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工會規章制度
① 公司的規章制度沒有經過工會必然吳效嗎
公司規章制度對來員工是否源有約束力,需要把握三點:1、規章制度的內容是否合法;2、規章制度是否經過職代會或全體職工、工會討論協商確定;3、規章制度是否向員工進行了告知或公示。其中第1點和第三點對認定規章制度的效力具有決定性意義。為此,公司規章制度沒有經過工會是否無效,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分析。
② 基層工會文化活動制度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基層工會組織活動制度
學校工會要積極爭取學校黨、政支持,堅持每周一次,每次至少兩個小時的有組織、有計劃、有意義的活動。主要活動內容有兩個方面:
以文體活動為主。如游戲、歌詠、棋類、牌類、球類比賽等。
以教學基本功訓練為主。如演講、書法、朗誦、知識競賽等。
基層工會文體工作委員會工作制度
根據廠工會的指示,配合國家和企業的各項中心工作,積極組織廣大職工參加各種類型的文娛體育活動,寓思想政治教育、科學文化、業務技術知識的學習於文化娛樂之中。
利用會場、文化宮和燈光球場等活動場所,經常組織各種內容健康、形式活潑、群眾喜愛的文體活動,活躍職工業餘生活,增進職工的身心健康,為精神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積極組織職工參加各類興趣小組和各種訓練活動,不斷發現和培養文體活動人才,建設一支有一定水平的職工文體骨幹隊伍。
積極組織職工參加全廠性的職工文藝會演和體育比賽。
重點抓好一些質量高、形式新穎的文娛節目和成績優秀的體育運動項目,積極參加省、市、組織調演及各類體育比賽。
基層工會職工文化工作制度
以基層為單位,經常開展群眾性的文藝活動。
根據工會文化處和文藝匯演的活動確定主題開展文藝作品創作活動。
平時注意發現文藝骨幹力量,對有音樂、舞蹈、曲藝小品等較突出者進行登記造冊,組織開展業余培訓工作,有計劃地提高文藝骨幹素質。
結合工作實際,推動公司文化活動開展,不定期舉辦書法、美術、攝影展覽(也可以單項展)。根據不同類型舉辦不同類型培訓班。組織優秀作品代表參加上級的各種展覽。開展徵文、詩歌、黑板報或小製作徵集等活動。
基層工會職工體育工作制度
每年以基層為單位,根據生產實際情況,開展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類比賽,以及棋類、牌類、釣魚等文體趣味活動。
平時注意發現體育骨幹,對體育成績較突出者登計造冊,並有重點的開展業余訓練。
在開展球類活動同時,有組織、有計劃地培養體育裁判人員和工作人員。
搞好全民健身普及工作,各級工會幹部要深入職工群眾,參加各類健身活動,職工健身活動要達到80%以上。
對於基層體育器材、場地要每年檢查或抽查一次。
③ 基層工會管理制度建設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在基層工會管理制度建設中,首先要遵循有關的原則、程序,另外還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回方面的問題:答
一、合法性
管理制度建設一定要依據和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不得違反,還應在管理制度中貫徹、融進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制度的合法性。
二、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基層工會管理制度建設應該從本組織、本企業的自身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嚴密地制定管理制度,切不可脫離本組織、本企業實際搞大而空、缺乏可行性的制度,或者推行要求過低、管理寬松的制度。
三、嚴肅性
基層工會管理制度一經正式推行,組織中的每一位成員,不論是領導還是普通會員都應照章行事,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有章必依,違章必究。否則,制度就會缺乏權威性、嚴肅性,變得形同虛設,管理制度也就不可能有效,必將陷入管理鬆懈、紀律渙散的危險境地。
四、先進性
先進性是指制度管理應該是最新的,符合科學的現代化管理。管理制度不僅要合法、可行,而且應該有效、先進。
④ 學校工會都有哪些規章制度
學校的工會本身沒有什麼制度,即使有也不會統一,因為全國各地的學校都會指定自己的制度.
工會本身是為學生組織各種娛樂活動\遊行\社區活動等等的一個組織.本身不會有制度.
⑤ 工會有哪些規章制度
**1、根據《工會法》第14條第1款的規定,中華全國總工會、地方總工會、產業工會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具有法人資格這一點說明,中華全國總工會、地方總工會、產業工會的財產具有獨立性,不混同於其他主體的財產,可以對外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2、至於基層工會,即用人單位內部的工會財產,是否也具有獨立性。根據《工會法》第14條第2款的規定,「基層工會具備民法通則規定的法人條件的,依法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因此,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的基層工會的財產的獨立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其道理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地方總工會、產業工會的財產具有獨立性的道理完全相同。那麼,不具備民法通則規定的法人條件,沒有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的基層工會的財產是不是就沒有獨立性了呢?不是。沒有法人資格的基層工會的財產仍然具有獨立性。《工會法》第37條規定:「工會應當根據經費獨立原則,建立預算、決算和經費審查監督制度。」第39條規定:「工會的財產、經費和國家撥給工會使用的不動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挪用和任意調撥。」這兩條法律規定不僅是對具有法人資格的工會而言,應當適用於全部工會。因此,即使是那些沒有法人資格的基層工會,其財產也是獨立的,不是該工會所在單位的財產。任何組織和個人,包括基層工會所在的單位及職工,都不得侵犯工會的財產。如果工會的財產受到侵犯,工會有權向國家請求予以保護,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返還財產、賠償損失。
3、最高人民法院也從司法實踐的角度對工會財產的獨立性問題作出過明確定。在1997年5月16日《關於產業工會、基層工會是否具備社團法人資格和工會經費集中戶可否凍結劃撥問題的批復》第3條中,最高人民法院指出:根據工會法,工會經費的來源有:工會會員繳納的會費;建立於工會組織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按每月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向工會撥交的經費;工會所屬的企業、事業單位上繳的收入;人民政府的補助等。工會的費一經撥交,所有權隨之轉移。在銀行獨立開列的工會經費集中戶,與企業經營資金無關,專門用於工會經費的集中與分配,企業不能在此賬戶開支費用或挪用、轉移資金。在審理案件中,不應將工會經費視為所在企業財產。在企業欠債的情況下,不應凍結、劃撥工會經費及工會經費集中戶的款項。
總而言之,工會的財產具有獨立性,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挪用和任意調撥。
**工會財務管理制度
一、宣傳、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工會制定的各項財務規章制度。
二、收好、管好、用好各項經費。嚴格財經紀律,堅持勤儉節約、量入為出的原則,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益,收支項目做到日清月結,賬款相符,不截留,挪用工會經費,確保專款專用。
三、工會經費重大開支做到集體商定,主席一支筆審批,做到票證齊全,手續完備。
四、加強財產管理,定期進行財產清查,保證工會資產的安全完整。
五、做好年度工會財務收支預決算,接受本級經費審查委員會的審查監督及基層工會和職工群眾的廣泛監督;向本級工會委員會或代表大會定期報告財務工作。
六、及時向市總工會報送財務報表,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資料。
七、遵守財務紀律,管理好財務檔案。
⑥ 如何加強工會制度建設
1.增強基層工會活力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爭取行政的支持。近年來,一些地方黨委對工會工作高度重視,並將此作為固本強基工程列入了各級黨委議事日程抓緊抓好。通過召開黨委工會工作會議,以黨委名義下發、批轉文件,對積極做好改制企業和新建企業工會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要求堅持「以黨建帶工建,以工建促黨建,黨建工建一起抓,共同發展」的思路,有效促進了改制企業和新建企業工會工作的健康發展;政府和工會、企業行政和企業工會堅持聯席會議制度,共同研究並幫助解決工會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由於黨委的重視、政府(行政)的支持,各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逐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工會運作、各方配合」的齊抓共管工作格局。
2.增強基層工會活力,必須加強基層工會的規范化建設。加強基層工會的規范化建設,是保證工會組織鮮活戰鬥力作用的重要措施。首先,要完善和規范基層工會組織領導體制,建立健全工會委員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和女職工委員會。同時,選好配強基層工會領導班子,把有事業心、責任感、辦事公道、熱愛工會工作、對職工群眾有深厚感情的幹部選配到工會領導班子中來,並加強基層工會積極分子隊伍建設,努力培養一支「專、兼、群」相結合的工會工作者隊伍。其次,要加強和規范基層工會民主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設,不斷推進基層工會群眾化、民主化和法制化進程。要努力健全和規范基層工會組織制度,如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制度、民主選舉工會領導人制度、民主評議工會領導班子制度等;要健全基層工會工作制度,如各項管理責任制度、監督考核制度等等;要強化和規范基層工會維權機制,認真推行職工民主管理制度,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制度,勞動爭議調解制度,勞動法律監督檢查制度等等,切實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通過卓有成效的規范化建設,使工會真正成為廣大職工群眾喜愛的「職工之家」。
3.增強基層工會活力必須圍繞大局,組織職工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組織職工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是各級工會增強活力、發揮作用的有效載體,也是實現工會組織有為有位的有效途徑。如圍繞經濟建設的大局,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和「創爭」活動,這既是提高職工隊伍素質、也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雙贏」活動;通過「建家」活動,把基層工會建設成溫暖的職工之家。通過開展以「雙愛雙評」為主要內容的建家活動,推動了《工會法》、《勞動法》等法律法規在外資、民營企業中的貫徹實施,激勵了職工愛崗敬業的勞動熱情,促進了企業健康發展;通過送溫暖活動和對困難職工的幫扶活動,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懷及時送到困難職工當中。這既是對困難職工的救助,也維護了社會穩定,真正起到了橋梁和紐帶作用。
4.增強基層工會活力,必須不斷提高工會幹部隊伍的素質。提高基層工會幹部隊伍素質,必須強化三個意識:強化政治意識,堅持理想信念,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要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工作大局開展工作;強化責任意識,樹立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淡薄名利,樂於奮獻;強化群眾意識,牢記「兩個務必」,發揚優良傳統,改進工作方法,置身於群眾,懷著深厚的階級感情,傾聽職工群眾的呼聲和要求,了解他們的安危和冷暖,敢於為職工群眾說實話、辦實事,全心全意地為他們服務。
⑦ 基層工會制度建設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一、完善的基層工會制度能降低職工維權的成本
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這是制度的基本功能之一。基層工會制度為節約職工維權費用提供了有效途徑,而維權費用的節約則是社會秩序穩定有序的標志之一。當職工維權成本很高時,意味著資源遭到浪費,由於它們未能被轉入最有價值的用途,或者因為對控制它們的爭奪戰純屬一種非理性的行為。基層工會制度被制定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職工維權的成本,有效的基層工會制度能減低工會工作中的不確定、抑制人的機會主義行為傾向,從而降低職工維權成本。
二、基層工會制度為實現勞資雙方的合作創造條件
基層工會制度就是使復雜的基層工會工作過程變得更易理解和更可預見,從而不同個人之間、人群之間和組織之間的協調也就更易於發生,以此增進合作與交往。基層工會工作具有高度復雜的相互關聯性,唯有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下,組織內的人的行為才具有可預知性。因為一定的制度框架作為行為體責、權、利的明確劃分和強制規范,就是每個行為體的目的、手段及與之伴隨的後果之間具有客觀的因果關系。因此每個行為體的行為不僅具有最大程度的可預知性、可計算性,而且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給主體間的合作創造了條件。如果說競爭能夠給人們帶來活力與效率的話,那麼合作能夠給人們帶來和諧、穩定的秩序與高效率。在社會生活中,勞資雙方之間的關系並非只有競爭,而且還有合作,競爭與合作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因為勞資雙方的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對稱等方面的原因,勞資雙方不可能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基層工會制度就是職工在維權過程中經過多次博弈而達到的一系列契約的總和,為勞資雙方的合作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框架。
三、基層工會制度提供了職工關於行動的信息
基層工會制度規定職工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也就等於告訴了職工關於行動的信息。藉助基層工會制度提供的信息,職工可以確定自己的行動。一般來說,只要自己的行動是符合規則的,他的行動就能達到目的。由於人的行動是與他人發生關系的,是和他人的行動互動的,因而獲悉他人的行動信息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知道他人的行動,知道他人對自己行動的反應,才能決定自己的行為,才能合理地調節與他人的關系,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在基層工會工作中,從事一項活動,不擔心該活動是否做過,而擔心沒有制度,即沒有程序、沒有模式、沒有尺度。這會導致兩種情形:一是無所適從;二是產生從眾心理。這兩種情形在社會轉軌變型時期表現得尤為突出,這會使社會上的一些特殊階層或「聰明人」抓住基層工會制度的空白和比較混亂的時機,大肆撈取不正當的利益。在有基層工會制度存在的情況下,人們所擔心的是該程序、模式或尺度能否像規定的那樣得到執行。如果雖然看上去很好的基層工會制度得不到嚴格的執行或者根本就沒有被執行,那麼這種信息就會對職工群眾產生強烈的刺激:人們或者冷眼旁觀、靜觀其變;或者猛烈抨擊、大加譴責;或者乾脆就同流合污。無論上述那種情況發生,對基層工會工作的危害都是巨大的。
四、基層工會制度為職工提供了激勵系統
從事經濟活動的人總是希望收益達到最大化,因而總是尋覓能夠達到最大化的決策、信息和途徑。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最大化的努力和結果之間、人們的希望和現實之間總存在差距,有時是巨大的差距。這一現象的產生,如果抽象掉其他因素不談,則主要是制度方面的原因,即制度是否對人的行為給予激勵以及激勵程度的大小。
五、基層工會制度能約束主體的機會主義行為
制度是限制,制定規則的目的也在於限制。由於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過程中會採取非常隱蔽的手段,會耍弄狡黠的伎倆,因而如果交易雙方僅僅簽訂了協議,未來的結果仍然會具有很大的不可預見性,人的機會主義行為結構必然會使市場秩序形成混亂。
基層工會制度的限制或約束是必要的,這是因為它的存在,基層工會才可能穩定,秩序才可能形成。如果每個職工都憑個人的好惡或個人利益而損人利己,基層工會工作必然陷入混亂或無序。因此,基層工會制度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約束職工的機會主義行為傾向。
⑧ 公司規章制度是怎樣經過工會與職工代表表決通過的;現在公司提供規章制度沒有工會與職工簽名是否有法律...
一、會前討論。抄工會襲有委員會,應當先提交到委員會討論。在委員會通過的情況下,職代會通過的可能性不增加了。同時也可以更加完善。
二、確定會議時間。職代會正式代表到會人數決定表決是否有效。
召開會議,可以有相關人員但不有表決權。
按安排的時間准時召開職代會,通過該制度。
工會委員會會為此出具這次會議,參加人數及表決通過人數的文字東西並簽字生效。
這樣,這個制度用來實施就有了法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