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的認定司法解釋
㈠ 兩高關於自首的認定司法解釋是什麼
【法律分析】: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一)自動投案,是指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機關發覺,或者雖被發覺,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訊問、未被採取強制措施時,主動、直接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單位、城鄉基層組織或者其他有關負責人員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傷或者為了減輕犯罪後果,委託他人先代為投案,或者先以信電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機關發覺,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組織或者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後,主動交代自己的罪行的;犯罪後逃跑,在被通緝、追捕過程中,主動投案的;經查實確已准備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機關捕獲的,應當視為自動投案。並非出於犯罪嫌疑人主動,而是經親友規勸、陪同投案的;公安機關通知犯罪嫌疑人的親友,或者親友主動報案後,將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應當視為自動投案。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後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首。
(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後,如實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
犯有數罪的犯罪嫌疑人僅如實供述所犯數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對如實供述部分犯罪的行為,認定為自首。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還應當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則應當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實,才能認定為自首。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並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後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自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十七條 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後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㈡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自首認定
自首的認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自動投案:
- 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機關發覺,或者雖被發覺但尚未受到訊問、未被採取強制措施時,主動、直接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 包括向其所在單位、城鄉基層組織或者其他有關負責人員投案,以及經規勸、陪同投案等情形。
- 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後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首。
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 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後,必須如實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
- 犯有數罪的犯罪嫌疑人僅如實供述所犯數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對如實供述部分犯罪的行為認定為自首。
-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還應當供述所知的同案犯,才能認定為自首。
特別自首:
- 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
- 這里的「其他罪行」必須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或者判決確定的罪行屬不同種罪行。
- 如果供述的是同種罪行,則不認定為自首,而以坦白論。
未掌握的罪行與已掌握的罪行的區分:
- 「未掌握的罪行」是指司法機關尚不知道犯罪發生,或者雖然知道犯罪發生但不知道犯罪人是誰,或者雖有個別線索或證據但還不足以將某人確定為犯罪嫌疑人的罪行。
- 「已掌握的罪行」必須是依照法律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且必須經人民法院依法審理判決認定。
司法機關在處理自首問題時,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確保公正、公平地處理自首問題,同時保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