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治安管理條例
① 無證經營怎麼處罰
依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十四條,對於無照經營行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
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重大責任事故罪、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危險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不夠刑事處罰的,並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
無照經營行為規模較大、社會危害嚴重的,並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無照經營行為危害人體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威脅公共安全、破壞環境資源的,沒收專門用於從事無照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材料、產品(商品)等財物,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無照經營行為的處罰,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1)2017治安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首先不管是企業還是個體戶,在正式開業經營前,必須辦理營業執照。
領取營業執照後,並不能馬上開業,還必須辦理以下事項:
1.刻章等事項。
憑營業執照,到公安局指定刻章點辦理:公司公章、財務章、合同章、法人代表章、發票章;至此,一個公司注冊完成。
2.辦理銀行基本戶。
公司注冊完成後,需要辦理銀行基本戶開戶。基本戶是公司資金往來的主要賬戶,經營活動的日常資金收付以及工資、獎金和現金的支取都可以通過這個賬戶來辦理。每個公司只能開一個基本戶。
3.記賬報稅。
完成公司注冊後,需先辦理稅務報到,報到時需提供一名會計的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聯系電話)。公司成立後一個月起,需要會計每月記賬並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企業准備好資料到專管所報到後,稅務局將核定企業繳納稅金的種類、稅率、申報稅金的時間,及企業的稅務專管員。企業日後將根據稅務部門核定的稅金進行申報與繳納。
4.繳納社保。
公司注冊完成後,需要在30天內到所在區域管轄的社保局開設公司社保賬戶,辦理《社保登記證》及CA證書,並和社保、銀行簽訂三方協議。之後,社保的相關費用會在繳納社保時自動從銀行基本戶里扣除。
5.申請稅控及發票。
如果企業要開發票,需要申辦稅控器,參加稅控使用培訓,核定申請發票。完成申請後,企業就可以自行開具發票了。
6.企業年報。
根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規定,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企業應當報送上一年度年度報告,內容包括公司基本情況簡介、主要財務數據和指標、股本變動及股東情況等等。
② 安徽省特種行業治安管理條例(2017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特種行業治安管理,促進特種行業健康發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以下特種行業的治安管理:
(一)旅館業;
(二)典當業;
(三)公章刻制業;
(四)拍賣業;
(五)廢舊金屬收購業;
(六)寄賣業;
(七)舊機動車、舊行動電話、舊電腦等舊貨交易業;
(八)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業、機動車維修業、機動車租賃業;
(九)金銀首飾加工業;
(十)開鎖業;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特種行業。第三條特種行業治安管理實行屬地管理,依法保護行業經營者、消費者等的合法權益,制止、取締非法經營,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負責特種行業治安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商務、旅遊、交通運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與特種行業治安管理有關工作。第五條公安機關應當依法規范特種行業治安管理,文明執法、公正執法,強化服務意識,自覺接受社會和公民的監督。第六條鼓勵建立各類特種行業協會,引導和促進行業規范有序發展。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配合公安機關實施行業治安管理,指導和督促相關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依法履行治安義務。第七條單位和個人發現特種行業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有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有關部門應當及時調查處理,並將結果告知舉報者。第二章從業管理第八條經營特種行業的企業應當符合下列治安管理的要求:
(一)有必要的財物保管設備和治安防範設施;
(二)有依法需要配置的身份證件識別、治安信息採集傳輸設備;
(三)設立內部治安保衛機構或者配備專(兼)職保衛人員,有健全的內部治安保衛制度。
經營特種行業的個體工商戶,應當符合前款第一項和第二項規定的要求。第九條在鐵路、礦區、油田、機場、港口、施工工地、軍事禁區和金屬冶煉加工企業附近,不得設點收購廢舊金屬。禁止設點的范圍由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劃定並公布。第十條經營旅館業、典當業、公章刻制業的,依法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提出申請,取得特種行業許可證。第三章治安責任第十一條特種行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是本單位的治安責任人。特種行業承包經營負責人或者聘任的經營負責人為共同治安責任人。治安責任人的責任是:
(一)制定內部治安保衛制度和崗位責任制,檢查治安隱患並進行整改,落實內部治安防範措施;
(二)根據單位規模,配備專(兼)職治安員或者按照有關規定配備保安員,組織本單位的治安員、保安員接受公安機關的治安業務培訓;
(三)對公安機關查處涉嫌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治安災害事故予以配合;
(四)發生治安災害事故時,立即報告有關部門,並協助有關部門實施救援、處理,組織搶救傷員、疏散群眾,維護現場秩序。
經營特種行業的個體工商戶,應當履行相應的治安責任,制定治安防範措施,檢查治安隱患並進行整改。第十二條特種行業經營者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建立治安管理信息系統,並向公安機關實時傳輸治安信息;暫不具備實時傳輸條件的,應當按照公安機關的規定,定期報送相關信息。第十三條旅館業,典當業,廢舊金屬收購業,寄賣業,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業、機動車維修業、機動車租賃業,舊機動車、舊行動電話、舊電腦等舊貨交易業,金銀首飾加工業,其經營場所的出入口、營業廳、主要通道和保管庫房以及停車場等部位,應當按照規定安裝視頻監控設備。特種行業經營者應當保證視頻監控設備正常運行,保證視頻監控錄像資料不被刪改、傳播或者非法使用。
典當業經營者應當將視頻監控錄像資料留存兩個月以上,前款規定的其他特種行業經營者應當將視頻監控錄像資料留存一個月以上。第十四條公安機關應當組織、指導特種行業開展治安防範業務培訓。公安機關開展治安防範業務培訓不得收取任何費用。
特種行業的從業人員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參加法律、法規知識和治安防範業務培訓,接受公安機關的治安監督檢查和治安防範業務指導,配合公安機關開展執法工作。
③ 四川省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2017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旅館經營行為,促進旅館業健康發展,保障旅館經營者、從業人員和旅客合法權益,維護社會治安秩序,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旅館,是指本省行政區域內按日或者小時計價收費向社會公眾提供住宿服務的合法經營場所,包括賓館、飯店、旅館、公寓式酒店、客棧、招待所、洗浴場所、農家樂、牧家樂、度假村、家庭式旅店等。第三條國家依法徵收農家樂、牧家樂、度假村、家庭式旅店等所佔農村集體土地時,按現行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的補償標准執行。第四條公安機關負責旅館業的治安管理,旅遊、工商等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助配合公安機關做好旅館業治安管理工作。第五條旅館業治安管理實行屬地管理,遵循保障安全、服務社會的原則。第六條旅館經營者、從業人員應當遵守治安管理有關法律法規,建立旅館治安管理內部責任制度,協助公安機關預防和查處違法犯罪活動。
旅館行業協會應當制訂行業自律規范,指導和規范旅館經營者的經營活動。第二章經營許可第七條開辦旅館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與生產或儲存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強腐蝕性等危險物品的廠(庫)的間距符合國家規定;
(二)利用地下空間開辦的旅館,通風、照明和安全設施齊全有效,並有兩個以上寬敞、通暢的出入口。第八條開辦旅館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申請辦理《特種行業許可證》。申請材料包括:
(一)法定代表人、經營負責人的身份證明;
(二)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或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明;
(三)已安裝符合要求的安全監控設備設施、旅館業治安管理信息系統的相關材料;提供互聯網上網服務的還要提供已安裝由公安部頒發銷售許可證的安全管理系統的相關材料;
(四)經營場所(地)的權屬證明或者租賃使用證明;
(五)旅館方點陣圖及標明內部房間號、服務台、安全監控設備設施、疏散通道、安全出入口等情況的平面圖;
(六)旅館治安管理制度和突發事件應急方案;
(七)旅館治安保衛負責人、治安保衛人員、登記驗證人員的基本情況。第九條建設鄉村酒店、農家樂等旅館,建築總面積300平方米以上1000平方米以下、客房數在20間以上50間以下或床位數在30張以上100張以下的,其工程建設、裝飾裝修、消防設施器材配備等,應當參照執行國家和我省有關消防技術標准,取得所在地縣級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出具的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明。
前款規模以下的該類旅館,應當具備基本的消防安全條件,取得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明。第十條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受理申請後,應當對材料進行審查並實地核查,在接到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做出決定。對符合條件的,應當做出許可決定,核發《特種行業許可證》;對不符合條件的,應當做出不予許可決定並書面說明理由。第十一條旅館經營場所遷移的,應當在15日內重新申請辦理《特種行業許可證》。
旅館歇業的,應當在15日內向原核發《特種行業許可證》的公安機關備案。
旅館變更名稱或者法定代表人、經營負責人,應當在15日內到原核發《特種行業許可證》的公安機關辦理變更手續。
旅館停業的,應當在15日內到原核發《特種行業許可證》的公安機關辦理注銷手續。第三章治安管理第十二條旅館法定代表人和經營負責人是旅館的治安責任人,對旅館及其附設經營的歌舞廳、洗浴場所、音樂茶坊等娛樂服務場所的治安管理和安全防範工作負責。
旅館應當制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落實安全責任制度和治安防範措施,開展安全知識教育培訓,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支持、配合公安機關進行治安管理。第十三條旅館應當建立健全驗證登記、來訪管理、財物保管、值班巡查、情況報告等各項治安管理制度。第十四條旅館接待住宿,應當逐一查驗旅客的身份證件,如實登記旅客的姓名、住址、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等身份信息以及入住、退房時間,並實時錄入旅館業治安管理信息系統,傳報公安機關。
接待外國人、港澳居民、台灣居民或華僑住宿,應當查驗旅客的護照、簽證或其他有效身份證件,按照境外人員入境的相關規定登記住宿信息並傳報公安機關。
④ 江蘇省特種行業治安管理條例(2017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促進特種行業的健康發展,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特種行業,是指在服務業中,因經營業務的內容和性質容易被違法犯罪人員指森利用,需要採取特定治安管理措施的行業。包括:
(一)旅館業;
(二)典當業;
(三)公章刻制業;
(四)生產性廢舊金屬收購業;
(五)開鎖業;
(六)寄賣業,舊車輛、舊行動電話、舊筆記本電腦等舊貨交易業;
(七)金銀首飾加工、置換業;
(八)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業,汽車租賃業;
(九)印刷業(專門從事包裝裝潢印刷品印刷經營活動的除外);
(十)機動車維修業;
(十一)其他依照法律、法規應當採取特定治安管理措施的行業。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治安管理的需要,對特種行業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特種行業治安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商務(經貿)、工商行政管理、交通運輸、新聞出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特種行業治安管理工作。第五條各類特種行業協會應當配合公安機關實施行業治安管理,指導和督促相關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依法履行治安義務。第六條單位和個人發現特種行業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有違法犯罪行為的,有權制止和舉報。
對在特種行業治安管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公安機關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治安安全條件第七條從事特種行業經營,應當具備下列治安安全條件:
(一)有合法、固定的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經營設施;
(二)有負責治安保衛的機構或者專職、兼職保衛人員;
(三)有必要的財物保管和治安防範設施;
(四)有健全的治安管理制度;
(五)有根據需要配置的身份證件識別、治安信息採集傳輸設備;
(六)依法應當具備的其他治安安全條件。第八條從事本條例第二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第(六)項、第(七)項、第(八)項所列特種行業經營的,其經營場所的出入口、營業廳、主要通道、保管庫房、停車場等部位應當安裝視頻監控設備。第九條礦區、油田、港口、機場、軍事禁區、大中型金屬冶煉加工企業周邊和鐵路沿線附近,不得設點收購生產性廢舊金屬。禁止設點的范圍由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劃定並向社會公布。第十條利用開鎖技術實施違法犯罪活動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員,不得從事開鎖業經營活動。
其他特種行業從業人員利用該行業從事犯罪活動受過刑事處罰,執行期滿未逾五年的,不得從事該行業經營活動。第十一條從事旅館業、典當業、公章刻制業經營,應當依法取得公安機關頒發的《特種行業許可證》。
申領《特種行業許可證》,應當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合法、固定經營場所、設施證明材料,與居民住宅屬於同一建築、平房院落,需要共用門戶和通道的,還應當提交所有住戶同意共用的證明材料;
(二)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的身份證件及其復印件,以及無本條例第十條規定的從業限制情形的保證書;
(三)經營場所(含庫房)地理位置和內部結構平面示意圖;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營業唯升畝執照及其復印件;
(五)依法應當提笑鎮交的其他材料。第十二條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應當對《特種行業許可證》申領材料進行審查,並進行現場核查。符合法定條件的,旅館業經營者由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頒發《特種行業許可證》;典當業、公章刻制業經營者由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批准並頒發《特種行業許可證》。第十三條取得《特種行業許可證》的經營者設立分支機構,以及跨原發證公安機關所轄區域遷移經營場所的,應當按照本條例規定申領《特種行業許可證》。
取得《特種行業許可證》的經營者改建、擴建,變更名稱、布局設施、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以及在原發證公安機關所轄區域內遷移經營場所的,應當到原發證公安機關辦理《特種行業許可證》變更手續;停業、轉業的,應當在十五日內到原發證公安機關辦理《特種行業許可證》注銷手續。
⑤ 青島市刻字業治安管理規定(2017修訂)
第一條為了加強刻字業治安管理,預防和查處偽造公章的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秩序,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公章刻制經營和委託刻制公章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規定。第三條市、區(市)公安機關是公章刻制業治安管理部門。
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對公章刻制業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四條擬從事公章刻制經營的單位應當持工商營業執照向所在區(市)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經區(市)公安機關審核後報市公安機關批准。第五條公章刻制經營單位應當具備下列安全條件:
(一)有合法、固定、獨立經營場所;
(二)有符合要求的公章刻制設備和公章刻制業治安管理信息系統;
(三)有專門的公章成品保管庫房和檔案保管室,刻制室、業務室、章料庫房相對獨立,且由專職人員負責;
(四)安裝必要的防盜設施和視頻監控系統;
(五)從業人員無危害國家安全、嚴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私刻、偽造、變造、買賣公章等違法犯罪記錄;
(六)有符合治安管理要求的承接、登記、刻制、檢驗、保管、領取等管理制度;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六條公章刻制經營單位變更許可事項的,應當向所在區(市)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經所在區(市)公安機關審核後,報市公安機關變更許可事項。第七條公章刻制經營單位應當使用公章刻制業治安管理信息系統,按照規定的式樣、規格、數量刻制公章並備案公章信息。
接受委託刻制外地單位公章或者市級以上機關批准成立、登記注冊的單位公章的,應當向市公安機關備案;接受委託刻制其他單位公章的,應當向所在區(市)公安機關備案。
禁止刻制未向公安機關備案的公章。第八條委託刻制公章的,應當向公章刻制經營單位出具下列資料:
(一)委託刻制機關單位公章的,出具批准成立的文件、同級政府辦公廳(室)介紹信或者上級單位刻制公章證明、經辦人員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
(二)委託刻制事業單位公章的,出具事業單位法人證書、辦理單位出具的刻制公章介紹信、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經辦人員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殲祥液
(三)委託刻制企業(含個體工商戶)公章的,出具營業執照原件和復印件、單位介紹信或者法定代表人出具的委託書、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或者護照原件和復印件、經辦人身份證原件和復印氏物件;
(四)委託刻制社會團體公章的,出具有效期內的社會團體登記證書或者民政部門出具的有關證明原件和復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經辦人員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
(五)委託刻制民辦非企業單位公章的,出具登記管理機關開具的同意刻制公章介紹信及有效期內的登記證書、主要負責人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經辦人員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
(六)委託刻制部隊公章的,出具部隊批文和介紹信、承辦人軍官證等身份證件原件和復印件;
(七)委託刻制臨時性單位公章的,出具批准成立的文件、主要負責人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經辦人員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其中,屬機關、事業單位的,同時出具上級單位刻制公章證明;
(八)委託刻制外地單位公章的,出具當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的相關證明材料、經辦人員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
(九)委託刻制村(居)民委員會公章的,出具所屬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刻制公章證明宴搭、經辦人員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
(十)委託刻制中外文公章的,除上述規定相關資料,還應當出具寫有外文登記名稱、由法定代表人和經辦人員簽名的申請資料。
公章刻制經營單位不得承接資料不全的刻制公章業務。第九條公章刻制經營單位應當留存第八條規定的資料和印模等基本信息,並於3日內通過公章刻制業治安管理信息系統將其上傳至所在區(市)公安機關備案。第十條委託刻制公章單位提供的第八條規定的資料應當真實、合法、有效,並簽署誠信承諾書。第十一條同一單位只允許刻制一枚單位法定名稱章,具有專門用途的其他公章可以編號刻制多枚。第十二條單位被撤銷或者解散的,應當在撤銷或者解散後15日內,將單位公章上繳原備案公安機關,並當場銷毀。其中,屬機關、事業單位的,由其上級單位負責收繳;屬社會團體、學校、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由登記管理部門負責收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