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意義
A. 制定環境法律制度的意義
一、環境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法律部門,正是在人類對生態法律終極訴求的過程中伴隨著人與自然沖突日益加劇卻難維持的情況下做出的理性反應。
1、環境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堅持生態主義倫理主導的法治觀即生態法治觀。
2、人類在行使自己消費權利的時候,應當受到合理的限制。
3、環境法以維護人類和生態的共同利益為己任,強調對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關系的重建要求,力圖消除人類消費活動中所帶來的種種對立和不協調,從而在消費活動中培養出社會公眾自覺的生態法治意識。
二、環境法是引導社會公眾塑造健康文明、有利於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1、環境法承認人與自然關系的互動和整體性,不是要求社會公眾單向片面地為生態平衡而放棄消費活動和生活水平的增長。
2、環境法是和諧性法律、限制性法律而非遏止性法律,是制度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
3、環境法所堅持和主導的發展理念就是協調共生的和諧發展理念。
三、環境法律制度與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發展都具有超凡的深遠意義
1、對人與社會的價值意義
2、對人與自然的價值意義
3、對人與自我的價值意義
四、結束語
總之,基於前述價值意義作為洞察的進路來解讀環境法發展觀的意義,我們可以發現環境法絕非只是國家蓄意強加在個人身上的「戒律」,其更為重要的乃是協調個人自由、群體自由與自然生態、社會秩序相互和諧的關鍵手段。筆者以為,環境法倡導的和諧發展理念,也並不僅僅局限於一種社會發展理論,而是在建構一種新的哲學、新的文化和新的生活方式,實現人類過一種簡約、真實、有節制、有德性的幸福生活,並最終達致身心合一、物我兩契、人際和諧溫馨、社會公平正義的理想境界。當然,這種本真生存的主體必然是全面發展、內外和諧的本真的人,而造就這種本真人的首要任務就是在實踐中讓我們每一個人處於環境法律制度的限制與調整之中。
B. 我國制定《環境保護法》的目的
我國《環抄境保護法》第一條規定:「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制定本法。」此條包含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這一點是基礎的直接的目的,這也是環境法的基本的任務,因而是不言而喻的。第二、保障人體健康,這是環境法的根本任務,是最終目標之一,強調人的利益。第三、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即保障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也是環境法的最終目標之一。
C. 簡述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有效利用能源、減少環境污染、降低安全生產事故頻次,防止突發環境事件,確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制定並執行環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已經成為我國民生工程的關注點。保護環境不僅關乎人們的生存環境,也影響著經濟發展。
一、環境保護就是研究和防止由於人類生活、生產建設活動使自然環境惡化,進而尋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類因素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並努力改善環境、美化環境、保護環境,使它更好的適應人類生活和工作需要。換句話說,環境保護就是運用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深入認識污染和破壞環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計劃地保護環境,預防環境質量惡化,控制環境污染,促進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保護人類健康,造福子孫後代。
二、人生活在自然環境中,所以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物質源泉。如果沒有地球這個廣闊的自然環境,人類是不可能生存和繁衍的。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和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工業及生活排放的廢棄物不斷地增多,從而使大氣、水質、土壤污染日益嚴重,自然生態平衡受到了猛烈的沖擊和破壞,許多資源日益減少,並面臨著耗竭的危險;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趨嚴重,糧食生產和人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所以,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是關繫到人類生存、社會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三、中國環保價值鏈,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具有顯赫的地位,但是,環境污染問題,在發展國民經濟建設時是不可懈怠和輕視的;提升環保的政策力度,從而更好地採取治理和應對突發環境事故,是當前急不可待的任務。
四、我們能夠借鑒國際最佳實踐和企業成功經驗,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發展國民經濟建設時要把保護環境放在首要位置。
五、提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環保意識和能力,是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地區區域性經濟發展中,已經注意到了本位主義和犧牲環境為代價所帶來的最終惡果,開展清潔生產,以促進企業的認知和意識,以環保促進當地社區、工業、價值鏈、買方市場的綜合效益,相關經驗已作為成功案例,為中國企業的環保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
六、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而不危及後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業界應制定和實施更加嚴厲的清潔生產、高效利用自然資源等法規和政策,以減少對中國本土、人類環境的污染。
七、國家的環境保護問題,包括環境污染的防治與控制、自然生態保護、核安全監管、環境安全保護等,政策應當先行。執行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也應當充分利用經濟杠桿策略,過去比較注重經濟份額的考量,應迅速轉為對國家法規和政策執行力的考核,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過程。
D. ''建設生態文明''提法的背景和意義
①政治背景: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態文明」,「要建設生態文明,基內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容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方式」,這是我們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一次升華。中共十八大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一個重要議題來討論。
②社會背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活動正在進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正處於關鍵時期;人們的生態理念進一步轉變;社會資源能源環境問題突出。
③國際背景:全球氣候變化正處於異常時期,各國呼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共建人類美好家園。
意義:建設生態文明,不僅有利於解決我國突出的資源、環境等問題,更是對今後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規劃和指導,必將有利於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社會和諧、民生改善。同時,建設生態文明,對於維護全球生態安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E. 頒布農村環境保護治理條例意義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啊!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版生態環境,像對待生權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由此可見, 環境問題一直是民眾高度關注的熱點,特別是民眾對於城市空氣質量、水污染的吐槽等涉及到群眾切身利益的環保問題,無疑更觸痛了民眾敏感神經。因為環境一旦遭到破壞,不僅要付出更高昂的治理成本,而且這些環境問題關繫到群眾的生產、生活,關繫到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這意味著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非零博弈。其實,只要堅持科學發展,把老百姓的健康置於GDP之上,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的規定,嚴把「綠色關」,就可以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齊頭並進,就可以讓群眾在享受綠色生活的用時,也能感受到經濟發展帶給他們的實惠。也就是說,我們要解決環境治理和保護問題,必須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解決,就環保論環保是緣木求魚。我們必須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F. 用哲學觀點分析為什麼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就逛得轟擊,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就是為了自然的生態平衡的自然收取了平衡,就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災難。
G. 環境保護法的立法目的是什麼
根據環境保護法第一條的規定,環境保護法的立法目的包括三方面的專任務,一是合理地利屬用環境與資源,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二是維護清潔適宜的生活環境,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三是協調環境保護與發展經濟的關系,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環境保護法的直接目的;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環境保護法的根本任務,也是環境保護立法的出發點和歸宿;促進經濟增長是因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有內在的相互制約和依存的關系。這三項立法目的之間有著內在聯系。首先,社會生產水平決定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並進而決定人們對環境質量的需求;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物質的豐富,人們會在要求提高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時,要求進一步建設清潔、安靜、優美、舒適的環境。因此,把發展經濟同環境保護、維護人民身體健康三者聯系起來作為環境保護法的立法目的,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的客觀規律的反映。
H. 防治污染、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是什麼,我國憲法對此有何規定
加強環境保護、防治環境污染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清楚地看到防治污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事實說明,資源和環境的狀態如何,現在已經成為我們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維護公民環境權利,促進國民經濟能否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環境狀況如何,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優劣的重要標志。
環境問題,是指因自然變化而引起的環境破壞和環境質量的惡化,以及由此給人類的生存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保護人類的生存和健康所採取的各種措施。把防治污染、保護環境定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視其為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這是我們對環境問題認識的深化,同時也是我們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認識的提高。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不僅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還要重視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本條件,對這一點我們應予足夠的重視。
防治污染、保護環境是我國憲法規定的一項內容,早在我國1978年《憲l法》就曾規定了:「國家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1982年憲法進一步完善了有關的內容,這些規定有:
1.「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2.「國家保護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自然資源。」
3.「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
4.「國家組織和鼓勵植樹造林、保護森林。」
I. 簡述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含義
簡述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含義
答:環境與資源保護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內可,並由國家強制容力保證執行的關於保護與改善環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主要包含三層含義
(1)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的的法律規范
(2)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目的是通過防止自然環境被破壞和環境被污染來保護環境與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協調人類同自然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