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管理條例
A. 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2004)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處理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故。
車輛在道路以外通行時發生的事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到報案的,參照本規定處理。
發生特別重大交通事故,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第三條處理交通事故應當遵循公開、公正、便民、效率的原則。第四條具有一年以上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經歷的交通警察,經設區的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培訓考試合格的,可以處理適用簡易程序的交通事故。
具有二年以上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經歷的交通警察,經省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培訓考試合格,獲得交通事故處理資格等級證書後,可以處理適用一般程序及簡易程序的交通事故。第五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鄰省、地(市)、縣交界的國、省、縣道公路上,設置標有管轄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地址及交通事故報警電話號碼的提示牌。第二章 管轄第六條縣級以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處理所管轄的區域或者道路內發生的交通事故。第七條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的,報請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指定管轄,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作出決定,並通知爭議各方。
交通事故發生地管轄不明的,最先發現或者最先接到報警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先行救助受傷人員,進行現場前期處理。管轄確定後,由有管轄權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第八條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處理下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的交通事故,或者指定下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限時將案件移送其他下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
下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認為案情復雜、影響重大或者涉及公安機關人員、車輛的交通事故,可以申請移送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請後二十四小時內,作出移送或者由原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繼續處理的決定。案件管轄發生轉移的,處理時限從移送案件之日起計算。第三章 受理第九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到交通事故報警的,應當登記備查,記錄報警時間、報警人姓名、單位、聯系電話、發生交通事故時間、地點、車輛類型、車輛牌號、是否載有危險物品、人員傷亡等簡要情況。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還應當詳細詢問並記錄肇事車輛的顏色、特徵及其逃逸方向等有關情況。
報警人不報姓名的,應當記錄在案。報警人不願意公開姓名的,應當為其保密。第十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到交通事故報警,應當按照規定立即派交通警察趕赴現場。有人員傷亡的,應當及時通知急救、醫療、消防等有關部門。發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或者有重大影響的交通事故,應當立即向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和當地人民政府報告;涉及營運車輛的,同時通知當地人民政府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第十一條當事人未在交通事故現場報警,事後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當事人應當在提出請求後十日內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供交通事故證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自接到當事人提供的交通事故證據材料之日起對交通事故進行調查。當事人未提供交通事故證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現場變動、證據滅失,無法查證交通事故事實的,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第四章 簡易程序第十二條發生《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的交通事故,當事人應當填寫交通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天氣、當事人姓名、機動車駕駛證號、聯系方式、機動車牌號、保險憑證號、交通事故形態、碰撞部位、賠償責任人等內容的協議書或者文字記錄,共同簽名後立即撤離現場,協商賠償數額和賠償方式。
當事人均已辦理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可以根據記錄交通事故情況的協議書向保險公司索賠。
當事人也可以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第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應當保護現場並立即報警:
(一)機動車無號牌、無檢驗合格標志、無保險標志的;
(二)駕駛人無有效機動車駕駛證的;
(三)駕駛人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葯品或者麻醉葯品的;
(四)發生《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第二款規定的交通事故,當事人對事實或者成因有爭議的;
(五)當事人不能自行移動車輛的;
(六)碰撞建築物、公共設施或者其他設施的。
B.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2017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保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保護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第二條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便民、效率的原則,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第三條道路交通事故分為財產損失事故、傷人事故和死亡事故。
財產損失事故是指造成財產損失,尚未造成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傷人事故是指造成人員受傷,尚未造成人員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死亡事故是指造成人員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第四條道路交通事故的調查處理應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
財產損失事故可以由當事人自行協商處理,但法律法規及本規定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五條交通警察經過培訓並考試合格,可以處理適用簡易程序的道路交通事故。
處理傷人事故,應當由具有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初級以上資格的交通警察主辦。
處理死亡事故,應當由具有道路交通事故處理中級以上資格的交通警察主辦。第六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應當使用全國統一的交通管理信息系統。
鼓勵應用先進的科技裝備和先進技術處理道路交通事故。第七條交通警察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應當按照規定使用執法記錄設備。第八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建立與司法機關、保險機構等有關部門間的數據信息共享機制,提高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工作信息化水平。第二章管 轄第九條道路交通事故由事故發生地的縣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未設立縣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由設區的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第十條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在兩個以上管轄區域的,由事故起始點所在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
對管轄權有爭議的,由共同的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指定管轄。指定管轄前,最先發現或者最先接到報警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先行處理。第十一條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處理下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的道路交通事故,或者指定下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限時將案件移送其他下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
案件管轄權發生轉移的,處理時限從案件接收之日起計算。第十二條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人員、車輛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按照本規定處理。依法應當吊銷、注銷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核發的機動車駕駛證以及對現役軍人實施行政拘留或者追究刑事責任的,移送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有關部門處理。
上道路行駛的拖拉機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按照本規定處理。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拖拉機駕駛人依法暫扣、吊銷、注銷駕駛證或者記分處理的,應當將決定書和記分情況通報有關的農業(農業機械)主管部門。吊銷、注銷駕駛證的,還應當將駕駛證送交有關的農業(農業機械)主管部門。第三章報警和受案第十三條發生死亡事故、傷人事故的,或者發生財產損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應當保護現場並立即報警:
(一)駕駛人無有效機動車駕駛證或者駕駛的機動車與駕駛證載明的准駕車型不符的;
(二)駕駛人有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葯品或者麻醉葯品嫌疑的;
(三)駕駛人有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嫌疑的;
(四)機動車無號牌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號牌的;
(五)當事人不能自行移動車輛的;
(六)一方當事人離開現場的;
(七)有證據證明事故是由一方故意造成的。
駕駛人必須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立即組織車上人員疏散到路外安全地點,避免發生次生事故。駕駛人已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受傷無法行動的,車上其他人員應當自行組織疏散。第十四條發生財產損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車輛可以移動的,當事人應當組織車上人員疏散到路外安全地點,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採取現場拍照或者標劃事故車輛現場位置等方式固定證據,將車輛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後報警:
(一)機動車無檢驗合格標志或者無保險標志的;
(二)碰撞建築物、公共設施或者其他設施的。
C.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第九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第九章規定,對於違反條例的行為,除《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已有明確規定的,均按照本條例執行相應的處罰。
第七十四條,機動車駕駛員如醉酒駕駛、將車交予無駕駛證者或挪用、轉借機動車牌證或駕駛證,除治安處罰外,可能面臨駕駛證弔扣6個月至12個月的附加處分。
第七十五條規定,塗改、偽造證件,學習駕駛員違規行為,不按規定超車或停車等行為,將被處以200元以下罰款或警告,嚴重情況也可能附加駕駛證弔扣。
第七十六條規定,駕駛不符准駕車型、未審驗駕駛資格等行為,可能被罰款100元或警告,並且可能弔扣駕駛證4個月。
第七十七條規定,逆向行駛、下陡坡熄火滑行等行為,罰款50元或警告,嚴重者弔扣駕駛證3個月。
第八十一條列舉了如未按規定安裝車牌、駕駛時吸煙等行為,將被處以5元以下罰款或警告。
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和乘車人違反條例,同樣會受到警告或5元以下罰款的處罰。
條例還規定了挖掘路面、佔用道路等行為的罰款,以及交通事故處理和交通管理處罰的裁決機制。
公安機關在執行罰款時,有特定的程序和權利,如對未繳罰款者可能暫扣證件或車輛,對逾期未交駕駛證者則會延長弔扣期限。
最後,強調了交通警察的職責和責任,要求公正執法,對違法者給予相應處罰,並強調了違法者的法律責任。
(3)交通事故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1988年3月9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 已經廢止,其調整內容已被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於2003年10月28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國務院於2004年4月30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代替。
D.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規定的內容是
第九十二條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
E.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一 你知道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一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交通事故的責任承擔實行過錯責任原則認定。
1、只存在一方過錯的,該過錯方承擔全部責任。
2、雙方或雙方以上的過錯的,按過錯程度和對事故發生的重要性共同分擔。
3、各方都無過錯,則都均無責任。
4、一方當事人故意,他方無責任。
5、從我國司法目的和國情出發,法律規定,省級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具體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確定細則或者標准,做出符合地方實際的交通事故地方規范。
(5)交通事故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一、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的主要內容
(一)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車輛、道路和交通環境等基本情況;
2、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經過;
3、道路交通事故證據及事故形成原因的分析;
4、當事人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及責任或者意外原因;
5、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認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名稱和日期。
(二)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由辦案民警簽名或者蓋章,加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專用章,分別送達當事人,並告知當事人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復核、調解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權利、期限。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
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三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經過勘驗、檢查現場的交通事故應當在勘查現場之日起10日內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對需要進行檢驗、鑒定的,應當在檢驗、鑒定結果確定之日起5日內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四條當事人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有爭議,各方當事人一致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的,應當在收到交通事故認定書之日起10日內提出書面調解申請。
對交通事故致死的,調解從辦理喪葬事宜結束之日起開始;對交通事故致傷的,調解從治療終結或者定殘之日起開始;對交通事故造成財產損失的,調解從確定損失之日起開始。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五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爭議的期限為10日。調解達成協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製作調解書送交各方當事人,調解書經各方當事人共同簽字後生效;
調解未達成協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製作調解終結書送交各方當事人。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項目和標准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執行。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六條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爭議,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不再受理調解申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期間,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調解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