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政策與法律法規課件

政策與法律法規課件

發布時間: 2021-01-03 10:48:14

『壹』 政策與法律的區別

區別如下:

1.意志屬性不同。

法由特定國家機關依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或認可,體現國家意志,具有普遍約束力,向全社會公開;政黨政策是黨的領導機關依黨章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制定,體現全黨意志,其強制實施范圍僅限於黨的組織和成員,允許有不對社會公開的內容存在。

2.規范形式不同。

法表現為規范性法律文件或國家認可的其他淵源形式,以規則為主,具有嚴格的邏輯結構,權利義務的規定具體、明確。

政黨政策則不具有法這種明確、具體的規范形式,表現為決議、宣言、決定、聲明、通知等,更多具有綱領性、原則性和方向性。

3.實施方式不同。

法的實施與國家強制相關,且是有組織、專門化和程序化的。政黨政策以黨的紀律保障實施,其實施不與國家強制相關,除非它已轉化為法律。

4、穩定性不同。

法律的規定則比較明確、具體和詳盡,一經制定,非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廢止,有較強的穩定性。政策帶有一般的號召性和原則的指導性,會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

5、調整范圍不盡相同。

法律:傾向於只調整可能且必須以法定權利義務來界定的,具有交涉性和可訴性的社會關系和行為領域。

政策:調整的社會關系和領域比法律為廣,對黨的組織和黨的成員的要求也比法的要求為高。但這並不意味著政黨政策可涵蓋法的調整范圍,法也有其相對獨立的調整空間。

(1)政策與法律法規課件擴展閱讀:

一、法律的特點:

1、法律是一種概括、普遍、嚴謹的行為規范;

2、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3、法律是國家確認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

4、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

5、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

6、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規范;

二、政策的特點:

1、階級性。是政策的最根本特點,在階級社會中、政策只代表特定階級的利益,從來不代表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不反映所有人的意志。

2、正誤性。任何階級及其主體的政策都有正確與錯誤之分。

3、時效性。政策是在一定時間內的歷史條件和國情條件下,推行的現實政策。

4、表述性。就表現形態而言,政策不是物質實體,而是外化為符號表達的觀念和信息。它由有權機關用語言和文字等表達手段進行表述

『貳』 政策,法律,法規的區別與聯系

首先,我們區分政策與法律.法規。 政策是大的原則性的,具有綱領性的特點,通常不具體,只是同宏觀上確定一個一定時期內的奮斗努力方向。有權威性,但是法律效力較低。
而法律,法規都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有很強的法律效力, 什麼叫法律效力呢?簡單點來說就是法律的約束力。法律明文規定你應該怎麼做,不能怎麼做,你就不能違背,否則就要受到懲罰。法規與法律的區別在哪裡呢,法律的立改廢只能通過全國人大來決定,而法規是由國家機關制定的,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而法律則不同,如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大法,憲法是由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投票決定,國家主席頒布施行的。(以下摘自網路)「法律」和「法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的立法許可權和法律效力各有不同,不可混淆。「法律」,在我國,是專門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由國家主席簽署公布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一般均以「法」字配稱,如《刑法》、《民法》、《婚姻法》、《公民出入境管理法》等。
「法規」是法律效力相對低於憲法和法律的規范性文件。「法規」主要有如下三種形式,一是由國務院及其所屬政府部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而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也稱行政規章;二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制定和頒布的地方性法規;三是較大的市(省會、首府)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一般用「條例」、「規定」、「規則」、「辦法」稱謂,如《徵兵工作條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勞動管理規定》、《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等。

「法律」通常可以簡稱「法」。比如,稱全國人大制定某部法律為「立法」。但是,「法規」則以其不同的形式,分別稱為「行政規章」,或稱為「地方法規」,而一般不能簡稱為「法」,因而也不能將制定行政規章或地方性法規籠統地稱為「立法」。

有的媒體在報道中,稱某市政府頒布的《關於加強環境保護的暫行規定》,是以「立法」的形式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有的媒體在報道中稱,某省人大通過了《預算審批監督辦法》,是用「立法」形式規范政府預算。這兩種說法都是不夠准確的。按照法律規范,政府部門頒布的法規應稱為「行政規章」,而某省人大通過的法規應稱「地方法規」。

『叄』 國家政策 與 國家法律法規 有什麼不同

國家政策是指中央制定的政策。各地方制定的政策符合憲法、法律、專法規和國家政策屬的,村委會應當遵守和執行,不符合的則可以不執行甚至可以抵制。如亂收費、亂佔耕地、亂砍濫伐等,村委會不僅不能執行,而且應當予以抵制。

國家法律法規是指人大立法制定的關於民政各項工作的有關法律、國務院以《條例》或暫行辦法以及規定發布的關於民政各項事務管理的有關規章。

『肆』 國家政策與法律的區別是什麼

舉例說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2011-2015年)規劃綱要內》是國家政策容,這些政策的實施必須依法進行~

政策中一般不會有具體的權利義務關系,而法律是直接調整權利義務的,廣義的法律包含憲法、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等。

『伍』 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區別

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是一個國家的發展前途。法律法規是管理所有公民的紀律,包括執法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陸』 政策與法律法規第七章思維導圖

1、特定人群的政策和法規思維導圖 2、特定領域的社會政策法規思維導圖 二、特定...2019初級社會工作綜合能力第七章第三節考點突破 社會工作綜合能力

『柒』 政策與法律的聯系與區別

一、政策與法律的區別:

1、意志屬性不同。

法律是由特定國家機關依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或認可,體現國家意志,具普遍約束力,向全社會公開;政黨政策是黨的領導機關依黨章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制定,其強制實施范圍僅限於黨的組織和成員,允許有不對社會公開的內容存在。

2、規范形式不同。

法表現為規范性法律文件或國家認可的其他淵源形式,以規則為主,具有嚴格的邏輯結構,權利義務的規定具體、明確。政黨政策則不具有法這種明確、具體的規范形式,表現為決議、決定、聲明、通知等,更多具綱領性、原則性和方向性。

3、實施方式不同。

法的實施與國家強制相關,且是有組織、專門化和程序化的。政黨政策以黨的紀律保障實施,其實施不與國家強制相關,除非它已轉化為法律。

4、調整范圍不盡相同。

法傾向於只調整可能且必須以法定權利義務來界定的,具有交涉性和可訴性的社會關系和行為領域。政黨政策調整的社會關系和領域比法律為廣,對黨的組織和黨的成員的要求也比法的要求為高。但這並不意味著政黨政策可涵蓋法的調整范圍,法也有其相對獨立的調整空間。

5、穩定性、程序化程度不同。

法具有較高的穩定性,但並不意味著法不能因時而變,只是法的任何變動都須遵循嚴格、固定且專業性很強的程序,程序性是法的重要特徵。政策可應形勢變化作出較為迅速的反應和調整,其程序性約束也不及法那樣嚴格和專門化。但這也並不意味著政策可朝令夕改或無最基本的程序要求。

二、政策與法律的聯系:

1、雖然政策與法律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社會生活中能夠發生巨大的影響,但政策這種社會調整措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政策調整往往缺乏明確性和系統性。政策規范的內容傾向於原則、抽象,權利與義務的規定不明確、不具體,相比之下,法律則傾向於明確、具體、有保障,要求有嚴格的邏輯結構、統一的體系。

3、政策缺少法律規范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國家強制性,不能像法律直接憑借國家強制力來保障實行。

4、政策缺少法律規范所具有的穩定性。政策有很大的靈活性,它可以根據形勢的變化而改變。較之法律的修改,政策的文化所受的限制和約束要小得多。

『捌』 政策與法律的聯系與區別

一、政策與法律的聯系:政策與法律都屬於國家的上層建築,都具有強制性、權威性,但是政策與法律又有所不同。政策經過法定的程序,由法定部門予以制定並發布,才上升為法律。

二、政策與法律的區別:

1、概念不同

(1)政策是階級、政黨或社會集團為實現和維護自身的利益,以權威的形式規定的,在一定時期指導、規范人們活動的行為規則。

(2)法律是由國家制度認可的並由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相比較而言,政策具有階段性、靈活性和及時性,法律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和成熟性。政策他們是相輔相成、相互統一的。他們的主要區別如下:

2、制定主體不同

政策的制定主體是黨和國家機關,法律的制定主體是國家的立法機關;

3、建立的程序不同

法律具有穩定性,修改要經過嚴格的程序;政策具有靈活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4、違反的後果不同

違反法律要承擔法律責任;違反政策要受黨紀政紀處分。

(8)政策與法律法規課件擴展閱讀

一、法律的特徵:

1、法律是一種概括、普遍、嚴謹的行為規范;

2、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3、法律是國家確認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

4、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

5、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

6、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規范;

二、政策的特點:

1、階級性。是政策的最根本特點,在階級社會中、政策只代表特定階級的利益,從來不代表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不反映所有人的意志。

2、正誤性。任何階級及其主體的政策都有正確與錯誤之分。

3、時效性。政策是在一定時間內的歷史條件和國情條件下,推行的現實政策。

4、表述性。就表現形態而言,政策不是物質實體,而是外化為符號表達的觀念和信息。它由有權機關用語言和文字等表達手段進行表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律、網路—政策

熱點內容
雙方協議都撕爛能起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0 05:03:10 瀏覽:692
刑事訴訟法贓款處置 發布:2025-05-20 05:03:09 瀏覽:655
一生平安保險條例 發布:2025-05-20 04:55:16 瀏覽:672
既約定法院又約定仲裁 發布:2025-05-20 04:54:25 瀏覽:210
貫徹文明行為條例 發布:2025-05-20 04:53:50 瀏覽:682
法院五四青年節 發布:2025-05-20 04:53:48 瀏覽:563
法律顧問服務立法決策 發布:2025-05-20 04:50:00 瀏覽:409
2020福州大學法律碩士錄取名單 發布:2025-05-20 04:42:34 瀏覽:838
拿了介紹信去買標書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0 04:41:08 瀏覽:947
青少年多少歲可以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0 04:40:23 瀏覽: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