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條例定義
Ⅰ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規定通用公文共15種其中有什麼等
1、按照適用范圍分類:《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第8條將公文分為15種:決議、決定、命令(令)、公報、公告、通告、意見、通知、通報、報告、請示、批復、議案、函、紀要。
這15種公文,是規范性公文,也叫法定公文,是申論考試的重點,一定要記住。今後的視頻里,我將對這15種公文怎麼寫、怎麼用,做具體的分享。
2、按照公文來源分類:可分為收文和發文兩種。
3、按照行文方向分類:可分為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三種。這個考試的重點,經常經常考到。
4、按性質作用分類:可分為法規性公文、指揮性公文、公布性公文、報請性公文、通聯性公文和記錄性公文六種。
5、按照公文的機密程度分類:分為絕密公文、機密公文、秘密公文。這是考試的重點,記住這三種。
具體應用起來,另外還有內部材料、普通公文。
6、按照辦文時限要求分類:分為特提公文、特急公文、加急公文、平急公文。
這里的特提公文,很少見到。除此之外,不標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的都是普通公文。
7、按照形成和使用過程分類:可以分為不同的文稿和文本,其中文稿分為草稿和定稿,文本分為正本、試行本、暫行本、修訂本和副本。
Ⅱ 公文里的"條例 規定 辦法 細則 章程 規則"的區別
一般來說規則、章程一般是通過召開相關權利大會來制定的。章程為總體大綱,規則為專詳細內容,而屬細則是指在規則之上的解釋或者補充詳細內容。辦法一般是針對上級任務或規則提出的具體實施手冊。規定相對來說只是一般部門上級對下屬提出的一些要求,約束力不如規則和章程。條例的范圍很廣,在我們法律中也會有條例出線,在行政法規中也會出線,在一般的規則章程中也會出線等等。但是我們一般來說的條例多用於行政規定中的行政性化說法。指具體的規定。
Ⅲ 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的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
(中辦發〔2012〕14號)
(2012年4月16日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適應中國共產黨機關和國家行政機關(以下簡稱黨政機關)工作需要,推進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各級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
第三條 黨政機關公文是黨政機關實施領導、履行職能、處理公務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規范體式的文書,是傳達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公布法規和規章,指導、布置和商洽工作,請示和答復問題,報告和交流情況等的重要工具。
第四條 公文處理工作是指公文擬制、辦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關聯、銜接有序的工作。
第五條 公文處理工作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准確規范、精簡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則。
第六條 各級黨政機關應當高度重視公文處理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隊伍建設,設立文秘部門或者由專人負責公文處理工作。
第七條 各級黨政機關辦公廳(室)主管本機關的公文處理工作,對下級機關的公文處理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
第二章 公文種類
第八條 公文種類主要有:
(一)決議。適用於會議討論通過的重大決策事項。
(二)決定。適用於對重要事項作出決策和部署、獎懲有關單位和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
(三)命令(令)。適用於公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晉升銜級、嘉獎有關單位和人員。
(四)公報。適用於公布重要決定或者重大事項。
(五)公告。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
(六)通告。適用於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七)意見。適用於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
(八)通知。適用於發布、傳達要求下級機關執行和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批轉、轉發公文。
(九)通報。適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況。 (十)報告。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回復上級機關的詢問。 (十一)請示。適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事項。 (十二)批復。適用於答復下級機關請示事項。
(十三)議案。適用於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請審議事項。
(十四)函。適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准和答復審批事項。
(十五)紀要。適用於記載會議主要情況和議定事項。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九條 公文一般由份號、密級和保密期限、緊急程度、發文機關標志、發文字型大小、簽發人、標題、主送機關、正文、附件說明、發文機關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註、附件、抄送機關、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頁碼等組成。
(一)份號。公文印製份數的順序號。涉密公文應當標注份號。
(二)密級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級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應當根據涉密程度分別標注「絕密」「機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三)緊急程度。公文送達和辦理的時限要求。根據緊急程度,緊急公文應當分別標注「特急」、「加急」,電報應當分別標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發文機關標志。由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加「文件」二字組成,也可以使用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聯合行文時,發文機關標志可以並用聯合發文機關名稱,也可以單獨用主辦機關名稱。
(五)發文字型大小。由發文機關代字、年份、發文順序號組成。聯合行文時,使用主辦機關的發文字型大小。
(六)簽發人。上行文應當標注簽發人姓名。 (七)標題。由發文機關名稱、事由和文種組成。
(八)主送機關。公文的主要受理機關,應當使用機關全稱、規范化簡稱或者同類型機關統稱。
(九)正文。公文的主體,用來表述公文的內容。 (十)附件說明。公文附件的順序號和名稱。
(十一)發文機關署名。署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
(十二)成文日期。署會議通過或者發文機關負責人簽發的日期。聯合行文時,署最後簽發機關負責人簽發的日期。
(十三)印章。公文中有發文機關署名的,應當加蓋發文機關印章,並與署名機關相符。有特定發文機關標志的普發性公文和電報可以不加蓋印章。
(十四)附註。公文印發傳達范圍等需要說明的事項。 (十五)附件。公文正文的說明、補充或者參考資料。
(十六)抄送機關。除主送機關外需要執行或者知曉公文內容的其他機關,應當使用機關全稱、規范化簡稱或者同類型機關統稱。
(十七)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公文的送印機關和送印日期。 (十八)頁碼。公文頁數順序號。
第十條 公文的版式按照《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准執行。
第十一條 公文使用的漢字、數字、外文字元、計量單位和標點符號,按照有關國家標准和規定執行。民族自治地方的公文,可以並用漢字和當地通用的少數民族文字。
第十二條 公文用紙幅面採用國際標准A4型。特殊形式的公文用紙幅面,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第四章 行文規則
第十三條 行文應當確有必要,講求實效,注重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四條 行文關系根據隸屬關系和職權范圍確定。一般不得越級行文,特殊情況需要越級行文的,應當同時抄送被越過的機關。
第十五條 向上級機關行文,應當遵循以下規則:
(一)原則上主送一個上級機關,根據需要同時抄送其他相關上級機關和同級機關,不抄送下級機關。 (二)黨委、政府的部門向上級主管部門請示、報告重大事項,應當經本級黨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權,屬於部門職權范圍內的事項應直接報送上級主管部門。 (三)下級機關的請示事項,如需以本機關名義向上級機關請示,應當提出傾向性意見後上報。不得原文轉報上級機關。 (四)請示應當一文一事,不得在報告等非請示性公文中夾帶請示事項。 (五)除上級機關負責人直接交辦事項外,不得以本機關名義向上級機關負責人報送公文,也不得以本機關負責人名義向上級機關報送公文。 (六)受雙重領導的機關向一個上級機關行文,必要時應當抄送另一個上級機關。 (七)不符合行文規則的上報公文,上級機關的文秘部門可退回下級呈報機關。
第十六條 向下級機關行文,應當遵循以下規則:
(一)主送受理機關,根據需要抄送相關機關。重要行文應當同時抄送發文機關的直接上級機關。
(二)黨委、政府的辦公廳(室)根據本級黨委、政府授權,可以向下級黨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門和單位不得向下級黨委、政府發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級黨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經政府審批的具體事項,經政府同意可由政府職能部門行文,文中需註明已經政府同意。
(三)黨委、政府的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可以向下級黨委、政府的相關部門行文。
(四)涉及多個部門職權范圍內的事務,部門之間未協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級機關應當責令其糾正或者撤銷。
(五)上級機關向受雙重領導的下級機關行文,必要時抄送該下級機關的另一個上級機關。
第十七條 同級黨政機關、黨政機關與其他同級機關必要時可以聯合行文。屬於黨委、政府各自職權范圍內的工作,不得聯合行文。黨委、政府的部門依據職權可以相互行文。部門內設機構除辦公廳(室)外不得對外正式行文。
第五章 公文擬制
第十八條 公文擬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審核、簽發等程序。
第十九條 公文起草應當做到:
(一)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完整准確體現發文機關意圖,並同現行有關公文相銜接。
(二)一切從實際出發,分析問題實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辦法切實可行。 (三)內容簡潔,主題突出,觀點鮮明,結構嚴謹,表述准確,文字精練。 (四)文種正確,格式規范。
(五)公文涉及其他部門職權范圍事項的,起草單位必須徵求相關部門意見,力求達成一致。
(六)深入調查研究,充分進行論證,廣泛聽取意見。 (七)機關負責人應當主持、指導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第二十條 公文文稿簽發前,應當由發文機關辦公廳(室)進行審核。審核的重點是:
(一)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據是否准確。
(二)內容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否完整准確體現發文機關意圖;是否同現行有關公文相銜接;所提政策措施和辦法是否切實可行。
(三)涉及有關地區或者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是否經過充分協商並達成一致意見。
(四)文種是否正確,格式是否規范;人名、地名、時間、數字、段落順序、引文等是否准確;文字、數字、計量單位和標點符號等用法是否符合規定。
(五)其他內容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有關要求。
需要發文機關審議的重要公文文稿,審議前由發文機關辦公廳(室)進行初核。
第二十一條 經審核不宜發文的公文文稿,應當退回起草單位並說明理由;符合發文條件但內容需作進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起草單位修改後重新報送。
第二十二條 公文應當經本機關負責人審批簽發。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機關主要
Ⅳ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
法律分析:《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於2012年4月16日印發,自2012年7月1日正式施行。
法律依據:《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 第一條 為了適應中國共產黨機關和國家行政機關(以下簡稱黨政機關)工作需要,推進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制定本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