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託解釋規章
㈠ 行政委託需不需要法律作為依據,這里的法律可以是規章或者某種決定之類的規定嗎
《行政處罰法》第18條規定,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規章內的規定,可以在其容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
《行政處罰法》第19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根據《行政處罰法》第19條的規定,受委託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二)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三)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㈡ 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怎麼理解
行政許可法第24條的全文如下:
第二十四條 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回律、法規、規章的規答定,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委託機關應當將受委託行政機關和受委託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予以公告。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託行政機關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許可;不得再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許可。
注意第一款的後一句話:「委託機關應當將受委託行政機關和受委託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予以公告。」
也就是說,法律、法規、規章並不規定受委託機關的主體,以及受委託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這是由委託機關自行確定並予以公告的。法律、法規、規章只是規定某個行政機關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的行政許可。具體的由哪個其他行政機關實施、實施的內容由委託機關予以公告。
這個法條同時也反向說明,如果沒有法律、法規、規章這三個級別的規范性文件,任何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
㈢ 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不可以委託符合條件的其他組織實施行政許可
依據《行政許可法》的規定,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法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注意,行政許可只能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而在行政處罰中則可以委託其他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依據《行政許可法》的規定,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法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行政許可只能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而在行政處罰中可以委託其他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擴展閱讀:
《行政許可法》第三章關於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的規定如下。
行政許可的實施主體:
第二十二條行政許可由具有行政許可權的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授權組織的實施:
第二十三條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授權范圍內,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許可。被授權的組織適用本法有關行政機關的規定。
委託實施的相關規定:
第二十四條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委託機關應當將受委託行政機關和受委託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予以公告。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託行政機關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許可;不得再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許可。
《行政處罰法》第三章關於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的規定如下。
處罰的實施主體:
第十五條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處罰權的授權主體:
第十六條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授權組織的處罰許可權:
第十七條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受託組織實施處罰的程序:
第十八條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本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受託組織的條件:
第十九條受委託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二)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
(三)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㈣ 規章可以委託專家起草,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可以嗎
規章可以委託專家起草,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也可以委託「專家起草」,然後審查,通過,實施。
㈤ 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怎麼理解
行政許可法第24條的來全文如自下:
第二十四條
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委託機關應當將受委託行政機關和受委託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予以公告。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託行政機關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許可;不得再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許可。
注意第一款的後一句話:「委託機關應當將受委託行政機關和受委託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予以公告。」
也就是說,法律、法規、規章並不規定受委託機關的主體,以及受委託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這是由委託機關自行確定並予以公告的。法律、法規、規章只是規定某個行政機關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的行政許可。具體的由哪個其他行政機關實施、實施的內容由委託機關予以公告。
這個法條同時也反向說明,如果沒有法律、法規、規章這三個級別的規范性文件,任何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
㈥ 中國法律法規規定一人最多可以授多少人委託
法律規定,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可以選出代表人參加訴訟,而代表人可以委託訴訟代理人代理訴訟。在實踐中,當事人人數眾多,一般指十人以上,至於最多能有多少人,法律無法預知,也沒有規定上限,事實上,也無法規定上限人數,從這個意義上講,訴訟代理人能接受多少當事人的委託也是沒有上限的。
一、最高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1、第七十五條: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第五十四條和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的人數眾多,一般指十人以上。
2、第七十六條: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確定的,可以由全體當事人推選共同的代表人,也可以由部分當事人推選自己的代表人;推選不出代表人的當事人,在必要的共同訴訟中可以自己參加訴訟,在普通的共同訴訟中可以另行起訴。
3、第七十七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不確定的,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當事人推選不出的,可以由人民法院提出人選與當事人協商;協商不成的,也可以由人民法院在起訴的當事人中指定代表人。
4、第七十八條: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和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代表人為二至五人,每位代表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二、《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
1、第五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2、第五十四條: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人數尚未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發出公告,說明案件情況和訴訟請求,通知權利人在一定期間向人民法院登記。
向人民法院登記的權利人可以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推選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與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對參加登記的全體權利人發生效力。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在訴訟時效期間提起訴訟的,適用該判決、裁定。
3、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㈦ 委託理財案件有哪些糾紛類型,案由及法律適
您好,法院在立案時以「委託理財糾紛」暫定案由,在具體審理委託理財案件過程中,進一步區分不同權利義務約定,以界定其法律關系並確定案由。具體而言:
1.委託理財合同糾紛案件。當事人雙方在合同中約定,委託人以自己的名義開設資金賬戶和股票賬戶,委託受託人從事投資管理的;或者委託人直接將資金交付給受託人,由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或實際上借用他人名義從事投資管理的,應認定雙方成立委託理財合同,並以委託理財合同糾紛確定案由。
2.委託監管合同案件。證券公司、期貨公司或其分支機構接受委託理財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或資產委託人的委託,承諾對委託資產的交易賬戶進行監督管理的,應認定成立委託監管合同關系,並以委託監管合同糾紛確定案由。
在委託理財合同案件和委託監管合同案件中,在法律適用方面宜遵循如下思路:首先,應主要以《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民商事基本法律作為法律適用依據。其次,從《證券法》《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等金融法律、法規中尋找有關證券、期貨等交易規則,作為處理案件之依據。再次,從中國證監會等金融監管機構制訂的相關金融行政規章中援引有關營業資質、禁止性交易行為等規定作為判案的參照依據。目前這類參照依據主要包括:中國證監會證監機構字[2001] 265號《關於規范證券公司受託投資管理業務的通知》、證監機構字[2003]107號《關於證券公司從事集合性受託投資管理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以及2003 年中國證監會第17號《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行辦法》等。最後,對於具體案件中出現的新型疑難法律問題,應結合國家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綜合運用委託理財案件審理原則、民商法基本原則、原理和法律解釋學的方法予以分析和處理。
3.借款合同糾紛案件。當事人雙方在合同中約定,委託人將資產交由受託人進行投資管理,受託人無論盈虧均保證委託人獲得固定本息回報,超額投資收益均歸受託人所有的(即約定保證本息固定回報條款),屬於「名為委託理財、實為借貸關系」的情形,應認定雙方成立借款合同關系,以借款合同糾紛確定案由,並適用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的規定。
4.合夥協議糾紛案件。當事人雙方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委託人將資產委託給受託人,受託人提供專業理財服務,雙方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應認定雙方成立以委託理財合同為表現形式的合夥關系,以合夥協議糾紛確定案由,並適用《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相關規定。
5.信託合同糾紛案件。在委託理財合同實踐中,若合同約定委託人將其資產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照委託人的意願並以受託人自己的名義進行管理,委託資產與委託人資產和受託人的固有資產相互分離,以使委託人或委託人指定的受益人獲得收益,且受託人具備法定資質的信託投資機構等《信託法》所規定的信託行為構成要件的,應認定成立信託合同關系,以信託合同糾紛確定案由,並適用《信託法》及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的規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㈧ 委託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六十四條 【代理種類】代理包括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委託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託行使代理權,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理權,指定代理人按照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單位的指定行使代理權。
第六十五條 【委託形式】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書面委託代理的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許可權和期間,並由委託人簽名或蓋章。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六條 【無權、越權代理的責任】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代理人不履行職責而給被代理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七條 【違法代理的責任】代理人知道被委託代理的事項違法仍然進行代理活動的,或者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為違法不表示反對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負連帶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83.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對已實施的民事行為負連帶責任的,在民事訴訟中,可以列為共同訴訟人。
㈨ 一級建造師法規,關於委託代理的題,求大神解釋
1,首先這個屬於委託代理,應該不用我解釋了吧。即只有A和D。
2,建設工程承包合同的簽字必須由企業法人簽字,所以由副經理的簽字是無效的。故選D。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㈩ 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委託哪個機關
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包括事業單位)只能由法律、行政法規直接授權的才能實施行政回許可。答而本身已承擔行政許可實施職責的行政機關只能自己實施或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不得再委託事業單位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