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地方法規
⑴ 地方行政機關對央企有沒有監管權,為什麼
地方行政機關對央企有沒有監管權,因為在我國的體制里,監管權只屬於如下幾個部門:
1、全國及各級人大;
2、最高人民檢察院及各級檢察院;
3、地方政府機關無權管理央企,央企是屬於國務院下屬的國資委管理的;
4、行政級足夠的相關部門。
目前國企的用工形式主要是全日制合同用工制,主要是和企業簽訂全日制用工合同,並不是像公務員那樣納入編制管理,所員工進入的程序自然就沒有公務員那麼復雜和嚴格。央企即中央企業,是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按照我國的現行體制,央企的管理機構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管管理委員會。如果你提到的問題是指違紀違法問題,應該歸屬國家監察委管。地方政府跟央企的關系一般來講只能是合作的關系,但是央企也要遵守所在地的地方法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二條 列入公務員范圍的工作人員必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一)依法履行公職;
(二)納入國家行政編制;
(三)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第四條 中國共產黨各級機關中列入公務員范圍的人員:
(一)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紀律檢查委員會的領導人員;
(二)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工作部門、辦事機構和派出機構的工作人員;
(三)中央和地方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機關和派出機構的工作人員;
(四)街道、鄉、鎮黨委機關的工作人員。第十條 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的各級機關中列入公務員范圍的人員:
(一)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和地方各級委員會的領導人員,工作機構的工作人員;
(二)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和地方各級委員會的領導人員,工作機構的工作人員;
(三)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和地方各級委員會的領導人員,工作機構的工作人員;
(四)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和地方各級委員。
⑵ 央企的責任與擔當
法律分析:中央企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既要承擔企業的經濟責任,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同時,還要承擔政治責任、社會責任,不斷彰顯企業的價值。
法律依據:《中央企業合規管理指引(試行)》 第一條 為推動中央企業全面加強合規管理,加快提升依法合規經營管理水平,著力打造法治央企,保障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制定本指引。
⑶ 央企需不需要執行地方性法規
我國法律法規是統一制面向社會,「如果央企觸及到違反法律准繩之外的事情」,是同等會受到法律制裁除港澳地區有一國兩制不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