管理長效機制;
(三)根據成員單位工作職能安排工作任務,督促責任單位加強校車安全管理,聯合開展專項檢查和執法行動;
(四)研究解決執行校車安全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中的重大問題;
(五)本級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相關工作。
聯席會議日常工作由本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承擔。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履行下列校車安全管理職責:
(一)建立健全校車安全管理工作協調機制;
(二)參與制定並實施校車服務方案;
(三)建立校車信息管理系統,採集和錄入校車信息;
(四)落實校車安全管理責任,建立健全學校校車安全管理和工作目標考核;
(五)指導、監督學校落實校車安全管理制度;
(六)受理、分送、審查和上報校車使用許可申請;
(七)組織學校開展交通安全教育;
(八)參與開展校車安全管理工作督導檢查;
(九)落實校車聯席會議議定的相關工作任務;
(十)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履行下列校車安全管理職責:
(一)建立健全校車安全管理工作協調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
(二)參與制定並實施校車服務方案;
(三)參與開展校車安全管理工作督導檢查;
(四)落實校車聯席會議議定的相關工作任務;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履行下列校車安全管理職責:
(一)對校車使用許可申請提出意見;
(二)依法核發校車標牌和校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標志;
(三)審批、注銷校車駕駛人資格,依法對校車駕駛人駕駛資格進行審驗;
(四)依法查處校車、校車駕駛人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
(五)定期將校車、校車駕駛人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和交通事故信息抄送教育、交通運輸部門及其所屬單位;
(六)每月將校車標牌的發放、變更、收回等信息報本級人民政府備案,並通報教育行政部門;
(七)依法查處使用未取得校車標牌的車輛提供校車服務,使用未取得校車駕駛資格的人員駕駛校車等違法行為;
(八)配合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履行下列校車安全管理職責:
(一)建立健全校車安全管理工作協調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
(二)參與制定校車服務方案;
(三)合理規劃農村客運線路,採取有效措施改善農村公路安全通行技術條件;
(四)對校車使用許可申請提出意見;
(五)對提供校車服務的道路運輸企業和公共交通企業的營運活動依法進行監督管理;
(六)依法查處非法從事運送學生的營運活動;
(七)建立並督促汽車維修企業落實校車維修質量保證期制度;
(八)參與開展校車安全管理工作督導檢查;
(九)落實校車聯席會議議定的相關工作任務;
(十)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3. 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防範責任制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落實道路交通安全防範責任制(以下簡稱安全責任制),預防道路交通事故,根據《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機關、部隊、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以下統稱單位),應當遵守本辦法。第三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安全責任制的組織實施。
市人民政府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情況,制定交通事故防範對策,對國家下達的道路交通事故控制指標進行分解,明確責任,實行目標管理。
區、縣人民政府根據市人民政府制定的交通事故防範對策和下達的道路交通事故控制指標,制定實施方案,落實安全責任。第四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的交通安全委員會是同級人民政府實施安全責任制的組織協調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根據本級人民政府的決定和部署,指導、協調、督促安全責任制的落實;
(二)通報交通安全情況,督促單位落實防範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三)組織宣傳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規章,開展交通安全公益活動;
(四)開展調查研究,總結推廣交通安全防範的工作經驗;
(五)組織安全責任制目標管理考核、評定。
中央在京機關、駐京軍事機關以及本市各系統的交通安全委員會,負責督促本系統所屬單位實施安全責任制。第五條市和區、縣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安全責任制的落實,依法履行下列監督管理職責:
(一)對安全責任制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二)對不履行安全責任制的行為予以處理;
(三)對道路安全事故負有責任的單位負責人,提出責任追究意見。第六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各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履行道路交通安全防範責任,並督促本系統所屬單位落實安全責任制。第七條每年四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本市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日。
本市支持和鼓勵單位或者個人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公益活動,提供志願服務。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或者個人,授予榮譽稱號。第八條單位應當落實安全責任制,確定本單位交通安全管理的責任部門,設置專職或者兼職交通安全管理人員,並向當地交通安全委員會備案。第九條單位履行安全責任制,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宣傳、貫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規章,教育所屬人員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規章;
(二)制定交通安全目標和交通安全工作方案,建立培訓和考核評比制度;
(三)建立和落實所屬機動車的使用、保養、維修、檢查制度,保持車輛符合國家安全技術標准;
(四)建立所屬人員的機動車及其駕駛人登記制度;
(五)接受當地交通安全委員會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對存在的交通安全隱患,及時改正。第十條專業運輸單位和其他擁有專用運輸車輛的生產經營單位,除遵守本辦法第九條的規定外,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錄用機動車駕駛人時,進行資質審核,對不符合國家和本市規定的機動車駕駛人,不得錄用;
(二)對錄用後的機動車駕駛人,發生致人死亡事故負同等以上責任或者致人重傷事故負主要以上責任的,三年內不得安排駕駛專業運輸車輛;
(三)機動車駕駛人被錄用後,累積記分滿12分的,一年內不得安排駕駛專業運輸車輛;
(四)對錄用的機動車駕駛人進行道路交通安全培訓、考核,建立檔案,並向當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備案;
(五)對錄用的持有非本市機動車駕駛證的機動車駕駛人,進行本市道路交通狀況、道路通行條件、道路通行規定等知識的培訓、考核;
(六)掌握機動車駕駛人的交通違法信息,對有違法行為的機動車駕駛人進行專項教育、培訓;
(七)建立機動車行駛信息檔案,定期對安裝的行駛記錄儀記載的行駛狀態信息進行檢查和分析,落實防範措施。第十一條學校除遵守本辦法第九條的規定外,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將交通安全教育納入學校的教育內容,定期進行交通安全專題教育;
(二)中、小學校將學生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規章的情況,納入學生的綜合評定;
(三)將學校自備或者租用接送學生的機動車納入本單位安全責任制管理;
(四)小學校按照規定落實小黃帽路隊制。
4. 武漢市中小學校安全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中小學校學生的人身安全,規范學校安全管理,預防和處理學校安全事故,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中小學校安全工作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中小學校是指普通中小學校、特殊教育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以下稱學校)。
本條例所稱學校安全是指學校校園、學校周邊以及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的安全。第三條學校安全工作應當遵循預防為主、屬地管理、社會參與、綜合治理的原則。第四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履行職責,領導本行政區域內學校安全工作,建立工作協調機制,並將學校安全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考核內容,創造良好的安全環境,保障學校安全。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武漢市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管理委員會按照本條例關於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管理職責的規定,負責各自轄區內的學校安全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按照職責負責轄區內的學校安全工作。第五條市、區教育主管部門(以下稱教育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學校安全工作,應當設立或者明確專門的安全管理機構,指導、監督學校落實安全管理措施,協調處理學校安全事故,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中等職業學校的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所屬學校的安全工作。
公安、衛生、食品葯品監管、工商行政管理、文化、新聞出版、城管、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環境保護、規劃、土地、房管、水務、司法行政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學校安全相關工作。第六條學校在教育教學活動期間,對學生負有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的職責。
學生應當遵守學校規章制度,自覺接受學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學生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監護職責,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學校可以組織成立學生家長委員會,監督、協助學校做好學校安全工作。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維護學生的人身安全,支持政府和學校做好學校安全工作。第八條市、區人民政府和學校舉辦者應當依法保障學校安全所需經費。
學校不得以保障安全為由向學生收取任何費用。第二章學校周邊安全第九條生產、經營、儲存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或者其他危險品以及設置高壓設施設備的,應當按照國家或者本省、市規定與學校保持安全距離並符合安全規范。
學校周邊廢水、廢氣、工業固體廢物、雜訊、放射性物質等污染物的排放應當符合國家和本省、市規定的標准。第十條規劃、土地、水務部門應當定期檢查學校周邊山體、水流狀況,發現影響學校建(構)築物、活動場所、通道等使用安全的,應當向有關部門或者學校發出禁止使用、通行或者設置防護設施的通知。有關部門或者學校應當按照通知要求採取相應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公安機關應當在禁止游泳區域設置禁止游泳標志。水務部門應當督促有關單位對江河湖泊的岸線、堤防進行安全巡查和加強日常管理,在其他易發生學生溺水地段的顯著位置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城鄉建設部門應當對學校周邊在建工程安全進行監督管理,發現安全隱患,依法及時督促建設單位予以整改。
城管部門負責學校周邊市政道路的維護管理。
燃氣、電力、通信、供水排水等設置有地下管網檢修井口的單位按照各自職責負責學校周邊地下管網、井蓋的巡查、檢修和安全防範工作,相關主管部門負責監督管理。第十一條公安機關應當加強學校周邊的治安、交通巡邏,在學校周邊設置學校標志牌和相應的交通標志標線。沒有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施劃人行橫道線,設置提示標志或者人行橫道信號燈。
學校位於交通事故易發路段或者交通繁忙路段的,公安機關應當在學生上學和放學時段安排警力,維護學校出入口道路交通秩序。第十二條文化部門應當依法禁止在學校周邊二百米范圍內設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第十三條新聞出版、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管、衛生、城管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對學校周邊有關經營場所和流動商販進行監督管理,依法查處出售非法出版物、假冒偽劣產品、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和無證經營、佔道經營等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