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招標投標條例
1. 北京市招標投標條例的第二章 招標和投標
第八條招標項目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履行項目審批手續的,應當先履行審批手續,取得批准。
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需要履行項目審批手續的,招標人應當同時將招標范圍和方式等有關招標的內容報送項目審批部門核准。項目審批後,審批部門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通報所確定的招標范圍和方式等情況。
招標人對經核準的招標范圍和方式等作出改變的,應當到原項目審批部門重新辦理核准手續。
第九條招標人應當有進行招標項目的相應資金或者資金來源已經落實,並應當在招標文件中如實載明,但是選擇投資主體、經營主體等不需要落實資金來源的招標項目除外。
第十條招標分為公開招標和邀請招標。
第十一條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中,全部使用國有資金投資或者國有資金投資占控股或者主導地位的,以及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確定的國家重點項目和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地方重點項目,應當依法公開招標。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准,可以邀請招標:
(一)技術復雜或者有特殊要求,只有少數潛在投標人可供選擇的;
(二)受資源和環境條件限制,只有少數潛在投標人可供選擇的;
(三)其他不適宜公開招標的。
有前款規定情形之一,招標人擬邀請招標的,應當經項目審批部門批准;其中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確定的國家重點項目和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地方重點項目,應當經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或者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條招標人可以委託招標代理機構辦理招標事宜或者依法自行辦理招標事宜。
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招標人自行辦理招標事宜的,應當具有編制招標文件和組織評標的能力,並應當向有關行政監督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招標代理機構的資格認定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本市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通過資格認定的招標代理機構名單向社會公布。
招標代理機構與行政機關和其他國家機關不得存在任何隸屬關系或者其他利益關系。
第十四條招標代理機構應當在招標人委託的范圍內辦理招標事宜,並遵守《招標投標法》和本條例關於招標人的規定。未經招標人同意,招標代理機構不得轉讓代理業務。
招標代理機構不得為投標人提供其所代理的招標項目的咨詢服務。
第十五條招標人公開招標的,應當發布招標公告。
依法必須進行招標項目的招標公告,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國家或者本市指定的報刊、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介發布。
第十六條招標人對投標人進行資格預審的,應當根據招標項目的性質、特點和要求,編制資格預審的條件和方法,並在招標公告或者資格預審公告中載明。
招標人擬限制投標人數量的,應當在招標公告或者資格預審公告中載明預審後投標人的數量,並按照招標公告或者資格預審公告中載明的資格預審的條件和方法選擇投標人。招標公告或者資格預審公告中沒有載明預審後投標人數量的,招標人不得限制達到資格預審標準的投標人進行投標。
第十七條招標人應當根據招標項目的特點和需要編制招標文件。招標文件一般由下列部分組成:
(一)投標人須知:包括評標方法和標准、編制投標文件的要求、投標方式、投標截止時間、開標地點和投標有效期;
(二)合同主要條款及協議書格式;
(三)要求投標人提供的資格和資信證明、投標函及附件、履約擔保證件、授權委託書的格式和說明;
(四)投標價格要求及其計算方法;
(五)技術條款:包括招標項目范圍、性質、規模、數量、標准和主要技術要求及交貨或者提供服務時間;
(六)圖紙或者其他應當提供的資料;
(七)其他應當說明的問題。
國際招標的項目,招標文件可以規定投標文件使用多種語言文字。投標文件不同文本之間有歧義的,應當以中文文本為准。
第十八條政府投資和政府融資項目的招標人,應當嚴格按照批準的初步設計方案和投資總額編制招標文件。
第十九條招標項目設置標底的,標底應當保密;在開標前,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審查標底。
政府投資和政府融資的項目一般不設置標底。
第二十條招標人不得以獲得該地區、本行業獎項作為投標條件或者以不合理的地域、行業、所有制等條件限制、排斥潛在投標人投標;不得強制投標人組成聯合體共同投標;不得向他人透露可能影響公平競爭的有關招標投標的情況。
第二十一條投標人在投標截止時間之前撤回投標的,應當書面通知招標人招標人接到通知後,收取投標保證金的,應當返還其投標保證金。
第二十二條投標截止時間屆滿時,投標人少於3個的,招標人應當依法重新招標。
第二十三條投標人不得相互約定抬高或者壓低投標報價;不得與招標人串通投標;不得以向招標人或者評標委員會成員行賄的手段謀取中標;不得以他人名義投標或者以投標報價低於成本價等方式弄虛作假,騙取中標。
2. 招標投標法律法規體系的構成有哪些
招標投標法律法規與政策體系,是指全部現行的與招標投標活動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組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從法律規范的淵源和相關內容而言,招標投標法律法規與政策體系的構成可以分為:
(1)按照法律規范的淵源劃分
招標投標法律體系由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構成。
1)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通常以國家主席令的形式向社會公布,具有國家強制力和普遍約束力,一般以法、決議、決定、條例、辦法、規定等為名稱。如《招標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以下簡稱《政府采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等。
2)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通常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一般以條例、規定、辦法、實施細則等為名稱。如《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是與《招標投標法》配套的一部行政法規。
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較大的市(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通常以地方人大公告的方式公布,一般使用條例、實施辦法等名稱,如《北京市招標投標條例》。
3)規章,包括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國務院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所屬的部、委、局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責的直屬機構制定,通常以部委令的形式公布,一般以辦法、規定等為名稱。如《工程建設項目勘察設計招標投標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令第2號)、《工程建設項目招標代理機構資格認定辦法》(建設部令第154號)等。
地方政府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省及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政府制定,通常以地方人民政府令的形式發布,一般以規定、辦法等為名稱。如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北京市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準的規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2001年第89號)。
4)行政規范性文件。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和派出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依據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具體規定。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有關部門實施招標投標活動行政監督的職責分工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0〕34號),就是依據《招標投標法》第7條的授權作出的有關職責分工的專項規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規范招投標活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4〕56號)則是為貫徹實施《招標投標法》,針對招標投標領域存在的問題從七個方面作出的具體規定。
(2)按照法律規范內容的相關性劃分
招標投標法律體系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招標投標專業法律規范,二是相關法律規范。
1)招標投標專業法律規范,即專門規范招標投標活動的法律、法規、規章及有關政策性文件。如《招標投標法》、《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委關於招標投標的部門規章,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出台的關於招標投標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等。
2)相關法律規范。由於招標投標屬於市場交易活動,因此必須遵守規范民事法律行為、簽訂合同、價格、履約擔保等采購活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以下簡稱《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以下簡稱《價格法》)等。另外,有關工程建設項目方面的招標投標活動還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以下簡稱《建築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79號)、《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93號)、《建築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建設部令第91號)的相關規定等
3. 北京市招標投標條例的第四章 監 督
第四十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有關行政監督部門應當加強對招標投標活動的監督檢查,市發展改革部門應當加強對政府投資和政府融資項目招標投標活動的監督,協調有關監督檢查工作。
第四十一條行政監督部門應當依法履行監督職責,不得任意增加招標投標審批事項,不得非法干涉或者侵犯招標人選擇招標代理機構、編制招標文件、組織投標資格審查、確定開標的時間和地點、組織評標、確定中標人等事項的自主權。
第四十二條有關行政監督部門可以採取執法專項檢查、重點抽查、成立調查組進行專項調查等方式對招標投標活動監督檢查,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有關行政監督部門進行執法監督檢查時,有權調取和查閱有關文件,調查、核實有關情況。
第四十三條本市對地方重點項目的招標投標活動進行專項稽察。專項稽察包括以下內容:
(一)招標投標當事人和行政監督部門有關招標投標的行為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
(二)對招標投標的有關文件、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進行核實;
(三)對資格預審、開標、評標、定標過程是否合法和符合招標文件、資格審查文件規定進行調查核實;
(四)招標投標結果的執行情況;
(五)其他需要專項稽察的內容。
第四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認為招標投標活動違反《招標投標法》和本條例規定的,可以向有關行政監督部門舉報。有關行政監督部門應當及時調查處理,將處理情況告知舉報人,並為舉報人保密。
投標人和其他利害關系人認為招標投標活動違反《招標投標法》和本條例規定的,有權向有關行政監督部門投訴。有關行政監督部門應當在收到投訴後1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決定受理的,應當及時調查處理,並將處理情況告知投訴人。投訴人對有關行政監督部門逾期未作出受理決定或者對投訴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四十五條本市建立招標投標活動違法行為記錄系統,記載招標人、招標代理機構、投標人、評標委員會成員等招標投標活動當事人的違法行為及處理結果。
單位和個人有權查詢違法行為處理結果記錄。
4. 北京市招標投標條例的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六條違反本條例的行為,法律、行政法規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追究法律責任;沒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適用本條例規定。
第四十七條本章規定的行政處罰,由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有關行政監督部門決定。
第四十八條招標人違反本條例第十一條規定,應當公開招標的項目未經批准擅自邀請招標的,由項目審批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有關部門可以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其中使用政府投資的項目,可以暫停項目執行或者暫停資金撥付。
第四十九條招標人違反本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對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應當發布招標公告而不發布的,由有關行政監督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項目合同金額5‰以上10‰以下罰款;違反本條例第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對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不在指定媒介發布招標公告的,或者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規定,在招標公告中以不合理的條件限制或者排斥潛在投標人的,由有關行政監督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政府投資和政府融資項目的投標人以投標報價低於成本價的方式騙取中標,導致合同不能全部履行的,取消其3年至5年參加政府投資和政府融資項目的投標資格並予以公告。
第五十一條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一條、第四十四條規定,有關行政監督部門擅自增加審批事項和非法干涉或者侵犯招標人自主權的,對於舉報或者投訴不及時處理,或者不為舉報人保密的,由有關部門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的處分;情節較重的,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
行政監督部門的工作人員利用職權,非法干涉或者侵犯招標人自主權的,依照前款規定追究責任。
5. 北京市招標投標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招標投標活動,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招標投標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以下簡稱《招標投標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市的工程建設、貨物和服務采購以及其他項目的招標投標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招標投標活動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四條下列工程建設項目包括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重要設備、材料等的采購,符合市人民政府按照國家規定製定的招標范圍和規模標準的,必須進行招標:
(一)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等關系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項目;
(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國有資金投資或者政府融資的項目;
(三)使用國際組織或者外國政府貸款、援助資金的項目。
法律、法規或者市人民政府對必須進行招標的貨物和服務采購以及其他項目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化整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規避招標。
第六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對招標投標活動實行地區封鎖和部門限制。
第七條市發展改革部門指導和協調全市招標投標工作,會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擬定有關招標投標規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對招標投標活動實施監督。
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招標投標活動實施監督的具體職權劃分,由市人民政府規定。
6. 北京市招標投標條例的介紹
為規范招標投標活動,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招標投標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內,根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北京市招標投標條例》。該《條例》經2002年9月6日北京市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36次會議通過;根據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22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正。《條例》分總則,招標和投標,開標、評標和中標,監督,法律責任,附則6章52條,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7. 北京市物業管理招投標辦法廢止了嗎
應該說沒有正式廢止,目前對於前期物業管理不再強制要求招標,改為開發商進行承接查驗。而其他的物業管理可以按照慣例進行招投標。
8. 北京市招標投標條例是地方性法規嗎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