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內蒙古生態條例

內蒙古生態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6-17 08:38:59

① 內蒙古自治區基本草原保護條例第一章  總    則

為了對基本草原實行特殊保護,加強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基本草原,是指依法確定實行特殊保護的具有草原生態功能和適用於畜牧業生產的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

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從事基本草原的規劃、劃定、保護、建設、利用和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基本草原保護實行科學規劃、保護優先、重點建設、合理利用、嚴格管理的原則。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基本草原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基本草原保護工作所需經費。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基本草原保護監督管理工作。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的草原監督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基本草原保護監督管理的具體工作。蘇木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基本草原保護的監督檢查。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基本草原的義務,有權參與保護基本草原的社會監督,並有權檢舉和控告破壞基本草原的違法行為。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資金補助、技術扶持等措施,建立基本草原長效生態補償機制和多渠道增加基本草原建設投入機制。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在基本草原保護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② 內蒙古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自治區經濟建設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將環境保護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和城鄉建設總體規劃,確定環境保護目標、任務和措施,使環境保護工作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第三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區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各級人民政府的土地、礦產、林業、農業、牧業、水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各級公安、交通、鐵道、民航管理部門和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軍隊環境保護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環境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第四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鼓勵環境保護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強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引進、推廣環境保護先進技術,培養環境保護人才,普及環境保護科學知識。優先發展環境保護事業,對資源綜合利用和污染防治的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項目實行優惠政策。第五條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
在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資源綜合利用、環境監督管理、環境保護科研、環境監測、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等方面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給予獎勵。第二章 環境監督管理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管轄范圍內的環境狀況進行調查和評價,擬定環境保護規劃,經計劃部門綜合平衡,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第七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制定自治區環境質量標准和污染物排放標准,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執行。第八條 自治區、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及盟行政公署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監測制度和監測規范,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路,負責編報管轄區域環境質量報告書,定期發布環境狀況公報。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依法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有權對管轄范圍內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進行現場檢查。檢查時,應當持有自治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自治區有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簽發的證件。被檢查的單位必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人員要為被檢查的單位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第十條 跨行政區域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防治管理工作,應當由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單位所在地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污染損害的賠償或者環境破壞的恢復有爭議時,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作出決定。第十一條 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業的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並對所屬企業事業單位的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進行定期考核。
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將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作為考核企業升級和評選先進、文明單位的必備條件之一,對未達到規定指標的,不得評為先進、文明單位,不能批准企業升級。第三章 保護和改善環境第十二條 環境保護實行目標管理。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第十三條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要全面規劃,科學管理,合理利用,切實保護自然環境、防治污染,誰利用誰補償,誰破壞誰恢復。第十四條 開發利用土地、礦產、森林、草原、水以及野生動植物等自然資源,要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未經批准不得擅自開發利用。業經批准開發利用的必須採取措施防治環境污染和破壞,維護生態平衡。第十五條 加強對農牧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實行科學灌溉,合理使用農葯、鼠葯、化肥,綜合防治植物病、蟲、鼠害,回收廢地膜,保護植被,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鹽漬化、貧瘠化和草原沙化、退化,防止農牧產品污染。第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具有代表性的各種類型的自然生態系統區域,珍稀、瀕危的野生動植物自然分布區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域,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和化石、火山、溫泉等分布區域,建立自然保護區。對人文遺跡、古樹、名木採取其他措施加以保護,嚴禁破壞。

③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條例條款

為了有效保護和管理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保護區實際情況,特製定以下條例。

第二條規定,保護區是指經國務院批准,以保護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生態系統為主要目標的特殊區域。所有在此區域內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條例規定。

禁止一切破壞保護區自然環境和資源的行為,所有人有責任保護並有權舉報任何破壞行為。第三條強調了這一點,同時規定,保護區應設立管理機構,負責統一管理工作,其設置和職責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

第五條中,管理機構負責保護區規劃編制和實施,確保配套設施建設完善。當地政府需將保護區發展納入地區計劃,平衡與經濟建設和居民生活的關系,並維護保護區的社會秩序。

資金籌集方面,保護區可通過多種途徑,包括接受國內外捐贈,用於保護和建設。保護區的邊界和功能區域變更需經自治區政府提出並國務院批准,任何擅自行動都將受到法律制裁。

在保護區內的活動有嚴格的規定,包括禁止砍伐、獵捕等行為,以及對不同區域的管理措施。如科研活動需經批准,實驗區的建設需遵循環保標准,施工活動需先申請並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對於在保護區工作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將給予表彰和獎勵,而違反條例的行為將依據相關法規進行處罰,嚴重者將追究法律責任。保護區管理人員的不當行為也將受到相應處分和法律制裁。

最後,本條例自2001年10月1日起生效,全面指導和規范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工作。

熱點內容
泰州弘泰律師 發布:2025-08-15 12:48:36 瀏覽:751
軟體公司的法律環境 發布:2025-08-15 12:34:09 瀏覽:228
闡述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12:29:11 瀏覽:347
廣元昭化區法院 發布:2025-08-15 12:13:48 瀏覽:89
推進法治國稅建設 發布:2025-08-15 12:12:25 瀏覽:812
治安條立法 發布:2025-08-15 11:58:06 瀏覽:601
西安法律咨詢網 發布:2025-08-15 11:57:19 瀏覽:580
刑法教授羅 發布:2025-08-15 11:57:19 瀏覽:801
行測行政法題 發布:2025-08-15 11:48:39 瀏覽:914
勞動法不按時間發工資 發布:2025-08-15 11:47:17 瀏覽:689