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監督條例的題
『壹』 單選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的監督執紀有幾種形態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的監督執紀有四種形態。
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第七條規定,黨內監督必須把紀律挺在前面,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
第一種:黨內關系要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
第二種: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
第三種: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
第四種: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少數。
(1)黨內監督條例的題擴展閱讀:
在實踐中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做法:
1、緊盯苗頭問題,建立談話機制。
通過拓寬問題線索渠道,我們可以發現和緊盯事涉群眾優惠政策落實情況的問題,專項檢查、行政執法、經濟責任審計中發現和收集的問題線索,在監督檢查、信訪舉報中發現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四風」方面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通過及時談話提醒,第一時間消除「隱患」。
2、緊盯時間節點,狠抓紀律作風。
應當注意關鍵節點糾治「四風」,特別是年節假期,此刻「四風」問題會出現隱形變種,會有新情況新動向。應當堅持節前提醒、節中暗訪,節後通報,嚴肅查處頂風違紀行為。
3、緊盯關鍵少數, 加大審查力度。
緊盯「一把手」這個關鍵少數,用紀律這把戒尺從嚴查處違紀違法行為,堅持一把尺子、一個標准執紀到底,以「零容忍」態度確保紀律剛性約束,讓懲治極少數成為常態。應當圍繞中心工作,強化問責,堅持「一案雙查」,既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又追究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
4、緊盯案件審理,注重教育警示。
緊盯處理的每一起案件,及時撰寫案情分析報告,審理報告以黨紀尺子衡量,用紀律語言描述,不僅列明違紀事實,還應反映其對所犯錯誤的認識,附上檢討書和違紀事實見面材料。
『貳』 黨內監督條例存在什麼問題
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實施多年來,對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加強黨內監督,維護黨的團結統一,起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形勢發展,《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已不能完全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的實踐需要,如有些規定比較原則,操作性不強,約束力不夠。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強黨內監督,嚴格規范權力行使,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監督;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對強化黨內監督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是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依規治黨,為修訂《黨內監督條例(試行)》提供了重要遵循。中央2013年決定修改《黨內監督條例(試行)》;近年來,各級黨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強化問責機制,積累了不少經驗,也需要在修訂《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中體現出來。這些為修訂《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奠定了重要基礎,修訂工作時機成熟、條件具備。
另外,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會提出全面依法治國,五中中央提出制定「十三五」規劃建議,這樣,六中全會討論黨建問題比較合適。在六中全會討論修訂《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也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全面從嚴治黨符合邏輯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