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法規供給
A. 如何更好地構建黨內法規制度體系
為更好地構建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
- 建立健全黨內法規的制定、修訂和廢止程序,確保黨內法規的制定過程科學、民主、規范。
加大黨內法規備案審查和解釋力度:
- 對已制定的黨內法規進行嚴格的備案審查,確保其符合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以及憲法法律的規定。
- 加強對黨內法規的解釋工作,明確其含義和適用范圍,確保各級黨組織和黨員正確理解和執行。
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
- 確保黨內法規在內容上與國家法律保持一致,避免相互沖突或矛盾。
- 在制定和修訂黨內法規時,充分考慮國家法律的相關規定,實現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有機銜接。
黨內法規制度比法律的要求更嚴格:
- 黨內法規作為黨的內部規章制度,其要求應高於國家法律,以體現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 在制定黨內法規時,應充分考慮黨的紀律和規矩,確保黨內法規的嚴格性和權威性。
提高黨內法規執行力:
- 加強對黨內法規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對黨內法規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 建立健全黨內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機制,對違反黨內法規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確保黨內法規得到有效執行。
克服黨內法規制度供給紊亂和供給不當:
- 加強對黨內法規制度的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避免重復制定和相互矛盾的現象。
- 加強對黨內法規制度的評估和清理工作,及時廢止不適應時代要求的黨內法規制度,確保黨內法規制度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搞好黨內法規立法前的規則和立法中的起草:
- 在立法前,進行充分的調研和論證,確保黨內法規的制定符合黨的實際和需要。
- 在立法過程中,注重起草工作的規范性和專業性,確保黨內法規的准確性和可操作性。
搞好黨內法規立法後的評估:
- 對已制定的黨內法規進行定期的評估和反饋,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
- 根據評估結果,對黨內法規進行必要的修訂和完善,確保其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B. 如何堅持依法執政,全面提高依據憲法法律,黨內法規管黨治黨的能力和水平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全面提高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的能力和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一、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分類扶持貧困家庭,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
提高教育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
促進就業創業,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縮小收入差距,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學的工資水平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完善市場評價要素貢獻並按貢獻分配的機制。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理順葯品價格,實行醫療、醫保、醫葯聯動,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實施食品安全戰略。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
二、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各級黨委必須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加強黨的各級組織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
動員人民群眾團結奮斗,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宣傳和組織群眾能力,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協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項權益,激發各族人民建設祖國的主人翁意識。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共識和力量。
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全面提高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的能力和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牢固樹立安全發展觀念,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切實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實施國家安全戰略,堅決維護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信息、國防等安全。
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就是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把《建議》確定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實處。全黨要把思想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認清形勢,堅定信心,繼續頑強奮斗,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
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鞏固反腐敗斗爭成果,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制,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著力解決一些幹部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形成敢於擔當、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C.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有哪些主要內容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3)黨內法規供給擴展閱讀
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通過完備的法律法規推動憲法實施,是立法工作的重要任務。
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應自覺把憲法的基本精神貫徹到立法的全過程,堅持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遵循憲法確立的制度和原則,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開展立法活動,確保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切實維護憲法權威。
應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著力提高立法質量,為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