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規章
關於稅務方面的,部門規章主要有:
《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消費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資源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契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印花稅暫行條例施行細則》《文化事業建設費徵收管理暫行辦法》
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所屬的各部門、委員會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發布的調整部門管理事項的規范性文件是部門規章。
部門規章,習慣上也稱規章,是國務院下屬的各個部、委員會、直屬廳、局、屬制定的,一般沒有公布令,名稱一般都叫做「辦法」、「規定」。
(1)稅務規章擴展閱讀:
現行稅法中屬於法律的有9部: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噸稅法》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葉稅法》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
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范圍
作用體現在處理不同等級稅法的關繫上,效力低的稅法與效力高的稅法發生沖突,效力低的稅法即是無效的,法律>行政法規>規章
⑵ 稅收行政規章與稅收規章的意思一樣嗎
一樣,他屬一個許可權級別制定出的
行政規章:指國務院各部委以及各版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權民政府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設區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等制定和發布的規范性文件。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稱為部門行政規章,其餘的稱為地方行政規章。 《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第六條 規章的名稱一般稱「規定」、「辦法」,但不得稱「條例」。 行政法規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制定的有關國家行政管理方面的規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低於憲法和法律。
⑶ 如何在內容上區分稅務規章與稅收規范性文件
稅收規范性文件,是指縣以上(含本級)稅務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規定程序制定並內公布的,規容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及其他稅務行政相對人(以下簡稱稅務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在本轄區內具有普遍約束力並反復適用的文件。
國家稅務總局制定的稅務部門規章,不屬於本辦法所稱的稅收規范性文件。
稅收規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2010第20號)
《規章制定程序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22號)
⑷ 稅收部門規章是由哪個部門通過
稅收部門規章是由國家稅務總局通過。
相關注釋:
1、部門規章: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所屬的各部門、委員會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發布的調整部門管理事項的規范性文件是部門規章。
憲法第90條第二款規定:「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常用法律大全》第15頁)
2、國家稅務總局其主要職責
(一)具體起草稅收法律法規草案及實施細則並提出稅收政策建議,與財政部共同上報和下發,制訂貫徹落實的措施。負責對稅收法律法規執行過程中的征管和一般性稅政問題進行解釋,事後向財政部備案。
(二)承擔組織實施中央稅、共享稅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基金(費)的徵收管理責任,力爭稅款應收盡收。
(三)參與研究宏觀經濟政策、中央與地方的稅權劃分並提出完善分稅制的建議,研究稅負總水平並提出運用稅收手段進行宏觀調控的建議。
(四)負責組織實施稅收徵收管理體制改革,起草稅收徵收管理法律法規草案並制定實施細則,制定和監督執行稅收業務、徵收管理的規章制度,監督檢查稅收法律法規、政策的貫徹執行,指導和監督地方稅務工作。
(五)負責規劃和組織實施納稅服務體系建設,制定納稅服務管理制度,規范納稅服務行為,制定和監督執行納稅人權益保障制度,保護納稅人合法權益,履行提供便捷、優質、高效納稅服務的義務,組織實施稅收宣傳,擬訂注冊稅務師管理政策並監督實施。
(六)組織實施對納稅人進行分類管理和專業化服務,組織實施對大型企業的納稅服務和稅源管理。
(七)負責編報稅收收入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開展稅源調查,加強稅收收入的分析預測,組織辦理稅收減免等具體事項。
(八)負責制定稅收管理信息化制度,擬訂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中長期規劃,組織實施金稅工程建設。
(九)開展稅收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參加國家(地區)間稅收關系談判,草簽和執行有關的協議、協定。
(十)辦理進出口商品的稅收及出口退稅業務。
(十一)對全國國稅系統實行垂直管理,協同省級人民政府對省級地方稅務局實行雙重領導,對省級地方稅務局局長任免提出意見。
(十二)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⑸ 稅收法律、稅收法規、稅收規章的制定機關有何不同
1、效力不同。
在我國稅收法律的效力是最高的,其次效力為稅收法規,最後為稅收規章。即稅收法律效力大於稅收法規大於稅收規章。
2、制定機關不同。
在我國只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依法定程序制定和頒布的規范性文件才能稱為稅收法律。稅收法規狹義上是由國家權力機關以外的國家機關制定的。稅收規章是由稅收行政管理機關制定的。
3、定義不同。
稅收法律從廣義上來說包含法律及一切規范性的法規和規章。狹義上的法律在我國指的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稅收法規從廣義上說等同於稅法。從狹義上說指的是由國務院或地方人大制定的文件。稅收規章則指的是由稅收部門在職權范圍內依據具體的事務制定的文件。
(5)稅務規章擴展閱讀:
稅收法律的基本原則:
1、稅收法定原則。
稅收法定原則是稅法最基本的原則,它是稅法三大基本原則中最基本的原則。
2、稅收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普遍原則,它涵蓋了政治、經濟、外交、法律等幾乎所有的社會層面,而不同的層面有其具體的不同內容。
3、稅收效率原則。
效率原則是現代市場經濟國家普遍遵循的原則。
稅收法規的基本原則:
1、統籌兼顧各種利益,正確處理需要與可能,有利於國家積累資金的原則。
2、貫徹執行黨的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有利於國民經濟建設發展的原則。
3、貫徹區別對待,合理負擔的原則。
⑹ 稅收規章和稅收行政法規各有哪些
稅收行政法來規是指源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一種調整稅收關系的規范性文件。其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它是目前我國最主要的稅法法源。我國稅收實體法除個人和外資所得稅制定為法律外,均為稅收行政法規,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等均屬行政法規。
稅收規章是有權的國家稅收行政管理機關為執行稅收法律和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是稅法的具體化,其作用在於使稅法具有可操作性。稅收規章的法律效力低於稅收法律和法規,但也是廣義上稅法的組成部分。在我國,有權制定稅收規章的部門包括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及地方政府。
⑺ 稅務規章的適用規則在哪部法律中提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六條規定: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內有關容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這個明了了嗎?
⑻ 稅務規章的許可權范圍有哪些
①稅務規章規定的來事項源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首先,只有法律或國務院行政法規等對稅收事項已有規定的情況下,才可以制定稅務規章。否則,不得以稅務規章的形式予以規定,除非得到全國人大或國務院的明確授權;其次,制定稅務規章的目的是執行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而不能另行創設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所沒有規定的內容;最後,稅務規章原則上不得重復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
②稅務規章規定的事項在內容上必須是稅務機關業務范圍內的事項,凡不屬於稅務機關許可權范圍內的事項,稅務規章無權制定。對於涉及國務院兩以上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一般應當提請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如果制定行政法規的條件尚不成熟且需要制定規章的,稅務機關應當與其他部門聯合制定規章,單獨制定的稅務規章無效。
稅務規章的制定應當同時符合上述規定,否則就屬於越權行為,國務院可依法改變或撤銷。
⑼ 關於稅務規章說法中正確的是哪一個
正確答案: A:對國家復稅務制總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國家稅務總局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B:對兩個以上稅務機關共同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共同上一級稅務機關申請行政復議C:對稅務機關作出逾期不繳納罰款加處罰款的決定不服的,向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稅務機關申請行政復議D:對稅務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其所屬稅務局申請行政復議答案解析: 上述說法均正確。
⑽ 下列法規中,屬於地方稅收規章的是()。
答案是B。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第十三條:本條例的實施辦法回由省、自治區、直答轄市人民政府制定。
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實施辦法屬於地方稅收規章。
A是國稅總局發布的,屬於部門規章。C、D屬於國務院發布的,屬於行政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