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法規知識
Ⅰ 處理醫療糾紛需要掌握哪些法律知識
1、和解所謂和解是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內權利的處分。可分是容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Ⅱ 學習衛生法律法規的目的意義結合醫療糾紛談談看法
合情合理、講求誠信、按照醫療規范、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執行,關鍵是要有嚴格的監督機制。有法不依、靠關系隱瞞事實等,應負法律責任,醫患關系緊張狀態才能真正解決。
Ⅲ 醫療器械經營相關法規知識問答
查驗項目應包括:
1)產品的名稱、規格型號等是要和注冊證注冊登記表上內容內一致,產品的名稱、容規格型號、數量等基本信息是否與進貨票據一致。
2)產品儲存是否符合有關標準的要求,是否完好;
3)標識是否清楚、完整;
4)進口醫療器械應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
5)需特殊管理的產品:骨科植入醫療器械、填充材料、植入性醫療器械、嬰兒培養箱及角膜塑形鏡,按國家有關規定及相關標准進行檢驗;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按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資格認可實施細則(暫行)》及本書中《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進行貨檢驗控製程序》執行。
6)應符合相關法規或購貨合同規定的其它要求。
2、檢驗記錄至少包括:產品名稱、生產單位、供貨單位、規格型號、生產日期、出廠編號、檢驗項目、檢驗結果、檢驗日期、檢驗人員。
3、購進驗收記錄應保存至產品有效期可使用期限過後一年以上。
Ⅳ 如何運用法律知識防範醫療糾紛的發生
1.嚴格遵守醫來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自、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
2
醫療機構應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
3 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
4 重視醫療以外的其他安全問題,減少非醫療因素引發的醫療糾紛。
希望我的講解可以幫助你!我知道的也就是這么多了.答題不易,如覺得滿意,望採納,感謝您的鼓勵如若不懂可以上法律直通車尋找醫療事故律師
Ⅳ 求關於環境衛生法律法規的知識競賽題。。。
選擇題(單選):
1.《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於( )年( )月( )日經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七號主席令公布。B
A2004年12月1日 B2004年8月28日
C1989年09月1日 D1989年2月21日
2.國家對傳染病防治的方針是什麼?D
A預防為主B防治結合、分類管理
C依靠科學、依靠群眾 D以上三項
3.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對兒童實行()制度。B
A計劃免疫B預防接種C預防接種證D疫苗接種
4.生產用於傳染病防治的消毒產品的單位和生產用於傳染病防治的消毒產品應當由( )批准。A
A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B縣級衛生行政部門
C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D省級衛生行政部門
5.( )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醫療機構報告。D
A醫療機構B采供血機構
C疾病預防控制機構D任何單位和個人
6.醫療機構發現甲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應當予以隔離治療。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協助醫療機構採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A
A公安機關B衛生行政部門
C衛生監督機構D衛生防疫機構
7.醫療機構應當實行傳染病( )、( )制度,對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當引導至相對隔離的分診點進行初診。B
A隔離、消毒B預檢、分診C分類、隔離D定點、隔離
8.國家對患有特定傳染病的困難人群實行( ),減免醫療費用。C
A醫療救濟B困難補助C醫療救助D醫療照顧
9.國家對病原微生物實行分類管理,將病原微生物分為( )類。對實驗室實行分級管理,將實驗室分為()級。A
A4;4 B3;4 C5;4 D4;3
10.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不得露天存放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 )天。D
A1B3C5D2
11.國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國家提倡( )的健康公民自願獻血。A
A18~55周歲B18~50周歲C16~55周歲D16~50周歲
12.特殊血型的血液需要從外省、自治區、直轄市調配的,由( )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准。C
A設區的市 B縣 C省D國家
13.《血站執業許可證》有效期為( )年。A
A3B2C5D4
14.國家根據非處方葯的( ),將非處方葯分為甲類和乙類。D
A質量B有效性C安全性和有效性D安全性
15.《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有效期為( )年。有效期屆滿,需要繼續配置制劑的,醫療機構應當在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前( )個月申請換發。B
A4;6 B5;6 C3;12 D4;12
16.對已確認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葯品,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 )部門可以採取停止生產、銷售、使用的緊急控制措施。C
A衛生行政B質量監督檢驗C葯品監督管理D工商管理
17.血站對獻血者每次採集血液量一般為( )毫升,最多不得超過( )毫升,兩次採集間隔期不少於( )個月。C
A200;400;3B200;600;6C200;400;6D300;500;4
18.國家( )設置以營利為目的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等特殊血站。C
A批准B可以批准C不批准D有計劃地批准
19.醫療機構的葯劑人員調配處方,必須經過核對,對處方所列葯品不得擅自( )。D
A更改B代用C調配D更改或者代用
20.醫療機構葯品采購實行( ),要實行公開招標采購,議價采購或者參加集中招標采購。B
A統籌管理B集中管理C集中招標D統一管理
21.《母嬰保健法》自( )起施行。B
A1994年10月27日B1995年6月1日
C1992年10月27日D1993年6月1日
22.接受婚前醫學檢查的人員對檢查結果持有異議的,可以申請( )。C
A行政復議B仲裁C醫學鑒定D行政裁決
23.經產前檢查,醫師發現或者懷疑胎兒異常的,應當對孕婦進行( )。B
A終止妊娠B產前診斷C結扎D輸血
24.( )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母嬰保健工作。D
A地方人民政府B縣級以上人民政府
C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D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
25.產前診斷是指對( )進行先天性缺陷和遺傳性疾病的診斷。B
A母親B胎兒C父親D爺爺
26.醫療機構基本標准由( )制定。C
A國家標准化委員會B質檢總局C衛生部D建設部
27.醫療機構執業,必須進行登記,領取( )。A
A《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B《衛生許可證》
C《醫療機構登記證》D《工商營業執照》
28.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按照國家醫療機構基本標准設置為內部職工服務的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報所在地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備案。C
A省 B設區的市 C縣 D地
29.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自受理執業登記申請之日起( )日內,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醫療機構基本標准進行審核。D
A20 B30 C40 D45
30.醫療機構必須按照核准登記的( )開展診療活動。A
A診療科目B注冊資金C醫務人員D診療時間
31.以師承方式學習傳統醫學滿( )年,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傳統醫學專業組織考核合格並推薦,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B
A2年B3年C4年D5年
32.鄉村醫生經注冊取得《鄉村醫師證書》後,可在( )從事預防、保健和一般醫療服務。A
A村衛生室B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
C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縣級醫院D所有醫療機構
33.外國醫師來華短期行醫注冊的有效期不超過( )。B
A6個月B1年C1年半D2年
34.醫療事故是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 )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D
A故意B無過錯C過錯D過失
35.醫療事故分為( )級,其中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的屬( )級。B
A四級;四級B四級;一級C三級;一級D三級;四級
36.執業助理醫師可以在( )醫療機構中獨立從事一般的執業活動。A
A鄉鎮衛生院B村衛生室C個體診所D縣醫院
37.護士執業必須取得( )。B
A高等醫學院校護理專業畢業文憑B護士執業證書
C護士考試合格證書D護士資格證書
38.因搶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時書寫病歷的,有關醫務人員應當在搶救結束後()內補記,並加以註明。A
A6小時B12小時C24小時D36小時
39.患者在醫療機構內死亡的,屍體應當立即移放太平間。死者屍體存放時間一般不得超過( )。B
A1周B2周C3周D4周
40.患者死亡,醫患當事人不能確定死因或者對死因有異議的,應當在患者死亡後( )內進行屍檢。D
A12小時B24小時C36小時D48小時
41.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 )內,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B
A6個月B1年C1年半D2年
42.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的,一般由醫療機構所在地的( )受理。A
A縣衛生局B市衛生局C省衛生廳D衛生部
43.發生導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為二級以上醫療事故的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醫療機構應當在( )內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B
A6小時B12小時C24小時D48小時
44.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鑒定組綜合分析醫療過失行為在導致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狀況等因素,判定醫療過失行為的責任程度。責任程度分為( )種。C
A3B5C4D2
45.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分為( )。B
A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和鄉村醫師考試
B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和執業助理醫師考試
C醫師資格考試和鄉村醫師考試
D專科醫師考試和全科醫師考試
選擇題(多選):
46.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經上級政府決定,可以採取下列經濟措施:
A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
B停工、停業、停課;
C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
D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
47.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享有的哪些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A婚姻B就業C就醫D入學
48.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非法採集血液或者組織他人出賣血液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哪些處罰?
A予以取締B罰款C沒收違法所得D追究刑事責任
49.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應當履行的義務包括哪些內容?( )
A接受基本預防控制機構或者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流行病學調查和指導;
B將感染或者發病的事實及時告知與其有性關系者;
C就醫時,將感染或者發病的事實如實告知接診醫生;
D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50.依據《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下列哪些情況不屬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
A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種後一般反應;
B因疫苗質量不合格給受種者造成的損害;
C合格疫苗在實施規范接種過程中或者實施規范接種後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相關各方均無過錯的葯品不良反應;
D因心理因素發生的個體或者群體心因性反應。
51.一般血站包括()。
A血液中心B中心血站C中心血庫D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
52.下列哪些損害情形是指因服用葯物引起的葯品嚴重不良反應。
A引起死亡B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C對器官功能產生永久損傷D導致住院或住院時間延長
53.禁止生產、銷售假葯。下列哪些情形為假葯?
A變質的B被污染的
C超過有效期的D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
54.葯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是指葯品不良反應的( )過程。
A發現B報告C評價D控制
55.禁止生產銷售劣葯。下列哪些情形按劣葯論處:
A超過有效期的
B不註明或者更改生產批號的
C未標明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D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
56.《母嬰保健法》規定,婚前醫學檢查包括對下列哪些疾病的檢查?
A嚴重遺傳性疾病B指定傳染病C有關精神病D血吸蟲病
57.從事《母嬰保健法》規定的醫學技術鑒定人員的條件是:
A行醫10年以上
B具有醫學遺傳學知識
C具有臨床經驗
D具有主治醫師以上的專業技術職務
58.婚前保健服務包括下列哪些內容?
A婚前衛生指導B新生兒保健C婚前衛生咨詢D婚前醫學檢查
59.申請設置醫療機構,應當提交下列哪些文件?
A資產證明文件
B設置可行性研究報告
C選址報告和建築設計平面圖
D設置申請書
60.下列哪些是醫療機構執業登記的主要事項?
A名稱、地址、主要負責人B所有制形式
C診療科目、床位D注冊資金
61.醫師資格考試類別分為哪幾類?
A臨床B中醫C口腔D公共衛生
62.下列哪些人員可以參加執業資格考試?
A具有高等學校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
B具有高等學校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
C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書後,具有高等學校醫學專業專科以上學歷,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
D具有中等專業學校醫學專業學歷,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五年的
63.醫師執業必須按照注冊的( )從事相應的醫療、預防、保健活動。
A執業地點B執業類別C執業范圍D執業科室
64.負責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醫學會是( )。
A設區的市級地方醫學會
B省級直接管轄的縣(市)地方醫學會
C省級地方醫學會
D中華醫學會
65、衛生行政部門收到醫學會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後,應當對( )進行審核。
A參加鑒定的人員資格和專業類別B鑒定程序
C鑒定結論是否正確D鑒定依據
66.醫療事故的賠償應當考慮的因素包括:( )。
A醫療機構的等級和性質
B醫療事故等級
C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責任程度
D醫療事故損害後果與患者原有疾病狀況之間的關系
67.醫師經批准在( )情況下可以不變更執業地點和執業類別。
A衛生支農B進修C學術交流D經衛生局批準的義診
68.醫師應當接受定期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醫師,衛生行政部門可以採取下列哪些措施?( )。
A責令其暫停執業活動3~6個月
B接受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
C再次進行考核
D對再次考核不合格的,注銷醫師注冊。
69.參加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專家有下列哪些情形的應當迴避?( )
A是發生爭議醫院的醫生
B是患者經治醫生的親屬
C是患者的親屬
D曾經與患者發生過醫療糾紛
70.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應當包括下列哪些主要內容?( )
A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要求和提交的材料
B醫療行為是否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
C醫療過失行為與人身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和責任程度
D醫療事故等級及對患者的醫療護理醫學建議
判斷題:
71.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對乙類傳染病中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艾滋病可以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
72.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向社會公布傳染病疫情信息。( )
73.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公共場所的經營者應當在公共場所內放置安全套或者設置安全套發售設施。( )
74.從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活動的單位,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經營許可證。未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單位不得從事有關醫療廢物處置的活動。( )
75.運輸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品,應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批准。通過民用航空運輸的,還應當經國務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門批准。( )
76.血站是採集、提供臨床用血的機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組織。( )
77.葯品不良反應實行逐級、定期報告制度,不得越級報告。( )
78.無償獻血的血液必須用於臨床,不得買賣。( )
79.單采血漿站使用單采血漿機械採集血漿,也可以手工操作採集血漿。採集的血漿按單人份冰凍保存,不得混漿。( )
80.為保障公民臨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國家提倡並指導擇期手術的患者自身儲血,動員家庭、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 )
81.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以設立醫學技術鑒定組織,負責對婚前醫學檢查、遺傳病診斷和產前診斷結果有異議的進行醫學技術鑒定。( )
82.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保健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母嬰保健監測和技術指導。( )
83.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可以根據需要設置醫療機構,可以不納入當地醫療機構的設置規劃。( )
84.醫療機構歇業,可以不辦理注銷登記。( )
85.發生重大災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況時,醫療機構及其衛生技術人員必須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調遣。( )
86.在教學醫院中實習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畢業第一年的醫學生可以在執業醫師的指導下,單獨從事醫師執業的臨床工作。( )
87.醫師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應當經醫院批准並徵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屬同意。( )
88.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可以查閱患者的病歷。( )
89.產婦分娩後胎盤歸產婦所有,但胎盤可能造成傳染病傳播的,醫療機構應當及時告知產婦,並按照規定消毒處理處置。( )
90.鄉村醫生應當在鄉村醫生基本用葯目錄規定的范圍內用葯。( )
91.醫療事故賠償費用,實行一次性結算。( )
92.醫療機構違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有關規定,不如實提供相關材料或不配合相關調查,導致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不能進行的,應當承擔醫療事故責任。( )
93.有關胎兒死亡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被鑒定的主體是孕產婦和胎兒。( )
94.醫療事故爭議經醫患雙方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的,醫療機構不需要將有關情況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 )
95.醫師外出會診應當經過醫療機構的批准。醫療機構對未經批准,擅自外出會診的應當給予處分。( )
96.衛生行政部門對受吊銷醫師執業證書行政處罰,自處罰決定之日起至申請注冊之日止不滿二年的,不予醫師執業注冊。( )
97.外國醫師來華短期行醫必須經過注冊,取得《外國醫師短期行醫許可證》。( )
98.醫務人員開葯、儀器檢查、化驗檢查及其他醫學檢查等,不得收取開單提成。( )
99.醫療機構對危急病人應當立即搶救。對限於設備或者技術條件不能診治的病人,應當及時轉診。( )
100.患者有權復印或者復制自己的門診病歷、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護理記錄等病歷資料。( )
答案:1.B 2.D 3.C 4.A 5.D 6.A 7.B 8.C 9.A I0.D 11.A 12.C 13.A 14.D 15.B 16.C 17.C 18.C 19.D 20.B 21.B 22.C 23.B 24.D 25.B 26.C 27.A 28.C 29.D 30.A 31.B 32.A 33.B 34.D 35.B 36.A 37.B 38.A 39.B 40.D 41.B 42.A 43.B 44.C 45.B
多項選擇題:
46.ABCD 47.ABCD 48.ABCD 49.ABCD 50.ABD 51.ABC 52.ABCD 53.ABD 54.ABCD 55.ABC 57.BCD 58.ACD 59.BCD 60ABCD 61.ABCD 62.BD 63.ABC 64.AD 65.AB 66.CD 67.ABCD 68.ABCD 69.ABCD 70.ABCD
判斷題:
71.錯 72.錯73.對74.對75.對76.對77.錯78.對79.錯80.對81.錯82.對83.錯 84.錯85.對86.錯87.對88.錯89.對90.對91.對92.對93.錯94.錯95.對96.對 97.對98.對99.對100.對
另外 網路文庫有資料
Ⅵ 求醫療核心制度試題啊,不要百度文庫里的
醫學法律、法規、核心制度、醫德規范、崗位職責復習題
一、醫學法律、法規知識
1.下列有關醫療知情同意的法律規定,哪些是正確的(可多選):
A.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
B.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
C.醫務人員未盡到告知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D.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准,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
2.《侵權責任法》規定,患者有損害,有下列哪些情形,可直接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可多選):
A.醫務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規定。
B.醫務人員違反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C.醫務人員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D.醫務人員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3.醫師在執業活動中享有哪些權利(可多選):
A.在注冊的執業范圍內,進行醫學診查、疾病調查、醫學處置。
B.出具相應的醫學證明文件,選擇合理的醫療、預防、保健方案。
C.參加專業培訓,接受繼續醫學教育。
D.獲取工資報酬和津貼,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
4.醫師在執業活動中,應當履行哪些義務(可多選):
A.遵守法律、法規,遵守技術操作規范。
B.保護患者的隱私。
C.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D.努力鑽研業務,更新知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5.《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A.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是乙類傳染病。
B.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是乙類傳染病。
C.新生兒破傷風是乙類傳染病。
D.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乙類傳染病。
6.有關《侵權責任法》規定醫療機構不承擔責任的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患者或者其近親屬不配合醫療機構進行符合診療規范的診療。
B.醫務人員在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下已經盡到合理診療義務。
C.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
D.限於當時的醫療水平難以診療。
7.對甲類傳染病,向衛生防疫站報告的時間:
A.城鎮最遲不得超過6小時,農村最遲不超過12小時。
B.城鎮最遲不得超過12小時,農村最遲不超過24小時。
C.城鎮和農村最遲不超過12小時。
D.城鎮和農村最遲不超過24小時。
8.醫療事故是指:
A.雖有診療護理錯誤,但未造成病員死亡、殘廢、功能障礙。
B.由於病情和病員體質特殊而發生難以預料和防範的不良後果。
C.在診療活動中,因醫務人員的過失,造成病員死亡、殘廢、功能障礙。
D.發生難以避免的並發症。
9.國家實施管制的葯品不包括:
A.麻醉葯品
B.精神葯品
C.進口葯品
D.毒性葯品
10.《處方管理辦法》規定,急診處方一般不得超過幾日的用量:
A.3日
B.5日
C.7日
D.10日
答案:1.ABCD;2.ABCD;3.ABCD;4.ABCD;5.B;6.C;7.A;8.C;9.C;10.A
二、核心制度
1、首診負責制度
2、三級醫師查房制度
3、疑難病討論制度
4、會診制度
5、危重患者搶救制度
6、手術分級制度
7、術前討論制度
8、死亡病例討論制度
9、分級護理制度
10、查對制度
11、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與管理制度
12、交接班制度
13、臨床用血審核制度
14、新開展的手術、重大手術、致殘手術應實行上報審批制度(手術審批制度)
15、醫療事故責任追究制度
三、醫德規范
1、救死扶傷,實行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時刻為病人著想,千方百計為病人解除病痛。
2、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權利,對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別、職業、地位、財產狀況,都應一視同仁。
3、文明禮貌服務。舉止端莊、語言文明、態度和藹,同情、關心和體貼病人。
4、廉潔奉公。自覺遵紀守法,不以醫謀私。
5、為病人保守醫密。實習保護性醫療,不泄露病人的隱私與秘密。
6、互學互尊、團結協作。正確處理同行同事間的關系。
7、嚴謹求實、奮發進取、鑽研醫術、精益求精。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術水平。
四、崗位職責(醫師和護士)
陝西省醫院管理規范之二
《醫院工作人員制度與醫院工作人員職責》
Ⅶ 如何運用法律知識解決醫療糾紛
醫患糾紛沖突防範及應對對策:
1、加強宣傳教育與輿論引導 。要積極開展教育宣傳,做好輿論。引導工作,是防範醫患糾紛沖突的基礎。我們要採取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大力宣傳醫護人員和患者及家屬都是共同抵抗消滅疾病的的合作夥伴,病人離不開醫生;醫生也離不開病人。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醫學科普知識;講清楚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及預後的一般規律;講清楚疾病的復雜性和目前醫學科學的局限性,讓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備;加大力度宣傳法律法規知識依法辦事,努力讓患者或家屬運用法律途徑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積極創建醫院醫患糾紛化解機制 。只要診療活動存在,醫療糾紛就在所難免。預防醫患糾紛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內容,同樣醫患糾紛發生後能夠及時妥善解決也是一種和諧。這方面可以探索嘗試外地已成功的做法:成立第三方調解組織,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法官、律師和退休醫務人員組成,對發生醫患糾紛患者要求賠償的,根據要求賠償數額採取不同處理辦法:萬元以下的由醫患雙方協調解決;五萬元以內(此數額可根據地區情況酌定)以下的由第三方調解解決;五萬元以上(金額可根據情況定)但是,必須經過醫學司法鑒定或法院判決,否則,賠償要求不予支持。制度可有效防止極個別患者無理提出天價賠償要求。 特別是打著以醫患糾紛為借口進行的上訪事件除醫院方有過錯但不願承擔責任外,全部建議走醫療調解或法律渠道解決。
3、實行「聯調聯動」,加強與法院、醫院的合作。 實行「聯調聯動」,加強與法院、醫院的合作,例如: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醫院都設有醫患溝通中心,每一起在醫院發生的醫患糾紛,醫患溝通中心都會及時進行處理。這一地區醫院,江蘇人民醫院、兒童醫院等,每月都要安排醫院年輕的、經驗少的醫生在醫患溝通中心學習工作,讓他們首先了解患者看病時遇到的困難,為以後上崗做出更好的服務。但是,有些醫院的糾紛量太大,無法每一件都能合理的安排、處理,還有部分糾紛在處理不了的情況下直接移送到當地的人民法院。法律維權訴訟程序對於患者來說,等待時間太長,同時,人民法院也增加了工作量。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前會對患者(代表)和醫院(代表)雙方進行調解溝通,這一過程與醫調委的工作是相一致的,醫調委作為醫療專業性強的人民調解組織,可以與人民法院合作。一、進一步改善人民法院當前所處的司法環境。我國社會正處於轉型發展期,市場經濟下所發生的各種社會矛盾交織在一起,人民法院不可避免的處於解決矛盾糾紛的最前沿,為維護社會穩定,專業性質強的醫患糾紛案件完全就可以移交醫調委辦理。這樣就減輕人民法院信訪的壓力,為人民法院營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
Ⅷ 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知識
交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36號)——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回物管理辦法,《醫答療衛生服務單位信息公開管理辦法(試行)》(衛生部令第75號),衛生部關於印發《醫療衛生機構醫學裝備管理辦法》的通知等等一系列與醫療衛生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涉及的比較多,沒有一一列出,具體請到政策網路中進行查閱。
Ⅸ 醫學生有必要了解法律知識嗎為什麼
當然有必要,每個人都需要了解一些法律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