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法規
⑴ 國家電網有關觸電身亡賠償規定有那些
國家電網有關觸電身亡賠償規定如下:
1、護理費,包括必須轉院治療所必需的交通費,但補償年限最低不少於十年;
2、被撫養人生活費;
3、殘疾用具費,受害殘疾人因日常生活或輔助生產勞動需要必須配製假肢、代步車等輔助器具的,憑醫院證明按照國產普通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4、喪葬費,也可以參照護工市場價格計算,按照辦理喪葬實際支出的合理費用計算,生活費計算到十八周歲。被撫養人無勞動能力的;
5、交通費,是指救治觸電受害人實際必需的合理交通費用。
(1)電網法規擴展閱讀:
《電力生產事故調查暫行規定》第七條,電力企業發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身傷亡,為電力生產人身事故:
(一)員工從事與電力生產有關的工作過程中,發生人身傷亡(含生產性急性中毒造成的人身傷亡,下同)的;
(二)員工從事與電力生產有關的工作過程中,發生本企業負有同等以上責任的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的;
(三)在電力生產區域內,外單位人員從事與電力生產有關的工作過程中,發生本企業負有責任的人身傷亡的。電力生產人身事故的等級劃分和標准,執行國家有關規定。
第十三條,電力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未構成重大設備事故的,為一般設備事故:
1、發電廠2台以上機組非計劃停運,並造成全廠對外停電的;
2、發電廠升壓站110千伏以上任一電壓等級母線全停的;
3、發電廠200兆瓦以上機組被迫停止運行,時間超過24小時的;
4、電網35千伏以上輸變電設備被迫停止運行,並造成對用戶中斷供電的;
5、水電廠由於水工設備、水工建築損壞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水庫不能正常蓄水、泄洪或者其他損壞的。
第二條,電力生產事故調查的任務是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總結經驗教訓,研究電力生產事故規律,採取預防措施,防止和減少電力生產事故的發生。
第三條,電力生產事故調查應當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做到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未受到教育不放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電力生產事故統計報告應當及時、准確、完整,電力生產事故統計分析應當與可靠性分析相結合,全面評價安全水平。
第五條 賠償權利人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份額不承擔連帶責任;
責任范圍難以確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人民法院應當將放棄訴訟請求的法律後果告知賠償權利人,並將放棄訴訟請求的情況在法律文書中敘明。
⑵ 電網規劃有哪些相關法律法規
主要有:
1、66kV及以抄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范(GB50061)
2、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GB50217)
3、1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3)
4、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 50054)
5、城市電力規劃規范(GB50293)
6、城市中低壓配電網改造技術導則(DL/T599)
7、1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T5220)
8、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DL/T621)
9、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GB/T14285)
10、城市配電網技術導則(Q/GDW370)
11、城市電力網規劃設計導則(Q/GDW156)
12、配電自動化技術導則(Q/GDW382)
13、電能質量 供電電壓允許偏差 (GB12325)
14、電力系統無功補償配置技術原則(Q/GDW212)
等
關於變電站布點及線路走廊規劃在相關規定中有具體要求,涉及的較多,可以自己按需要查。
⑶ 有關電力法律法規的問題!!!
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文件在內的,由七個法律部門、三個層次法律規范構成的法律體系。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我們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中國特色之路。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之路
民事法律行為嚴格稱謂是「法律行為」,中國民法稱民事法律行為。公民或法人(民事主體)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2)意思表示真實;(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為從成立起具有法律約束力,行為人非依法或取得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
民事法律行為特徵:
(1) 民事法律行為是人為的法律事實
(2) 民事法律行為是一種表意行為
(3)民事法律行為以意思表述為要素
(4)民事法律行為包括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
(1)單方法律行為,雙方法律行為和多方法律行為
(2)有償法律行為與無償法律行為
(3)諾成性法律行為與實踐性法律行為
(4)要式法律行為與不要式法律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
1、口頭形式。2、書面形式。3、視聽資料形式。4、默示形式。
民事法律行為為一獨立的概念,並且其實質為合法行為,但在實際中,民事行為不必然合法,因此,我國民法創制了上一位階的概念--民事行為。
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行為
(其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為的純獲利民事行為有效,其他民事行為要經過其代理人的追認,因此可視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
(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雙務民事行為需要經過其法定、指定代理人的追認,在未追認期間效力待定);
(三)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其中,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損害國家、集體利益的行為確定無效,損害個人利益的行為為可變更或者撤銷的民事行為)
(四)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六)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七)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一)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
(二)顯失公平的。
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
另外,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附期限,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在符合所附條件時生效,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在所附期限屆滿時生效。
⑷ 電力增容費的相關法規
電力增容費是供(配)電貼費的俗稱,它包括供電貼費和配電貼費兩部分。其中,供電貼費系指用戶應承擔的10千伏以上電壓等級的外部供電工程及其配套(工程概算內的輔助生產、生活福利等設施)的建設費用;配電貼費系指用戶應承擔的10千伏(包括6千伏)及以下的外部供電工程及其配套的建設費用。
⑸ 我國電力法律法規體系由哪些
電力來法律體系:是在憲法統領下源由部門法律和法規、地方性法規及部門規章構成的體系。
一、憲法。
二、部門法(含電力法、刑法、民法)等有關電力等方面法律構成的部門法。
三、行政法規,國務院關於電力保護和布置的行政法規。
四、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中關於電力保護等規定。
電力法律體系的適用法律分四個層次:
1、屬於法律體系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2、 屬於行政性法規的有:《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電網調度管理條例》《電力設施保護條例》 。
3、屬於部門規章的有《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實施細則》《供用電監督管理辦法》《供電營業區劃分及管理辦法》《用電檢查管理辦法》《居民用戶家用電器損壞處理辦法》《供電營業規則》《電網調度管理條例實施辦法》。
4 、地方性電力法規。
⑹ 電力法規對企業和居民用電是如何進行規定的什麼叫銷售電價《電力法》對其定價原則有何規定
國務院《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供電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回定實行分類電答價、分時電價。在這一規定下,工商企業用電與城鄉居民用電是屬於兩個不同的用電分類,應當按不同的價格分別計量收費。銷售電價是指電力供應企業向電力使用者供給、銷售電力的價格。《電力法》對銷售電價主要作了以下四項規定: (1)電價體系:國家實行分類電價和分時電價。分類標准和分時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2)定價原則:對同一電網內的同一電壓等級、同一用電類別的用電戶,執行相同的電價標准。 (3)管理許可權:體現了既有集中又適當分權的做法。《電力法》中明確地規定了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電網及省級電網的銷售電價,由電網經營企業提出方案,由國務院、物價行政主管部門或授權部門核准。 (4)農業、農民用電的價格作了特別規定,明確了農業用電價格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則,農民生活用電與當地城鎮居民生活用電逐步實行相同的電價。
⑺ 中國關於電力方面的法律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於1995年12月28日通過,自1996年4月1日起施行。 為了保障和促進電力事業的發展,維護電力投資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保障電力安全運行,制定本法。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電力建設、生產、供應和使用活動。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和促進電力事業的發展,維護電力投資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保障電力安全運行,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電力建設、生產、供應和使用活動。
第三條
電力事業應當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適當超前發展。國家鼓勵、引導國內外的經濟組織和個人依法投資開發電源,興辦電力生產企業。
電力事業投資,實行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
第四條
電力設施受國家保護。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危害電力設施安全或者非法侵佔、使用電能。
第五條
電力建設、生產、供應和使用應當依法保護環境,採取新技術,減少有害物質排放,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國家鼓勵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發電。
第六條
國務院電力管理部門負責全國電力事業的監督管理。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電力事業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的電力管理部門,負責電力事業的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電力事業的監督管理。
第七條
電力建設企業、電力生產企業、電網經營企業依法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並接受電力管理部門的監督。
第八條
國家幫助和扶持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發展電力事業。
第九條
國家鼓勵在電力建設、生產、供應和使用過程中,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對在研究、開發、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等方面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二章電力建設
第十條
電力發展規劃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制定,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電力發展規劃,應當體現合理利用能源、電源與電網配套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和有利於環境保護的原則。
第十一條
城市電網的建設與改造規劃,應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規劃,安排變電設施用地、輸電線路走廊和電纜通道。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佔用變電設施用地、輸電線路走廊和電纜通道。
第十二條
國家通過制定有關政策,支持、促進電力建設。
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電力發展規劃,因地制宜,採取多種措施開發電源,發展電力建設。
第十三條
電力投資者對其投資形成的電力,享有法定權益。並網運行的,電力投資者有優先使用權;未並網的自備電廠,電力投資者自行支配使用。
第十四條
電力建設項目應當符合電力發展規劃,符合國家電力產業政策。
電力建設項目不得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電力設備和技術。
第十五條
輸變電工程、調度通信自動化工程等電網配套工程和環境保護工程,應當與發電工程項目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同時驗收、同時投入使用。
第十六條
電力建設項目使用土地,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依法徵收土地的,應當依法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償費,做好遷移居民的安置工作。
電力建設應當貫徹切實保護耕地、節約利用土地的原則。
地方人民政府對電力事業依法使用土地和遷移居民,應當予以支持和協助。
第十七條
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支持電力企業為發電工程建設勘探水源和依法取水、用水。電力企業應當節約用水。
第三章電力生產與電網管理
第十八條電力生產與電網運行應當遵循安全、優質、經濟的原則。
電網運行應當連續、穩定,保證供電可靠性。
第十九條電力企業應當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電力企業應當對電力設施定期進行檢修和維護,保證其正常運行。
第二十條發電燃料供應企業、運輸企業和電力生產企業應當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供應、運輸和接卸燃料。
第二十一條電網運行實行統一調度、分級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電網調度。
第二十二條國家提倡電力生產企業與電網、電網與電網並網運行。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電力生產企業要求將生產的電力並網運行的,電網經營企業應當接受。
並網運行必須符合國家標准或者電力行業標准。
並網雙方應當按照統一調度、分級管理和平等互利、協商一致的原則,簽訂並網協議,確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並網雙方達不成協議的,由省級以上電力管理部門協調決定。
第二十三條電網調度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依照本辦法的規定製定。
第四章電力供應與使用
第二十四條國家對電力供應和使用,實行安全用電、節約用電、計劃用電的管理原則。
電力供應與使用辦法由國務院依照本法的規定製定。
第二十五條供電企業在批準的供電營業區內向用戶供電。
供電營業區的劃分,應當考慮電網的結構和供電合理性等因素。一個供電營業區內只設立一個供電營業機構。
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的供電營業區的設立、變更,由供電企業提出申請,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電力管理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審查批准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電力管理部門發給《供電營業許可證》。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供電營業區的設立、變更,由國務院電力管理部門審查批准並發給《供電營業許可證》。供電營業機構持《供電營業許可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領取營業執照,方可營業。
第二十六條供電營業區內的供電營業機構,對本營業區內的用戶有按照國家規定供電的義務;不得違反國家規定對其營業區內申請用電的單位和個人拒絕供電。
申請新裝用電、臨時用電、增加用電容量、變更用電和終止用電,應當依照規定的程序辦理手續。
供電企業應當在其營業場所公告用電的程序、制度和收費標准,並提供用戶須知資料。
第二十七條電力供應與使用雙方應當根據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按照國務院制定的電力供應與使用辦法簽訂供用電合同,確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二十八條供電企業應當保證供給用戶的供電質量符合國家標准。對公用供電設施引起的供電質量問題,應當及時處理。
用戶對供電質量有特殊要求的,供電企業應當根據其必要性和電網的可能,提供相應的電力。
第二十九條供電企業在發電、供電系統正常的情況下,應當連續向用戶供電,不得中斷。因供電設施檢修、依法限電或者用戶違法用電等原因,需要中斷供電時,供電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事先通知用戶。
用戶對供電企業中斷供電有異議的,可以向電力管理部門投訴;受理投訴的電力管理部門應當依法處理。
第三十條因搶險救災需要緊急供電時,供電企業必須盡速安排供電,所需供電工程費用和應付電費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一條用戶應當安裝用電計量裝置。用戶使用的電力電量,以計量檢定機構依法認可的用電計量裝置的記錄為准。
用戶受電裝置的設計、施工安裝和運行管理,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或者電力行業標准。
第三十二條用戶用電不得危害供電、用電安全和擾亂供電、用電秩序。
對危害供電、用電安全和擾亂供電、用電秩序的,供電企業有權制止。
第三十三條供電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核準的電價和用電計量裝置的記錄,向用戶計收電費。
供電企業查電人員和抄表收費人員進入用戶,進行用電安全檢查或者抄表收費時,應當出示有關證件。
用戶應當按照國家核準的電價和用電計量裝置的記錄,按時交納電費;對供電企業查電人員和抄表收費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應當提供方便。
第三十四條供電企業和用戶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採取有效措施,做好安全用電、節約用電和計劃用電工作。
第五章電價與電費
第三十五條本法所稱電價,是指電力生產企業的上網電價、電網間的互供電價、電網銷售電價。
電價實行統一政策,統一定價原則,分級管理。
第三十六條制定電價,應當合理補償成本,合理確定收益,依法計入稅金,堅持公平負擔,促進電力建設。
第三十七條上網電價實行同網同質同價。具體辦法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
電力生產企業有特殊情況需另行制定上網電價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三十八條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電網和省級電網內的上網電價,由電力生產企業和電網經營企業協商提出方案,報國務院物價行政主管部門核准。
獨立電網內的上網電價,由電力生產企業和電網經營企業協商提出方案,報有管理權的物價行政主管部門核准。
地方投資的電力生產企業所生產的電力,屬於在省內各地區形成獨立電網的或者自發自用的,其電價可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管理。
第三十九條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電網和獨立電網之間、省級電網和獨立電網之間的互供電價,由雙方協商提出方案,報國務院物價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部門核准。
獨立電網與獨立電網之間的互供電價,由雙方協商提出方案,報有管理權的物價行政主管部門核准。
第四十條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電網和省級電網的銷售電價,由電網經營企業提出方案,報國務院物價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部門核准。
獨立電網的銷售電價,由電網經營企業提出方案,報有管理權的物價行政主管部門核准。
第四十一條國家實行分類電價和分時電價。分類標准和分時辦法由國務院確定。
對同一電網內的同一電壓等級、同一用電類別的用戶,執行相同的電價標准。
第四十二條用戶用電增容收費標准,由國務院物價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電力管理部門制定。
第四十三條任何單位不得超越電價管理許可權制定電價。供電企業不得擅自變更電價。
第四十四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電費中加收其他費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按照規定執行。
地方集資辦電在電費中加收費用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製定辦法。
禁止供電企業在收取電費時,代收其他費用。
第四十五條電價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依照本法的規定製定。
第六章農村電力建設和農業用電
第四十六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農村電氣化發展規劃,並將其納入當地電力發展規劃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第四十七條國家對農村電氣化實行優惠政策,對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的農村電力建設給予重點扶持。
第四十八條國家提倡農村開發水能資源,建設中、小型水電站,促進農村電氣化。
國家鼓勵和支持農村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和其他能源進行農村電源建設,增加農村電力供應。
第四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經濟綜合主管部門在安排用電指標時,應當保證農業和農村用電的適當比例,優先保證農村排澇、抗旱和農業季節性生產用電。
電力企業應當執行前款的用電安排,不得減少農業和農村用電指標。
第五十條農業用電價格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則確定。
農民生活用電與當地城鎮居民生活用電應當逐步實行相同的電價。
第五十一條農業和農村用電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依照本辦法的規定製定。
第七章電力設施保護
第五十二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危害發電設施、變電設施和電力線路設施及其有關輔助設施。
在電力設施周圍進行爆破及其他可能危及電力設施安全的作業的,應當按照國務院有關電力設施保護的規定,經批准並採取確保電力設施安全的措施後,方可進行作業。
第五十三條電力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國務院有關電力設施保護的規定,對電力設施保護區設立標志。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依法劃定的電力設施保護區內修建可能危及電力設施安全的建築物、構築物,不得種植可能危及電力設施安全的植物,不得堆放可能危及電力設施安全的物品。
在依法劃定電力設施保護區前已經種植的植物妨礙電力設施安全的,應當修剪或者砍伐。
第五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需要在依法劃定的電力設施保護區內進行可能危及電力設施安全的作業時,應當經電力管理部門批准並採取安全措施後,方可進行作業。
第五十五條電力設施與公用工程、綠化工程和其他工程在新建、改建或者擴建中相互妨礙時,有關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協商,達成協議後方可施工。
第八章監督檢查
第五十六條電力管理部門依法對電力企業和用戶執行電力法律、行政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五十七條電力管理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配備電力監督檢查人員。
電力監督檢查人員應當公正廉潔,秉公執法,熟悉電力法律、法規,掌握有關電力專業技術。
第五十八條電力監督檢查人員進行監督檢查時,有權向電力向企業或者用戶了解有關執行電力法律、行政法規的情況,查閱有關資料,並有權進入現場進行檢查。
電力企業和用戶對執行監督檢查任務的電力監督檢查人員應當提供方便。
電力監督檢查人員進行監督檢查時,應當出示證件。
第九章法律責任
第五十九條電力企業或者用戶違反供用電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電力企業違反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一款的規定,未保證供電質量或者未事先通知用戶中斷供電,給用戶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十條因電力運行事故給用戶或者第三人造成損害的,電力企業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電力運行事故由下列原因之一造成的,電力企業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不可抗力;
(二)用戶自身的過錯。
因用戶或者第三人的過錯給電力企業或者其他用戶造成損害的,該用戶或者第三人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十一條違反本法第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非法佔用變電設施用地、輸電線路走廊或者電纜通道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強制清除障礙。
第六十二條違反本法第十四條規定,電力建設項目不符合電力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的,由電力管理部門責令停止建設。
違反本法第十四條規定,電力建設項目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電力設備和技術的,由電力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使用,沒收國家明令淘汰的電力設備,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三條違反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未經許可,從事供電或者變更供電營業區的,由電力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四條違反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九條規定,拒絕供電或者中斷供電的,由電力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對有關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五條違反本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危害供電、用電安全或者擾亂供電、用電秩序的,由電力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或者拒絕改正的,可以中止供電,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六條違反本法第三十三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規定,未按照國家核準的電價和用電計量裝置的記錄向用戶計收電費、超越許可權制定電價或者在電費中加收其他費用的,由物價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責令返還違法收取的費用,可以並處違法收取費用五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對有關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七條違反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減少農業和農村用電指標的,由電力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有關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
第六十八條違反本法第五十二條第二款和第五十四條規定,未經批准或者未採取安全措施在電力設施周圍或者在依法劃定的電力設施保護區內進行作業,危及電力設施安全的,由電力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作業、恢復原狀並賠償損失。
第六十九條違反本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在依法劃定的電力設施保護區內修建建築物、構築物或者種植植物、堆放物品,危及電力設施安全的,由當地人民政府責令強制拆除、砍伐或者清除。
第七十條有下列行為之一,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阻礙電力建設或者電力設施搶修,致使電力建設或者電力設施搶修不能正常進行的;
(二)擾亂電力生產企業、變電所、電力調度機構和供電企業的秩序,致使生產、工作和營業不能正常進行的;
(三)毆打、公然侮辱履行職務的查電人員或者抄表收費人員的;
(四)拒絕、阻礙電力監督檢查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
第七十一條盜竊電能的,由電力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追繳電費並處應交電費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二條盜竊電力設施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壞電力設施,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三條電力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十四條電力企業職工違反規章制度、違章調度或者不服從調度指令,造成重大事故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電力企業職工故意延誤電力設施搶修或者搶險救災供電,造成嚴重後果的,比照刑法第118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電力企業的管理人員和查電人員、抄表收費人員勒索用戶、以電謀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十章附 則
第七十五條本法自1996年4月1日起施行。
⑻ 國家電網法律法規10KVA功率補償是多少
鑒於電力生產的特點,用戶用電功率因數的高低,對發、供、用電、設備的內充分利用,節約容電能和改善電壓質量有著重要影響。為了提高用戶的功率因數並保持其均衡,以提高供用電雙方和社會的經濟效益,特製定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辦法。 標准及適用范圍
1、功率因數標准0.90,適用於160千伏安以上的高壓供電工業用戶(包括社隊工業用戶),裝有帶負荷調整電壓裝置的高壓供電電力用戶和3200千伏安及以上的高壓供電電力排灌站。
2、功率因數標准0.85,適用於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其他工業用戶(包括社隊工業用戶)、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非工業用戶和100千伏(千瓦)及以上的電力排灌站;
3、功率因數標准0.80,適用於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農業用戶和躉售用戶,但大工業用戶未劃由電業局直接管理的躉售用戶,功率因數標准應為0.85。
⑼ 電力安全有哪些法規標准
電力安全領域法律法規標准有:
國家主席令[1995]第60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國家主席令[2002]第70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國家主席令[2005]第33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國家主席令[2007]第69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國務院令[1993]第115號 電網調度管理條例
國務院令[1996]第196號 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
國務院令[1998]第239號 電力設施保護條例
國務院令[2000]第279號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國務院令[2003]第393號令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國務院令[2007]第493號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國務院令[2011]第599號 電力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令[1999]第8號令 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實施細則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2004]第1號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安全生產令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2004]第4號 電業生產事故調查暫行規定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2004]第5號 電力二次系統安全防護規定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2005]第9號 電力業務許可證管理規定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2005]第15號 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證管理辦法
國辦發 [2006]10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電力設施保護工作的通知
發改能源[2006]13號 可再生能源發電有關管理規定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 令[2006]第22號 電網運行規則(試行)
電監安全[2006]29號 關於進一步加強電力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
電監安全[2006]34號 電力二次系統安全防護總體方案
電監市場[2006]42號 發電廠並網運行管理規定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2007]第2號 電力安全生產監管辦法
電監安全[2007]38號 電力建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法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2009]第27號 供電監管辦法
電監安全[2009]61號 電力企業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辦安全[2010]88號 關於印發《重大活動電力安全保障工作規定(試行)》的通知
電監安全[2012]11號 關於印發《電力安全事件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
電監安全[2013]5號 關於印發《電力安全隱患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
GB 50260—1996 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范
GB 50150—2006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准
GB 50168—2006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
GB 50169—2006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
GB 50229—2006 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防火設計規范
GB 50217—2007 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
GB 26164.1—2010 電力安全工作規程(熱力和機械部分)
GB 26859—2011 電力安全工作規程 (電力線路部分)
GB 26860—2011 電力安全工作規程(發電廠和變電站電氣部分)
GB 26861—2011 電力安全工作規程高壓試驗室部分
⑽ 電力建設應遵守的安全法規
國家法律(一般都是由人大或人大常委頒布)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2007-10-3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2005-03-04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5-02-28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2005-02-28
5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2005-02-28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2005-02-28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2005-02-28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2005-02-28
9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2005-02-28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2005-02-28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訴訟法 2005-02-28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復議法 2005-02-28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2005-02-28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2005-02-28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2005-02-28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2005-02-28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2005-02-28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2005-02-28
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2005-02-28
2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2005-02-28
22 電力市場技術支持系統功能規范(試行) 2003-08-04
23 電力市場監管辦法(試行) 2003-07-31
24 電力市場運營基本規則(試行) 2003-07-31
25 關於區域電力市場建設的指導意見 2003-07-31
26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1995) 2003-07-19
27 電力設施保護條例(1998) 2003-07-16
28 電網調度管理條例(1993) 2003-07-15
29 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1996)
行業法規
30 電力監管條例(國務院第432號令) 2005-02-28
31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
部門規章
32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行政復議辦法(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29號) 2011-01-04
33 承裝(修、試)電力設施許可證管理辦法(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28號)2011-01-04
34 供電監管辦法(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27號) 2011-01-04
35 電網企業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25號) 2011-01-04
36 電力可靠性監督管理辦法(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24號) 2011-01-04
37 電力監管報告編制發布規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23號)2011-01-04
38 電網運行規則(試行)(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22號)2011-01-04
39 電力並網互聯爭議處理規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21號)2011-01-04
40 電力監管機構現場檢查規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20號)2011-01-04
41 電力監管執法證管理辦法(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19號)2011-01-04
42 電力監管機構投訴處理規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18號)2011-01-04
43 電力監管機構舉報處理規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17號)2011-01-04
44 電力監管機構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16號)2011-01-04
45 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證管理辦法(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15號)2011-01-04
46 電力企業信息披露規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14號)
47 電力企業信息報送規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13號)2011-01-04
48 電力監管信息公開辦法(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12號)2011-01-04
49 電力市場監管辦法(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11號)2011-01-04
50 電力市場運營基本規則(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10號)2011-01-04
51 電力業務許可證管理規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9號)2011-01-04
52 電力爭議調解暫行辦法(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7號)2011-01-04
53 電力二次系統安全防護規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5號)2011-01-04
54 電力生產事故調查暫行規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4號)2011-01-04
55 水電站大壩運行安全管理規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3號)2011-01-04
56 電力安全生產監管辦法(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2號)201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