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水條例
A. 國家規定飲用水標準是多少
這個提問太寬泛,不好回答。
請參考如下標准:
CJ 3020-1993 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准
GB 19298-2003 瓶(桶)裝飲用水衛生標准
GB 17323-1998 瓶裝飲用純凈水
GB 17324-2003 瓶(桶)裝飲用純凈水衛生標准
GB 5749-2006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B. 城市供水條例的條例內容
第一條 為了加強城市供水管理,發展城市供水事業,保障城市生活、生產用水和其他各項建設用水,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設施供水。
本條例所稱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屬設施向單位和居民的生活、生產和其他各項建設提供用水。
本條例所稱自建設施供水,是指城市的用水單位以其自選建設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屬設施主要向本單位的生活、生產和其他各項建設提供用水。
第三條 從事城市供水工作和使用城市供水,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四條 城市供水工作實行開發水源和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相結合的原則。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發展城市供水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第六條 國家實行有利於城市供水事業發展的政策,鼓勵城市供水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技術,提高城市供水的現代化水平。
第七條 國務院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國城市供水工作。
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供水工作。
縣級以上城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供水工作。
第八條 對在城市供水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九條 縣級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等共同編制城市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作為城市供水發展規劃的組成部分,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第十條 編制城市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應當從城市發展的需要出發,並與水資源統籌規劃和水長期供求計劃相協調。
第十一條 編制城市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應當根據當地情況,合理安排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十二條 編制城市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應當優先保證城市生活用水,統籌兼顧工業用水和其他各項建設用水。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應當會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等共同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劃定跨省、市、縣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應當由有關人民政府共同商定並經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
第十四條 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禁止一切污染水質的活動。 第十五條 城市供水工程的建設,應當按照城市供水發展規劃及其年度建設計劃進行。
第十六條 城市供水工程的設計、施工,應當委託持有相應資質證書的設計、施工單位承擔,並遵守國家有關技術標准和規范。禁止無證或者超越資質證書規定的經營范圍承擔城市供水工程的設計、施工任務。
第十七條 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後,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組織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八條 城市新建、擴建、改建工程項目需要增加用水的,其工程項目總概算應當包括供水工程建設投資;需要增加城市公共供水量的,應當將其供水工程建設投資交付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由其統一組織城市公共供水工程建設。 第十九條 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必須經資質審查合格並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注冊後,方可從事經營活動。資質審查辦法由國務院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第二十條 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水質檢測制度,確保城市供水的水質符合國家規定的飲用水衛生標准。
第二十一條 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管網測壓點,做好水壓監測工作,確保供水管網的壓力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
禁止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裝泵抽水。
第二十二條 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應當保持不間斷供水。由於工程施工、設備維修等原因確需停止供水的,應當經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提前24小時通知用水單位和個人;因發生災害或者緊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應當在搶修的同時通知用水單位和個人,盡快恢復正常供水,並報告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
第二十三條 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應當實行職工持證上崗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人事部門等制定。
第二十四條 用水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的計量標准和水價標准按時繳納水費。
第二十五條 禁止盜用或者轉供城市公共供水。
第二十六條 城市供水價格應當按照生活用水保本微利、生產和經營用水合理計價的原則制定。
城市供水價格制定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二十七條 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供水的企業對其管理的城市供水的專用水庫、引水渠道、取水口、泵站、井群、輸(配)水管網、進戶總水表、凈(配)水廠、公用水站等設施,應當定期檢查維修,確保安全運行。
第二十八條 用水單位自行建設的與城市公共供水管道連接的戶外管道及其附屬設施,必須經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驗收合格並交其統一管理後,方可合作使用。
第二十九條 在規定的城市公共供水管理及其附屬設施的地面和地下的安全保護范圍內,禁止挖坑取土或者修建建築物、構築物等危害供水設施安全的活動。
第三十條 因工程建設確需改裝、拆除或者遷移城市公共供水設施的,建設單位應當報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第三十一條 涉及城市公共供水設施的建設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應當向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查明地下供水管網情況。施工影響城市公共供水設施安全的,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應當與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商定相應的保護措施,由施工單位負責實施。
第三十二條 禁止擅自將自建的設施供水管網系統與城市公共供水管網系統連接;因特殊情況確需連接的,必須經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同意,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在管道連接處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禁止產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質的單位將其生產用水管網系統與城市公共供水管網系統直接連接。 第三十三條 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或者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報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責令停業整頓;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可以給予行政處分:
(一)供水水質、水壓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
(二)擅自停止供水或者未履行停水通知義務的;
(三)未按照規定檢修供水設施或者在供水設施發生故障後未及時搶修的。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處以罰款;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可以給予行政處分:
(一)無證或者超越資質證書規定的經營范圍進行城市供水工程的設計或者施工的;
(二)未按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和規范進行城市供水工程的設施或者施工的;
(三)違反城市供水發展規劃及其年度建設計劃興建城市供水工程的。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以罰款:
(一)未按規定繳納水費的;
(二)盜用或者轉供城市公共供水的;
(三)在規定的城市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屬設施的安全保護范圍內進行危害供水設施安全活動的;
(四)擅自將自建設施供水管網系統與城市公共供水管網系統直接連接的;
(五)產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質的單位將其生產用水管網系統與城市公共供水管網系統直接連接的;
(六)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裝泵抽水的;
(七)擅自拆除、改裝或者遷移城市公共供水設施的。
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第(五)項、第(六)項、第(七)項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還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停止供水。
第三十六條 建設工程施工危害城市公共供水設施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危害活動;造成損失的,由責任方依法賠償損失;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可以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七條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本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規定的罰款數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九條 本條例自1994年10月1日起施行。
C.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供水條例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三十二條規定,擅自取用城市公共供水的,除應當按照管道口徑流量賠償損失外,由城市供水節水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警告,並可處損失額一至二倍的罰款。
D. 國家水電費標準是怎麼規定的
每個地區的電的收費標準是不一樣的,如安徽電網資費標准;
(4)民用水條例擴展閱讀:
電費管理基本環節
一、抄表。定期抄錄對用戶計費的電能計量裝置讀數,核對與計費有關的電能表及其附屬設備的接線、封印和運行情況。內容包括抄表周期、抄表日期、抄表方法。
1、抄表周期。一般為1個月。有的國家和地區為2個月(稱隔月抄表)或更長時間抄一次表。
2、抄表日期。對中、小電力用戶一般採取按用戶均勻排開的固定日期(遇周休、節假日順延)抄表:大電力用戶在月末抄記。
3、抄表方法。主要有現場手抄、現場用抄表微機抄記、電話口述抄表和利用各種通道進行遠程遙測抄表四種。通過低壓載波通道進行的集中抄表主要用於對居民用戶電表的抄記。
二、核算。對抄表讀數復核後根據合同確認的容量及電價進行電費計算,並對電費計算結果進行校核處理。
三、收費。中國的大電力用戶一般都採用通過銀行每月分若干次劃撥,月底結算的辦法;對中、小電力用戶和居民用戶收費,一般採用委託銀行代收、電費儲蓄等辦法;在郊縣農村.一般採用農村供電所或信用社代收的辦法。
四綜合統計。電費管理部門要對各項數據進行分項分類綜合統計,並向供電企業有關部門提供基本數據,作為銷售成本分析、利潤分析、需求用電分析與負荷預測等項工作的基礎。
E. 居民用水和商業用水如何界定
去當地水務集團查詢規定!我地區以掛牌經營店鋪來界定屬於商用水並執行商用價格。現在對社區等服務部門施往寧民用水價格了。 供參考!
F. 商業使用民用下水的有關規定
商用水又稱商業來用水自,就是從事商業活動(如餐飲、商超等)所用的水。城市用水可分為居民用水和商業用水,其中商業用水價格較高。
民用水又稱居民生活用水指的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包括飲用、洗滌、沖廁、洗澡等。居民生活用水的供應量和質量,反映了這一地區城市發展水平、衛生狀況和當地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水平。居民生活用水的標准由建設部發布,是國家標准。
商用水和民用水的區別:
1、用途區別:商業用水就是用來從事商業活動的水,比如說餐館之類的,居民用水就是老百姓平時生活用水。
2、價格區別:可想而知商業用水比居民用水的價格要高的多。
3、質量區別:商業用水多數是循環在用,農田多數是靠雨水。
G. 按規定每戶用水不得超過標准
設每戶每月標准用水量是x立方米.
根據題意得:1.2x+3(9-x)=16.2
解得:x=6.
答:A市規定的每戶每月標准用水量是6立方米.
H. 國家水費收取標准規定
國家水費收取標准規定如下:
國家規定的水費價格:
1、居民生活用水:2.80元/立方米;
2、行政事業用水:3.90元/立方米;
3、工商業用水:4.10元/立方米;
4、賓館、飯店、餐飲業等用水:4.60元/立方米;
5、洗浴業用水:60元/立方米;
6、洗車業、純凈水用水:40元/立方米;
7、農賠水:0.60元/立方米。
拓展資料:
階梯水價是對使用自來水實行分類計量收費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的俗稱。「階梯水價」充分發揮市場、價格因素在水資源配置、水需求調節等方面的作用,拓展了水價上調的空間,增強了企業和居民的節水意識,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階梯式計量水價將水價分為兩段或者多段,每一分段都有一個保持不變的單位水價,但是單位水價會隨著耗水量分段而增加。
階梯水價的基本特點是用水越多,水價越貴。例如有的城市將居民的生活用水水價設定兩個水量的分界點,從而形成三種收費標准:用水15噸以內為人民幣0.6元∕噸,15—20噸為1.4元∕噸,20噸以上為2.1元∕噸。缺水城市可實行高額累進加價制。
早在2002年4月1日,中國國務院國家計委、財政部、建設部、水利部、國家環保總局就聯合發出《關於進一步推進城市供水價格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推進城市供水價格改革。《通知》要求全國各省轄市以上城市須在2003年底前實行階梯水價,其他城市則在2005年底之前實行階梯水價。
2014年1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出台「指導意見」,要求2015年底前,所有設市城市原則上全面實行居民階梯水價制度。為配合實施「階梯水價」制度,科技含量較高的「階梯水價水表」已經面市。
I. 城市自來水供水管理辦法
供水辦法有以下規定城市供水部門要為用戶提供水質合格、水壓適宜、水量充足、取水方便的用水條件。
城市供水部門在發現或接到供水設施損壞的報告後,要於兩小時內進入現場,保證及時維修。
因搶修供水設施需要限制供水或因停電等原因停水時,供水部門在一般情況下應於二十四小時前發出通知,並公布供水時間。
城市供水部門應積極發展用戶,不斷提高供水普及率。做到簡化手續,方便用戶。
國家、集體、個人投資安裝的供水管道(直徑75毫米以上,含75毫米,下同)、閘門、消火栓、水表等附屬設施,均為城市公共供水設施,由城市供水部門統一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擅自開閉、拆遷、改動或毀壞。
用水單位和個人投資新建、改建、增設、更新管道等供水設施時,須向城市規劃部門和城市供水部門申請,經審查批准發給建設許可證方可施工。竣工後,經城市供水部門檢查合格方可供水。
地下供水管道(直徑75毫米以上)及配水干支管道接到室內的「入戶管」,由供水部門負責維修,其維修費用由產權所有者或自費安裝者支付。
各單位的專用管道由單位負責維修,城市供水部門負責督促檢查。
新建住宅要按樓(棟)或樓門安裝總水表,按戶安裝分戶水表。無論新建住宅還是現有住宅,水表購置和安裝費用均由建設單位或產權者負擔,城市供水部門負責水表的檢驗和維修,並按有關規定收費。
城市供水部門要加強供水管網干、支線及附屬設施的巡視檢查和維修養護。做到管道及閘門、消火栓完好無損,保證供水。因搶修漏水管道需要挖、佔道路時,可先行施工,同時補辦佔道手續。
J. 《水資源管理條例》 全文是什麼
第十二條 國家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以下簡稱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釋義】 本條是對我國水資源管理體制的規定。
一、水資源管理體制是國家管理水資源的組織體系和許可權劃分的基本制度,是合理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水資源以及防治水害,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組織保障。改革和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進一步強化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是這次《水法》修訂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國家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水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性資源,也是生態環境的基本要素。水資源與土地、森林、礦產等資源不同,它是一種動態的、可再生的資源。流域是一個以降水為淵源、水流為基礎、河流為主線、分水嶺為邊界的特殊區域概念。水資源按照流域這種水文地質單元構成一個統一體,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換,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量水質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這就要求對水資源只有按照流域進行開發、利用和管理,才能妥善處理上下游、左右岸等地區間、部門間的水事關系。水落石出資源的另一特徵是它的多功能性,水資源可以用來灌溉、航運、發電、供水、水產養殖等,並具有利害雙重性。因此,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各項活動需要在流域內實行統一規劃、統籌兼顧、綜合利用,才能興利除害,發揮水資源的最大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目前,以流域為單元進行水資源的管理已經成為世界潮流。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通過的《二十一世界議程》指出:水資源的綜合管理包括地表水與地下水、水質與水量兩個方面,應當在流域一級進行,並根據需要加強或者發展適當的體制。我國重要江河均是跨省區的流域,這一自然特點使得協調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的關系顯得更為重要。
三、1988年制定頒布的原《水法》規定「國家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制度」,為推進我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由於對水資源的權屬管理部門與開發利用部門相互間的關系和職責劃分不清,沒有明確流域管理機構的職責和許可權,導致部門之間職能交叉和職能錯位的現象並存,「多龍治水」的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一是流域按行政區域分割管理;二是地表水、地下水分割管理;三是水量與水質分割管理。這種管理體制在實踐中產生的主要問題有:一是不利於江河防洪的統一規劃、統一調度和統一指揮。例如有的地方在汛期上下游、左右岸各自為政,只顧自保,不顧整體,影響全局的防汛抗洪工作。二是不利於水資源統一調度,統籌解決缺水的問題。例如一些地區在枯水期爭相搶水,還有一些上游地區大量引水,造成下游地區江河斷流、無水可用,給下游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損害。三是不利於地表水、地下水統一調蓄,加劇了地下水的過量開發。據統計,全國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67億立方米,已經形成164個地下水超采區。四是不利於城鄉統籌解決城市缺水的問題。五是不利於統籌解決水污染的問題。目前我國跨區域的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局部治理,特別是下游地區治理無法真正改善江河水質和水環境,只有上下游統一治理、統一水量調度才能取得成效。六是不利於水資源經濟、社會和環境等綜合效益的發揮。新《水法》根據水資源的自身特點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借鑒一些國家水資源管理的通行做法和經驗,按照資源管理與開發利用管理相分離的原則,確立了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
四、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水資源統一管理的核心是水資源的權屬管理。新《水法》明確規定,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水資源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為了實現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全國水資源的戰略規劃,對水資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配置、統一調度、統一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等。為了實現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主要江河、湖泊設立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我國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在主要江河設置了具有現代意義的流域管理機構,例如1935年設立的揚子江水利委員會、1933年設立的黃河水利委員會和1929年設立的導淮委員會等。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為了加強對大江大河的規劃、治理和管理,在長江、黃河、淮河等流域成立了流域管理機構,其間機構幾經變更。到目前我國在長江、黃河、淮河、珠江、海河、遼河這六大江河和太湖流域都成立了作為水利部派出機構的流域管理機構,行使《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水利部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新《水法》對流域管理機構在水資源監督管理方面的職責進一步作了明確規定,具體包括:(1)水資源的動態監測和水功能區水質狀況的監測。(2)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的流域綜合規劃和區域綜合規劃的編制。(3)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上建設水工程的審查。(4)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區劃。(5)管轄許可權范圍內的排污口設置審查。(6)管轄許可權范圍內的水工程保護。(7)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旱情緊急情況下的水量調度預案的制訂以及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調度計劃的制定。(8)管轄許可權范圍內的取水許可證頒發和水資源費收取。(9)水事糾紛處理與執法監督檢查等。
五、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工作。我國地域廣闊,各地水資源狀況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實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還必須緊密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充分發揮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水法》規定的流域管理機構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在水資源監督管理上的一些具體職責還將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配套行政法規或者政府規章進一步界定。按照《水法》的有關規定,借鑒國外流域管理的功能經驗,從總體上說,流域管理機構在依法管理水資源的工作中應當突出宏觀綜合性和民主協調性,著重於一些地方行政區域的水行政主管部門難以單獨處理的問題,而一個行政區域內的經常性的水資源監督管理工作主要應由有關地方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實施。地方在維護全國水資源統一管理、水法基本制度統一的前提下,也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地方性水法規和有關政府規章,制定有利於本地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政府和有關規劃、計劃,依法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