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會信用條例
㈠ 上海市社會信用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新社會治理機制,提高社會信用水平,增強誠信意識,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以下統稱信息主體),在社會和經濟活動中遵守法定義務或者履行約定義務的狀態。
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信息,是指可用以識別、分析、判斷信息主體守法、履約狀況的客觀數據和資料。第三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信息的歸集、採集、共享和使用,信用激勵與約束,信息主體權益保護,信用服務行業規范與發展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四條市和區人民政府應當設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議事協調機構,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推進本行政區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市和區社會信用管理部門負責社會信用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監督管理,組織擬訂各項政策措施並負責協調實施。市和區人民政府其他部門應當在職權范圍內,協同做好社會信用工作。第五條本市鼓勵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社會信用建設,提高誠實守信意識,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信用聯合獎懲,弘揚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風氣。第六條社會信用信息的歸集、採集、共享和使用等活動,應當遵循合法、客觀、必要的原則,確保信息安全,不得侵犯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其他個人信息。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自然人的社會信用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自然人的社會信用信息。第七條本市應當根據國家總體部署,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運行機制和地方信用信息系統信息歸集功能,開展各項社會信用建設工作。
本市應當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做好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工作;建立區域信用合作機制,推動與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評價結果互認,加強重點領域跨區域聯合激勵和懲戒。第二章社會信用信息第八條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信息分為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
公共信用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公共企業事業單位等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單位,在履行職責、提供服務過程中產生或者獲取的社會信用信息。
市場信用信息是指信用服務機構及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等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採集或者獲取的社會信用信息。第九條市社會信用管理部門應當遵循合法、審慎、必要的原則,組織編制本市公共信用信息目錄。
列入目錄的失信信息包括下列事項:
(一)欠繳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社會保險費、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的;
(二)提供虛假材料、隱瞞真實情況,侵害社會管理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的;
(三)拒不執行生效法律文書的;
(四)適用一般程序作出的行政處罰信息,但違法行為輕微或者主動消除、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除外;
(五)被監管部門處以市場禁入或者行業禁入的;
(六)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其他事項。
法律、法規對違法事項納入目錄已作出規定的,該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違法事項不得納入。第十條有關單位提出將相關事項納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目錄的,應當說明理由,擬納入的事項存在較大分歧意見或者可能造成較大社會影響的,該單位還應當會同市社會信用管理部門組織評估,聽取相關群體代表、專家等方面的意見。
市社會信用管理部門匯總有關單位提出的擬納入目錄的事項後,形成本市公共信用信息目錄草案,並將目錄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報經議事協調機構審議通過後及時公布。第十一條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中心負責建設、運行和維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應當按照本市公共信用信息目錄要求及時、准確、完整地提供公共信用信息,並提供該單位認定信息主體遵守法定義務、履行約定義務情況的判決書、裁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等生效法律文書。未納入目錄的公共信用信息不得向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歸集。
公共信用信息的具體歸集程序、標准和實施辦法,由市社會信用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並向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