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著作權條例

著作權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1-01 03:57:38

Ⅰ 軟體著作權保護的條件有哪些

軟體著作權保護,是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法中一項較為特殊的保護對象。那麼,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保護的條件有哪些呢?下面小編馬上為你做詳細解答,希望對你解決相關問題有所幫助。軟體著作權保護的條件有哪些根據《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的規定,依法受到保護的計算機軟體作品必須符合下述條件:(一)獨立創作即受保護的軟體必須由開發者獨立開發創作,任何復制、抄襲他人的、並非自己開發的軟體不能獲得著作權。當然,軟體的獨創性不同於專利的創造性。一項程序的功能設計往往被認為是程序的思想概念,根據著作權法不保護思想概念的原則,任何人可以設計具有類似功能的另一件軟體作品。但是如果用了他人軟體作品的邏輯步驟的組合方式,則對他人軟體構成侵權。(二)可被感知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應當是固定在載體上作者創作思想的一種實際表達。如果作者的創作思想未表達出來不可以被感知,就不能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因此,《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規定,受保護的軟體必須固定在某種有形物體上,如計算機硬體中固定在存儲器或磁碟、磁帶等計算機外部設備上,也可以是其他的有形物,如紙張等。(三)邏輯合理計算機運行過程實際上是按照預先安排不斷對信息隨機進行的邏輯判斷智能化過程。邏輯判斷功能是計算機系統的基本功能。因此,受著作權法保護的計算機軟體作品必須具備合理的邏輯思想,並以正確的邏輯步驟表現出來,才能達到軟體的設計功能。毫無邏輯性的計算機軟體,不能計算出正確結果,也就毫無價值。根據《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7條的規定,除計算機軟體的程序和文檔外,著作權法不保護計算機軟體開發所用的思想、概念、發現、原理、演算法、處理過程和運算方法。也就是說利用他人已有的上述方面開發自己的軟體,並不構成侵權。因為開發軟體所使用的思想、概念等均屬計算機軟體基本理論的范圍,是設計開發軟體不可或缺的理論依據,屬於社會公有領域,不能為個人專有。

Ⅱ 我國著作權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對職務作品的權利歸屬作了哪些明確規定

《著來作權法》第十六條規定:公民為源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除本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享有,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可以給予作者獎勵: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計算機軟體、地圖等職務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享有的職務作品。

採納哦

Ⅲ 如何理解《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33、34條規定

此為對等原則,如中國公民在該國不受著作權的保護,則中國給予該國的公民同等的待遇,不受保護,反之,亦然。
縱橫法律網 何向前律師

Ⅳ 軟體著作權登記的效力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1、登記是軟體著作權獲得行政和法律保護的前提根據1991頒布的《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向軟體登記管理機構辦理軟體著作權的登記,是根據本條例提出軟體權利糾紛行政處理或者訴訟的前提。」該規定很沒有道理,沒有登記的軟體就不受行政保護,甚至被侵權了,向法院提起訴訟都不可以。雖然不明說軟體一定要登記才受到法律的保護,實際上就將沒有登記的軟體置之法律保護之外,可以認為軟體著作權登記帶有一定的強制性。2、軟體著作權是否登記完全取決於自願根據2002年頒布的《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七條規定:「軟體著作權人 可以向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軟體登記機構辦理登記。軟體登記機構發放的登記證明文件是登記事項的初步證明。」該條規定的是「可以」,可見軟體著 作權登記不是強制的。是否登記完全取決於當事人的自願。3、軟體著作權登記與取得著作權沒有任何的關系大家最關心的還是軟體著作權問題,軟體如果不登記可以取得著作權嗎?這個疑問在《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中有明確的解答,該條例第五條規定:「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其所開發的軟體,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權。」關於著作權的取得在各國立法中主要有兩種做法:1、自動取得制度2、注冊取得制度我國採用的是自動取得制度。自動取得制度,以作品的完成時間作為著作權取得的時間界限,作品完成即取得著作權,不需要履行任何的手續。完成並不要求是全部完成,如果是部分完成則對完成的部分享有著作權。《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第五條規定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條理享有著作權正是自動取得制度的體現。

Ⅳ 軟體著作權登記的效力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市場對於軟體的實際需求會直接影響到軟體開發的工作,軟體研發的這些工程師每天所面臨的工作實際上都特別的費腦,因為,軟體在表現形式上是非常抽象的,軟體的整體製作過程是不能夠用語言來簡單的表述的。況且,到現在為止和軟體開發無關的相關人員根本就不清楚軟體著作權登記的效力的法律依據是什麼?軟體著作權登記的效力的法律依據是什麼軟體著作權登記的效力的法律依據是什麼?1、登記是軟體著作權獲得行政和法律保護的前提根據1991頒布的《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向軟體登記管理機構辦理軟體著作權的登記,是根據本條例提出軟體權利糾紛行政處理或者訴訟的前提。該規定很沒有道理,沒有登記的軟體就不受行政保護,甚至被侵權了,向法院提起訴訟都不可以。雖然不明說軟體一定要登記才受到法律的保護,實際上就將沒有登記的軟體置之法律保護之外,可以認為軟體著作權登記帶有一定的強制性。這個條例在1993年被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深入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幾個問題的通知》否定了一半。該解釋第三條規定:……凡當事人以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糾紛提起訴訟的,經審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無論其軟體是否經過有關部門登記,人民法院均應予以受理。如果軟體被侵權了,即使沒有登記,我們還是可以去法院提起訴訟的。2、軟體著作權是否登記完全取決於自願根據2002年頒布的《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七條規定: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向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軟體登記機構辦理登記。軟體登記機構發放的登記證明文件是登記事項的初步證明。該條規定的是可以,可見軟體著作權登記不是強制的。是否登記完全取決於當事人的自願。3、軟體著作權登記與取得著作權沒有任何的關系大家最關心的還是軟體著作權問題,軟體如果不登記可以取得著作權嗎?這個疑問在《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中有明確的解答,該條例第五條規定: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其所開發的軟體,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權。關於著作權的取得在各國立法中主要有兩種做法:1、自動取得制度2、注冊取得制度我國採用的是自動取得制度。自動取得制度,以作品的完成時間作為著作權取得的時間界限,作品完成即取得著作權,不需要履行任何的手續。完成並不要求是全部完成,如果是部分完成則對完成的部分享有著作權。《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五條規定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條理享有著作權正是自動取得制度的體現。根據《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的規定,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軟體著作權登記並不是軟體取得著作權的前提條件,軟體只要完成(包含部分完成)即自動享有著作權,受法律的保護,軟體著作權是否經過登記與是否可以取得著作權沒有任何的關系。其實在我國,很多人都認為軟體著作權登記是帶有強制性的,可是通過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當中的有些規定我們能夠看出,對於軟體著作權的保護不是以登記為前提的,軟體在完成的情況下就已經享有了著作權。

Ⅵ 我國有關著作權保護的主要法律法規有( )等。

【答案】A、B、E
【答案解析】我國有關著作權法的法律法規有《著作權法》、專《屬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和《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錄音製品支付報酬暫行辦法》,此外,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相關司法解釋,也是解決我國著作權民事、刑事糾紛的重要依據。

Ⅶ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2002年8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59號公布根據2011年1月8日《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一次修訂根據2013年1月30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決定》第二次修訂)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第三條著作權法所稱創作,是指直接產生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智力活動。為他人創作進行組織工作,提供咨詢意見、物質條件,或者進行其他輔助工作,均不視為創作。第四條著作權法和本條例中下列作品的含義:(一)文字作品,是指小說、詩詞、散文、論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現的作品;(二)口述作品,是指即興的演說、授課、法庭辯論等以口頭語言形式表現的作品;(三)音樂作品,是指歌曲、交響樂等能夠演唱或者演奏的帶詞或者不帶詞的作品;(四)戲劇作品,是指話劇、歌劇、地方戲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五)曲藝作品,是指相聲、快書、大鼓、評書等以說唱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六)舞蹈作品,是指通過連續的動作、姿勢、表情等表現思想情感的作品;(七)雜技藝術作品,是指雜技、魔術、馬戲等通過形體動作和技巧表現的作品;(八)美術作品,是指繪畫、書法、雕塑等以線條、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構成的有審美意義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九)建築作品,是指以建築物或者構築物形式表現的有審美意義的作品;(十)攝影作品,是指藉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質上記錄客觀物體形象的藝術作品;(十一)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是指攝制在一定介質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畫面組成,並且藉助適當裝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的作品;(十二)圖形作品,是指為施工、生產繪制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以及反映地理現象、說明事物原理或者結構的地圖、示意圖等作品;(十三)模型作品,是指為展示、試驗或者觀測等用途,根據物體的形狀和結構,按照一定比例製成的立體作品。第五條著作權法和本條例中下列用語的含義:(一)時事新聞,是指通過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二)錄音製品,是指任何對表演的聲音和其他聲音的錄製品;(三)錄像製品,是指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以外的任何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連續相關形象、圖像的錄製品;(四)錄音製作者,是指錄音製品的首次製作人;(五)錄像製作者,是指錄像製品的首次製作人;(六)表演者,是指演員、演出單位或者其他表演文學、藝術作品的人。第六條著作權自作品創作完成之日起產生。第七條著作權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的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其著作權自首次出版之日起受保護。第八條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在中國境外首先出版後,30日內在中國境內出版的,視為該作品同時在中國境內出版。第九條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權由各合作作者共同享有,通過協商一致行使;不能協商一致,又無正當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轉讓以外的其他權利,但是所得收益應當合理分配給所有合作作者。第十條著作權人許可他人將其作品攝製成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視為已同意對其作品進行必要的改動,但是這種改動不得歪曲篡改原作品。第十一條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一款關於職務作品的規定中的「工作任務」,是指公民在該法人或者該組織中應當履行的職責。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二款關於職務作品的規定中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指該法人或者該組織為公民完成創作專門提供的資金、設備或者資料。第十二條職務作品完成兩年內,經單位同意,作者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所獲報酬,由作者與單位按約定的比例分配。作品完成兩年的期限,自作者向單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計算。第十三條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除署名權以外的著作權。作者身份確定後,由作者或者其繼承人行使著作權。第十四條合作作者之一死亡後,其對合作作品享有的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第十五條作者死亡後,其著作權中的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作者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保護。著作權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其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保護。第十六條國家享有著作權的作品的使用,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管理。第十七條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亡後50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行使;沒有繼承人又無人受遺贈的,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第十八條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其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作者身份確定後,適用著作權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第十九條使用他人作品的,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由於作品使用方式的特性無法指明的除外。第二十條著作權法所稱已經發表的作品,是指著作權人自行或者許可他人公之於眾的作品。第二十一條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使用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的已經發表的作品的,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第二十二條依照著作權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第四十條第三款的規定使用作品的付酬標准,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制定、公布。第二十三條使用他人作品應當同著作權人訂立許可使用合同,許可使用的權利是專有使用權的,應當採取書面形式,但是報社、期刊社刊登作品除外。第二十四條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專有使用權的內容由合同約定,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視為被許可人有權排除包括著作權人在內的任何人以同樣的方式使用作品;除合同另有約定外,被許可人許可第三人行使同一權利,必須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第二十五條與著作權人訂立專有許可使用合同、轉讓合同的,可以向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備案。第二十六條著作權法和本條例所稱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是指出版者對其出版的圖書和期刊的版式設計享有的權利,表演者對其表演享有的權利,錄音錄像製作者對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享有的權利,廣播電台、電視台對其播放的廣播、電視節目享有的權利。第二十七條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行使權利,不得損害被使用作品和原作品著作權人的權利。第二十八條圖書出版合同中約定圖書出版者享有專有出版權但沒有明確其具體內容的,視為圖書出版者享有在合同有效期限內和在合同約定的地域范圍內以同種文字的原版、修訂版出版圖書的專有權利。第二十九條著作權人寄給圖書出版者的兩份訂單在6個月內未能得到履行,視為著作權法第三十二條所稱圖書脫銷。第三十條著作權人依照著作權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聲明不得轉載、摘編其作品的,應當在報紙、期刊刊登該作品時附帶聲明。第三十一條著作權人依照著作權法第四十條第三款聲明不得對其作品製作錄音製品的,應當在該作品合法錄制為錄音製品時聲明。第三十二條依照著作權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第四十條第三款的規定,使用他人作品的,應當自使用該作品之日起2個月內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第三十三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在中國境內的表演,受著作權法保護。外國人、無國籍人根據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對其表演享有的權利,受著作權法保護。第三十四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在中國境內製作、發行的錄音製品,受著作權法保護。外國人、無國籍人根據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對其製作、發行的錄音製品享有的權利,受著作權法保護。第三十五條外國的廣播電台、電視台根據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對其播放的廣播、電視節目享有的權利,受著作權法保護。第三十六條有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所列侵權行為,同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非法經營額5萬元以上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可處非法經營額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非法經營額或者非法經營額5萬元以下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根據情節輕重,可處25萬元以下的罰款。第三十七條有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所列侵權行為,同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由地方人民政府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查處。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查處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侵權行為。第三十八條本條例自2002年9月15日起施行。1991年5月24日國務院批准、1991年5月30日國家版權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同時廢止。

Ⅷ 著作權法實施條例是狹義的法律么

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不是狹義的法律,是國務院規章.

Ⅸ 軟體著作權保護條例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軟體著作權保護條例的具體內容有哪些?軟體著作權保護條例軟體的合法復製品權利 不得不說的是,生活是千變萬化的,我們在具體應用軟體著作權時一定要注意每一個事件的獨特性,因地制宜的合理適用。下面,小編為您介紹有關軟體著作權保護條例的有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軟體著作權保護條例的具體內容軟體著作權保護條例的具體內容軟體著作權保護條例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人的權益,調整計算機軟體在開發、傳播和使用中發生的利益關系,鼓勵計算機軟體的開發與應用,促進軟體產業和國民經濟信息化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計算機軟體(以下簡稱軟體),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有關文檔。第三條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一)計算機程序,是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執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號化指令序列或者符號化語句序列。同一計算機程序的源程序和目標程序為同一作品。(二)文檔,是指用來描述程序的內容、組成、設計、功能規格、開發情況、測試結果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資料和圖表等,如程序設計說明書、流程圖、用戶手冊等。(三)軟體開發者,是指實際組織開發、直接進行開發,並對開發完成的軟體承擔責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或者依靠自己具有的條件獨立完成軟體開發,並對軟體承擔責任的自然人。(四)軟體著作權人,是指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軟體享有著作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第四條受本條例保護的軟體必須由開發者獨立開發,並已固定在某種有形物體上。第五條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其所開發的軟體,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權。外國人、無國籍人的軟體首先在中國境內發行的,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權。外國人、無國籍人的軟體,依照其開發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依照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條例保護。第六條本條例對軟體著作權的保護不延及開發軟體所用的思想、處理過程、操作方法或者數學概念等。第七條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向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軟體登記機構辦理登記。軟體登記機構發放的登記證明文件是登記事項的初步證明。辦理軟體登記應當繳納費用。軟體登記的收費標准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規定

Ⅹ 如何理解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17條:「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受遺贈人行使」

從理論上 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比如作者死前寫了遺贈協議和遺囑 約定甲乙共同在其死後享有著作權 但是太極端了
但是多人共享著作權很正常啊 比如作者死後 有多名兒女繼承著作權
在這種共有著作權的情況下 一方無正當理由不願意發表的 另一方也可以發表作品 理論上 除了轉讓權之外的著作權 都可以在對方無正當理由反對的情況下行駛 因為1 著作權法是希望作品發表並且流通世界的 作品不同於專利 一般不需要保密 2如果一方不同意就不能發表 會傷害共有著作權人的創作積極性 當然 此案中 受繼承人不是作者 但是規則還是一樣的 既一方反對 也可發表

樓上的劉大來律師 這不是繼承發里遺囑和遺贈誰優先的問題 這是知識產權法里共有著作權行使的問題 你一句受益增人優先 又不說道理 何況你又加V 你要誤導多少人?

選B 理由是: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第17條,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亡後50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行使;沒有繼承人又無人受遺贈的,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據此可知,甲書稿原件的發表權應該由其繼承人丙行使,而非由原件的所有人丁行使,只有在沒有繼承人或受遺贈人的情況下,才由原件所有人行使。
本題考的就是這個法條 想誤導你原件持有者有沒有獲得發表權 但是法條說的很清楚了 原件持有者不意味著擁有發表權 況且 題干說:「甲立遺囑由丙繼承全部遺產」當然包括權利遺產 既基於書稿作品的發表權(這里要重點理解,即使甲已經把書稿給丁 丁只獲得了作品的所有權 而著作權還是作者甲的 當然可以給別人繼承)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概述教案 發布:2025-05-17 10:38:44 瀏覽:798
武岡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17 10:36:23 瀏覽:373
司法考試奇葩案例 發布:2025-05-17 10:01:11 瀏覽:304
陳力律師 發布:2025-05-17 10:00:31 瀏覽:258
2017司法考試報名截止時間 發布:2025-05-17 09:56:08 瀏覽:536
勞動法懷孕規定 發布:2025-05-17 09:51:41 瀏覽:409
衛生法律責任方式 發布:2025-05-17 09:32:18 瀏覽:380
行政法規由那個機構制定 發布:2025-05-17 09:27:12 瀏覽:129
行政法律規范易變與生活相關嗎 發布:2025-05-17 09:20:52 瀏覽:711
仲裁法的效力往往高於訴訟法的效力 發布:2025-05-17 09:20:10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