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負殘疾人法規
A. 江蘇省殘疾人保障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殘疾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與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
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全社會應當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禁止基於殘疾的歧視,禁止侮辱、侵害、虐待、遺棄殘疾人。禁止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貶低損害殘疾人人格。第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殘疾人工作的領導,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將殘疾人事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穩定增長的經費保障機制。
發展殘疾人福利事業,提高殘疾人社會福利水平。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殘疾人工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設在殘疾人聯合會,負責日常工作。
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應當每年向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報告履行職責情況,並安排專人聯系殘疾人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建設信息共享平台。第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當尊重殘疾人對公共政策和殘疾人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依法保障殘疾人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第六條地方各級殘疾人聯合會代表殘疾人的共同利益,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為殘疾人服務;履行法律、法規、規章和章程規定以及本級人民政府委託的工作職責,開展殘疾人工作,動員社會力量,發展殘疾人事業。第七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做好所屬范圍內的殘疾人工作。第八條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支持殘疾人事業,為殘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務。
鼓勵志願服務組織為殘疾人提供志願服務。第九條建立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機制,推動相關部門和單位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及司法救助,鼓勵社會組織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服務和幫助,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第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以下簡稱殘疾人證)是殘疾人享受政府優待扶助政策的重要憑證。
殘疾人證經設區的市殘疾人聯合會審批,由縣(市、區)殘疾人聯合會發放。
縣級以上殘疾人聯合會會同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共同確定的殘疾評定定點醫院,應當按照國家規定進行殘疾等級評定工作。第二章預防和康復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殘疾預防服務體系,有計劃地組織開展殘疾預防工作,宣傳普及殘疾預防知識,增強公眾殘疾預防意識。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針對遺傳、疾病、葯物、事故、災害、環境污染和其他致殘因素,組織相關部門、動員社會力量,採取措施預防殘疾的發生、減輕殘疾的程度。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人口計生等部門和殘疾人聯合會應當制定殘疾預防行動計劃,並組織實施。第十四條醫療機構開展婚前醫學檢查和孕前、孕產期保健服務,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減免相關費用。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應當開展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第十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人口計生等部門和殘疾人聯合會應當建立出生實名登記、新生兒殘疾篩查、殘疾預防干預信息共享制度。醫療機構應當將篩查出的殘疾新生兒情況及時報送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並由衛生行政部門定期通報人口計生部門和殘疾人聯合會。第十六條醫療機構對有可能導致殘疾的高危新生兒和傷病人員應當進行早期醫療干預和康復服務,減少因病因傷致殘。第十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殘疾統計和分析報告制度,完善殘疾統計資料庫,每年向社會公布殘疾人口變動的主要信息和數據。第十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建立和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引導和加強殘疾人康復機構建設,拓展康復項目,扶持殘疾人輔助器具研發、生產、推廣和適配。第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將殘疾人康復工作納入社會保障總體規劃,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康復機構納入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按照有關規定,將殘疾人康復、殘疾兒童康復訓練和輔助器具適配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
B. 二人正常歐打殘疾二級人,殘疾人奮力反抗致正常一人輕傷二級判行多少年
正常人打殘疾人從法律上說,正常人會從重處罰,但是你說的兩人打殘疾人,殘疾人奮力反抗正常人輕傷二級,根據我國法律法規,輕傷害三到五年刑,殘疾人這是屬於正當防衛,不需要判刑。如果說判刑,也是較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