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動物防疫條例
❶ 山東省動物防疫條例的第四章 動物疫病的控制和撲滅
縣級以上畜牧獸醫管理部門和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應當加強對動物疫病的監測、分析,及時發現、控制和撲滅已出現的動物疫病或者疫情。
省畜牧獸醫管理部門應當根據國家公布的動物疫情狀況和本省動物疫病防治及發生狀況制定動物疫病控制、撲滅計劃,並對重大動物疫病制定應急控制預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發現動物疫病或者疑似動物疫病發生時,應當立即向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
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接到疫情報告後,應當立即派員到現場進行檢查、診斷;確定發生疫病時,應當迅速採取控制、撲滅措施,並及時逐級上報。 發生國家規定的一類動物疫病和重大動物疫病時,縣級以上畜牧獸醫管理部門應當立即派人到現場,劃定疫點、疫區及受威脅區,及時報請同級人民政府發布封鎖令,對疫點、疫區實行封鎖,並通報毗鄰地區和有關部門、單位。
疫區范圍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或者由各有關行政區域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共同決定對疫區實行封鎖。
封鎖令應當包括封鎖的范圍、對象和採取的措施等內容。 對封鎖的疫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畜牧獸醫、公安、衛生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採取下列措施:
(一)在疫點出入口設立明顯標志,配備消毒設施和消毒葯品,並根據撲滅動物疫病的需要對出入疫點的人員、運輸工具及其它物品採取消毒和其它限制性措施;
(二)禁止染疫、疑似染疫及易感染的動物、動物產品和病死動物流出疫點,禁止非疫點的動物進入疫點;
(三)對染疫、疑似染疫及易感染的同群動物進行撲殺;
(四)在動物防疫監督工作人員的監督指導下,對疫點內撲殺的動物和病死動物進行銷毀,對動物排泄物、墊料、受污染物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動物運載工具、圈舍、場地進行嚴格消毒。 對封鎖的疫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畜牧獸醫、公安、衛生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疑似染疫的動物和死因不明的動物屍體進行隔離檢查,經確診為染疫或者染疫病死的,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進行處理;
(二)對易感染的動物進行檢疫和緊急免疫接種;
(三)對飼養的易感染動物進行圈養或者指定地點放養,對役用動物限制在疫區內使用;
(四)禁止與疫病有關的動物及其產品的進出、交易;
(五)在出入疫區的交通要道設立防疫消毒站,並根據撲滅動物疫病的需要對出入人員、運輸工具及其他物品進行消毒。 動物、動物產品在運輸、加工、出售過程中發現染疫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必須立即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染疫動物、動物產品予以隔離;
(二)查明疫病種類和病源地;
(三)查明染疫動物、動物產品的流出情況,並通知運輸沿途和加工、出售場所以及其它可能染疫的區域、站點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進行檢查或者其它緊急處理;
(四)迅速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並由出現疫病的當地人民政府根據疫病的不同種類採取本條例第二十六條或者第三十二條規定的相應措施。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或者違法利用下列動物、動物產品:
(一)封鎖疫區內與所發生動物疫病有關的;
(二)疫區內易感染的;
(三)未經依法檢疫或者經檢疫不合格的;
(四)染疫的;
(五)病死或死因不明的;
(六)其他不符合國家有關動物防疫規定的。 縣級以上畜牧獸醫管理部門和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在動物防疫工作中不得從事任何經營性活動;其工作人員和派駐有關單位的工作人員,不得在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兼職或者接受與工作有關的任何饋贈。
派駐有關單位的工作人員應當定期輪換。 從事動物診療活動的,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及診療儀器、設施等條件,經縣級以上畜牧獸醫管理部門審核驗收合格取得動物診療許可證後方可從業。從業過程中,應當接受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監督、指導,並履行相關的防疫義務。
患有人畜共患傳染病的人員,不得從事動物診療活動以及動物飼養、經營活動和動物產品生產、經營活動。
❷ 山東省動物獸醫衛生防疫合格證辦理所要規定內容
你說的是《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吧?應當向當地獸醫主管部門申請,具體步驟、條件如下:
興辦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動物屠宰加工場所、動物隔離場所、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進行選址、工程設計和施工。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場所建設竣工後,應當向所在地縣級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以下材料: (一)《動物防疫條件審查申請表》; (二)場所地理位置圖、各功能區布局平面圖; (三)設施設備清單; (四)管理制度文本; (五)人員情況。 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規定條件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補正的內容。
第二十八條 興辦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和動物屠宰加工場所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完成材料和現場審查,審查合格的,頒發《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審查不合格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二十九條 興辦動物隔離場所、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完成材料初審,並將初審意見和有關材料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自收到初審意見和有關材料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完成材料和現場審查,審查合格的,頒發《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審查不合格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二章 飼養場、養殖小區動物防疫條件
第五條 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選址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距離生活飲用水源地、動物屠宰加工場所、動物和動物產品集貿市場500米以上;距離種畜禽場1000米以上;距離動物診療場所200米以上;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之間距離不少於500米; (二)距離動物隔離場所、無害化處理場所3000米以上; (三)距離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區域及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干線500米以上。 第六條 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布局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場區周圍建有圍牆; (二)場區出入口處設置與門同寬,長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 (三)生產區與生活辦公區分開,並有隔離設施; (四)生產區入口處設置更衣消毒室,各養殖棟捨出入口設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墊; (五)生產區內清潔道、污染道分設; (六)生產區內各養殖棟舍之間距離在5米以上或者有隔離設施。 禽類飼養場、養殖小區內的孵化間與養殖區之間應當設置隔離設施,並配備種蛋熏蒸消毒設施,孵化間的流程應當單向,不得交叉或者迴流。 第七條 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應當具有下列設施設備: (一)場區入口處配置消毒設備; (二)生產區有良好的採光、通風設施設備; (三)圈舍地面和牆壁選用適宜材料,以便清洗消毒; (四)配備疫苗冷凍(冷藏)設備、消毒和診療等防疫設備的獸醫室,或者有獸醫機構為其提供相應服務; (五)有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無害化處理、污水污物處理設施設備; (六)有相對獨立的引入動物隔離舍和患病動物隔離舍。 第八條 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應當有與其養殖規模相適應的執業獸醫或者鄉村獸醫。 患有相關人畜共患傳染病的人員不得從事動物飼養工作。 第九條 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應當按規定建立免疫、用葯、檢疫申報、疫情報告、消毒、無害化處理、畜禽標識等制度及養殖檔案。 第十條 種畜禽場除符合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規定外,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距離生活飲用水源地、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和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區域及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干線1000米以上; (二)距離動物隔離場所、無害化處理場所、動物屠宰加工場所、動物和動物產品集貿市場、動物診療場所3000米以上; (三)有必要的防鼠、防鳥、防蟲設施或者措施; (四)有國家規定的動物疫病的凈化制度; (五)根據需要,種畜場還應當設置單獨的動物精液、卵、胚胎採集等區域。
第三章 屠宰加工場所動物防疫條件
第十一條 動物屠宰加工場所選址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距離生活飲用水源地、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動物集貿市場500米以上;距離種畜禽場3000米以上;距離動物診療場所200米以上; (二)距離動物隔離場所、無害化處理場所3000米以上。 第十二條 動物屠宰加工場所布局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場區周圍建有圍牆; (二)運輸動物車輛出入口設置與門同寬,長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 (三)生產區與生活辦公區分開,並有隔離設施; (四)入場動物卸載區域有固定的車輛消毒場地,並配有車輛清洗、消毒設備。 (五)動物入場口和動物產品出場口應當分別設置; (六)屠宰加工間入口設置人員更衣消毒室; (七)有與屠宰規模相適應的獨立檢疫室、辦公室和休息室; (八)有待宰圈、患病動物隔離觀察圈、急宰間;加工原毛、生皮、絨、骨、角的,還應當設置封閉式熏蒸消毒間。 第十三條 動物屠宰加工場所應當具有下列設施設備: (一)動物裝卸台配備照度不小於300Lx的照明設備; (二)生產區有良好的採光設備,地面、操作台、牆壁、天棚應當耐腐蝕、不吸潮、易清洗; (三)屠宰間配備檢疫操作台和照度不小於500Lx的照明設備; (四)有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無害化處理、污水污物處理設施設備。 第十四條 動物屠宰加工場所應當建立動物入場和動物產品出場登記、檢疫申報、疫情報告、消毒、無害化處理等制度。
第四章 隔離場所動物防疫條件
第十五條 動物隔離場所選址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距離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種畜禽場、動物屠宰加工場所、無害化處理場所、動物診療場所、動物和動物產品集貿市場以及其他動物隔離場3000米以上; (二)距離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區域及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干線、生活飲用水源地500米以上。 第十六條 動物隔離場所布局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場區周圍有圍牆; (二)場區出入口處設置與門同寬,長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 (三)飼養區與生活辦公區分開,並有隔離設施; (四)有配備消毒、診療和檢測等防疫設備的獸醫室; (五)飼養區內清潔道、污染道分設; (六)飼養區入口設置人員更衣消毒室。 第十七條 動物隔離場所應當具有下列設施設備: (一)場區出入口處配置消毒設備; (二)有無害化處理、污水污物處理設施設備。 第十八條 動物隔離場所應當配備與其規模相適應的執業獸醫。 患有相關人畜共患傳染病的人員不得從事動物飼養工作。 第十九條 動物隔離場所應當建立動物和動物產品進出登記、免疫、用葯、消毒、疫情報告、無害化處理等制度。
第五章 無害化處理場所動物防疫條件
第二十條 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選址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距離動物養殖場、養殖小區、種畜禽場、動物屠宰加工場所、動物隔離場所、動物診療場所、動物和動物產品集貿市場、生活飲用水源地3000米以上; (二)距離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區域及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干線500米以上。 第二十一條 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布局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場區周圍建有圍牆; (二)場區出入口處設置與門同寬,長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並設有單獨的人員消毒通道; (三)無害化處理區與生活辦公區分開,並有隔離設施; (四)無害化處理區內設置染疫動物撲殺間、無害化處理間、冷庫等; (五)動物撲殺間、無害化處理間入口處設置人員更衣室,出口處設置消毒室。 第二十二條 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應當具有下列設施設備: (一)配置機動消毒設備; (二)動物撲殺間、無害化處理間等配備相應規模的無害化處理、污水污物處理設施設備; (三)有運輸動物和動物產品的專用密閉車輛。 第二十三條 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應當建立病害動物和動物產品入場登記、消毒、無害化處理後的物品流向登記、人員防護等制度。
第六章 集貿市場動物防疫條件
第二十四條 專門經營動物的集貿市場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距離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區域、生活飲用水源地、動物飼養場和養殖小區、動物屠宰加工場所500米以上,距離種畜禽場、動物隔離場所、無害化處理場所3000米以上,距離動物診療場所200米以上; (二)市場周圍有圍牆,場區出入口處設置與門同寬,長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 (三)場內設管理區、交易區、廢棄物處理區,各區相對獨立; (四)交易區內不同種類動物交易場所相對獨立; (五)有清洗、消毒和污水污物處理設施設備; (六)有定期休市和消毒制度。 (七)有專門的獸醫工作室。 第二十五條 兼營動物和動物產品的集貿市場應當符合下列動物防疫條件: (一)距離動物飼養場和養殖小區500米以上,距離種畜禽場、動物隔離場所、無害化處理場所3000米以上,距離動物診療場所200米以上; (二)動物和動物產品交易區與市場其他區域相對隔離; (三)動物交易區與動物產品交易區相對隔離; (四)不同種類動物交易區相對隔離; (五)交易區地面、牆面(裙)和檯面防水、易清洗; (六)有消毒制度。 活禽交易市場除符合前款規定條件外,市場內的水禽與其他家禽還應當分開,宰殺間與活禽存放間應當隔離,宰殺間與出售場地應當分開,並有定期休市制度。
❸ 山東省動物防疫條例的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七條
本條例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
❹ 山東省畜牧局動物防疫處是哪個級別的單位
機構改革後,畜牧局只是省農業廳下屬單位,這樣動物防疫處只是科級單位。如果山東省畜牧局還是廳級單位,則屬處級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