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版權法律法規

版權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0-12-31 18:21:17

⑴ 目前我國涉及到數字版權方面的法律都有哪些

加入曲投投共享歌曲收益
維護音樂版權的難度也日益增加。盡管目專前我國數字音樂版屬權保護方面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但由於當前網路虛擬市場尚不規范,網民的守法意識還未完全形成,執法力度、執法環境都還有待改善,在數字化技術的巨大沖擊下,部分消費者淡忘了知識產權規則,從而產生一系列的侵權行為。

⑵ 中國法律法規是否有版權問題

法律、法規是沒有著作權的。

但經過匯編、整理後的法律、法規,是有著作權內的。容對這類產品需要經過著作權人的許可,才能進行相關的行為。
-------------------------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五條 本法不適用於:
(一)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
(二)時事新聞;
(三)歷法、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第十二條 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
、翻譯、注釋、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

⑶ 與知識產權、版權有關的法律和法規有哪些謝謝!

法律:
《中華人來民共自和國專利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行政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主要的是這些,當然還有專業性或程序性的。

⑷ 請問一下與計算機,互聯網,軟體版權等有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國信息產業部網站:
http://www.mii.gov.cn/col/col521/index.html

據我了解如果未經許可批准放了他人的專利產品或者作品或者軟體,應該是違反了知識產權。。。你可以參考一下。。。

國家知識產權局
http://www.sipo.gov.cn/sipo/flfg/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339號)

現公布《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總理 朱鎔基
2001年12月20日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人的權益,調整計算機軟體在開發、傳播和使用中發生的利益關系,鼓勵計算機軟體的開發與應用,促進軟體產業和國民經濟信息化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計算機軟體(以下簡稱軟體),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有關文檔。

第三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計算機程序,是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執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號化指令序列或者符號化語句序列。同一計算機程序的源程序和目標程序為同一作品。
(二)文檔,是指用來描述程序的內容、組成、設計、功能規格、開發情況、測試結果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資料和圖表等,如程序設計說明書、流程圖、用戶手冊等。
(三)軟體開發者,是指實際組織開發、直接進行開發,並對開發完成的軟體承擔責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或者依靠自己具有的條件獨立完成軟體開發,並對軟體承擔責任的自然人。
(四)軟體著作權人,是指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軟體享有著作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第四條 受本條例保護的軟體必須由開發者獨立開發,並已固定在某種有形物體上。

第五條 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其所開發的軟體,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權。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軟體首先在中國境內發行的,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權。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軟體,依照其開發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依照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條例保護。

第六條 本條例對軟體著作權的保護不延及開發軟體所用的思想、處理過程、操作方法或者數學概念等。

第七條 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向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軟體登記機構辦理登記。軟體登記機構發放的登記證明文件是登記事項的初步證明。
辦理軟體登記應當繳納費用。軟體登記的收費標准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規定。

第二章 軟體著作權

第八條 軟體著作權人享有下列各項權利:
(一)發表權,即決定軟體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開發者身份,在軟體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對軟體進行增補、刪節,或者改變指令、語句順序的權利;
(四)復制權,即將軟體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五)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軟體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六)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軟體的權利,但是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七)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軟體,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軟體的權利;
(八)翻譯權,即將原軟體從一種自然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自然語言文字的權利;
(九)應當由軟體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軟體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其軟體著作權,並有權獲得報酬。
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其軟體著作權,並有權獲得報酬。

第九條 軟體著作權屬於軟體開發者,本條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如無相反證明,在軟體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開發者。

第十條 由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作開發的軟體,其著作權的歸屬由合作開發者簽訂書面合同約定。無書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確約定,合作開發的軟體可以分割使用的,開發者對各自開發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但是,行使著作權時,不得擴展到合作開發的軟體整體的著作權。合作開發的軟體不能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權由各合作開發者共同享有,通過協商一致行使;不能協商一致,又無正當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轉讓權以外的其他權利,但是所得收益應當合理分配給所有合作開發者。

第十一條 接受他人委託開發的軟體,其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與受託人簽訂書面合同約定;無書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確約定的,其著作權由受託人享有。

第十二條 由國家機關下達任務開發的軟體,著作權的歸屬與行使由項目任務書或者合同規定;項目任務書或者合同中未作明確規定的,軟體著作權由接受任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

第十三條 自然人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中任職期間所開發的軟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該軟體著作權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對開發軟體的自然人進行獎勵:
(一)針對本職工作中明確指定的開發目標所開發的軟體;
(二)開發的軟體是從事本職工作活動所預見的結果或者自然的結果;
(三)主要使用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金、專用設備、未公開的專門信息等物質技術條件所開發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軟體。

第十四條 軟體著作權自軟體開發完成之日起產生。
自然人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自然人終生及其死亡後50年,截止於自然人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軟體是合作開發的,截止於最後死亡的自然人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軟體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軟體自開發完成之日起50年內未發表的,本條例不再保護。

第十五條 軟體著作權屬於自然人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在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內,軟體著作權的繼承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有關規定,繼承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除署名權以外的其他權利。
軟體著作權屬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變更、終止後,其著作權在本條例規定的保護期內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沒有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由國家享有。

第十六條 軟體的合法復製品所有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根據使用的需要把該軟體裝入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內;
(二)為了防止復製品損壞而製作備份復製品。這些備份復製品不得通過任何方式提供給他人使用,並在所有人喪失該合法復製品的所有權時,負責將備份復製品銷毀;
(三)為了把該軟體用於實際的計算機應用環境或者改進其功能、性能而進行必要的修改;但是,除合同另有約定外,未經該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修改後的軟體。

第十七條 為了學習和研究軟體內含的設計思想和原理,通過安裝、顯示、傳輸或者存儲軟體等方式使用軟體的,可以不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

第三章 軟體著作權的許可使用和轉讓

第十八條 許可他人行使軟體著作權的,應當訂立許可使用合同。
許可使用合同中軟體著作權人未明確許可的權利,被許可人不得行使。

第十九條 許可他人專有行使軟體著作權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
沒有訂立書面合同或者合同中未明確約定為專有許可的,被許可行使的權利應當視為非專有權利。

第二十條 轉讓軟體著作權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

第二十一條 訂立許可他人專有行使軟體著作權的許可合同,或者訂立轉讓軟體著作權合同,可以向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軟體登記機構登記。

第二十二條 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外國人許可或者轉讓軟體著作權的,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三條 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或者本條例另有規定外,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發表或者登記其軟體的;
(二)將他人軟體作為自己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三)未經合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開發的軟體作為自己單獨完成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四)在他人軟體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軟體上的署名的;
(五)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修改、翻譯其軟體的;
(六)其他侵犯軟體著作權的行為。

第二十四條 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本條例或者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並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復制或者部分復制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二)向公眾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路傳播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三)故意避開或者破壞著作權人為保護其軟體著作權而採取的技術措施的;
(四)故意刪除或者改變軟體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
(五)轉讓或者許可他人行使著作權人的軟體著作權的。
有前款第(一)項或者第(二)項行為的,可以並處每件100元或者貨值金額5倍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三)項、第(四)項或者第(五)項行為的,可以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五條 侵犯軟體著作權的賠償數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確定。

第二十六條 軟體著作權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權利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在提起訴訟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

第二十七條 為了制止侵權行為,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軟體著作權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條的規定,在提起訴訟前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

第二十八條 軟體復製品的出版者、製作者不能證明其出版、製作有合法授權的,或者軟體復製品的發行者、出租者不能證明其發行、出租的復製品有合法來源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第二十九條 軟體開發者開發的軟體,由於可供選用的表達方式有限而與已經存在的軟體相似的,不構成對已經存在的軟體的著作權的侵犯。

第三十條 軟體的復製品持有人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理由應當知道該軟體是侵權復製品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應當停止使用、銷毀該侵權復製品。如果停止使用並銷毀該侵權復製品將給復製品使用人造成重大損失的,復製品使用人可以在向軟體著作權人支付合理費用後繼續使用。

第三十一條 軟體著作權侵權糾紛可以調解。
軟體著作權合同糾紛可以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當事人沒有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事後又沒有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二條 本條例施行前發生的侵權行為,依照侵權行為發生時的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三條 本條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6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同時廢止。

http://www.sipo.gov.cn/sipo/flfg/bq/fljxzfg/200704/t20070425_166397.htm

⑸ 法律規定的版權管理部門有哪些

一、法律規定的版權管理部門有哪些

1、司法管理

司法管理是通過各級法院審理部分侵犯著作權案件來實施著作權法,達到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為加強對版權等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提高辦案質量,從1993年起,北京市高、中級人民法院和部分省、市人民法院先後設立了知識產權審判庭。最高人民法院也於1996年設立了知識產權審判庭。

2、行政管理

我國的版權管理實行雙軌制,即司法管理與行政管理,這是我國的一大特色,體現了我國國情。行政管理主要是通過國家版權局和地方版權行政管理機構來實施。國家版權局為國務院版權行政管理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版權局為地方人民政府版權行政管理部門,一些單列市和部分地、市也設立了版權局。版權行政管理部門是版權行政執法部門,根據著作權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各級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版權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工作。

中國的知識產權(含版權)邊境保護職能由各級海關承擔。

二、國家版權局的主要職能

1、貫徹實施著作權法律、法規、制定與著作權行政管理有關的辦法;

2、查處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著作權侵權案件;

3、批准設立著作權管理機構、涉外代理機構和合同糾紛仲裁機構,並監督、指導其工作;

4、負責著作權涉外管理工作;

5、負責國家享有的著作權管理工作;

6、指導地方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

7、承擔國務院交辦的其他著作權管理工作。

三、地方版權行政部門根據著作權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各地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著作權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包括:

1、查處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案件;

2、調解著作權糾紛;

3、對境外出版圖書、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計算機軟體等授權合同以及著作權質押合用進行登記;

4、對作品進行自願登記;

5、開展涉外著作權認證工作。

四、社會管理

版權是公民的一項民事權利,屬於私權范疇。因此,權利人的權利除受司法救濟和行政保護外,更多的是通過社會管理服務機構來實現。

⑹ 國家音樂版權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 有那些

《著作權法》和《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⑺ 保護作者著作權的法律法規主要有那些

《刑法》、《民法通則》、《著作權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計回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答、《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實施國際著作權條約的規定》以及我國加入的《世界版權公約》、《伯爾尼公約》等。

⑻ 保護作者著作權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哪些

《刑法》、《民法通則》、《著作權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計算機軟體保內護條例》、《著容作權集體管理條例》、《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實施國際著作權條約的規定》以及我國加入的《世界版權公約》、《伯爾尼公約》等。

⑼ 誰能告訴我中國有關版權使用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版權,又稱著作權,含以下人身權和財產權: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9)版權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版權的一些法律規定:

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版權所有人可以根據法律在法律規定的年限內對作品享 有獨占權。一般而言,其他人需要使用作品,應當事先取得版權所有人的許可,並向其支付報酬。但是著作權法也規定了若干情形,在法律規定的使用方式下,該種使用無需取得版權所有人的許可,或者無需向其支付報酬。

版權的期限,簡單來說,對個人而言,是死後五十年,署名權等精神權利期限無限制;對單位和法人而言,是作品首次發表後五十年。

外國人或者外國在中國國內首次出版的,受我國法律保護,其他的根據國際條約確定,多數重要國家已經和中國一起參加了共同的國際條約,在這些締約國境內產生的作品同樣受到我國著作權法的保護。

根據學理,版權具有地域性,也就是說,各國承諾保護作品的知識產權,但是如何保護,作者有哪些權利,保護期限多長,由各個國家自己決定,在中國發生的作品使用行為顯然就需要按照中國的著作權法來判定,在美國發生的著作權使用行為就需要按照美國的版權法來判定。

⑽ 著作權登記法規是如何規定的

當我們通過自己的力量完成一部著作之後我們就擁有了這部作品的著作權,著作權登記法規是如何規定的?著作權登記法規是如何規定的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音、?像、翻?、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七)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八)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十一)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十二)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十三)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十四)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十五)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十六)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十七)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中國的著作權制度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著作權一般被習慣稱呼為版權,凡是中國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λ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都享有著作權;外國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發表的,也依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外國人在中國境外發表的作品,根據其所屬國與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著作權。在中國,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符合著作權保護條件的作品,通常是能以某種物質復制形式表現的智力創作成果,因此不排除對δ被有形載體固定的口述作品的保護。而不像英美法那樣要求作品必須固定在有形載體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不適用於(見第五條):(一)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二)時事新聞;(三)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五條規定,著作權法和本條例中的時事新聞,是指通過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y體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

熱點內容
法學專業情書 發布:2025-07-12 20:26:09 瀏覽:253
勞動法法條解釋 發布:2025-07-12 20:16:01 瀏覽:429
出納刑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2 20:15:04 瀏覽:840
經濟法中高級管理人員指哪些 發布:2025-07-12 19:59:51 瀏覽:828
2016年民商法排名 發布:2025-07-12 19:59:01 瀏覽:228
道德與法治題目 發布:2025-07-12 19:48:11 瀏覽:317
龍崗有什麼廠按勞動法不上夜班的 發布:2025-07-12 19:46:29 瀏覽:458
百萬網名民法 發布:2025-07-12 19:45:41 瀏覽:191
宜昌知名律師 發布:2025-07-12 19:40:29 瀏覽:543
定遠律師咨詢 發布:2025-07-12 19:40:28 瀏覽: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